常書鴻(1904~1994)中國油畫家,敦煌學者。滿族。1904年4月6日生于浙江杭州,卒于1994年6月23日。1923年畢業于浙江省甲種工業學校染織科,留校任教。1927年赴法國留學,初入里昂中法大學及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1932年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油畫,在法期間其畫曾多次入選春、秋季沙龍展,并獲金、銀質獎。1936年回國。任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西畫系主任。1944年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從此長期在敦煌與同事一道對莫高窟進行清理、調整、臨摹、研究工作。1949年后又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1959~1962年兼任蘭州藝術學院院長。60~70年代出任甘肅省文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1983年被聘為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客座教授。他的油畫長于人物、靜物,在西方油畫的寫實手法中融入民族繪畫的表現形式,富有裝飾性。出版《敦煌藝術》、《敦煌唐代圖案選》、《敦煌壁畫》、《敦煌彩塑》、《敦煌飛天》、《敦煌莫高窟藝術》等。本書主人公常書鴻,是一位用畢生心血守護敦煌藝術的民族文化英雄。走近他,就像被敦煌天樂繚繞,能深刻感受到以他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的崇高精神和文化品格。
《常書鴻:敦煌鑄就五字碑》,是大象人物聚焦書系中的一本,本套書系采用文圖結合,圖文并茂的形式,以簡潔的文字來闡釋圖片,以豐富的圖片來注解文字。那一幀幀名人的生活存照,那一張張舊時的珍貴老照片,正蘊藏著用再多文字也難以描述的內涵。如果光有圖片而無文字,這就成了"無聲電影",正是通過這些簡潔的文字來幫助解讀圖片,更能誘發讀者去想象,也更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讓讀者對人物有一種立體感,使人物更真實、更生動,更豐滿。有句話說得好:圖片是文字的眼睛,文字是圖片的心聲。本"書系"正達到了這種效果,文字因圖片而真實,圖片因文字而生動,兩者互為映照,相得益彰。
在寫作上,作者也擺脫了按人物成長為序的一般傳記式寫法的藩籬。借"聚焦"的形式,抓住人物生命中精彩、關鍵的鏡頭來凸現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結合內容需要,穿插傳主的有關言論和他人的評述,使人物多側面、多層次,生動形象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相關推薦:
大象名人自述叢書一(精選6冊裝)
大象名人自述叢書二(精選7冊裝)
延安四年(1942-1945)/大象人物日記文叢
緣緣堂子女書/大象人物書簡文叢
周思聰與友人書/大象人物書簡文叢
范泉晚年書簡/大象人物書簡文叢
蔡其矯書信集/大象人物書簡文叢
蕓齋書簡續編/大象人物書簡文叢
大象人物自述文叢:從維熙自述
蕭紅自述
袁鷹自述/大象人物自述文叢
蕭軍:自許多情歌慷慨/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蕭紅:寂寞而飄零四方/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茅盾:行走在理想和現實之間/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凌叔華:古韻精魂/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梁漱溟(亂世中特立而獨行)/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陳白塵:笑傲坎坷人生路/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大象人物聚焦書系
新序
李輝
這是一套突出歷史照片和圖片資料的人物聚焦書系。
都說眼下屬于圖像時代。此話頗有道理。且不說電視、電影、光盤等主導著文化消費和閱讀走向,單單老照片、老漫畫、老插圖等歷史陳跡的異軍突起,便足以表明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在文字里感受生活、感受歷史,他們越來越愿意從歷史圖片中閱讀人物、閱讀歷史。的確,一個個生活場景,一張張肖像,乃至一頁頁手稿,往往能蘊含比文字描述更為豐富更為特別的內容,因而也更能吸引讀者的興趣,誘發讀者的想像。
這些年來,每次出國訪問,總要買上一些圖書。在它們中間,我特別喜歡文字簡練、圖片豐富并且雨者相得益彰的人物圖書,如《凡高兄弟》、《弗吉麗亞伍爾芙》等。這些圖書,在結構、編排、開本諸方面,都給入耳目一新的感覺。正是受到這些圖書的啟發,我產生了編輯一套人物畫傳類型的叢書的想法。非常幸運的是,我的這一想法,得到大象出版社諸位朋友的熱情支持,這便是"大象人物聚焦書系"的由來。
說"聚焦"而非"傳記",是因為嚴格地講,書系中的作品并不是按照傳記的方式來寫人物,而是盡量以人物一生為背景,來掃描、來透視作者最感興趣也最能凸現人物性格和命運的某些片斷。幾年前在"滄桑看云系列"中,我曾采用過這種寫法。這樣的文字假如能與歷史照片、圖片找到合適的形式結合起來,當然也就成了另外一種形式的畫傳。同時,在正文之外,本書系還特意以"補白"方式選摘傳主的自述、他人的評點等文字。圖片的說明也改變通常的模式,盡量使之較為活潑,更具內涵。我想,這樣的編排,能夠使一個人物的一生,在較小的篇幅中多層次、多側面、更生動地呈現出來。
任何形式的聚焦,都是為了凸現歷史場景中不同人物的生存狀態。審視他們,實際上也就是在審視現實中的知識分子本身。這便是我對這套描述歷史人物的書系情有獨鐘、樂此不疲的原因。
2000年、2001年兩年里,我先后完成了對巴金、梁思成、丁聰等十位人物圖書的出版。我很高興這一圖文并茂的形式得到了讀者的歡迎和行冢的好評,為此,自2002年起,我將廣邀新的作者加盟,"書系"不再僅限于我個人的創作,而是由更多的作者來描述更多的人物。我的設想是,經過幾年的努力之后,該書系能夠以它特有的形式,構成百年中國歷史人物的斑斕長卷。
愿這一設想早日成為現實。
2001年12月25日,北京
書摘
1927年6月,常書鴻終于乘坐"達達尼"號大郵船去了法國,那是他晝思夜想的藝術天堂!
常書鴻自費留學的這把火,是眾人為他拾的柴。這張從上海開往法國馬賽的統艙票,是沈西苓的父親慷慨解囊助他成行的。在船上,他以為人畫素描換得一份幫廚工作。
在大郵輪廚房苦熬一個多月后,他終于到了馬賽。
常書鴻的目的地在巴黎。在夜色中他乘上了從馬賽前往巴黎的火車。晨光熹微中.埃菲爾鐵塔的尖頂,終于在薄霧中閃著柔和的青色的光。
拉丁區的小旅館如筍遍布。在老鄉郎魯遜的幫助下,常書鴻租了個蛋殼似的廉價房子。接著,郎魯遜帶他去參觀盧浮宮。等他走出盧浮宮的一道大門時,已是暮色蒼茫。
從清早吃了塊小圓面包,整整24小時,他竟忘了進食,他一點也不知道餓。他被另一種東西填飽了!在盧浮宮看到的一切,足夠他盡情回味……第二天早晨,常書鴻復又出現在等待開門的行列里。
古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多少令他心醉而引他沉思默想的名畫啊! 《拿破侖加冕》、《蒙娜麗莎》以及無以計數的雕塑《米羅的維納斯》、《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站在這些人類不朽之作面前,他覺得自己再也表達不出任何一點獨特的見解和思想了!
在盧浮宮,人所感覺的是一種永恒的震撼,除了迷醉還是迷醉,除了一個"美",再沒有第二個字。
格朗旭米埃畫室附近,小咖啡館星羅棋布,藝術家們整日泡在其中談天說地。日夜開放的畫室,盡情接納這些飄蕩征巴黎藝術之海的游魂,不管你是專業畫家還是業余愛好者,郜可以在各個大大小小畫室附近的小咖啡店里,找到論戰的對手或藝術的知音。
常書鴻沉醉其中,經濟雖然拮據,但精神上卻獲得極大滿足。
吉維尼花園姹紫嫣紅,斑斕如錦。過于茂盛的各色鮮花,令照射在這里的陽光都成了彩色的碎片。小小的池塘里,睡蓮似白玉石雕悠然飄立。
常書鴻坐在小池塘旁,遐思萬千,他驟然明白莫奈為什么如此醉心畫睡蓮系列的緣由。
這座花園,特別是這個水池,是莫奈個人藝術創造的源泉!一個擁有藝術源泉的畫家真是幸福無限,可世上,不是每個畫家都能擁有這等幸福的,莫奈的擁有,也是干辛萬苦付出了代價的。而今,成千上萬不絕如縷的參觀者在觀賞品味莫奈的幸福時,有多少人會想起莫奈當年在諾曼底和巴黎之間落泊而居無定所的困頓呢?
對于莫奈的作品和對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一樣,常書鴻再次產生了偏愛。盡管兩人作品的風格大相徑庭,但他喜歡莫奈那對大自然的詩意抒情,喜歡克洛瓦難以比擬的雄闊和悲壯。偉大的藝術杰作是不可模仿的,但偉大的藝術家摯愛人類摯愛自然的心靈,又是極易溝通的。
在當時,常書鴻的經濟非常拮據,他常為是去買一件必須更換的襯衫還是去買下個月的畫室門票而苦惱猶豫。
就在他狼狽不堪時,郎魯遜為他送來了好消息:一張剛剛收到的國內的《申報》,刊有教育部新近公布的公費留學生名單,在里昂中法大學的公費名單中,"常書鴻:三字赫然其中。
能夠以公費到里昂學習,可以使常書鴻生活安定,為他的深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幾經周折,妻子陳芝秀終于也來到里昂。常書鴻的心無時不沉浸在幸福之中。靈感也如張起風帆的船只,駛向魚兒成群的港灣。
常書鴻飛快地畫著,日以繼夜,一張又一張。《暴風雨之前》、《里昂裴魯奇風景》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這兩幅畫和而后畫成的《某夫人像》都叫竇古特教授露出了溫和的笑容。
塞納河粼粼流動,在初夏的驕陽下閃爍著迷人的光亮。這24小時,好友呂斯百、王臨乙又在常家歡聚,以慶賀書鴻的女兒出世。三個好朋友為這個剛剛降生生的小女孩起名:沙娜。這名字,不但是對巴黎塞納河的紀念,也是他們純真友誼的象征。
1931年的秋天,與收獲的喜悅同時爆響的,是一張法國報紙——報紙上刊登了"九一八"事變的消息。大受震動的常書鴻畫了一幅《鄉愁曲》。
他們的教授竇古特說過的"要在繪畫里體現人的一種精神"成了他和好友呂斯百、王臨乙經常討論的話題。風格,地道的中國風格。即便學的是西洋油畫,他們切記和牢牢掌握的也是這一點。
P12-P18
值得一讀
滿意!值得收藏!
是大象出版社出版的!
這就是中國文化骨頭,非常人啊。
這個商品不錯~
好書,值得一看。
好
說了老人一生,很好的一本書,買的很值 !
好!
熱愛成就傳奇,堅守鑄成豐碑。
保質保量
很棒
不錯的書,喜歡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一次買了好幾本書。一直信賴當當的!
不錯,還可以
物美價廉,版本要是更新了就好了
內容充實,介紹了許多的課堂上聽不到的生物故事,非常有用,開拓了我的視野。
很好的購物,已收到
紙張、印刷質量差,內容偏少。覺得不太合適。不具有長期收藏價值。
傳主的事跡很令人受教育,只是感覺敘述略有些簡單
圖文并茂,簡潔卻完整的概述的常先生的一生,令人感動
很欽佩他的忠于理想,放棄繁華,這樣精神就是應當作楷模的。
常書鴻是個很令人敬佩的人,這部傳記有助于了解他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但是如果有來世我還是常書鴻,還將自己的生命獻給敦煌藝術。是常書鴻永恒的誓言!敦煌守護神就是常書鴻鑄就在天地間的一塊五字碑!
作為一本人物傳記,不足以讓讀者足夠了解這位傳奇人物,但確實又只有這位葉文玲在寫常書鴻的傳記。所以看完這本后,還是想找常書鴻自己的東西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