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你充滿電了嗎?圖書
人氣:55

你充滿電了嗎?

提煉出讓你精神飽滿、能量滿格的三大關鍵因素,并從數千條備選策略中,精選了21個讓你快速充電的方法。
  • 所屬分類:圖書 >成功/勵志>成功/激勵>自我經營  
  • 作者:【美】[湯姆·拉思] 著;[清淺]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10082989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8
  • 印刷時間:2016-09-01
  • 版次:1
  • 開本: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是不是每隔一段時間總有那么幾天無心工作,也不愿與人交往,身心俱疲,找不到狀態?你該充電了!身為蓋洛普咨詢公司高管的本書作者,利用手頭的海量資源進行了大范圍的調查研究,結合來自商業、心理學和經濟學的研究成果,提煉出讓你精神飽滿、能量滿格的三大關鍵因素,并從數千條備選策略中,精選了21個讓你快速充電的方法。翻開本書,開啟“電力十足”的自己,為自己和他人創造更充實的24小時吧!

編輯推薦

Amazon讀者五顆星滿分推薦!來自《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超級人氣暢銷作家力作!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拉思出版了五本暢銷全球的著作,包含《紐約時報》銷售冠軍《你的桶子有多滿》《蓋洛普優勢識別器2.0》等。湯姆 拉思的作品總銷量已經超過六百萬冊,在《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榜中更是出現超過300次。

3大關鍵,21個細節,讓你每天都狀態滿格,效率滿點!

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白領受困于日常工作狀態,無法提升工作效率。湯姆 拉斯汲取來自商業、心理學和經濟學的且實用的研究,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三大關鍵,從涉及工作、社交以及日常生活的21個細節出發,給你充電,徹底擺脫“充電兩小時,通話五分鐘”的窘境。

中美職場效率達人聯袂推薦!

特立獨行的貓 (百萬暢銷書《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作者)

蕭秋水 (知識管理專家,著名作家)

寺主人 (“女神進化論”創始人)

丹尼爾 平克 (暢銷書《驅動力》作者)

奇普 希思、丹 希思 (《黏住》作者)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湯姆 拉思(Tom Rath),蓋洛普公司全球咨詢業務負責人,他領導了一系列的研發項目,包括評估工具、專著和其他專業研究,著有暢銷書:《你的水桶有多滿》《蓋洛普優勢識別器2.0》《吃飯、運動和睡眠》等,其作品全球暢銷超過600萬冊,多部暢銷書共占據《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榜單超過300周。

譯者簡介

清淺,畢業于廈門大學英語系,譯有《致命水域》《窒息的大海》《殺人海岸》《沙灘足痕》等作品。

目錄

簡目

第1部分 意義

第2部分 互動

第3部分 能量

結語:創造正能量

推薦行動

工具和資源

出版后記

目錄

第1部分 意義 

第1章 通過微小的成功創造意義

第2章 追求生命、自由和意義

第3章 讓工作成為目標而不是場所

第4章 尋找比金錢更高的使命

第5章 問問世界需要什么

第6章 不要陷入默認陷阱

第7章 行動起來創造未來

第8章 專注45分鐘,休息15分鐘

第2部分 互動 

第9章 讓每一次互動都有意義

第10章 80%的積極

第11章 從小處開始,保持清醒

第12章 為了人際關系休息一會兒

第13章 體驗優先

第14章 不要獨自飛翔

第15章 建立累積性優勢

第3部分 能量 

第16章 把你的健康擺在及時位

第17章 吃出更好的日子

第18章 跑之前先學會走

第19章 睡出更好的成績

第20章 吃飯—運動—睡覺舒壓法

第21章 韌性回應

結語:創造正能量

推薦行動

工具和資源

讓這本書成為可能的人們

出版后記

在線預覽

1

通過微小的成功創造意義

今天,你要做什么有意義的事?

我從十幾歲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很認真地思考。這并不是因為我早熟,或是受到了什么啟發,而是緣于我在16歲時就被診斷出癌癥。一個大腫瘤導致了我左眼失明。醫生懷疑我得了罕見的遺傳疾病,血液檢測結果證實我的腫瘤抑制基因發生了突變,因而導致癌細胞在我全身各處擴散。在基因這件事上,我沒有得到幸運女神的垂青。

醫生告訴我,在我的余生里,我每年都需要在醫院待上一個星期,進行各種掃描和檢測,以便醫生追蹤癌細胞的蹤跡——它們目前存在于我的眼睛、腎臟、胰腺、腎上腺和脊柱,并實施手術或者進行必要的化學療法。如果情況一切正常(大多數時候確實如此),我在這一周結束治療,離開醫院時,便又為自己的人生爭取到了全新的12個月。

每年,又一段生命的延續都讓我充滿了能量,努力讓每24小時都過得有意義。回想我剛獲知診斷結果時,我覺得最棒的地方是這種病對我享受日常生活的歡愉幾乎沒有任何負面影響。如果有的話,就是這個長期的威脅讓我更加在意每24小時里的小事。

現在離確診已經過去23年了。在我繼續生活在這似乎是借來的時間之中的同時,我把大多數時間花在“延續”我的生命上。

從做研究、寫作到拓展人際網絡、陪孩子們玩耍,我把我花費的這些時間視作對未來的投資,在我將來離開后,它們仍可以綿延生長。我努力在每24小時里都創造一些小小的意義,讓自己無暇去思考不可控的基因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對生活有了更多的認識,而不是將時間花在思考死亡上。事實上,沒有人知道自己的生命還能持續幾天、幾年或是幾十年。

基于研究和個人經歷的體悟,我發現創造意義不僅僅是我人生的中心所在,對于現今社會的各種組織,情況莫不如此。

公司、學校、政府、家庭和各種信仰團體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證明它們對社會有所貢獻。現今,人們對工作的最本質的要求是能夠為他人創造意義。我的研究表明:如果你把24小時里的大多數時間都花在做有意義的工作上,那么你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概率將增加250%以上。

為了找到獲得更高質量的工作和生活的方法,哈佛商學院的特里莎 阿瑪拜爾和心理學家史蒂文 克拉默整理分析了來自七家公司的238名員工的12,000條日志條目和64,000項具體工作事宜。他們的研究結論如下:“到目前為止,能促使人們投入工作的舉措里,最重要的一項是在有意義的工作上取得進展。”

這項研究還顯示創造意義是一個每日漸次遞進的過程,而不應指望重大的目標一蹴而就。“微小的成功”會產生有意義的進步。今天,你可能為某位客人提供了折扣,或者努力開發一樣將來可能讓人們受益的新產品;周末時間里,你可能和你愛的人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傾心長談。創造實質性意義的正是這些瑣碎的時光,而不是什么重大的行動。

放棄追求幸福

追求意義而不是幸福,這樣才能讓你的生活有價值。盡管托馬斯 杰斐遜將追求幸福寫進了《獨立宣言》,但“追求幸福”是一個短淺的目標。將個人福祉置于善舉之上,你將被拖往錯誤的方向。

當然,幸福是一個正面的狀態。幸福度較高的人總是更能讓身邊的人感到愉悅,但一味地追求個人的幸福則會令人誤入歧途。為了你所愛的人或是你身邊的人而追求幸福,這是值得努力的目標。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竭力為自己創造幸福則有可能產生相反的效果。

科學家們還在研究為什么追求幸福反而會適得其反。有一個觀點認為,這個現象與自我關注屬性相關。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越看重自己的個人幸福時,他在日常生活中就越容易感到孤獨。一些實驗讓參與者閱讀虛構的、夸大幸福的好處的文章,故意引導他們更加看重幸福,結果參與者們表示感到孤獨。他們的唾液樣本顯示相應的黃體酮水平降低(與孤獨相關的一種荷爾蒙反應)。僅僅追求個人的幸福會導致你產生無力感。但是,如果你在創造有意義的互動和追求幸福上投入相等的時間,那么你在這兩方面都會漸入佳境。

沉浸于生活深處

幸福和富有意義是人類的兩種顯著狀態。盡管兩者有重疊的地方,但它們的明顯區別表現在人們如何花費自己的時間。例如,追求幸福的人,被心理學家稱為“接受者”。羅伊 鮑邁斯特和他的團隊深入研究這個主題后指出:“沒有意義的幸福代表了一種相對膚淺、利己甚至自私的生活。”相反地,他的合著者凱思琳 沃斯解釋道:“過著有意義的生活的人們,他們從給予中獲得了很多快樂。”

鮑邁斯特指出,將人類和動物區分開來的正是追求意義,而不是追求幸福。有時候,創造意義意味著將他人的需要擺在自己的需要之前,而這會導致你短期內的幸福感降低。但是,當你這么做的時候,你成功改善了你周圍的環境。

幸福和富有意義似乎對生理健康也有顯著的影響。在芭芭拉 弗雷德里克松的一項研究中,當參與者過著幸福但是缺乏意義的生活時(判斷標準為追求高于自我的目標),他們將表現出一種和壓力有關的基因模式,這種模式會激發炎癥反應。這種基因表達模式和人們面對逆境時的基因表達模式相同。長此以往,這種模式將導致慢性炎癥的發生,而慢性炎癥和心臟疾病、癌癥等諸多疾病有關。弗雷德里克松指出, “空虛的正面情緒……對你的影響幾乎和逆境相同”。

不幸的是,在弗雷德里克松的研究中,75%的參與者屬于這一類型。他們的幸福水平超過意義水平。相反,過著有意義的生活的參與者們,不論他們是否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他們都表現出了對上述與壓力有關的基因表達模式的排斥。換句話說,他們的身體沒有出現長期處于威脅下的反應。

參與有意義的活動能夠提升你的思想,使其上升到高于自己以及自己當下需求的高度。不論多長時間,只要你為了他人,將自己的幸福拋諸腦后,這些行為最終都將導致你的家庭、你所處的組織和社區變得愈發強大。,對幸福和“成功”的追求將消逝不見,余下的是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創造意義。

2

追求生命、自由和意義

長久以來,追求意義都被描繪成一段個人的旅程——你在不倦的探尋中發現的事物,或是在需要的時刻內心的召喚。在生活中尋找一個更為高尚的目標,這被視作終極生存和哲學目標。維克多 弗蘭克1946年出版的重要作品《活出生命的意義》影響了人們對意義的研究。這本書記錄了他在納粹集中營中的經歷,描述了在人類最艱難的環境中,弗蘭克和其他人是如何通過尋找意義幸存下來的。當然,如此一針見血的總結肯定是經受了悲慘的折磨才能得出的,對嗎?

事實是,弗蘭克有關意義的發現在他被關進集中營前就開始了。他那時還是個醫學院學生,試圖尋找防止抑郁青少年自殺的辦法。弗蘭克發明了一種治療方法,將其稱為“意義療法”。這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幫助人們找到切合實際的目標,以及能夠創造“具體的個體意義”的步驟。用弗蘭克的話來說,“幸福不是追求來的,它是被引發的。一個人的‘幸福’肯定是有原因的”。他就是用這種方法幫助了集中營中的囚犯。

現今的研究人員設計了各種實驗,用以仔細檢驗弗蘭克關于年輕人如何尋找意義的初始理論。在2014年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追蹤了一組青少年一整年時間,通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問卷調查,研究他們的大腦對滿足自我的(快樂)行為和創造意義的(實現)行為的反應。研究人員給身處功能性磁共振掃描儀中的參與者提供不同的情景:把錢留給自己或是送給自己的家人。研究人員在一年期滿時,還檢查了這些青少年抑郁癥狀的基準線是否發生了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對有意義行為反應最強烈的青少年,他們在整個研究期間的抑郁癥狀減輕幅度較大。相反,做出較多自我滿足決定的青少年,他們的抑郁癥狀加劇的概率變得更高。

從本質上來說,有意義的活動能夠保護大腦不受負面思想的困擾。正如弗蘭克在其職業生涯早期所發現的,人們對有意義工作的需求從青少年時期就開始了。

從內在獲得電量

驅動人們進行有意義工作的是內在動機而非外在動機。外在動機是指你為了獲得某種回報而去做某件事。你可能為了更高的薪水和福利而接受一個新的工作。然后,為了完成其他人設定的某個目標,你每周工作60個小時。畢竟,若干年后,當有人出于世俗標準閱讀你的簡歷時,這將會是一筆不錯的回報。

內在動機(或者深層內部動機)的內涵則更為豐富。試想一下,一名教師因為學生的成長而受到鼓舞,或是一名醫生因為病人的健康狀況好轉而受到激勵。內在動機來源于你的工作所蘊含的意義。它令你渴望去做某件事,即使無法獲得回報或報酬。

近期有研究人員認為只關注內在動機是更為正確的做法,因為源自外部刺激的任何動機都有可能導致表現變差。耶魯大學的艾米 瑞茲尼沃斯基及其團隊用了14年時間,追蹤了11,320名西點軍校學員,評估他們進入西點軍校的動機。研究人員得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結論:和出于外在動機進入西點軍校的學員們相比,出于內在動機的學員們更容易畢業,成為軍官,受到提拔,以及留在部隊。但是,進入軍校的內在動機(例如渴望成為領導者)和外在動力(例如獲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同樣強烈的學員們,并沒有表現出相同的成功概率。

和研究人員最初預測的不同的是,在所有的衡量辦法中,與單一的內在動機相比,擁有兩個強烈的動機反而會產生較差的結果。這樣的結果令研究人員們開始思考,部隊是否應該更多地強調領導團隊、服務國家,而不是入學或是職業培訓能夠帶來的金錢效益。研究人員也對其他行業中的這種普遍邏輯產生了懷疑,例如通過高分獎金鼓勵教師的這一慣例做法。

“幫助人們將注意力集中在他們工作的意義和影響上,而不是工作所能帶來的金錢回報上,盡管從直覺上看不太可能,但也許這是改善人們工作質量以及取得財務成功的好辦法。”瑞茲尼沃斯基和她的合著者巴里 施瓦茨如是認為。這個結論非常重要,因為人們很容易因為外在刺激(例如工作上的金錢回報)的影響,而削弱了對服務他人這一富含意義的行為的關注。

培養和發展內在動機通常需要人們有意識的努力。這是人們需要面對的一個挑戰。為了研究這個課題,研究人員對不同的創意小組進行了隨機調查。他們在調查中隱晦地給予被調查對象不同的寫作動機的暗示,即內在動機或是外在動機。當事先考慮到內在原因時,經評定,他們的后續工作更有創意。相反,即使們只花了5分鐘思考他們工作的外在動機,效果往往也適得其反。

想想你的工作的意義。傳統的大棒加胡蘿卜政策雖然在開始時相當奏效,但無法長期維持。相反,你應該尋找一些簡單的辦法,讓你的內部激勵因素在全天時間里持續占領思緒的較高地。

對于我來說,手機屏保上和桌面上孩子們的照片就能很好地提醒并激勵我。我在出版界的一個朋友,他的動力來自每周的銷售報告上顯示的他所策劃圖書的讀者數量。詹姆斯 艾倫是倫敦火車站的工作人員,他努力讓最難搞的乘客微笑,以此激勵自己。能讓你從內部獲得能量的事情很可能與其他人能夠獲得能量的事情截然不同。內在動機不是通用的,每個人的都不盡相同。

試著尋找除了工作外能夠吸引你的內在動機的活動。有項研究發現,被鼓勵參加與工作無關的創意活動(例如創意寫作或者其他藝術活動)的員工,他們之后的工作表現會變得更好。

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僅僅是用盆栽、藝術品或是你所愛的人的照片裝飾你的辦公桌,就能讓你的生產力增加32%。這就是為什么包括谷歌在內的新型互聯網公司會鼓勵他們的員工將辦公場所布置得像家一樣,即使在旁人看來是在胡鬧。

在當下創造意義

意義不會自己找上門,而需要你去創造。建立美好事業和生活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讓你每天所做的事成為一個更宏大任務的一部分。在你明白自己的努力對于這個世界的意義前,你每天僅僅是在敷衍了事而已。

在工作中創造意義并不需要你制訂一個如何改變世界的大計劃。它應該是一個更切實際的,和你最在乎的人相關的計劃。

首先,問問自己,你現在的工作或是扮演的角色為什么存在。大多數情況下,工作的存在是因為它們能幫助其他人,讓某個流程更有效率,或是能夠產出人們需要的東西。

往雜貨店的貨架上擺放商品,你幫助顧客節約了時間,使得他們能夠早些回家和家人一起享用營養美味的飯菜。在客服中心或是電話中心工作的人,大多有機會安慰他人,解決問題,讓其他人的24小時過得更加美好。如果你的工作是應用程序或軟件開發,你的產品將為人們提供極大的用途,節約人們的時間,提供娛樂功能,或是幫助人們相互聯絡。如果你真的去思考,要找出大多數工作有意義的一面并不是多么困難的事。

如果你確認了自己的努力能夠為他人帶來更好的生活,那么想一想怎樣才能為你服務的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務。你只需要想想你作為消費者時和客服人員的各種互動。當一名客服代表以惡劣的態度對待你和你的請求時,你一整天的心情和計劃都有可能受到影響。相反,如果客服人員以熱情、理解的態度解決了你的問題,你能獲得正向能量,從而使一段糟糕的經歷變得美好。

這就是你和朋友、家人、同事以及客戶的互動所帶來的一種常見的影響。但是,要確定如何才能讓你每24小時的互動為周圍環境提供充足能量,你得付出努力。首先,賦予微小的交流以意義。長此以往,你就能將你的努力和一個更大的目標建立穩固聯系。

我詢問過的人當中,大多數人都有機會在自己的時間里追求有意義的事。但是,當我問到他們每24小時的工作的意義時,他們很難給出答案。我覺得這很令人擔憂,因為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在絕大部分的清醒時間里,扮演的是全職工人、學生、家長或是志愿者的角色。

媒體評論

內心的熱忱是好的精力源泉,通過微小的成功創造人生意義,讓工作成為目標而不僅僅是一個場所。從小處開始,不要同周圍的人做無謂的比較,讓自己的內心回到最青春的時刻,建立自己的累積性優勢,體驗多樣的生活,保持健康的體魄和生活方式,創造屬于自己的正能量。

——特立獨行的貓 暢銷書作者

這是一本教人如何科學充電的書,如何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都充滿激情和活力,它既不是雞血也不是雞湯,而是日常的鍛煉和修為,是告訴人們如何才能管理好精力,如何在緊張忙碌中達到舒壓效果。反復充電、休整,以嶄新的面貌啟程。它從深層揭示出生命的意義,在意義的感召和切實的行動中,每24小時都可以充實、快樂。

——蕭秋水 作家、知識管理專家

此書的許多結論印證了我充滿電量的原因,同時,也給予了我更多電量的來源。“意義、互動、能量”,看似簡單的三個關鍵詞卻有著無限的魔力。當你用這本書的方法指導你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時候,會突然發現很多事情有所改觀。

——寺主人 熱門公眾號“女神進化論” 創始人

包括《蓋洛普優勢識別器2.0》和《你的水桶有多滿?》在內,湯姆 拉思的書售出了600萬部,在《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榜單上停留了300周。本書可以說是他好的作品,易讀而又嚴謹,意義深遠而又切合實際。

——丹尼爾 平克 《驅動力》作者

本書描繪了一幅獲得更美好生活的藍圖。這種生活能夠創造更多的能量。拉思的書簡單易讀,以大量研究為基礎,并且非常實用。

——奇普 希思、丹 希思,《讓創意更有黏性》作者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pink999**的評論:

別人推薦的,買到以后看了看,很有趣,介紹了人類行為的深層次的原理,對自己又有了更好的認識

2016-12-14 14:52: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

2016-12-25 18:02: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喜歡,會認真看看的。

2016-12-26 13:09:12
來自熊諾諾**的評論:

挺好的

2017-01-18 12:24:3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不錯,送人的!

2017-01-23 07:34:2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有一定指導作用。

2017-02-12 19:04:5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唯有自律勤勉,方得自我自由。 靜心讀書,開拓思維的緯度,時代快速發展的洪流中可以克服焦慮、更加把控自我,生命都活得通透起來,思考、思辨、行動、冥想,這些都可以收獲心中的幸福、精神的高度、也可以轉化為財務的自由。

2017-04-16 11:12:5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當當的配送服務還是很不錯的。很快就收到了,包裝完好。內容和裝幀都很不錯。拆開慢慢看。

2017-04-19 09:27:58
來自***(匿**的評論:

喜歡當當的快遞包裝,清爽干凈。

2017-04-21 08:19:47
來自冰封009**的評論:

包裝不錯,看上去還行

2017-04-26 09:56:08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勵志的書

2017-05-05 21:08:25
來自林***泉**的評論:

整體感覺不錯

2017-05-06 12:04:1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收到包裝不錯,還沒看完,看完來追評!

2017-05-13 20:21:56
來自無***(**的評論:

很好,,,,,,,,,。,,好好,正版的,,,,,

2017-06-01 20:13:4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挺好的,滿意,內容還沒看

2017-06-07 09:50:4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紙張質量不錯,整體性價比高,是正品圖書

2017-06-16 14:53:41
來自c***1(**的評論:

正能量滿格

2017-06-19 22:57: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7 14:54:03
來自令***笑**的評論:

不錯,很好的書

2017-08-28 18:45: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挺好的書啊,希望自己能變得活力滿滿!

2017-09-06 21:58:1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的書,值得學習!

2017-09-10 23:01:18
來自雅琪軒**的評論:

替老板買的書,很不錯了

2017-09-11 09:55:06
來自我愛涵**的評論:

還行吧,可以推薦,對于內容還是很感興趣的

2017-09-27 11:03:2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本內容豐富,充實,當當快遞快,快遞小哥有禮貌,支持當當!!!

2017-03-15 12:57:4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高效精力管理有三個核心要素,分別是創造意義、積極互動、儲存能量。重視和別人的第一次互動。如果你們的第一次互動不愉快,那么將來,你和這個人產生交集的概率就會很低,實在不知道怎么互動好,那至少做到多微笑。著名的“二八法則”,在這里也同樣適用,作者認為要用80%的時間做正面的事情。比如想讓別人充滿精力和斗志,那你就用80%的時間說正面、積極的內容,20%的時間來指出不足和給出改進建議。幫助他人成長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給予正確的贊揚和認可,用詞越具體,效果越明顯。把錢花在別人身上,和別人一起互動。如果你出門只給自己買一杯咖啡,這不會給你帶來多少快樂。但是,如果你也給同事、朋友、家人買一杯,那么你和這個人的快樂值會同時得到提升。注意,如果你周圍都是消極、充滿惡意的人,毫無疑問他們會拖你后腿。

2017-07-15 14:48: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過完暑假,假期綜合癥要犯了。選了一些關于精力管理的書。書中介紹的十來二十個方法,覺得還是蠻有用的。現在準備要嘗試啦。

2016-09-08 10:52:54
來自圖鬧熱**的評論:

之前單位用過湯姆·拉思的《蓋洛普優勢識別器2.0》作培訓教材,對自身提升還是挺有幫助的。這本書是他寫的關于“激活人生狀態的精力管理關鍵”,值得一讀。

2016-09-08 10:10:3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本里的東西看過之后是一種獲得 而真正用到實踐中去 才是真的吸收到了書本中的精華 書很好看完讓人心情豁然開朗 但是要做到書中的方法 真的去改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2017-08-23 07:58:3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