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年間,"獨領明月清輝"、人文薈萃的揚州,畫壇中八個畫家橫空出世,一掃畫苑中的陳腐氣息、匠人氣息,作品張揚個性,無論是畫山水、人物,還是花卉、蟲魚,均與前人迥異,讓世人驚駭,驚嘆出了"揚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鄭燮,字板橋者。此人不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獨行、別具一格的字畫、詩詞——尤為道情十首,名重當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畫竹,及含義無窮的"難得糊涂"的四個大字,幾乎家喻戶曉。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很罕見的。本書描繪了鄭板橋的精彩人生和他創造的輝煌藝術。
清代乾隆年間,"獨領明月清輝"、人文薈萃的揚州,畫壇中八個畫家橫空出世,一掃畫苑中的陳腐氣息、匠人氣息,作品張揚個性,無論是畫山水、人物,還是花卉、蟲魚,均與前人迥異,讓世人驚駭,驚嘆出了"揚州八怪";而"八怪之首",就是鄭燮,字板橋者。此人不僅在三百年前,以他特立獨行、別具一格的字畫、詩詞——尤為道情十首,名重當世,即使三百年后的今天,以他的畫竹,及含義無窮的"難得糊涂"的四個大字,幾乎家喻戶曉。這在中國文化史上,是很罕見的。我童年鄉居,建湖水鄉與興化水鄉,不過百里之遙。讀小學時,即從老師及莊上大人們口中,聽到不少鄭板橋的傳奇故事,印象深的是,達官貴人、富商大賈,攜重金向他索字畫,都被拒之門外。但他好飲酒,嗜狗肉,有聰明人在大雪紛飛時,在板橋外出途中,特置美酒、狗肉,及紙張筆墨,板橋在大快朵頤后,心情愉悅,遂揮灑筆墨,或寫字,或作畫,大作告成,擲筆而去,繼續趕路。我讀高一時,班上有位單正良學長(后畢業于上海交大,是鐵道高級工程師。已故。),贈我一本上海啟智書局三十年代印的豎排《鄭板橋集》,一讀再讀,并保存至今。為鄭板橋立傳者,也不乏其人,有小冊子,也有專著,我讀過一些,覺得均甚膚淺,他們并不了解鄭板橋,更無法理解鄭板橋。讀了忽培元先生寫的鄭板橋傳,真有刮目相看之感。培元身在官場,卻著書不輟,更是著名的書法家,畫家,他的畫獨具陜西戶縣農民畫的神韻,于稚拙中,勃發出無限生機。我以為,這種獨特的條件,使培元成為板橋傳的不二人選。可以說,他與板橋的心是相通的,培元是陜北大漢,讓我驚訝的是,他竟心細為發,對板橋及其家人、友人生活細節、內心活動的描繪,生動細致,栩栩如生,似乎這些人物就在我們身旁,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對平頭百姓的描繪,更是繪聲繪影,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對板橋青梅竹馬時的鄰人王一姐,一往情深,使這位美麗女孩,有足夠資格,成為文學作品中天下一姐,令人神往。又為寫板橋家的女傭費姨媽,樸實、善良,稱是下層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同樣令人難忘。作者對板橋詩詞爛熟于胸,每將其詩詞佳句,穿插板橋的生平之中,顯得文采斑斕。本書的結構也與眾不同,打破了人物傳記都是由生寫到死的格局,而是章,先寫板橋于貧病交加中,落寞離世的凄涼情景,從而烘托出張板橋高尚的品格。通篇文字,更為采采流水,讀來愛不釋手。
當然,金無赤足,書中也有筆誤處。如稱興化是江南。其實,清朝順治年間,曾建江南郡,北至徐州,南至蘇州,因此當時此間北地文人,著述中均署江南某人,如徐州的閻爾梅等。但在康熙年間,撤掉江南郡,置淮安府、揚州府,此地文士,從此不再署江南某人。鄭板橋乃乾隆時人,興化自然不能再稱江南。又如書中寫鄭板橋看到"朱三太子"案犯被押送情景,事實上,此案乃康熙時文字獄大案,板橋不可能見到。因此,均應訂正,換個寫法。此書,盼早日面世。
又及:板橋崇尚老莊,故在很大程度上,能掙脫儒家思想的桎梏。師法自然,自號板橋道人。本傳對此有所描繪,但表述應更鮮明。
王春瑜 二零一四年七月二十四日燈下
忽培元,筆名柏原,男,漢族,1955年11月生,陜西省延安人,1975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3年12月參加工作,2001年8月陜西師范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出版文學作品多種。
序 歌曲終
及時章冬萌
第二章春潤
第三章夏醞
第四章秋釀
第五章磨礪
第六章沉浮
第七章口碑
第八章夢醒
附錄一鄭板橋年表
附錄二參考文獻
"嗚呼哀哉!聰明難,糊涂尤其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
不知緣何,他老人家近來總是禁不住念叨這句自己不記得書寫過幾遍,而市井俗人往往又會誤解謬讀的所謂奇言怪語。
人生實在是變幻無常。乖巧的時光也像在與人作對。當你感覺暢快,它即如白駒過隙,而重病纏身之時,它卻又成了一頭懶驢,從早到晚磨磨蹭蹭。
這天,艱難挨自黃昏時分,被"渴疾"折磨骨瘦如柴的鄭板橋仰臥病榻,感到渾身沒有一點力氣。
時值乾隆三十年隆冬歲末,即1765年12月12日。夕陽即將沉落,興化城顯出庸懶無奈的疲憊。
蘇中平原上號稱九湖十八河的縱橫水網之間,呆滯的青磚城墻木然地矗立。古老的興化城,四面水關緊閉,西城門樓子上往日喧嘩飛舞的暮鴉,也都靜靜沉落屋脊上面,俯視籠著沉沉炊煙的灰色瓦頂。
空曠的青黃天空中沒有了一絲兒的風。城內東西大街,范公署兩側南北向的武定街與文定街上,大小店鋪都已早早地打烊關門。街面上行人很少。寒風蕭瑟中,幾條野狗夾著尾巴匆匆穿街而過。 四牌樓邊八字橋下東西市河的流水,清幽得令人窒息。整個古城都好象得了癆病,悄然地喘息著,隱忍著,等待什么不詳事件的降臨。
"聽說鄭板橋老夫子病得不輕。"
"唉,一代丹青圣手,名士清官,難道這就……"
"體察民間痛癢,得志加澤于民。"
"是呀,老人家這一輩子可是不易!"
"可不是嘛,幼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聽說他那堂弟鄭墨倒是仁義,執意把各自的兒子鄭田過繼給他老人家頂門立戶……"
"有老人家的官品、人品、畫品與名望就足以為鄭家頂門立戶!"
"這倒也是。東門外的鄭家老宅,還有他現如今借住的西邊擁綠園,勢必都又要成為咱興化地面上的文脈寶地,老人家是千古不朽的文曲星下凡!"
"可不,板橋老先生堪稱是咱興化人的驕傲!"
東門外街市的茶館中,幾位胡須飛白的老茶客聚在一起輕聲議論著。年少者也不不再喧嘩,靜靜傾聽。大家的心情也都顯得沉重。
二
往日高朋雅集、熱鬧異常的"擁綠園",此刻寂靜若死水一潭。池塘中枯黃的殘荷孑孓于清白薄冰之上,孤立蓬端的翠鳥發出冷冷叫聲,更顯出孤獨的凄然。
臥室里西向的窗戶上面,正悄然透進一抹慘淡晚霞。霞輝幽幽地映照著臥榻的老人。他那消瘦清癯的面容隱約有些活氣兒泛出,茫然的目光也顯得有了神采。
此刻,板橋老人正呆呆瞅著自己那一雙枯瘦的手,已是多日未曾捏筆撫紙。霞輝里,長長的指甲泛著竹子般的亮光,骨節更如竹桿節兒似的凸起,只是同窗戶上透進的靈動竹影相比,呆滯僵硬了許多。
竹子與望竹者,一窗之隔,恰巧形成人與境的一種呼應。一輩子迷竹戀竹的丹青高手突然意識到,自己周身的骨節都像是在焦渴苦痛中慢慢地變堅發硬,整個的生命也仿佛正在悄然化作一株經霜老去的竹子……
東門外鄭家老屋院內那幾叢比自己年歲還要長久的竹子,堂屋中那張木床和總是躺在床上生病的生身母親。母親的面容逐漸由模糊變得清晰,他感覺自己這就要歸去到母親的身邊,那是另一個世界,另一重天地。祖父、父親、阿叔,還有費姨媽和繼母、亡妻、不幸夭折的兒子……他們都在那邊等著自己……
近來每日的黃昏,幽雅的"擁綠園"總是如此寂靜。自從他一病不起,那些絡繹不絕的買畫索字者久已沒了蹤影,連那些吆喝捧場湊熱鬧的閑人也是漸次地銷聲匿跡。而至交好友們則是病的病走的已走……
唉,園子里真是安靜,鴉雀無聲的寂靜。可這并不是他平日期盼的那種祥和平順的清靜,而是令人不安的死寂。重病中人原本就格外的敏感脆弱,腦子里會時時翻江倒海、浮想聯翩。難道這借居之所果真將要成為自己生命的終結之地?
三
園子的主人李鱓仁兄已是故去6年。癱臥病榻的金農老兄也于去年撒手而別……唯板橋獨自癡迷地守在這里,艱難地咀嚼著那日趨遠去的友情與歡樂的余韻。他還記得五年前為李鱓的《花卉冊》題跋的情景,心中復涌起一陣焦慮惆悵。
口渴難耐。他的目光落在墻上懸著的那把古琴。心愛之物隨他大半生漂泊。每每心緒煩亂或是焦渴難耐,他總要彈上一曲,頓覺神清氣爽。眼下,他是實在沒有力氣再彈。他為古琴起的名字也很有趣,曰"寒泉漱石"。琴背面龍池上銘刻的四句詩,也都是他親手書寫:"聲非鄭衛,音杳箏琶。悠然太古,吟嘯煙霞"。落款"板橋",款下還有一方"鄭燮之印"。這是鄭家祖傳的一件寶物。明代琴師楊繼盛所制。他自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文字能為古琴增色,只是想到了最愛聽他撫琴的知音李鱓。
這位興化鄉賢年長鄭燮七八歲,卻是終生不離不棄的至交。李兄少年得志,也照例是"才雄頗為世所忌"。25歲即高中舉人,三年后又以畫品入宮供奉朝廷,可謂一帆風順、少年得志。可惜旋即就被排擠出局,雖有幸檢選知山東騰縣,終也因自恃清高、不屑于催眉折 腰,多逆小人、且忤大吏,到頭來還是遭到罷官還鄉的厄運……
"嗚呼哀哉,聰明難,糊涂尤難,由聰明而轉入糊涂更難……"
鄭板橋含糊地念叨,聲音卻細小得連自己都聽不清楚。
窗戶上一抹亮光不知何時消失,屋里頓時漆黑一團。他索性閉上雙目,眼前卻還晃動李鱓仰天大笑的姿容。隨即也分辨出了他周圍的那幾個人影,分明有矮胖敦實的金農、孤傲冷峻的高翔、瘦骨嶙峋雙目失明的汪士慎、窮老無依卻依然不肯隨人俯仰的李方膺……
瞧這幾位,一個個破衣爛衫……難道進了陰曹地府也還有貧賤富貴之別、孤傲趨炎之分?紛繁的人世之外,那性情開朗火烈的故人李鱓明明正在不遠處急切地向自己招手呼喚,只是聽不出音聲。
很好的一次購物體驗。
內容很不錯!
這一套書,大概已經購買到四十多本了,每一本都是那么經典,喜歡作家們這種細致入微的寫作手法及其在史料甄別上的嚴謹態度。
不錯,很滿意
很滿意,性價比很高
這個商品不錯
不錯的一本書!
一次滿意的購書!書的質量非常好!
當當促銷活動入手,一直對當當的書和服務很滿意,買書的第一選擇就是當當
正版,非常滿意。
看當當送來的書箱爛成啥樣了,生氣呀!!
難得糊涂鄭板橋,境界高呀?
非常滿意,很喜歡
喜歡這個系列的書
很不錯,優雅的文字,值得一讀。
趁當當搞活動,將《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記叢書》中喜愛的作品一網打盡,快哉!
質量不錯,但不太適合小學生看。
喜歡
透過字里行間,探尋著者行蹤。再剔出書里透露的點滴行蹤,反復甄別,形成縝密完整的一部傳記。
好厚的一本書
紙張很好!
真是好書啊
評價客觀 素材全面 內容豐富 值得收藏 值得回味
孩子13歲,點名購買。
好書長伴,受益匪淺。
通過閱讀此書,使我對鄭板橋及其書畫藝術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這套書,先后買了二十多本,讀了三本,感覺作者功力非同凡響,值得用心讀,這本剛開封,留著慢慢讀。
本書以鄭板橋的經典詩詞原文為引入文,在講述人物故事的基礎上,輔以詩文賞析,為讀者講述了這位婦孺皆知的藝術奇才不羈而傳奇的一生,贊。
鄭板橋最有名的是他的一枝一葉總關情了,而且此人還是揚州八怪的腦袋。雖然他官做的不大(其實清朝官做得大的也沒見有多少才華,除了陳廷敬、張廷玉、紀曉嵐、阿桂、王杰等少數外),但在歷史上足夠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本人非常喜歡這一慈祥的老者,不僅僅因為他的才華,還因為他的愛民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