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作者徐悲鴻夫人的廖靜文以回憶錄的形式介紹了中國近代偉大的畫家徐悲鴻的一生和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書中介紹了徐悲鴻在藝術上融合古今中外的技法并繼承了中國民族色彩,使他在世界畫壇上占有一煊赫地位。描述了徐悲鴻怎樣在顛沛流離中掙扎以致絕望,怎樣在貧病交加中刻苦學畫,又怎樣在孤獨漂泊中與作者相識而結合。另外,書中為讀者提供了徐悲鴻在不同時期的經典繪畫作品。本書暢銷海內外,已達60余萬冊。被譯成英、法、日、捷克多種文字。這是一本影響深遠的回憶錄。隨書附贈:徐悲鴻國畫《牧童》特制印刷版及六幅代表作明信片。
該書在裝幀設計等方面可謂獨具匠心:封面上半部分采用油畫布的材質,落有書名及徐悲鴻的題名字樣;封面下半部分以國畫宣紙的形式呈現,印有國畫作品《九方皋》。兩種材質的結合方式表達了作為藝術巨匠的徐悲鴻把西方藝術手法融入到中國畫中,創造了新穎而獨特的繪畫風格。該書切口以紅、黃、藍三種顏色環繞,與內嵌紅、黃、藍三根書簽線相呼應,呈現出美術的三原色,寓意了作為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者徐悲鴻為祖國人民美術事業艱苦奮斗的一生。該書為讀者呈現出了獨特的藝術之美,可成為有價值的圖書珍藏品。
廖靜文(1923-2015), 湖南長沙人。1943年后任重慶中國美術學院圖書管理員,同年入成都金陵女子大學。1945年與徐悲鴻結婚后,協助徐悲鴻工作并照顧其生活。1953年至1956年就讀于北京大學。1957年至今擔任徐悲鴻紀念館負責人、館長、研究館員、徐悲鴻畫室主任,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常務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滔滔的歲月沖擊著我蒼涼的生命堤岸,悲鴻逝世已57年,我也進入了87歲的暮年,回首往事,我仍舊引起對悲鴻無限的懷念和依戀。我永遠沒有忘記,當我接到電話,得知悲鴻因腦溢血倒在會場時,我心急火燎地趕去。悲鴻問我:“孩子為什么沒有來?”當時在旁邊的急診站的醫生說:“他的脈搏和呼吸都很正常,還是安靜一些好。”我們就沒有說話了。我絕沒有想到:這竟是悲鴻的一句話。當時,按會議主持人的意見,將悲鴻送往北京的高干醫院。在時間就是生命的情況下,醫生未進行搶救,我再三催促無效,悲鴻就這樣不幸以58歲的英年死于所謂“外國專家”的手下。從此我和幼小的兒女便開始了痛苦和坎坷的人生。我也不能忘記,悲鴻的遺體放在中央美術學院大禮堂時,我帶著6歲的徐慶平和5歲的徐芳芳跪在悲鴻的遺體旁號啕痛哭。悲鴻的眼睛仍睜開著,民間都以“死不瞑目”來形容人生較大的痛苦,悲鴻就是帶著最深沉的悲痛離開我們的。當時,站在我們旁邊的北京市市長彭真同志的眼圈也紅了,閃著淚光。這就是悲鴻蓋棺的那個最悲哀的夜晚。在“”中,我和兒女也都承受了極其不幸的打擊,但我們都能面對挫折和痛苦。在總理的親自關懷下,徐悲鴻紀念館藏品至今一件也不少。1983年在北京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重建的徐悲鴻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我含著眼淚寫的《徐悲鴻一生》也由中國青年出版社正式發行,銷量達60萬冊。許多讀者給我寫信,詢問我的兒女的情況,我衷心地感激讀者的關懷。從那時起,漫長的歲月過去了。我的兒子徐慶平和女兒徐芳芳從小就勤學節儉,從小學到高中畢業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后來到國外留學都是依靠半工半讀。徐慶平在巴黎大學獲得美術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擔任中央美術學院外國美術教研室主任和教授、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及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高校藝術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他的譯著有《西方藝術史》、《現代繪畫詞典》、《世界十大博物館》、《光榮屬于希臘》、《奔騰尺幅間》、《意大利文藝復興美術》、《徐悲鴻年表》。徐慶平的繪畫作品曾在加拿大、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展出,作品被歐美和亞洲的藏家及收藏機構收藏。女兒徐芳芳自幼學習鋼琴,1967年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鋼琴專業畢業,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靠獎學金和半工半讀,獲得美國加州大學貝格萊分校學士學位、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后,曾在美國從事管理工作。1999年,在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建院之際,回國將她在美國得到的管理經驗和她從小獲得的專業音樂知識相結合,創建了藝術學院的音樂表演系,并擔任建院及時任音樂系主任,任期多年,使藝術學院繼承了原徐悲鴻擔任校長的國立北平藝專的傳統,使美術和音樂專業的學生能相互學習、獲得靈感。她現在仍是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的顧問,她為學院的國際交流做了許多工作。她的兒子徐淳11歲到美國,在美國華盛頓大學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后在美國波音公司工作的同時,攻讀了醫學管理碩士學位。慶平的兒子徐冀自幼和他的父親學習繪畫,在天津美術學院繪畫專業畢業后,在徐悲鴻紀念館工作,目前擔任館里陳列保管部的副主任。徐慶平現已63歲,徐芳芳也62歲了。由于過度的辛勞,慶平早白了頭發,芳芳臉上早添了皺紋,但他們都能自立于社會,以一技之長為文化藝術服務,悲鴻地下有知,應當感到欣慰吧!我自己仍然在徐悲鴻紀念館上班。由于兒女都已成家,不和我住在一起,但常來看望我,我有一個保姆照顧,過著安靜的晚年,閑暇時,我戴著老花鏡,看報讀書。在烈日炎炎的夏天和嚴寒的冬日,有時我會靠著沙發打個盹;仿佛看見悲鴻又走進了家,依舊腳步輕快,臉上堆滿笑容。等我清醒以后,知道這是一種幻覺,但我仍感到興奮,因為我終于看到悲鴻回到了我的身邊。我很幸運能在晚年看到自己的國家強大了,這也是悲鴻盼望的,我希望每一個中國人都能自由幸福地生活……我要感謝中國青年出版社再版此書,在裝幀設計上有了新的改進,謹向中國青年出版社領導和全體工作人員致以敬意和感謝。廖靜文 2010年1月8日寫于懷鴻室
奶
最近迷上了這個人
欽佩作者文筆,買來學習和欣賞。
好書,好店家
很好很好很不錯的一本書
精品好書,值得收藏。
期待很久的一本書
已經買了一本,拍錯了,就買了送朋友
很好
搞活動買的,當當服務很好??爝f很快。
可以看看的
徐悲鴻為祖國人民美術事業艱苦奮斗的一生
夫人廖靖文為悲鴻寫就傳記的第N版。也是裝幀最豪華的一版。
這本書買來看,還買來收藏,確實是一部好書,不可多得
扎跟于生活的聯想,拓寬了讀者的思維,讓人覺得生動有趣。
精美的印刷及裝幀,廖靜文的文筆不錯。值得活動時入手看看
書的內容和裝幀都很好,但我想,不如取消所附的徐悲鴻畫作,將內文用紙改為銅版紙就絕了,當然,價錢再高些也可理解。
廖靜文先生的《徐悲鴻傳》早就想買了,這次趁當當搞好書納福優惠活動果斷入手。感謝當當。
十年前曾買過青年社出版的徐悲鴻的一生。兩書對比,文章內容絕大多數相同。主要不同是章節分劃不一樣。青年版用銅版紙全彩印刷,本書是普通紙,彩圖集中裝訂,用紙與正文一樣,只是上下側三面書口分別用1種顏色涂敷,造成了我的誤會。喜歡中國現代藝術、喜歡徐悲鴻大師的朋友,應該一讀。作者的文字還不錯,比較流暢,感情真摯,也較為客觀,回避了一些矛盾(作為徐悲鴻的夫人,有些事不寫實為好)。
介紹了中國近代偉大的畫家徐悲鴻的一生和他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