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7國家教師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前沖刺試卷(高級中學)》是中公圖書研發團隊和授課師資在深入研究教師資格考試大綱和歷年真題的基礎上編寫而成。全書包含5套沖刺試題,本書的每道題目都經過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人員精心選擇,在難度、題型、考點等方面與教師資格考試契合。試卷答案解析部分提煉核心考點,點撥解題思路,參考答案詳細。
因印刷批次不同,圖書封面可能與實際展示有所區別,增值服務也可能會有所不同,以讀者收到實物為準。
《中公版·2017國家教師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考前沖刺試卷(高級中學)》是是中公圖書研發團隊和一線師資在深入研究教師資格考試大綱和歷年真題的基礎上編寫而成,本書具有如下特點:
1.緊扣真題
本書的每道題目都經過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人員精心選擇,在難度、題型、考點等方面與教師資格考試契合,以期幫助廣大考生把握題目特點及解題技巧,提升答題能力。
2.精細研發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發團隊對各科教師資格考試命題趨勢進行了深入的研討,并將這種研發成果融入本書中,以期幫助考生在沖刺階段的備考中,把握考試脈搏,明確考試方向。
3.凸顯實用
本套試卷提煉核心考點,點撥解題思路,參考答案詳細,使考生對高頻更加明確,幫助考生拓展知識,掌握答題技巧。
教師資格考試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考前沖刺試卷(一)(1)
教師資格考試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考前沖刺試卷(二)(9)
教師資格考試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考前沖刺試卷(三)(17)
教師資格考試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考前沖刺試卷(四)(28)
教師資格考試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考前沖刺試卷(五)(36)
教師資格考試化學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
考前沖刺試卷(一)
注意事項:
1.考試時間為120分鐘,滿分150分。
2.請按規定在答題卡上填涂、作答。在試卷上作答無效,不予評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下列關于離子共存或離子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A.某無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H+、Cl-、MnO-4
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NH+4、SiO2-3
C.Fe2+與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應:2Fe2++H2O2+2H+2Fe3++2H2O
D.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應:H++SO2-4+Ba2++OH-BaSO4↓+H2O
2.稱取(NH4)2SO4和NH4HSO4混合物樣品7.24g,加入含0.1molNaOH的溶液,反應,生成NH31792mL(標準狀況),則(NH4)2SO4和NH4HSO4的物質的量比為()。
A.1∶1B.1∶2
C.1.87∶1D.3.65∶1
3.合成導電高分子化合物PPV的反應為: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PPV是聚苯乙炔
B.該反應為縮聚反應
C.PPV與聚苯乙烯的最小結構單元組成相同
D.1mol最多可與2molH2發生反應
4.一定條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應前后變化的示意圖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關于此反應說法錯誤的是()。
A.一定屬于吸熱反應B.一定屬于可逆反應
C.一定屬于氧化還原反應D.一定屬于分解反應
5.下列直鏈化合物中同分異構體數目最少的是()。
A.C5H12B.C5H11OH
C.C5H10D.C4H8O2
6.下列實驗方案中,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7.在CH3COOH溶液中加入CH3COONa,使CH3COOH電離度降低;在BaSO4飽和溶液中加入Na2SO4,使BaSO4析出。這是由于()。
A.前者屬于同離子效應,后者屬于鹽析
B.前者屬于同離子效應,后者屬于鹽效應
C.兩者均屬于同離子效應
D.兩者均屬于鹽效應
8.室溫下,將1mol的CuSO4·5H2O(s)溶于水會使溶液溫度降低,熱效應為ΔH1,將1mol的CuSO4(s)溶于水會使溶液溫度升高,熱效應為ΔH2;CuSO4·5H2O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uSO4·5H2O(s)CuSO4(s)+5H2O(l),熱效應為ΔH3。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ΔH2>ΔH3B.ΔH1<ΔH3
C.ΔH1+ΔH3=ΔH2D.ΔH1+ΔH2=ΔH3
9.下列各種表述中,兩個微粒屬于同種元素的原子的是()。
A.3p能級有一個空軌道的基態原子和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63s23p2的原子
B.2p能級有一個未成對電子的基態原子和價電子排布為2s22p5的原子
C.M層全充滿而N層4s2的原子和核外電子排布為1s22s22p63s23p63d24s2的原子
D.最外層電子數是核外電子總數的的原子和價電子排布為4s24p3的原子
10.NA表示阿伏伽德羅常數,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1molFeI2與足量氯氣反應時轉移的電子數為2NA
B.2L0.5mol/L硫酸鉀溶液中陰離子所帶電荷數為NA
C.1molNa2O2固體中含離子總數為4NA
D.丙烯和環丙烷組成的42g混合氣體中氫原子的個數為6NA
11.下面關于高中化學課程性質的描述錯誤的是()。
A.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基礎教育課程
B.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C.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D.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是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化學》或《科學》相銜接的中級教育課程
12.現代化學的元素周期律是1869年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DmitriMendeleev)首創的,他將當時已知的63種元素依相對原子質量大小并以表的形式排列,把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放在同一列,制成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經過多年修訂后才成為當代的周期表。在周期表中,元素是以元素的原子序排列,最小的排行。表中一橫行稱為一個周期,一列稱為一個族。某學生總結元素周期表的四個特征:①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較高化合價在數值上都等于該元素所屬的族序數;②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為18種元素;③副族元素沒有非金屬元素;④堿金屬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的元素。其中正確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③
C.只有③D.只有③④
13.下列詞語屬于描述認知性學習目標的是()。
A.應用B.學會
C.掌握D.討論
14.學生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的時候,教師會結合初中學過的四大反應類型的特點,讓學生深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特點,其中運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是()。
A.反證B.歸納
C.比較D.分析
15.化學教學目標陳述的基本成分是()。
A.主體B.行為
C.條件D.程度
16.我國新課程改革以來的普通高中化學教科書,采用的編寫模式主要是()。
A."融合型"模式B."社會中心"模式
C."學生中心"模式D."學科中心"模式
17.下列屬于"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的是()。
A.初步學會物質的檢驗、分離、提純和溶液配制等實驗技能
B.樹立安全意識,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
C.能夠獨立或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和數據,完成實驗報告,并能主動進行交流
D.認識并欣賞化學科學對提高人類生活質量和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18.以學生興趣、需要和能力為基礎,在化學教學過程中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屬于()。
A.學科課程B.活動課程
C.綜合課程D.分科課程
19.由苯(C6H6)和乙醇(C2H5OH)的結構與化學性質來推測苯酚(C6H5OH)可能具有的化學性質,所采用的學習策略是()。
A.多種感官協同記憶策略B.知識結構化策略
C.聯系—預測策略D.練習—反饋策略
20.重在考查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獲取和加工化學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方式是()。
A.紙筆測驗B.檔案袋評價
C.作業評價D.活動表現評價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21題12分,第22題13分,共25分)
21.《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中有這樣的表述:
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在保障基礎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多樣的、可供選擇的課程模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簡要回答下列問題:
(1)高中化學課程有哪些模塊?每個模塊具體包括哪些課程?
(2)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選擇課程模塊?
22.從宏觀、微觀和符號三種表征方式認識和理解化學知識,并建立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通常稱為三重表征。運用三重表征認識方式學習化學,首先要從宏觀上感知化學現象,然后要從微觀上分析產生該現象的原因,再以化學獨特的符號系統來表示產生宏觀現象的微觀原因的本質,三者之間有機結合,可以促進化學的有效學習。
結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以"離子反應"為例,解釋三重表征。
(2)簡述采用三重表征認知方式進行化學教學有哪些優點。
派送速度超級快,書本沒有損壞,SO Good!
只評星級不發評論
非常滿意,質量好,很喜歡
包裝不錯,不知道內容如何!極輕的5套試卷運費5元,這有沒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