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微生物學圖書
人氣:108

微生物學

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一門學科。將基礎知識與學科發展前沿相結合,理論與科研生產實踐、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
  • 所屬分類:圖書 >自然科學>生物科學>微生物學  
  • 作者:[邱立友],[王明道]主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22122582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01
  • 印刷時間:2012-01-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微生物學是研究微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及其應用的一門學科。本書系統介紹了微生物的形態構造、細胞結構、生理代謝、遺傳發育、生態環境、分類進化以及微生物在農業、工業、醫藥、能源和環境等領域的應用等。在編寫過程中,力求突出教材的系統性、創新性和實用性,精簡內容,盡可能減少與其他課程如生物化學和遺傳學等的內容重復.將基礎知識與學科發展前沿相結合,理論與科研生產實踐、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

本書可用作普通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供從事微生物領域的科研、生產、技術和管理人員參考。

目錄

及時章緒論

一、什么是微生物

二、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

三、微生物學的范疇

四、微生物學的發展簡史

五、微生物的特點

六、微生物與我們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及時節細菌的結構與功能

一、細胞的形態、排列和大小

二、細胞的構造

三、細菌的繁殖

四、細菌的群體形態

五、細菌與疾病

第二節放線菌

一、放線菌的形態結構

二、放線菌的繁殖

三、放線菌的菌落特征

第三節藍細菌

一、藍細菌的形態結構

二、藍細菌的繁殖

第四節其他原核微生物

一、支原體

二、立克次體

三、衣原體

四、螺旋體

五、黏細菌

第五節古菌

一、古菌的細胞結構

二、古菌的主要類群

三、古菌與細菌和真核生物的特征比較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及時節真核微生物細胞的構造

一、真菌的細胞構造

二、真核微生物與原核微生物比較

第二節酵母菌

一、酵母菌的形態和大小

二、酵母菌的細胞構造

三、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第三節霉菌

一、霉菌的菌絲

二、霉菌的繁殖方式

三、霉菌的菌落特征

四、常見的霉菌

第四節蕈菌

一、菌體結構

二、形態特征

第五節黏菌

一、概述

二、黏菌的生活史

三、黏菌的形態特征

四、黏菌的主要類群及其代表種類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病毒與亞病毒

及時節病毒

一、病毒的形態、構造和化學成分

二、病毒的分類

三、細菌的病毒——噬菌體

四、植物病毒

五、人類和脊椎動物病毒

六、昆蟲病毒

第二節亞病毒

一、類病毒

二、擬病毒

三、朊病毒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微生物的營養

及時節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和所需營養物質

一、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

二、營養物質及其功能

三、微生物的營養類型

第二節營養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

一、吞噬作用

二、滲透吸收作用

第三節培養基

一、配制培養基的原則

二、培養基的種類及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六章微生物的新陳代謝

及時節能量代謝

一、ATP的結構

二、ATP產生方式

三、生物氧化

四、能量利用和儲存

第二節分解代謝

一、葡萄糖的分解及丙酮酸的生成

二、丙酮酸代謝的多樣性

三、其他有機物的分解

第三節合成代謝

一、自養微生物CO的固定

二、生物固氮

三、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四、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的合成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長及其控制

及時節測定生長繁殖和獲得純培養的方法

一、微生物生長的測定

二、純培養的定義及分離方法

第二節微生物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

一、營養物質

二、溫度

三、氧氣和氧化還原電位

四、氫離子濃度

五、水分和滲透壓

第三節微生物的生長

一、微生物的個體生長

二、細菌的群體生長

三、絲狀真菌的群體生長

四、細菌的二次生長、同步生長和連續培養

第四節微生物培養法概論

一、好氧培養方法

二、厭氧菌的培養

第五節微生物生長的控制

一、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

二、控制微生物的化學方法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八章微生物遺傳

及時節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一、個經典實驗

二、遺傳物質在微生物細胞內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三、DNA的結構

四、遺傳信息的傳遞過程

第二節基因突變和誘變育種

一、基因突變

二、突變與育種

第三節基因重組和雜交育種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組

二、真菌的基因重組

第四節重組DNA技術

一、目的基因的克隆

二、重組體的篩選

三、DNA的人工合成和擴增

四、基因的定位誘變

第五節菌種的衰退、復壯和保藏

一、菌種的衰退與復壯

二、菌種的保藏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九章微生物的分類和鑒定

及時節微生物的分類單元和命名

一、微生物的分類單元

二、微生物的命名

第二節微生物分類鑒定方法

一、形態特征

二、生理生化反應

三、血清學反應

四、噬菌體分型

五、細胞化學成分組成

六、核酸的堿基組成和分子雜交

七、各種分類方法聯合應用

第三節微生物分類系統介紹

一、細菌分類和伯杰氏手冊

二、安?貝氏真菌學詞典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章微生物生態

及時節微生物與生物環境間的相互關系

一、微生物間的相互關系

二、微生物與高等動植物間的相互關系

第二節土壤微生物學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一、土壤微生物

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第三節水體微生物學與污水污物處理

一、水體中的微生物

二、污水污物的微生物處理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傳染與免疫

及時節傳染

一、微生物侵染宿主

二、微生物的病原特性

第二節非特異性免疫

一、表皮和屏障結構

二、嗜菌作用

三、炎癥反應

四、抗菌物質

第三節特異性免疫

一、抗原

二、抗體

三、細胞介導的免疫

四、免疫學的實際應用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應用微生物

及時節食品微生物

一、微生物與食品腐敗及食品保藏

二、應用微生物生產食品

第二節工業微生物

一、發酵技術

二、主要發酵工業產品

第三節農業微生物

一、微生物肥料

二、微生物農藥

三、微生物飼料

四、食用菌

第四節微生物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一、生理活性物質

二、微生物與能源開發

三、微生物冶金

四、微生物與環境保護

本章小結

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微生物學大事記

附錄2微生物學研究獲得的諾貝爾獎

附錄3常見微生物學名及其讀音

一、微生物學名的發音

二、常見微生物學名及讀音

附錄《伯杰氏系統細菌學手冊》第版簡表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yong_du**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4-06-12 08:39: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可以哦。

2016-08-06 20:59:0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