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會公布“10大突破技術”,即TR10(Technology Review 10),并預測其大規模商業化的潛力,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的重大影響。
這些技術代表了當前世界科技的發展前沿和未來發展方向,集中反映了近年來世界科技發展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將引領面向未來的研究方向。其中許多技術已經走向市場,主導著產業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
正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主編JasonPontin所說,突破性技術的定義非常簡單,那就是能夠給人們帶來高質量運用科技的解決方案。有些技術是工程師們天才創意的結晶;而有的則是科學家們對長期困擾他們的問題所采取的諸多嘗試的集大成者(比如深度學習)。評選“10大突破技術”的目的不僅僅是向人們展示新創新成果,同時也是為了強調是人類的聰明才智促生了這些創新技術。
本書收集了2012年~2016年的50大突破技術。這些技術是為解決問題而生,將會極大地擴展人類的潛能,也有可能改變世界的面貌,值得在未來十年內給予特別關注。
創刊116年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攜手傾力貢獻首部中文圖書
剖析21世紀具有突破性的技術,被硅谷億萬富豪、美國總統、前紐約市長等幾乎所有人所瘋狂追捧
50個正在改變世界的科技事實,值得投資人期待的技術
阿里云首席智庫深度解析全球DT科技榜單
維珍銀河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George T. Whitesi
聯邦快遞前創新部總監 Sharon love
英特爾首席工程師 Madeleine Glick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研究院院長 胡 郁
韓國三星公司前CEO顧問 Joonki Kim
阿里云業務總經理 劉 松
贊賞推薦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于1899 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刊,是世界上歷史悠久,也是影響力極大的技術商業類雜志。內容覆蓋廣泛,涉及互聯網、通訊、計算機技術、能源、新材料、生物醫學和商務科技幾大領域。 如今,在全球范圍內,每月有超過300萬來自科技和商業領域的專業人士與領袖,通過《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網站、手機應用、平面雜志以及各種活動組成的傳播平臺,分享前沿科技資訊。 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擁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等不同 語言的9個國際版本,讀者涵蓋147個國家。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重點關注新興科技及其對商業和社會的巨大影響,為科技人士及商業領袖提供前瞻性的資訊和獨到深入的行業趨勢研究分析。目前,《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已經脫離了開始的雜志形態,已經成為以數字科技和線下活動驅動的全球科技創新社區翹楚。 每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都推出3個榜單,分別為年度“10大突破技術”,年度 “35歲以下革新者”,以及年度“50大創新公司”。
2016年十大突破技術
Immune Engineering 免疫工程
Precise Gene Editing in Plants 編輯植物基因
Conversational Interfaces 語音接口
Reusable Rockets 可回收火箭
Robots That Teach Each Other 知識分享型機器人
DNA App Store DNA 應用商店
Solar City’s Giga factory Solar City的超級工廠
Slack
Tesla Autopilot 特斯拉自動駕駛儀
Power from the Air 空中取電
2015年十大突破技術
Magic Leap
Nano-Architecture 納米結構材料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車對車通訊
Project Loon 谷歌氣球
The Liquid Biopsy 液體活檢
Mega scale Desalination超大規模海水淡化
Apple Pay 蘋果支付
Brain Organoids 大腦類器官
Supercharged Photosynthesis 超高效光合作用
Internet of DNA DNA的互聯網
2014年十大突破技術
Genome Editing 基因組編輯
Agile Robots 靈巧型機器人
Ultra private Smartphones 超私密智能手機
Microscale 3-D Printing 微型3D打印
Mobile Collaboration 移動協作
Smart Wind and Solar Power 智能風能和太陽能
Oculus Rift
Neuromorphic Chips 神經形態芯片
Agricultural Drones 農用無人機
Brain Mapping 腦部圖譜
2013年十大突破技術
Deep Learning 深度學習
Baxter: The Blue-Collar Robot Baxter:藍領機器人
Prenatal DNA Sequencing 產前DNA 測序
Temporary Social Media 暫時性社交網絡
Ultra--Efficient Solar Power 多頻段超高效太陽能
Big Data from Cheap Phones 來自廉價手機的大數據
Supergrids 超級電網
增材制造技術 Additive Manufacturing
Smart Watches 智能手表
Memory Implants 移植記憶
2012年十大突破技術
Egg Stem Cells 卵原干細胞
Ultra-Efficient Solar 超高效太陽能
Light-Field Photography 光場攝影術
Solar Microgrids 太陽能微電網
3-D Transistors 3D晶體管
A Faster Fourier Transform 更快的傅里葉變換
Nanopore Sequencing 納米孔測序
Crowdfunding 眾籌模式
High-Speed Materials Discovery 高速篩選電池材料
Facebook’s Timeline Facebook 的“時間線”
George T. Whitesides|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沒錯,你現在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輕易獲取信息,但《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卻為你描繪了一張未來科技的圖景。這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只關注未來會把我們帶向何方。
Madeleine Glick |英特爾首席工程師
我眼中的《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是一個貼近時代、視野廣闊的媒體。這一點非常有吸引力,因為它能幫助你以一個積極的方式獲得這樣開闊的眼界。你能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發掘出許多重要的信息和話題。
Joonki Kim|韓國三星公司前CEO顧問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總是能鼓舞人心,是我獲取新科技信息的主要來源之一。對于技術新聞的報道,它比其他媒體都要和及時。
Sharon love|聯邦快遞前創新部總監
我閱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網絡版,并無數次地把我在這個網上看到的文章,甚至廣告鏈接發給我身邊的人和他們分享。現在各種各樣的媒體資料太多了,但這更凸顯了像《麻省理工科技評論》這種高質量媒體的重要性——因為它能把重要的文章、關鍵的技術、核心的環節提煉出來,及時地讓我與朋友分享。
胡 郁|科大訊飛輪值總裁、研究院院長
古人說“以史為鏡,可知興替;以人為鏡,可明得失”,在科技發展越來越超乎大眾想象的年代,我們迫切地需要一本書來總結過去,指引未來。作為歷史悠久、影響大的技術商業類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每年遴選10項技術創新,《科技之巔》由此而生。
劉 松|阿里云業務總經理
伴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新基礎設施步入成熟,全球新一輪“科技大航海時代”已然拉開帷幕,全人類正處于技術與商業模式物種爆發的臨界點,失控式創新、非對稱研究、顛覆式發展成為主旋律,這本書來自未來。
全彩印刷真的很棒,提到了最近幾年的高新技術
非常不錯,正在讀,了解一下科技前沿,別落伍了哈哈
彩色nice,內容比較偏向介紹型,和普通雜志比較像
紙張質量非常好,摸著很有質感,內容剛開始看了一點,就是介紹性的,沒有非常詳細,正合適看
朋友推薦的書,總是要對現在的科技前沿有所了解。所以買買買!慢慢的看!
挺不錯的一本書 總結了每一年的前沿工作 稍稍有點貴
不錯,每年在當當上買幾千塊錢的書,便宜、方便、速度快,書的質量也不錯,但這本77買的,剛收到就雙12,降到48了
寫得很精彩,內容引人入勝,很難讓人相信這居然是一本科技讀物。很棒
全彩的頁面和精致的印刷,內容更是引人入勝,是本能讓人能讀上癮的科技書。
很好 就是有一點小貴 不過彩板的 這個價格也差不多了
很好的科技讀物,對于希望了解科技前沿的同好來說,這本書真得不容錯過~~
彩版圖書質量果然好,收錄的50個技術創新案例也很有價值,科技的進步有時真的超乎想象
通過這本書了解到許多世界前沿成果,很值得一讀
書的內容在各個領域都有涉及,對于了解先進技術很有價值。
之前對谷歌氣球和特拉斯的自動駕駛技術特別有興趣,這次從這本書中終于好好地了解了一番,不得不感慨科技進步的速度,向那些充滿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致敬
包裝稍微有點折損,內容還沒細看,但書的這種味道就讓我很喜歡了,如果不是趕上活動,還真有點舍不得買這么貴的雜志,但畢竟知識無價嘛 哈哈哈
一本合集,對了解世界上科技學術動態非常有用。
超贊的一本書,一拿到就愛不釋手了。對于熱衷于了解前沿科技的你,值得擁有!
這本書應該說對近幾年的科技發展有很大的前瞻性
沒有想象中的枯燥和乏味,完全顛覆了之前對科技類圖書的看法,生動的語言將這些改變未來的科技那精彩的一面展現在眼前,很好看
最近對科技行業很感興趣買來這本書看一看,對于文科男來說,這個是自己薄弱的環節,慢慢理解和驚嘆吧。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科技與文化不可分割,什么樣的文化造就什么樣的科技
對于不怎么關注前沿科技的人比較有用,簡單介紹了一下這幾年的新科技,讓人大略了解了科技的新動向。
科技是把雙刃劍,黑科技更是。麻省理工詳細評價了近幾年的黑科技,值得了解
作為著名的科普雜志,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專業性毋庸置疑,此書中收錄的近幾年的創新成果,每一個都具有技術突破的特征,雖然50個的數量看起來不多,但是這些技術的突破無疑會為社會的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能夠通過此書的深度剖析了解此類的前沿科技,也算是一件幸事
對每個科技案例的介紹還是挺詳細的,看了之后對這些技術也有了一些了解,作為介紹科技創新的圖書,感覺寫得還是很不錯的,讓我小小地接觸了一下時代科技的前沿
全彩頁的書,翻起來很舒服。這本書看過好幾次,這次趁活動收了。所說這個系類好像已經出到3了,還是先從第一本看起吧。買了很多科技進步,天文物理的書,讓自己的思想跟上時代潮流。
排版和圖片確實很棒。美中不足的是,感覺有些內容還是沒有做到扼要,而且參考文獻或鏈接做得不完善。不過還是給5分,近幾年科學界確實風云變幻,想做得盡善盡美是不容易的,希望繼續努力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