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德國心理治療大師海靈格基于訪談基礎上的傳記,是了解海靈格本人和其思想的必讀著作。在書中,海靈格首先公開暢談了自己的一生,暢談命運、和解以及幸福之道。 海靈格一生都在探討人心該安于何處的問題。人的一生為何而來?這輩子會受到和平、喜悅、愛的序位的支配和左右嗎?通覽本書,人們可以領略到海靈格在“愛的五個同心圓”“良知與罪惡”“和解”“幸福之道”“給予和接受”等重要議題上的獨到見解,引領人們以全新的視角看待世界和人生。
海靈格一生頗為傳奇:年輕時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則,后來進去天主教堂開始了一段凈化身心與靈魂的過程,并在非洲祖魯族擔任神父近二十年,回國之后又進修了精神分析及多項心理療法,后發(fā)展出“家族系統(tǒng)排列”這一深入心靈的治療方法。 讀這本書,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海靈格的真知灼見是如何引人注目、造成的轟動,以及這些年來系統(tǒng)工作的變化以發(fā)展,還有海靈格如何在批判浪聲中自處。特別是在這些批判批判聲愈演愈烈的情況下,他如何能讓自己的一如既往的堅定不移、屹立不倒? 這是關于海靈格暢談命運、和解與幸福之道的超級對話,是為接近也貼近海靈格個人的一本書。
伯特 海靈格(Bert Hellinger),德國心理治療師,“家族系統(tǒng)排列”創(chuàng)始人,全球著名的身心靈大師,被譽為“西方的老子”。他的凈心術直指人心,為都市修行人提供了好的指引。他所創(chuàng)立的獨特的心理治療法風靡歐美,并逐步影響到全世界,至今已有數(shù)十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人,通過“家族系統(tǒng)排列”的幫助,找到了更和諧、更幸福的家庭生活。2001年以來,他曾兩次來到中國舉辦“家族系統(tǒng)排列”工作坊,反響極大。 他著述頗豐,影響深遠,全世界有上百種譯本,代表作有《我在誰家》《愛的序位》《心靈活泉》《活出內(nèi)在的力量》等。
序一 臣服,讓一切如是張德芬
序二 海靈格的自由與臣服武志紅
序三 和諧之道周鼎文
導言
生命與內(nèi)在的成長 生命的階段
開端 我從未想過成為教師
戰(zhàn)爭 我不曾經(jīng)歷青春年少就一夕成人了
逃亡 那個該死的德國人,到底藏在哪?
教會 決定并非偶發(fā)自愿的
在非洲傳教 我其實毫無概念
團體動力 助人?自我實現(xiàn)?犧牲奉獻的目的何在?
神職生涯結束 我要離開
自我修煉 50 歲——感覺自我發(fā)展仍未完整成熟
不許犯錯 團體工作、個案排列、移民的互動
冷峻嚴格的作風 逆境讓人成長
我沒說:外來移民都得回去
在大型團體中進行排列工作
我的發(fā)言與政治無關
個案排列 我不是機械技師
中斷排列 不與逆境對抗
正確的理解改變命運
愛之環(huán)的五個同心圓 父母、青春叛逆期、伴侶關系以及接受的藝術
父母 愛之環(huán)的及時個同心圓
童年及青春叛逆期 愛之環(huán)的第二個同心圓
接受與給予 愛之環(huán)的第三個同心圓
尊重認同全人類及全世界 愛之環(huán)的第四、五個同心圓
關于幸福和喜悅 想到母親而滿懷喜悅的人會贏得生命的力量
親子關系疏離 身為父親的人不需要繼續(xù)抗爭到底
掌控命運的手 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的聯(lián)結
身為人父人母的貢獻 我從哲學的角度贊頌母親的偉大
在內(nèi)心接納被排除的人
回歸故鄉(xiāng)的權利
與加害者保持距離
視希特勒為一般人——并非是脫罪辯護
關于反猶太主義、猶太人以及基督徒 是基督徒把猶太人釘在了十字架上
愛的聯(lián)結與自由 成人的自主與叛逆
狂熱主義及回歸自我 熱情與狂熱
發(fā)自“良心”的單純 做好事的清白感
無法避免的過錯 有意識卻讓人痛苦
原始意識及其場域 個人主義的終點
和解與愛國主義 我是德國人,但我并不引以為傲
用愛看待亡者,代替用罪惡感談論存活者 回憶及排擠
以德報怨,放棄以牙還牙的報復念頭與行動 內(nèi)心認同且尊重過往的一切
和平與良知 憤怒暴行讓人忘卻慈悲
政治排列 結束過去,才能迎向未來
戰(zhàn)爭賠償?shù)囊?如此波蘭人對德國人會比較有好感嗎?
心靈的活動和肉眼不得而見的無形力量 真理真相何在?
有關的信息及場域 無法想象的事具象化呈現(xiàn)
成功掌控欲以及效用的實際佐證 若追蹤探討成效,那是有自私利己的意圖
其他力量、宗教以及自主的決定 所有的移動都被不可知的力量驅(qū)動
關于解決之道的瓶頸限制 面向未來,繼續(xù)走下去
生命與內(nèi)在的成長
生命的階段
您今年即將80歲。希特勒獲得政權的那年,您當時才7歲,尚屬稚齡,不知您對此事是否還有印象?
我當時雖然年幼,但對此事印象十分深刻。我記得有24小時晚上我父親下班回來,一進門就急忙告訴我母親,希特勒成了帝國的總理了。我父親神情十分憂傷凝重,我想我父親當時就已經(jīng)感覺到即將有大事發(fā)生。不久之后,我們也親身經(jīng)歷了,我父親之前的擔憂成真。我們當時住在科隆(Cologne),有個周日想要去附近的山上走走,當天早上我們一如往常地先去教堂做了晨間彌撒,彌撒之后我們離開教堂,準備去坐輕軌電車。在街上等車時,有一個納粹沖鋒隊員朝我父親走來,盤問我父親,我父親回答了他的問話,他卻對我父親大吼大叫,并且要逮捕我父親。恰好就在此時,輕軌電車進站了,我們?nèi)一鹚偕宪嚒]p軌電車的駕駛員也隨即把電車門關上,迅速離站。納粹沖鋒隊員見狀也隨即蹬上他的腳踏車,緊追在輕軌電車之后。電車駕駛員過站不停,一路加速猛開,好不容易才甩掉尾隨在后緊追不舍的納粹沖鋒隊員。電車上的所有乘客見狀都拍手叫好。在那個時候,如此狀況在科隆還時有所見,但到后來便無人有膽拒捕,這類你追我跑的街頭景象自然而然就不得而見了!
您10歲時就離家住宿,為何會在如此幼小的年紀作出這樣的選擇呢?
我小時候的志愿是當神父。在我5歲的時候,我就十分明白自己的志向!那個寄宿地是通過我母親的友人得知的。母親的友人力勸我母親讓我去那兒住宿,因為那所住宿機構隸屬教會組織馬利安西勒爾(MariannhillerMissionaren)。母親的友人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在那兒住宿可以為成為神職人員作準備。這所寄宿機構位于萊茵河畔的龍爾(LohramMain)。我父母同意我離家到另一個城市住宿就讀,這對我來說,像是他們送了我一份大禮。這個決定是我人生中一個相當重要的轉折點,我當時尚年幼,不過是個10歲大的孩子,但它讓我的人生進入一個截然不同的新世界。我得到更多的機會和自由。如果我當時不曾離家,我不可能獲得這樣的歷練。
您的父母在讓您離家寄宿受教育這件事情上看法一致嗎?
我母親支持此事,我父親則是抱持保留的態(tài)度,但是我還是得到了他的肯定。學費等所有的費用也是由我父親全額負擔的。
您離家寄宿受教育的那年是1936年。住宿機構的修士們對于國家社會主義所持的態(tài)度如何?您當時是否在修士的身上窺出什么端倪?
讓我用一個真實發(fā)生的小事來說明修士們的態(tài)度吧!當時的奧地利與德國是政治共同體,那時兩國之間有個共同的投票選舉活動。宿舍的一些修士和在廚房工作的修女投了反對票。然而,那次選舉并非是秘密計名的投票選舉,選票被一一打開檢查。就在投票選舉結束的那個晚上,來了一群舉著火把的納粹沖鋒隊員。他們團團包圍了我們的宿舍,并在宿舍的外墻上用油漆寫上“這里住著叛徒”“他們投了否決票”。然后他們丟擲了無數(shù)的石頭,砸破了近兩百片玻璃,連我們學童們睡覺的大通鋪也不曾幸免,大房間里一樣飛進了無數(shù)的磚頭和石塊。隔天早上有兩個修士被逮捕,我們這些寄宿的學童被迫放假回家。
您10歲就離家住宿就讀他市的學校,不知在宿舍是否有人可以作為您效仿的模范呢?
我想應該就是主持宿舍的修士們吧!他們都是很棒的人,他們讓一切夢想成為可能:不同的體育活動、登山旅游、歌唱比賽、話劇表演等等。我在住宿期間學會了拉小提琴,還成了我們宿舍樂團的一員,也在宿舍合唱團里演唱。除此之外,我們的宿舍里還設有一個很大的圖書室。
您小小年紀就離家千里遠,您當時不會想家嗎?
遇到節(jié)日或是學校放假時,我都會回家跟家人相聚,所以對我而言,根本不存在想家這類問題。加上住宿生活十分有趣,那是段很美好的時光。住宿期間我在各方面都受到極大的啟發(fā)。宿舍的修士們對我們很好,全力栽培我們,為我們安排多元化的課外活動,讓我們獲得良好的啟蒙教育。我們總是活動滿滿,根本沒有時間感到無聊。
在您的心理治療工作中,家庭一直是位居核心的重點,可是您自幼離家而且鮮有真正的家庭生活,對此您個人覺得是否有負面的影響?
我住的宿舍對我來說就像家一樣。我絲毫不覺得自己只身在外、離開家了。而且這個宿舍在1941年就關門大吉,我也返回父母在卡塞爾市(Kassel)的家住了兩年。在我住宿期間,我父母也從科隆搬到卡塞爾市去了。我當時15歲。
您當時15歲,正值青春期。我還記得我自己青春期的時候,因為不受管教吃了父親一記耳光。我當時離家很長一段時間,回家后不服管教,于是我父親出手教訓我。不知類似的親子教育沖突是否也在您的青春期時上演過呢?
嗯,我該如何解釋呢。您知道當時戰(zhàn)爭已經(jīng)爆發(fā)了,我們基本上沒有精力和時間可以花在這類事情上。我的父親也盡力滿足我的愿望,不管我是想去聽演奏會還是看歌劇,他都大力支持。當時我父親在一家兵工廠擔任工程師,每天工作長達12個小時,總是深更半夜了才回家。
我們與鄰居的關系很好,他們都是很有趣的人。我家隔壁住著烏鎂林(Würmeling)一家人。烏鎂林家的男主人后來還成了阿登納總理的閣員,任職家政部部長。
是的,我記得家政部部長烏鎂林!我自己有六個兄弟姊妹,當時子女眾多的家庭可以享受車票減免的待遇,這個優(yōu)惠政策就叫“烏鎂林優(yōu)惠”,正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烏鎂林家的大兒子是我當時交往密切的好友之一。他們家常有耶穌會的成員進進出出。耶穌會的成員不管在討論話題還是批判事情上,總是直言不諱。這給當時的我——一個十五六歲的青少年,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對我而言,光是傾聽他們的談話就是莫大的享受,他們的對話透露出了既有深度又開放直接的世界觀,這跟納粹主義的論調(diào)截然不同!
我從他們的身上體會到無數(shù)的感動,也從他們身上學習到許多事情,得到許多寶貴的啟發(fā)及自律的精神。我想這些經(jīng)驗讓我受益匪淺,給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開端 我從未想過成為教師
精神上的自律、知識分子般的自律,這跟順服的特性不相關嗎?
我不會用“順服”這個字眼來形容耶穌會的成員。理由很簡單,他們用一種特別的方式展現(xiàn)了精神上的自由,還有內(nèi)在發(fā)展的可能性,他們的方式我不曾在其他人身上體驗過。
我十分敬重他們。我甚至考慮想要成為耶穌會的一員。后來讓我卻步不前的原因是耶穌會成員必須當教師服務社會。在同一所學校任職達20年,只是教書、面對學生,這不是我想做的事情。可能也因此我后來決定不當神父了,因為我同樣無法想象自己長年守著同一座教堂。我選擇了參加馬利安西勒爾的傳教工作,但是到頭來我還是在南非傳教期間成了老師。這或許就是人生,你越是想避免的事情,越會降臨到你頭上。
也就是說,您寧可當傳教士到世界各地服務,也不愿意在同一所學校內(nèi)擔任教職?
是的,可以這樣說。我寧可浪跡天涯四處傳教,也不愿意當老師。但是我得承認,我當時也不了解身為傳教士到陌生的國度傳教的工作是怎么一回事。在我的想象中,這樣的工作應該是生動有趣,充滿了冒險性的。應該是在我離家住宿的年月中,就已萌生了想要從事這種工作的念頭。
結束在外住宿的生涯,我回到卡塞爾市就讀當?shù)氐母咧小Wx書期間我參加了一個天主教的青年活動組織,成了其中的一員。在當時,這樣的活動是被禁止的,蓋世太保也嚴密稽查這類非法活動。
到了七年級的時候,我們也都被征召,先被征召去工作,然后被國家征召從軍。我剛被征召去工作時,有一個晚上我工作單位的主管來我家拜訪,專程跟我談話。那個主管也是蓋世太保的一分子,不過我當時并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我們聊到尼采,還有黑格爾。當年我才17歲,我雖然聽過尼采、黑格爾,但所知實在有限。我的主管對我說:“黑格爾早已預見了我們國家的現(xiàn)狀。”我回答道:“黑格爾對國家有仇恨意識。”他一聽,想也不想地反駁我說:“你對國家懷有仇恨心態(tài)。”就在那時,我才了解他來我家拜訪其實是一種監(jiān)視、試探。
一年后我人在軍中,當時駐派在法國。我們的高中畢業(yè)證書是郵寄到家中的。高中的一年不需要讀書,因為我們都被征召從軍去了。要取得畢業(yè)證書必須上交我們被征召工作時核發(fā)的工作績效證明,我當時工作單位的主管在工作證明上給我的評語認為,我可能會是危害民族和社會的潛在壞分子。在那個時代得到這種評語,無疑像被判了死刑一樣嚴重。我也因此無法拿到我的畢業(yè)證書。
我母親聽聞此事后,直接到學校找校長。我母親開門見山,義正詞嚴地告訴校長:“我兒子從軍,也準備好隨時為祖國奉獻他寶貴的生命,而您居然拒絕發(fā)畢業(yè)證書給他?您應該為此感到羞恥。”校長聽了我母親的一番話后羞愧不已,親手把我的畢業(yè)證書遞交給她。我母親就像一頭母獅般為我奮戰(zhàn),捍衛(wèi)我的權益。
我當時很清楚我不會加入納粹政黨,我的天主教寄宿經(jīng)驗,還有我自己的家庭教育讓我跟納粹主義劃清界限。我的母親更是從頭到尾都沒被納粹洗腦,也不曾在納粹主義的洪流中迷失。我后來才了解到,當年我母親的行為是多么不容易,我母親展現(xiàn)了她個人的堅強和偉大勇氣。我父親也是,即使承受了來自各方的巨大壓力,也始終拒絕入黨成為納粹的一員。我父母的所作所為讓我更加堅定拒絕成為納粹主義的信徒,為此我由衷地感謝我的父母。在當時,我能夠如此堅定我的立場,不僅僅是因為我個人的努力,也因為我從我父母身上得到了強大的支持力量。他們那種堅定自我立場、不畏社會壓力、不隨波逐流、不盲信盲從的行為態(tài)度,對我后來處理各方面問題都起了巨大的作用。直到現(xiàn)在我都還深受他們這些處世原則的影響,讓我能夠清楚自己的界限立場,保持自己內(nèi)在的自由,也因此讓自我內(nèi)在不斷地成長,進入不同的領域。
您說過,有個場域讓人無法掙脫切割,但又說,這是個人的自由決定——有能力劃分自己的立場,不受誘惑盲從,到底該如何解釋?
這只是一種說法,至于是否善用個人自由又是另一件事。我時常在剎那間了解到生命中的事物來來去去,轉眼之間一切發(fā)生就會成為過去。我把這種靈光乍現(xiàn)的領悟視為上天賜予的一份禮物。這就是一種理解領悟。從中我得到足夠的力量去看待并處理生活中來來去去的事物。這股力量的產(chǎn)生不是來自深思熟慮后下定的決心,或是立定目標后的貫徹執(zhí)行,而是來自內(nèi)在的流動。我們生命中的種種決定,通常都不是偶發(fā)、自由而成的結果。除了聽從內(nèi)心、順勢流動,我看不出有其他的方法讓人得到力量。沒有了內(nèi)在的流動力量我可能早就迷失了自己。
這樣說來是有一個決定點,讓人作出決定——就像您決定離開神職工作,轉換跑道成為治療師的心路歷程一樣是嗎?
是的,是這樣沒錯!但是要聽從內(nèi)心真實的聲音,這當然也需要相當?shù)挠職狻?/p>
您說過人生已命定,該來的躲都躲不掉,可是您現(xiàn)在又宣稱,您可以全權決定人生中要做的事或是堅持您的立場不為外界所惑,這樣的說法豈不是前后矛盾嗎?
這樣的說法確實是前后矛盾,但重要的是心靈的本質(zhì),是在那個我們能夠感應到內(nèi)在核心的時點上,讓心靈帶領我們。如果能靜心感受內(nèi)在的流動,就不會無所適從,就可以自然而然從中獲得力量,時時刻刻都能與自我最深處的內(nèi)在核心相聯(lián)結。
這樣說來,這似乎是一種無法用科學證明的哲學性論調(diào)!
沒關系,就算沒有辦法用實例證明也無妨,因為它確實會對內(nèi)在發(fā)揮一定的影響,至少在我身上是適用的。我猜想內(nèi)在核心是永恒不滅的,是不會隨著死亡而灰飛煙滅的。這是通過家族排列實際案例得到的推論。有些過世許久的家族成員至今對家族動力都還有影響,他們雖已不在人世,但并沒有真正離開。
可以談談您如何去感受內(nèi)在嗎?
自我身心合一時,生活中的事物自然圓滿、渾然天成。這樣的狀態(tài),能激發(fā)人內(nèi)在開創(chuàng)性的意識流動。這似乎像是命中注定的發(fā)展,但無人想要掙脫,因為這引導自我與最深層的內(nèi)在合一,引導我們走向決定性的康莊大道。
這樣的說法似乎像是神秘主義的論調(diào),像是“如其所示”?
確實如此!論調(diào)的方向是雷同的。內(nèi)在的真實性亙古以來就受到熱烈的討論。年幼的孩童很自然地就與自我內(nèi)在相聯(lián)結,可惜的是,隨著年歲的增加,多數(shù)人卻逐漸偏離了這份自然的聯(lián)系,與自我的內(nèi)在漸行漸遠。
雖然身陷于系統(tǒng)性的牽連糾葛當中,人還是與自我的內(nèi)在相聯(lián)結嗎?
通過認知理解可以減輕相當程度的牽連糾葛,即使從牽連糾葛中解脫了,人與系統(tǒng)依然聯(lián)結。
這意味著?
在人的內(nèi)心中有個跟自己交纏糾結的自我,這個自我被好好地擺在心中,人與糾結的自我是相聯(lián)結的,并不是與自我分離決裂了。在這樣的聯(lián)結狀態(tài)下,繼續(xù)發(fā)展自我。
您是否注意到,當您提到您的年輕歲月時,通常提到的是您的母親,可是卻很少提及您的父親?
沒錯!我自己最近越發(fā)清楚意識到,在我自己的家庭中有決定性的是我母親。我的母親扮演著關鍵性的主宰角色。我年少時自然沒有察覺到我母親在我身上所發(fā)揮的作用、對我的影響何在,直到多年后,在一次排列治療中我才意識到,我母親無所不在。直到那時,我才了解到這一切的意義所在。我的母親操持家務,為我們做飯、洗衣、縫補!她默默地包辦了所有的家事,這似乎就是天經(jīng)地義般的自然。當然,必要時她也可以像母獅一般強悍地為我奮戰(zhàn)。
我的父親為人嚴肅,行事嚴謹。童年時,因為父親的緣故,我常覺得自己被壓得無法喘息。很多年之后,我才了解到父親的這份嚴肅、嚴格的特質(zhì)對我來說無比重要,也讓我擁有許多美妙的生活經(jīng)驗。我曾對世界聞名的治療師、伯克利大學的斯坦利?克萊曼(StanleyKeleman)提及,因為我父親的緣故,而讓我的青少年歲月壓力沉重,感到無法喘息。斯坦利聽了我的話之后注視著我,微笑著對我說:“你自己知道嗎?你渾身散發(fā)著強而有力的堅強特質(zhì)!”那猶如當頭棒喝,我才意識到我身上的這股力量來自我的父親,他的拘謹嚴格對我有無可取代的意義和重要性,我也因此與我的父親相聯(lián)結。
所以您不是一開始就感到這樣的意義?
不是的,這也是經(jīng)過不同階段的發(fā)展后,驀然回首才意識到的,就像所有的孩子一樣!
不管從哪里來為何而來,充滿喜悅地接受一切如是~
作者伯特·海靈格以詩一般的語言向讀者闡述了其發(fā)現(xiàn)的一些事情,而那些事情往往和家庭中的親密關系有關,這種關系控制著人們并改變著他們的生活
海爺爺是偉大的人。他的偉大在于他的視角和情懷。讀完這本書,我了解了海爺爺?shù)墓适隆乃墓适吕镂铱吹搅藗ゴ笾怂鶕碛械摹N也幌氤蔀閭ゴ蟮娜耍抑皇窍胱鑫易约骸W習生活,學習生命。
海靈格的訪談,對于了解其成長經(jīng)歷有一定的幫助~
我第一次看海靈格書---誰在我家,看不懂,后來慢慢地進入了鄭立峰課堂,學習家排,解決了自己的問題,所以我的使命要幫助更多的人,我買了200本。
每個人可能都將面對這樣一個課題:這一生為何而來。不妨看看大師怎么說。
在當當買書多年,每次都很好,這次是第一次由無錫發(fā)貨,幾乎沒有包裝(就一層塑料),收到時都破了,如果下雨書就遭殃了,建議改進。書本身很好。
伯特·海靈格博士是跨越20、21世紀、歐洲影響力深遠的知名心理治療師,也是心理治療類最暢銷書作家,以先驅(qū)者之姿引領媒介傳統(tǒng)心理學和靈魂兩大領域。
朋友推薦的海靈格的家庭系統(tǒng)排列,非常感興趣,屯著看,相信學有收獲
海靈格的心靈之路真的是超越二元對立的無極之路。他關于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和解,以及如何從心靈層面化解政治沖突,才能從根本上給這個地球帶來和平的深邃靈感,對我們每一個追求幸福和諧的團體和個人,都有一種震撼性的療效。
非常喜歡這本書,才讀了序言已經(jīng)深深吸引了我。書角因箱子受擠壓而折了,還好沒形成死折,當時看著心里郁悶又心疼。希望下次購書不要再遭遇這樣的事情了。讀書人喜歡書籍整整齊齊完好無損的外形,
如果說《誰在我家》比較難理解的話,這本書可以稱為海靈格的入門書了,海靈格總是看到真相的那個人
早就聽說海靈格的大名了,而且是武志紅推薦的,必讀,這次趁當當活動抓緊入一本。
海靈格,家庭排列的創(chuàng)始人,通過回顧自己的人生歷程,讓讀者更深入地了解家庭排列的知識體系和內(nèi)容,對于學習和理解家庭排列也更有幫助吧。
感覺海靈格的如老子之道,能給人一種新的心靈體驗!
周鼎文老師傾力推薦的三本書之一愛與和解在愛中升華還有就是這本海靈格訪談錄周老師說,僅從了解海靈格這個人的人生歷程來說,就很值得看
海靈格大師的作品,邊看邊思,有時候感覺有點玄妙。或許,人生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
命運會如何向前我們不知道,看看海靈格先生勇敢的去選擇,很值得敬佩,后面講到了很多的冥想非常好,感覺買這本書很值得,與父母的鏈接讓我感受到了溫暖,畫面很溫馨,推薦~
一直以來對心理學的家系排列很是好奇,看完這本書有所了解,海靈格的那些經(jīng)歷和觀點,讓我對有些政治事件有了新的看法。
能夠負眾人與強大的社會+國家壓力,向著自己的目標前行,并最終影響眾多有緣人,還是值得佩服。只是他的理論與易學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易學是最透徹的宇宙原理常說,每個中國人應該摒除人云亦云的俗人思維,認真讀一下《易經(jīng)》,然后再評判,這樣的態(tài)度,可能更加嚴謹而值得推崇。
很多人推薦海靈格的書,先買了一本試試,不錯,心靈指導,努力做好自己,至于別人如何,那是別人的事,哈哈
訪談錄,也可以說是一本傳記。對于海靈格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有了客觀的剖析,具體還需見仁見智。
海靈格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讀了他的書,受益匪淺,一個人一生致力于助人,很欽佩大師。
比較詳細的介紹了海靈格的成長歷史,里面介紹了海靈格對很多德國及其他歷史事件的看法,總體還是不錯的。
海靈格的核心思想:臣服!讓一切的人和事如其所是!
海靈格暢談命運、和解與幸福之道的超級對話,是最為接近也貼近海靈格個人的一本書。
本來以為一本傳記類的書,收獲不會很大。是看了別人的推薦菜購買的,沒想到真的物超所值,講述海靈格的一生,本身就是一種力量的傳遞。娓娓道來他的經(jīng)歷,他的想法,平和中傳遞著他的思想,讓人受益匪淺。
自由和臣服。你想擁有幸福的一生嗎幸福的定義是什么為什么我們那么容易迷失在痛苦的漩渦里。我想2當你找到你生命為之而來的目的時你終將得到滿意的答案。這一生為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