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
“我需要別人喜歡我,我不可以讓人失望……”
“我必須不斷超越,讓別人高興……”
“我必須成功,才配得上我所在的位置……”
……
總有這樣一個苛求的聲音,對我們不斷要求和勒索。
這個聲音曾經(jīng)保護和支持過我們的心靈,
我們的生命受益于此,也受困于此。
自我苛求是生命活力的囹圄,
我們需要找出這個苛求聲音的源頭,
在心理咨詢師的指導下,直視它,與它對話,
直到它從我們的心靈上松脫。
——是時候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了!
——今天的讀者生活在競爭更加激烈、對成功要求更高的社會環(huán)境中,必須更、更,所以,也更容易成為“自我苛求”的犧牲品,所以更迫切需要去除“自我苛求”的負面影響,以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活得更加舒展、更具幸福感和尊嚴。
《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
嚴苛的自我要求有時候能使人進步,有時又會給人壓力,如何解決這種矛盾?這種強迫我們行為的自我批評之聲,如何掌控它?如何擺脫它?
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寫就,法國著名心理咨詢師弗雷德里克•方熱憑借自己多年的心理治療經(jīng)驗,針對“自我苛求”這一人性痼疾,結合豐富的心理咨詢經(jīng)驗獨創(chuàng)了行之有效的心理自助方法,一定能夠將你從“自我苛求”中解脫出來,使你獲得更富創(chuàng)造力和幸福感的生命體驗!
《瘋子的自由》
“看到那位老人仰望天空驚嘆的樣子,我明白了我為什么會有這么強烈的欲望去釋放精神病患。他應該很久沒有聽到別人叫他的名字了。我們可以想象這樣的凄涼嗎?再也聽不到別人友善地叫你的名字,那幾個音節(jié),是母親把你抱在懷中時曾溫柔地念出來的。”
衡量一個社會文明和進步的程度,ZUI直接的方式之一,是一窺其瘋人院里的狀況。
菲利普•皮內(nèi)爾(Philippe Pinel),一個注定無法被歷史忘記的名字,其開創(chuàng)性療法,被視為精神病學歷史上承前啟后的里程碑,為現(xiàn)代精神病治療體系的誕生奠定了重要基礎。啟蒙運動的“理性之光”令他確信,瘋癲者“之所以難以駕馭,是因為他們被剝奪了呼吸新鮮空氣和享受自由的權利”。
對于患者的治療,同樣是醫(yī)者對自身和環(huán)境的再認識。
這一“由冷酷到仁愛”的變革,恰發(fā)生在法國大革命狂風暴雨的洗禮之下……
《瘋子的自由》
18世紀末的法國巴黎,大革命的暴風雨即將到來,社會激流涌蕩,人人似癲如狂。在這個舉世皆瘋狂的歲月里,那些被送進瘋人院的真正的瘋子,因為一位醫(yī)生的到來,逐漸終結了賤民、畜牲與惡魔的境地,重獲尊嚴與自由。菲利普•皮內(nèi)爾,以人道主義態(tài)度對待精神病患者的先驅,現(xiàn)代精神醫(yī)學之父,在與野蠻和貪婪戰(zhàn)斗的同時,如何才能真正解除銬在人們心靈上的枷鎖?在解放病人的道路上,是否也因此更向前一步,開啟一個全新的時代?在這個破碎飄搖的年代里,愛情又將會是什么滋味?
《瘋子的自由:菲利普•皮內(nèi)爾醫(yī)生在1789—1795》,一部生動書寫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瘋人院真實狀況的小說。
《醫(yī)治受傷的自信》
自信是我們?nèi)烁竦囊淮蠡驹兀?/p>
自信的缺失或扭曲,會讓我們在為人處世上疑慮重重,
給我們帶來情感和生活上的傷痛,
使我們害怕做錯事、 害怕被論斷、 害怕愛別人、 害怕被愛……
最終,降低了我們的生活質量。
本書旨在幫我們從自信受傷導致的惡性循環(huán)中釋放出來,以教學的方式介紹了諸多簡便而易行的心理治療方法,這些方法為世界各地的心理專家廣泛采用,其科學性和有效性都已被證實,我們將從中學會更愛自己,學會勇于行動,學會敢于在他人面前堅立自己。翻開這本書,我們將踏上一段確切有效的治愈之旅!
《醫(yī)治受傷的自信》
自信是人生的重要基石,自信缺失將給人生帶來巨大的失敗和挫折感。弗里德里克•方熱身為心理醫(yī)生,親眼見證了無數(shù)患者因自信缺失而陷入人生低谷,飽受痛苦。自信缺失的根源通常在幼年時期就已形成,曾經(jīng)一度被視為與生俱來、無法改變的“性格特征”。但方熱通過數(shù)十年的醫(yī)學實踐證明,即便是年長的成人,依然可以審視、建立或重塑自信。本書介紹了諸多心理治療方法,這些方法為世界各地的心理專家所廣泛采用,其科學性和有效性都已被證實。在這個世界上,已有成千上萬的人通過修復和重建自信,真實有效地改善并提高了人生品質。擁有自信將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內(nèi)心舒適和高質量的生活。在這個領域,一切皆有挽回與提升的可能!
《你好,焦慮分子!》
焦慮……揉皺紙團般緊迫人心的……可怖長夜中陣陣襲來的恐慌。
幽默感從來不屬于你;
情緒像滾水,沸騰易怒;
內(nèi)心被恐懼撕咬,經(jīng)常失眠一整夜;
不想睡覺的時候,卻睡著了;
面對未來,悲觀是你的底牌;
向著夢想開拔的過程中,卻距離內(nèi)心的平靜越來越遠……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與焦慮相伴,而其中的極度焦慮者,必須依靠服用藥物才得以疏解。焦慮是如何作用于我們自身的?如何有效走出焦慮情境?如何處理焦慮的家族性遺傳并妥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焦慮發(fā)揮出其積極的一面——使你變得更好,更?在《你好,焦慮分子!》一書中,法國心理學家阿蘭•布拉克尼耶為我們揭示了焦慮的形成機制,以及避免病理性焦慮癥的有效方法。
《你好,焦慮分子!》
你是否也是焦慮分子中的一員?
極度焦慮者,通常有著一種難以得到滿足的好奇心。米開朗基羅、維瓦爾第、歌德、弗朗茨•卡夫卡、瑪利亞•卡拉斯、伍迪•艾倫、伊夫•圣羅蘭,這些大名鼎鼎的人,都是焦慮分子中的一員。
實際上,焦慮性格有著一副百變的面孔。有外傾型焦慮者、亢奮型焦慮者和沖動型焦慮者,還有內(nèi)傾型焦慮者、羞怯型焦慮者和易感型焦慮者,以及奉獻型焦慮者、悲觀型焦慮者和嫉妒型焦慮者,還有疑病型焦慮者和恐病型焦慮者。在社交生活中,焦慮者可能表現(xiàn)得爭強好勝或善于自省,又或者具有創(chuàng)造力。
《你好,焦慮分子!》一書旨在幫助每個人認識自己和了解自己,如有必要,還可以改變自己。因為焦慮就像一枚遲遲不爆的小炸彈,它形成于童年時期甚至更早,可能對生活造成干擾。
本書將從專業(yè)和日常的角度,詳細講解和分析焦慮是如何發(fā)生的,以及,更重要的,如何應對焦慮。
1.“知心書”第二輯系三聯(lián)生活書店繼受到讀者喜愛的“知心書”輯之后,推出的第二套有水準、有內(nèi)容、有品質的心理通識書系,令內(nèi)心敏感、勇于自省和對心理學議題感興趣的讀者,通過閱讀這套專業(yè)心理醫(yī)生創(chuàng)作的自助讀本,學會觀照自己情緒和內(nèi)心的方法,幫助自己面對和走出心理困境。
2.四本書的作者均為法國專業(yè)精神科醫(yī)師、心理醫(yī)生,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和厚實扎實的心理學科素養(yǎng)保障了圖書內(nèi)容的科學性和專業(yè)性。
3.本輯共四本——《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你好,焦慮分子!》《醫(yī)治受傷的自信》《瘋子的自由》。作者援引親歷案例,著名人物和普通人面臨的困擾,用專業(yè)精煉的筆系統(tǒng)地介紹了大眾感興趣也常受困擾的三個心理話題——主義心態(tài)、焦慮情緒、自信,與此同時,還有一本引人入勝的小說,紀念心理學治療歷史上的著名醫(yī)生菲利普•皮內(nèi)爾,根據(jù)法國大革命時期瘋人院狀況改編。
4.特約旅英插畫師繼續(xù)為本套圖書量身創(chuàng)作封面插畫;特邀國內(nèi)高水準的知名設計師擔綱設計;圓脊精裝,特種紙印刷四色封面,70g純質印刷內(nèi)文,飄帶堵頭布襯紙三者顏色渾然一體,細節(jié)考究,匠心獨具。
5.法國上市后連續(xù)加印,讀者口碑和市場影響力持續(xù)升溫;有的上市至今一直名列法國亞馬遜榜首,有的法文版銷量已達30萬冊,有的版權已售韓國、日本、西班牙、巴西、德國、羅馬尼亞、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俄羅斯等多國……應了那句“好書無國界”。
弗雷德里克.方熱
精神科醫(yī)生、心理治療師,任教于法國里昂第1大學,著有《醫(yī)治受傷的自信》等廣受歡迎的暢銷書。弗雷德里克.方熱是人稱“綜合型”的治療師,實實在在地幫助人們通過行為療法來改變自己,通過認知療法來理解自己,利用存在和冥想療法來追求自己的人生意義。
弗朗索瓦.勒洛爾
法國精神科醫(yī)生,多本暢銷書的作者,著有《與艾克托尋找幸福之旅》,與克里斯托弗.安德烈合著:《恰如其分的自尊》《無處不在的人格》。
阿蘭.布拉克尼耶
精神分析醫(yī)師,巴黎菲利普—伯麥爾研究中心負責人,已撰寫并出版《情緒的性別》和《青少年指南》。
《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
及時章 解放自己的方法
不能把自己簡單等同于一種缺陷或疾病 5
痛苦與美德 8
硬幣的正反兩面 11
如何擺脫自己設定的人生準則 14
馴服內(nèi)心自我批評的聲音 14
第二章 內(nèi)心的聲音:窺探精神世界的一扇窗
內(nèi)心的聲音,我們的精神電臺 18
內(nèi)心自我批評的聲音,令人喘不過氣來 26
第三章 我理解自己:如何完成認知概念化
成為自己的同盟 33
過高的要求 33
概念化 43
第四章 擺脫自己的人生準則
傾聽內(nèi)心自我批評的聲音,意識到它的負面影響 55
害怕自己做不到 56
苛求,生命難以承受之重 69
第五章 擺脫幼年的認知模式
《瘋子的自由》
1
他的表情安詳而堅定,有點兒像淡泊名利的神父,正要去照料一個焦慮不安的靈魂。
2
我們似乎正處在啟蒙時期,可每24小時我都發(fā)現(xiàn),啟蒙的亮光并沒有照進瘋人院。
3
“我們正見證時代的巨變……”
4
“沒錯,可能最不幸的就是不能為自己辯護。”
5
他睜開眼,喝我瓶子里的水,看著我,一言不發(fā)。這眼神,不是野獸的眼神,明明是人的眼神!
6
“……伏爾泰如果還在世,看到他的思想贏得勝利,將會多么幸福。自由,權利平等。啟蒙思想終于在關乎人類切身福祉的領域發(fā)光了!”
7
要解釋發(fā)瘋的原因,她被踐踏的愛只是千頭萬緒復雜原因中的一個……
8
釋放了激情,像今天這樣,理性無處可容。整個國家就像一個被解開鎖鏈的瘋子,她的歇斯底里卻沒有就此平息。
9
“比塞特?那個瘋人院!巴黎低能者收容所!”
10
一把真正的監(jiān)獄鑰匙:結實、無光澤、滿是銹跡……
11
我腦子里裝著啟蒙運動的思想,但來到這里,就像一個天真無邪的宣教士去到食人族部落!
12
他叫普森(Pussin),響亮而迷人的名字,與他粗獷的外表不太相稱……
13
難怪,溫柔不是他們看中的美德!
14
“……缺少被褥,就會需要更多的裹尸布。”
15
“如果有人建議我釋放被復仇蒙蔽了雙眼的精神病患,我會接受這建議嗎?”
16
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經(jīng)歷的苦難或幸福里,我們追尋著我們自己的命運。可說到底,都不是我們自己的選擇,我們的選擇都戴著枷鎖。
17
“……可只要有一點小差錯,您聽好了,如果有人受傷,我將在共和國較高權力機構面前起訴您!”
18
我明白了他那短暫的擔憂:擔心他最得意的治療方法沒有起到作用。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瘋狂里。
19
她看著菲利普。他再次覺得好奇,這雙眼睛到底看到怎樣的自己。能釋放她叔叔的主任醫(yī)生?或是為她著迷的男人?
20
柜子里的衣架上掛了件非常奇怪的衣服:大帆布,上面有束帶、皮扣、掛鉤。
21
“我還不是滿意這個方式。因為這不會治好您叔叔的瘋病,但至少可以調正他的行為模式,也給他多一點的自由……”
22
是他們消極的想法讓他們情緒低落?還是憂郁的情緒導致他們想法悲觀呢?搞清楚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23
所以我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溫柔而謹慎地引導他發(fā)現(xiàn)自己想法的荒謬。自認為是永動機的發(fā)明者,正是這想法導致了他一系列的精神錯亂。
24
如果他們真正直面死亡的刑具,在震耳欲聾的人群喧嚷聲中,親眼看見他們的長輩或同伴被處死;這些人,在斷頭臺上彎腰之前,都是他們曾經(jīng)愛過的,而現(xiàn)在他們竟雙手沾滿自己所愛的人的鮮血,我想那時,他們的輕率才會改變。
25
“我的眼睛差點兒被挖掉了!這些好先生們釋放了瘋子,可看看,在我身上都發(fā)生了些什么!”
26
只需要找到原生家庭父親的形象,所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27
我稱這種療法為心理療法,只為了區(qū)別于物理療法——淋浴、放血等在主宮醫(yī)院大肆使用的治療方式,這些療法治療效果甚微,副作用卻往往是災難性的。
28
“夫人,這個男人的精神病慢慢被平復下來,另一個前不久卻新得了瘋病。”
29
我想就是這篇一年前的文章,對許多人來說,就是逮捕我朋友的原因。仇恨就是一種巨大的熱忱。
30
這位高貴的夫人立刻就明白了我是在給一個“嫌疑犯”找庇護所。她連他的名字都沒有問,只問了一個問題:“他是個正直的人嗎?”
31
盡管他現(xiàn)在被那些瘋狂的人追捕,逼至角落,他仍然相信人類精神在進步,他是多么寬容多么頑強啊!
32
“人在任人擺布的時候往往以為自己在引導自己;腦子里想著奔向一個目標時,他的心靈則不知不覺地把自己帶到另一個地方。”
33
“您要單獨和他待著,在他沒有鐵鏈的情況下?”
34
“士兵,你好。”
35
在我的感情層面,也有了微妙的變化。我感覺得到,她對我們關系的定義,已經(jīng)超越了醫(yī)生和病患家屬,更多是朋友間的關系。
36
在最狂熱觀眾的呼喊聲中,繩子被拋到路燈上面,繞了一圈吊下來。
37
“死亡,”孔多塞說,“我接受。但人群、尖叫、羞辱,為了讓人害怕而設立的斷頭臺,讓人露出頸項、把人推到鍘刀下的手,這些,我拒絕,我知道我承受不起。那么,我的朋友,好醫(yī)生,請幫幫我。”
38
“……我不想你們把他當作一頭付出勞力的牲畜。”
39
愛,被愛,已經(jīng)足夠了。此外,還期待什么呢?
40
“看到那么杰出的人就這么去世了,而我自己卻還活著,想想真是非常難過。你不覺得嗎?”
41
自由的寫照
《醫(yī)治受傷的自信》
目 錄
及時部分 自信的機制
自信缺失對生活的侵害 2
阻滯、逃離與失敗 3
負面情緒 8
糟糕的自我形象 9
缺乏自我肯定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10
自信缺失對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 22
心理專家有話說 28
寫在前面 28
自信的三個層面 29
自測:您有自信嗎? 34
判斷一個人,應按照他的人格還是行為? 38
自信缺失與心理疾病 41
與自信缺失有關的心理疾病 41
與過度自信有關的心理疾病 44
兒童自信心解讀 46
童年在自信形成中的角色 47
需要警惕的自信缺失跡象 50
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52
第二部分 引發(fā)自信缺失的幾大成見
成見一: “我做不到……” 60
案例 60
“無能”的成見背后的機制 63
成見二: “我需要別人喜歡我,欣賞我,認可我” 71
案例 71
被愛需求的機制 75
兩種自信:詳解 79
成見三: “我一無是處” 84
案例 84
無用成見的機制 88
成見四: “我必須做得更好” 94
案例 95
過度主義的機制 101
成見五: “我永遠都做不了決定” 112
案例 112
決定障礙的機制 113
成見六: “我總是自尋煩惱” 120
案例 120
焦慮的機制 122
成見七: “我無法信任別人,我必須當心” 133
案例 133
信任缺失的機制 136
第三部分 醫(yī)治破碎的自信
關鍵1:更愛自己 144
學會了解真實的自己 145
過度自責 148
不再自我指責 158
停止罪惡感 164
關鍵2:敢于行動 179
激發(fā)您的自信 181
敢于面對,作出決定 195
自信行動之訣竅 213
關鍵3:在交際中做自己 236
敢于表達您的需求與愿望 237
大膽說出您的不悅 244
敢于說“不” ,敢于商議 250
敢于回應抨擊 259
敢于做自己:肯定本真的自我 266
更多相關內(nèi)容 272
如何發(fā)掘您的成見? 273
放寬您的生活準則 277
放下成見:讓思想“民主化”! 282
結 語 301
《你好,焦慮分子!》
及時部分 你真的焦慮嗎?
及時章 定義的問題 3
第二章 我們中的焦慮者 15
第三章 自我評估 43
第二部分 焦慮性格:一間肖像畫廊
第四章 有點焦慮的人和極度焦慮的人 57
第五章 創(chuàng)造型、自省型,還是好勝型? 73
第六章 外傾型焦慮者? 95
第七章 內(nèi)傾型焦慮者? 117
第八章 無法歸類型 151
第九章 奇想病夫? 167
第十章 焦慮的孩子 187
第十一章 你自己的拼圖和你的命運 211
第三部分 焦慮的好處?
第十二章 焦慮有什么作用? 219
第十三章 當優(yōu)點變成了缺點 227
第四部分 追根溯源
第十四章 焦慮性格在何時出現(xiàn),是怎樣出現(xiàn)的? 249
第十五章 如何理解我們的人格差異? 319
第五部分 活得更好,活得適意
第十六章 首先要對自己提出正確的問題 353
第十七章 如何自助 359
第十八章 身邊之人如何幫助焦慮者 371
第十九章 如何讓專業(yè)人士幫助自己 387
結論 417
附錄 421
《痛苦與美德》
我之所以想寫這本書,是為了告訴大家,那些我們最重視的、所認同的東西以及我們的價值觀和美德,有時候正是這些東西束縛了我們。
這個說法可能在你看來簡直像天方夜譚,或許大大出乎你的意料。我想說的意思是,令你痛苦的那些東西,也是你本身的一部分,是你為之自豪的,使你之所以成為你的東西。
我要告訴你,你必須掙脫自己最珍視最寶貴的東西,如果你真的想得到自由。
為什么要求你這樣做?為什么勸你放棄在你看來最重要的東西?我是如何得出這樣的結論的?
多年來,我在治療中花很多時間將病患與其內(nèi)心的聲音——你知道,就是我們內(nèi)心深處那個聽不見卻又無時無刻不在的聲音——之間的斗爭具體以對話的形式記錄下來。
這個內(nèi)心的聲音時時刻刻在批評你,很多時候它其實是過去某個責備的聲音在回蕩,在這一重消極的聲音背后,還有一重積極的聲音在對你說: “好好做事,你會為你自己感到驕傲,還會得到別人的欣賞。 ”
這個內(nèi)心的聲音一面鞭策著你,一面折磨著你。你聽從這個聲音的指引,因為你已經(jīng)試過,當你按照它說的那樣做,地完成一件事情時,你就感到自豪,并且贏得旁人青眼相加。
可是當這個聲音顯得太強硬、太咄咄逼人和不留余地的時候,它讓你很痛苦,讓你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你所取得的結果達不到自己設定的要求。這個聲音只不過是把你給自己設定的人生準則反過來加之于你,并牽著你的鼻子走。
那些曾經(jīng)關注我的書的讀者可能已經(jīng)看出來,這個是我研究的重點之——主義。主義本身并沒有什么好壞,而且對于提升自己的價值感、與他人相處以及良好地規(guī)劃人生來說,主義非常有用。我在《好上加好! 主義心理學》一書中說過,當主義如同暴君一般為所欲為時,它也可以變得極其有害。主義者有些時候會過度吹毛求疵、謹小慎微。他們對自己要求過高,無法容忍自己的任何缺陷。當然,除了“人應該無缺”之外,我還可以舉出另一些人生準則的例子,比如安娜。后面我們將談到她。安娜不懂如何拒絕,她的人生準則是“永遠要讓別人高興” 。她覺得“別人比自己重要” ,所以她不斷地答應做一些其實她根本不愿意做的事情,比如接受別人的邀請,同意和別人的午餐,她自己事務繁雜、忙不過來,還答應幫學生修改博士論文。她來我的診所時,顯得對自己非常生氣,說: “我受夠了,醫(yī)生,我受夠了這個樣子,總是想討好別人。我總是把他們看得比我自己還重要。 ”很快,安娜意識到這種想法來源于自己的過去。在治療過程中,我們引導她去理解,這個想法給她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但同時也造就了她的價值。安娜是個討人喜歡、樂于助人,傾聽別人的要求的人。利他主義是安娜非常看重的一種價值,這是她的美德。大家都知道她值得信賴,欣賞她。 “永遠要讓別人高興”這個想法是在安娜童年時期就形成的,逐漸變成了她的一種好品質。這一點她自己知道,她明白。即使這種“要讓別人高興”的自我要求在過分的時候讓安娜氣急,因為覺得自己過于遷就別人,自身價值感降低,但是她也知道,由于她樂于傾聽別人的要求,這也給她帶來了很多,使她成為了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人。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我有幸遇到很多人,治療過各種不同類型的病例,今天我提出這個觀念,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兩者不可分割,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人。
書還沒有來得及看,兩本書角受損,其中兩本非常薄,還算不錯
很好,值得一讀的書
有一本書的價簽被扣掉了,還有兩本封皮臟臟舊舊的。失望!
很不錯的一套書,看后很受啟發(fā),已經(jīng)推薦給朋友看了
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書非常好的書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包裝再嗨一點點
很好 非常不錯
包裝不錯,紙的質量也不錯,當初是喜歡你好,焦慮分子,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套書,很欣喜,所以買了全套,書的質量很好,而且分別是不同的顏色,很喜歡這樣的格調~
博大精深 值得收藏 包裝不錯 性價比很高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很好很好很好
公司團購書目,大家自己選擇,各有所好吧,具體我沒有看呢,不好評論
送人的 不錯
一套非常好的心理自助讀本
我并不喜歡評價
書都是有益的,具體要看每個人能從中吸取到什么!喜歡在當當購書,每次購書都是一起買好多本,所以不能看完了再來評價,書的包裝都比較好,偶爾會有瑕疵,售后處理也很好,為不錯過積分來先評價。不過自己所選擇購買的書都是自己所喜歡的。
很不錯的套書,而且不僅是內(nèi)容,還有裝幀!贊!還會繼續(xù)來!
利用店慶活動日,將三聯(lián)出版的心理學套裝書果斷入手。
值得一讀,紙質印刷裝幀都很不錯,值得這個價格
內(nèi)容不錯,已買第一輯,繼續(xù)收藏第二輯,如果有后續(xù),就繼續(xù)買。
書很不錯,裝幀精美,印刷精良,配送迅速,師傅辛苦了。
這套書很不錯,交給人很多好的方法和知識,第一輯還沒看完,第二輯就出了,值得收藏。
買了第一套,很高興現(xiàn)在可以收藏第二套知心書。
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兩者不可分割,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人。
當作心靈雞湯買的,一個套裝慢慢看,看起來輕松一點調劑一下。
自第一套之后 再一次來學習來自法蘭西的心理學知識,
首先從服務上講,當當發(fā)貨物流速度剛剛的!快件包裝也挺好。都是很喜歡的書,趕上這么優(yōu)惠的活動,立馬入手。總之,很滿意。
因為看了其中一本,覺得寫的非常好,就索性把這個系列的其他的都買了
知心書第二輯,啟迪人生智慧,挖掘內(nèi)心世界能量
目前只看了 醫(yī)治受傷的自信,挺有用的,里面有一些實用的方法,挺不錯的
一共四本,探討兩個最好的人類品質,同情和科學理性;提出對精神疾病最好的治療方法的兩個特質,溫柔而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