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畫筆下的鳥類學圖書
人氣:107

畫筆下的鳥類學

欣賞博物學中的藝術,感受藝術里的歷史,閱讀歷史上的博物學.
  • 所屬分類:圖書 >自然科學>生物科學>動物學  
  • 作者:[英][喬納森·埃爾菲克] 著,[許輝輝]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00137324
  •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7
  • 印刷時間:2017-08-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畫筆下的鳥類學》中包含了從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所選出的精彩圖片,書中以優美的圖片和生動的文字,將鳥類學、藝術史、傳記結合在一起,這些歷史文獻講述了鳥類在過去的漫長歲月中的令人驚嘆的故事,鳥的形象不但具有靈活的身手但又美麗動人,通過在不同歷史不同地區對這些美麗生物的圖說,使讀者深深地被鳥類的世界所吸引。

本書編寫特點:

雖然本書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式編排,不過所有參與者都認為,按年代劃分內容能好地展示這個領域的發展。

對藝術家的選擇當然不是任意隨性的,但也遠遠說不上是兼容并包,因為這個領域實在是過于廣袤深邃:倫敦自然博物館的藏品(本書大量插畫都出自其中)包括約五十萬張的博物插圖,以及一百萬本書籍。

向人們展現鳥類藝術涵蓋面之廣博:從早期更奇異夢幻的異域鳥類插畫,到近現代詳細的科學繪圖。它們還包含了各種不同的風格以及類群繁多的鳥類,從玲瓏的蜂鳥到巨大的鵜鶘,這些物種令人目不暇接。

希望本書不僅能讓人增長見聞、娛樂身心,還能促使人們更加欣賞多姿多彩的鳥類生活,更加樂意保護這些美妙的生物,使未來的藝術家與子孫后代能繼續贊賞它們的美。

編輯推薦

圖美——倫敦自然博物館的典藏精品畫作! 書中包括大量倫敦自然博物館的典藏精品畫作,還有一些從未面世的佳作,并以精良的印刷,地展示出了這些畫作。 可讀性強——從鳥類學繪畫發展的角度,講述了一段有趣而迷人的歷史。 書中敘述不僅關于每一階段的繪畫本身,還包含了當時鳥類學和博物學的狀況,甚至社會環境等相關內容。 書中大量精美而不失時代特點的鳥類學繪畫與相應時代的描述相配合,讓人直觀地感受到不同時代博物學以及藝術的發展。 本書還是一部有趣的“八卦史”。奧杜邦如何打擊了《美國鳥類學》的作者威爾遜?古爾德和利爾又是如何“互黑”的?快翻開《畫筆下的鳥類學》,來看看大師們在偉大的作品背后,真實生活的樣子。 《畫筆下的鳥類學》絕不僅僅是一本美麗的圖冊,其中文字內容也有著絲毫不遜色于書中圖畫的質量。 可裝裱 本書另一大特色就是封面和封底圖均可裁下裝裱。 可賞圖,可讀書,可裝裱,可收藏!一本《畫筆下的鳥類學》,多種享受。 拿著這樣一本印刷精美的圖書閱讀時,心情特別愉悅!圖片印刷的層次感(本書用紙經過數次紙張的試打樣,精心挑選),版式設計上的閱讀節奏舒適感,加之圖書內容編排的可讀性,達到藏書級別。

作者簡介

喬納森•埃爾菲克,倫敦動物學會研究員,一位研究鳥類學的作家、編輯、顧問、講師及傳播者。他所參與撰寫的一本備受贊譽的野外指南:內容與英國及愛爾蘭鳥類相關的《觀鳥手冊》,贏得過《賞鳥》雜志1997年該地區鳥類野外指南大獎。

譯者簡介:

許輝輝,自由譯者。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曾翻譯《亨利 亞當斯的教育》、《美國婚禮圣經》、《脈輪飲食》等多部著作。

目錄

目錄:

序/1

引言/3

緒章/5

及時章 雕版師與探險家 1650-1800 /25

第二章從奧杜邦到初代平版印刷匠 1800-1850 /125

第三章 平版印刷的黃金時代 1850-1890 /223

第四章 過渡時期 1890-至今 /283

插圖清單 /345

參考文獻 /361

索引 /367

致謝 /389

在線預覽

我們的人類遠祖剛開始拿起畫筆,便在洞穴的巖壁上留下了包括鳥兒在內的精美的動物圖像,著名的例子有法國中南部多爾多涅區的拉斯科洞窟壁畫,還有西班牙東北部桑坦德南邊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它們也許是用來指導新手獵人的教學指南,同時也可能具備某種象征意義,它們象征著史前文明的一部分,在那個文明中,動物具有重大的精神意義。偉大的古埃及文明創作了各種動物的繪圖,它們在圖中被捕獵或被馴養,其中包括鳥類。從如今的開羅往南邊走不遠,在富饒的尼羅河畔,美杜姆的阿泰特陵墓壁畫中畫著三只明顯屬于雁類的動物——白額雁、更大型的豆雁,以及更艷麗的紅胸黑雁。它們的繪制時間大約是公元前2600年。另一座埃及陵墓是塞加拉的梅汝卡之墓,墓中的浮雕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前,上面雕刻著被強迫灌食的雁類和鶴,這可算是“填喂式”極為早期的前身,這種方法現在仍然被用于制作在法式烹飪中極其重要的鵝肝醬。古埃及的鳥類圖畫中也有更奇異華美的繪畫和符號化雕像。這些藝術品被賦予了重要的宗教意義(它們常常被人們當作神靈來供奉)。眾所周知的例子有埃及圣鹮,它被選來象征智慧和學習之神透特;還有象征著荷魯斯的隼,在各種鷹神中他是最出名的。再后來,在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率先或多或少做了些自然科學研究。他在他數以百計的書籍當中寫下了他的想法以及許多其他的主題,其中有不到50種書仍然存在,包括一些關于動物的。亞里士多德明確地描述了140種他分辨出的鳥類。相比之下,今日的鳥類學家把鳥類分離成了多達9800個不同的種類。我們要提到亞里士多德,以及之后的羅馬自然哲學家蓋烏斯 普林尼 塞孔都斯——更多人稱他為老普林尼(約公元20-79年)。在之后的一千年里,此二人是思考并撰述博物學相關文章的中堅力量,并且他們對許多近代生物學家仍然有深遠的影響。普林尼是個對他人著作學而不厭的饕餮,據說他的睡眠時間也非常短暫,他花費了大量時間精研自己的書籍,又或是讓其他人為他朗讀。他長達37卷的巨著實質上是一部匯編,其信息摘自2000本以上別人的作品。在遠東,中國、日本和韓國在動物畫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與西方藝術家極為不同的是:這里的藝術家只畫活的鳥類,而非死去的標本或獵物。早在唐朝(618-906年)初年,中國藝術家就極為擅長在繪畫中使鳥類躍然紙上,在這一點上,他們經驗豐富西方藝術家數世紀之遙。通過長久耐心地觀察作畫對象,他們聚精會神——幾乎要將自己變成了鳥兒,而后創作出栩栩如生的畫面。現在我們知道,中國藝術家終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學習。就如克里斯汀 杰克遜在她精彩的《世界鳥類藝術家詞典》(1999年)中所描繪的一樣,中國藝術家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往往精研某一特定主題,終生致力于提高自己繪畫某些主題的技巧,比如:竹子、馬或鳥類。并且,依舊和西方鳥類畫家不同——至少和現代之前的畫家不同的是,有些中國藝術家甚至在專精方面更進一步,只畫某一種鳥類,如:鵝、鷹或鶴。鳥類和花朵往往被搭配在一起以創造優美的情境,不同的搭配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舉例來說,孔雀和牡丹都象征著美,中國藝術家時常將它們畫在同一幅畫中。這并不僅僅是一種過去的畫風,東方藝術家直至今日都在延續這種畫法。在中世紀歐洲的藝術作品中,鳥類的表現手法也大都是象征性的,而且大都與基督教緊密相關。從7世紀到15世紀的宗教手稿中都裝飾著漂亮的插圖,它們以手工精心描繪上色,使用金箔的頻率與使用墨水和顏料的頻率相當。在這些藝術品中,不僅有詩篇、福音書、圣經插圖、彌撒書和祈禱書,還有鳥兒點綴著書頁邊緣,它們出現在程式化的植物葉片里,又或是以獨立的圖案出現。這些鳥普遍也都是程式化的,不過其中一些畫得相當。這些畫中有許多可辨識的鳥類,比如:灰鶴、藍孔雀、戴勝、綠啄木鳥、渡鴉、喜鵲和松鴉,還有一些圖像則無法識別。有些鳥類圖案無疑是取材于自然——其中一個例子是紅額金翅雀。這個羽毛鮮艷的物種是插圖手稿中最常見的小型鳥類。人們可以輕易近距離觀察它,因為它常常被籠養以供觀賞;它還因為復雜的象征意義而漸趨貴重,其不僅涉及基督復活,還象征著豐產和治愈。不過,手稿中的許多鳥類圖案都是臨摹自其他藝術家作品。在印刷術出現的數世紀前,早期的鳥類插畫在復制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差錯,有些差錯出現在為某份原稿制作副本的過程當中,也有的出現在對于原稿中的鳥類進行臨摹的時候。中世紀的另一項發明是動物寓言集。這是一種動植物與礦物的信息與圖示的集合,它們大都著眼于神話和想象,而非對自然界實事求是的觀察結果。在整個中世紀,它們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出現,但人們認為它們全都源于一本名叫《生理論》的書。該書于古時候匯編完成,可能早至第四世紀,它最初是以希臘語的形式出現,而后是拉丁文。它約有四十個章節,每一章節包括一個宗教或道德訓誡,以相關動物的形象或(從未正確過的)習性做比喻。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神圣羅馬皇帝,西西里及耶路撒冷之王腓特烈二世(1194-1250年)是一位真正的早期鳥類學家。在博物學研究實質上停滯不前的那個時代,他可謂鶴立雞群。這個領域的書籍多半是經典作家的作品匯編,永遠都是無數關于鳥類和其他動物的奇思妙想及寓言故事,又或是一些宗教小冊子,其中的生物是由宗教哈哈鏡上反射出來的扭曲圖像。腓特烈將他關于鳥類的知識大都寫入了一本未完成作品的前半部。盡管它的標題是《獵鳥之藝術》,但內容卻遠超出一本鷹獵手冊,涉及到鳥類學的方方面面。例如:其中一個章節洋洋灑灑地剖析了鳥類的飛翔,直至今日這些內容都在諸多方面體現出它們的價值。這本重要的著作擁有的頁緣插圖在當時可謂非同凡響,不僅展現了猛禽及其特定獵物,還展示了馴鷹者的馴飼技巧。教堂對腓特烈的前瞻性創見滿含敵意,這必然導致他的杰作被禁止出版。直至16世紀末,該書才再次現世,此時腓特烈已辭世近三百五十年。此后又過去了近兩百年,它才進入鳥類學家們的視線。在15世紀中葉,印刷術的誕生對世界有著非凡的意義,書籍中的文本和插畫再也沒必要由人辛苦地以手工抄錄。伴隨這一進步的,是復制插畫的木版雕刻術的發展。普林尼的著作《博物志》首印于1469年,與之巨大影響不成比例的是其單薄的印數——僅100本。緊隨其后的是1475年出版的《自然之書》,這是及時本印有動物圖畫的書籍。它的文本是由德國傳教士康拉德 馮 梅根伯格從《論動物》一書翻譯而來,后者由德國多米尼加教堂的神學家、圣徒、哲學家及科學家阿爾伯特 馮 布爾斯塔德所著,他又經常被稱為大阿爾伯特或全能博士(約1200-1280年)。在有關鳥類的早期印刷書籍中,有一些最迷人美的插畫出自以下三人的著作:瑞士博物學家康拉德 格斯納(1516-1565年)、法國人皮埃爾 貝隆(1517-1564年)以及意大利人烏利塞 阿爾德羅萬迪(約1522-1605年)。其中不少畫面是活體寫生,圖中鳥兒活靈活現,畫家在作品中表現了它們的習性與姿態。格斯納出生于蘇黎世,他的父親是一個貧窮的毛皮商兼制革師。孩提時,他父親死于戰亂,他被送到他叔叔家生活。長大后他陸續在巴黎、蘇黎世、斯特拉斯堡和布魯日求學,而后在剩余的人生中撰寫了許多博物學書籍。他主要的動物學著作是《動物志》,于1551年至1587年間在蘇黎世以四卷本出版。關于鳥類的第二卷于1555年面世,書中的木版插圖描繪了217個物種。這些插畫的作者是斯特拉斯堡的盧卡斯 斯常,他也是瑞士人。得益于斯常敏銳的觀察力(人們認為他是位博學野禽觀察者,在野生鳥類方面知識淵博),這些圖畫一張比一張,其完成度勝過此前的所有插畫,畫中甚至展現了鳥類羽毛聚攏的正確方式。貝隆是首批博物探險家之一,他行遍了歐洲各地及近東地區的許多地方,為自己關于地中海野生生物的研究收集信息及標本。雖然他學習的專業是植物學及藥劑學,但他同時也是動物比較解剖學的創始人之一。貝隆的榮譽不止于此,他還出版了及時部闡述鳥類的書,它于1555年面世,名為《鳥類志》,其中有14張木版畫插圖。他的第二本鳥類學書籍是《鳥類萬象》,它于1557年在巴黎出版,包括174張木版畫,其中有許多來自作者自己的畫作,由手工上色。9年之后,47歲的貝隆在巴黎的布洛涅森林被刺身亡,人們懷疑是強盜所為。阿爾德羅萬迪生于博洛尼亞一個富裕的家庭,他將自己繼承的財產大都花在了兩處:收集寫作資料的旅行費用,以及負責自己著作插圖的藝術家薪酬。總體而言,他的作品沒有格斯納的那么優雅,但他采用了一種更為進步的動物分類法——只不過,與其同代人一樣,他將蝙蝠列為鳥類而非哺乳類。書中的許多配圖仍然存在令現代人匪夷所思的錯誤和臆想的特征,但大體上比格斯納作品中的插圖要更正確。書中還有解剖研究圖,包括整只鳥及細部的概略圖,比如:控制鸚鵡上喙部動作的肌肉解剖圖,又或是母雞的輸卵管。阿爾德羅萬迪在很年輕時就開始撰寫他關于鳥類的巨著《鳥類學》,但它如此詳盡,需要耗費的心力非同一般,以至于直到他七十多歲時,這本書仍未出版。這套三卷本鳥類學專著是在1599年至1603年間面世的。而他的《自然志》有大部分內容直至他逝世后才得以出版。弗徹 科伊特(1534-1576年)是阿爾德羅萬迪的學生,他生于荷蘭北部的格羅寧根城,是那個時代具有洞察力的博物學家之一。他的研究論述中有許多正確的觀察結果,其中包括對不同鳥喙形狀適應于不同食譜的構想;還有生活在濕地的鳥類擁有極長的腳趾,以幫助它們分攤體重避免沉陷。他的作品中還包括一些極其的繪圖:各種各樣鳥類的骨骼,一只啄木鳥的頭骨,鳥卵在孵化過程中由他每日測量的形狀變化。

16世紀末大致可以算是雕版大規模代替刻版的時代開端,彼時刻版是鳥類藝術家采用的主要技法;同時,這個時代也是仔細觀察逐漸代替崇尚先賢的時代——這些先賢往往要追溯至古希臘及古羅馬,觀點也常常是大錯特錯。隨著擁有相應插圖的鳥類學書籍越來越多,以鳥類為主要繪畫對象的美術圖畫也欣欣向榮。從16世紀早期始,古典藝術家靜物寫生的對象就包括鳥類。因其受歡迎以及被需要的程度,靜物畫往往是藝術家職業生涯的開端,使他們得以建立客戶群并積累經驗。到了17世紀中期,這樣的鳥類靜物畫漸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流派。畫中的鳥兒是死的,它們被掛在屠夫的吊鉤上,或是被擺在富人家的廚房里,有時和其他食物或家具一起出現。又或者也有以刻板的構圖繪出的活鳥,它們的姿態僵硬且不自然,還要配上過于理想化的背景,比如:伊甸園或豪宅的古典園林。另外,這些畫作中不真實地混雜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不同鳥類。靜物畫能突顯出藝術家們涂繪不同結構的非凡技術——比如說,鴿子胸前柔軟的羽毛,對比甜瓜堅硬光滑的瓜皮,還有卷心菜柔韌卷曲的葉表——他們還能賣弄自己制造光影效果的技巧。17世紀首屈一指的風俗畫畫家幾乎不是荷蘭人就是佛蘭德人。羅蘭德 薩弗利(1576-1639年)是佛蘭德一個繪畫世家中最著名的成員之一,他的大部分人生都在荷蘭度過。他是描繪動物獨立畫像的畫家之一,除卻畫技精湛以外,他也是熟練的蝕刻師。他的作品中出現過形形色色的不同鳥類,主要都是些色彩斑斕的異域種類,比如食火雞、金剛鸚鵡和丹頂鶴。他最出名的標志性繪畫對象是已滅絕的渡渡鳥。在那個時代低地國家的其他自然派畫家中,還包括一些巨匠,如荷蘭人老彼得 霍斯提恩(1580-1662年)。他出生于哈勒姆,并在此工作,他的主要謀生手段是蝕刻及玻璃繪畫,不過他也創作精美的微型水粉畫及水彩畫。霍斯提恩的兒子也叫彼得(1614-1687年),小彼得繼承了家業,跟隨他父親學習并雕刻畫版——主要是人像。不過他和他父親一樣,在鳥類研究方面成果非凡,他研究的對象包括本土及異域鳥類。父子倆尚存于世的鳥類畫作中不乏且優美的歐洲鳥類寫真,其中包括各種各樣的游禽(白秋沙鴨、鳳頭潛鴨和白眉鴨)和涉禽(反嘴鷸和白腰杓鷸),還有如紅腹灰雀這樣的鳴禽,以及一些異域物種。后者包括南美白耳蓬頭和幾張渡渡鳥的畫像——兩者都是1690年(也許更早)被四處宣揚而聞名的毛里求斯物種,還有一些可能是虛構的物種,比如:鄰近印度洋海域的留尼汪島“白色渡渡鳥”。和同時代其他鳥類畫家一樣,兩位霍斯提恩實際上并沒有在野外見過他們所畫的異域物種,只是依仗早期資料,以及探險家和水手帶回來的用酒精或鹽保存的標本,又或是通過觀察數量漸增的動物園中籠養的活鳥——這些動物園都屬于那些富裕的贊助者。隨著探險家們深入探索當時的未知地域,他們帶回越來越多罕見的動植物,有死去的也有活著的。在其他專攻鳥類、動物及風景畫的早期繪畫大師中,有另一個佛蘭德/荷蘭繪畫世家,即德 宏迪闊伊特家族。這個家族的作品有一個標志性的特征,其畫作上有一片飄浮的羽毛,以及一片或更多片落在地上的散羽——可惜這個特征常常被仿造者復制,以至于它很快就無法用來辨別作品的真假。最精通于描繪活體鳥類的油畫畫家,當屬梅爾基奧 德 宏迪闊伊特(1636-1695年)。與同時代的諸多畫家相比,他的風格最富有活力,描繪的畫像也顯得更逼真。他的繪畫作品風格明顯,形形色色的不同鳥類襯著一片意大利式的風景,中間點綴著經典的甕罐和廢墟。不同于那個時代的許多藝術家,他總是讓不同的鳥類呈現出它們真實的大小比例。另外,他讓它們呈現各種動作,以使畫面更生氣勃勃:昂首闊步、張嘴鳴叫或歌唱、預備起飛、在畫面邊緣只露出部分身體以示正在離開或正要進入視野,又或是正在飛行——只不過和之后數百年間的大多數畫家一樣,他所畫鳥兒的飛翔動作并非自然中真實所有。這個時代的某些工筆畫描繪了古代的馴鷹田獵。一個絕佳的范例是費迪南德 漢密爾頓(1664-1750年)的作品,他是三兄弟之一,父親是蘇格蘭畫家——法夫郡的詹姆斯 漢密爾頓(1640-1720年)。三兄弟都生于布魯塞爾,他們的父母是在英國內戰時被迫逃亡至此的。費迪南德是三兄弟中最成功的一位,和兄弟們一樣,他的畫作是荷蘭/佛蘭德靜物風,畫面上的各種物體中常常包括鳥類。除了狩獵倉庫中形形色色的死鳥與其詼諧的搭檔——珍珠雞和天竺鼠外,費迪南德還畫過一張英氣磅礴的畫作:被三只矛隼之一襲擊的蒼鷺。矛隼是所有隼類中較大最兇猛的,人們通常認為它配得上國王的象征——只比鷹低一級,后者是留給皇帝的。雅各布 博格達尼(1660-1724年)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畫家,他于1683年離開故鄉匈牙利,前往阿姆斯特丹工作,1688年又離開此處,定居英格蘭,并于1700年加入英國國籍。在這個時代,荷蘭藝術備受英國人推崇,其人氣大半是因為國王查爾斯二世在流亡途中曾逗留荷蘭,而自1688年開始,身為荷蘭人的威廉二世又與妻子瑪麗一起統治英國,在她1694年去世后又獨自統治直至1702年。博格達尼的許多布面油畫中都繪滿了異域鳥類,其中包括各種鸚鵡,當時已有許多種類的鸚鵡從熱帶被引進歐洲的動物園。除了世界各地的這些鳥類外,至少還有40種歐洲鳥類常出現在他的作品中。和這派的其他畫家一樣,在他的畫作中,異域鳥類和本土鳥類很少被分別呈現,通常它們都被搭配在一起,任何了解鳥類分布的人都會覺得這樣的構圖很怪異。博格達尼的經典配圖包括這樣的組合:南美或加勒比海的金剛鸚鵡和亞馬孫鸚鵡、印度尼西亞的鳳頭鸚鵡、印度的八哥,以及大山雀、藍冠山雀、松鴉或綠啄木鳥這些英國鄉間的常見鳥類。他熱衷于在畫面上添一只紅色的鳥,以增加一點鮮艷的色彩,好與其他鳥類的黃色、藍色及別的顏色形成對比——如紅梅花雀(南亞的一種小型類雀鳥,是很受歡迎的籠養鳥);美洲紅鹮(南美的大型水禽);或雄性主紅雀(有冠羽的北美鳴禽,也是英國常見的籠養鳥,在當時以“弗吉尼亞夜鶯”之名著稱,這是思鄉的早期移民者給它的愛稱。)這些鳥類大雜燴的畫作除了自身的藝術價值外,還恰好從很大程度上揭示了那個時代廣為人知的鳥類的種類。現代的鳥類學家會對一個事實特別有興趣:博格達尼的畫作中出現了灰斑鳩——在那時它可能是當時從南亞進口的外來物種,也許是填塞標本,又或是動物園里的一只活體。然而到了近代,這種不起眼的鳥類經歷了一場所有鳥類中最引人矚目的自然擴張,穩步向西方及北方擴散。1932年時它們在匈牙利筑巢;到了1943年它們開始出現在德國;1950年它們在法國繁育;也許在1952年,至少肯定是在1955年,一只前鋒兵抵達英國東部的諾福克,并于1955年在此繁殖。如今灰斑鳩在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地區都已隨處可見。它的外表實在是很平凡,羽毛大部分都是淺灰色,但它的鳴叫聲格外引人注意,其中包括帶著鼻音如貓叫般的警誡聲和炫耀的叫聲,尤其是那沒完沒了的單調咕咕聲——這種叫聲常常被錯認成是大杜鵑,但實際上它有三個音節而不是兩個。相較于他那擠滿了鳥的眾多風景畫,博格達尼有一張在風格及內容上都不同尋常的例外畫作,不過它是他海量畫作中重要的巔峰作品之一,這就是他無與倫比的《兩只冰島之隼》。他很可能是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同一只來自冰島的矛隼。畫中這兩只優雅但兇猛的鳥類棲息在某棟大型古典建筑的巨柱拐角處,但作勢欲飛。它們背上的翅膀如雪一般白,尾羽隱隱透著V形暗紋,優美地映襯著昏暗荒蕪的硬物背景。哈爾曼松 凡 萊因 倫勃朗(1606-1669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不計其數的畫作中有不少鳥類靜物圖,而他以自己具特色的非凡的光影渲染使它們顯得愈加迷人。這些作品只描畫一兩只鳥,往往還搭配著經典的靜物或人物。倫勃朗也畫一些活動的鳥類,諸如一只隼和它的騎士主人,再配上一只趾高氣揚的鷹,不過他所畫的許多鳥兒都是陽壽已盡的。其中,大麻明顯是他非常喜歡的作畫對象,比如:這種鳥和一把槍也是他杰作中的特色之一。這種大型鷺類習性極其隱秘,在生命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里,它們都隱藏在廣闊茂密的蘆葦地里,這對追蹤它的獵人和馴鷹人來說是一大挑戰。要知道它是皇家及貴族盛宴上的一道名菜。大麻美妙的羽毛上斑駁地交匯著褐色、淺黃及黑色,不僅使它與蘆葦蕩渾然一體,還令它對如倫勃朗之流的畫家而言成為具有挑戰性的繪畫對象。在倫勃朗的眾多肖像畫之一中還出現了這種鳥,這位藝術家在畫中用手托著一只死去的大麻。巴黎盧浮宮有一些倫勃朗在大約1636年至1638年間所繪的極樂鳥素描圖,這些由墨筆和粉筆所繪的精致圖畫證明了畫家的才華。正如格斯納的鳥類書籍插畫,以及其他早期極樂鳥藝術作品一樣,在上述畫作中,這些來自遙遠異域新幾內亞的鳥兒們都沒有腳。這是因為,在1520年代,這些華麗鳥類的首張風干“皮毛商品”,是由新幾內亞當地人準備,并由探險家帶回來獻給西班牙國王的,它們的腿和腳都被去掉了。它們被當地人稱為“上帝之鳥”。而在歐洲,一種信念也迅速穩固起來:人們相信這些鳥真是天堂的造物,它們一生都飄浮在空中,只汲取空氣或露水,直至死去后才落到地面。雖然到了17世紀初,帶有腿腳的完整皮毛被引進歐洲,從而駁斥了上述觀點,但是藝術家和作家們卻循序漸進地給這種鳥類賦予了更浪漫的生活方式。不僅如此,1758年,偉大的生物學家及“分類學之父”林奈為這種鳥定下了種名:“Paradisaea apoda”,意為大極樂鳥。這一名字也暗指了它的童話,因為“apoda”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沒有腿或沒有腳”。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是一本很好的著作,書品好,送貨也及時。

2017-11-07 23:09:05
來自jordany**的評論:

非常棒的一本書,價格公道,裝幀漂亮

2017-11-08 08:58:1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整體不錯。

2017-11-08 18:19:15
來自米爾斯**的評論:

雙十一,多買多減。多買多減。

2017-11-11 09:25:44
來自米爾斯**的評論:

雙十一,多買多減。多買多減。

2017-11-11 09:34:32
來自fengyun**的評論:

包裝精美,快遞很迅速。

2017-10-17 22:04:2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非常棒的書!內容充實!裝幀精美!不可不讀的好書呀!

2017-10-28 11:41:42
來自金剛小**的評論:

還不錯,至少圖不錯

2017-11-01 09:05:03
來自wyf2073**的評論:

誒喲喂看上去不錯喲。

2017-11-04 21:39: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科普類讀物吧.

2017-11-05 22:07:0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真是這些年看到的最美的書!里面的寫作手法也值得學習。

2017-08-28 17:17:4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特別的精美,印刷和紙張都令人舒服。內容也非常充實,是一本非常好的書。

2017-08-29 10:06:39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