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生存》描繪了數字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娛樂帶來的各種沖擊和其中值得深思的問題,是跨入數字化新世界的指南。英文版曾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數字化生存》一書充滿種種洞見,是我們每個人的必讀之書。
《數字化生存》描繪了數字科技為我們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娛樂帶來的各種沖擊和其中值得深思的問題,是跨入數字化新世界的指南。英文版曾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更多科技人文好書請關注:電子工業出版社自營店
尼古拉•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兼媒體實驗室主任。他同時也是數字化生活方式雜志《連線》的博學專欄作家。
尼葛洛龐帝就學于麻省理工學院,1966 年獲該院教授席位。此后數年,他同時擔任耶魯大學、密執安大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
1968 年,他創立麻省理工學院建筑機械研究組。在此期間,他攥寫了若干本頗具影響的書,包括《建筑機械》《柔性建筑機械和計算機對設計及建筑的支持》。
由于尼葛洛龐帝多年來在計算機及大眾傳播科技發展上的創見與貢獻,他每年都應邀到全球各地演講,為各國政要及企業界提供建議。1980年,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聘請他擔任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召開的“日常生活中的計算機”會議組委會主席。兩年后,他接受法國政府邀請,成為位于巴黎的“個人計算機與人類發展國際中心”的執行主任。此外,他也是若干個企業法人委員會的活躍成員,同時還是一個支持信息與出版新技術的風險基金的特別總合股人。
尼葛洛龐帝1996 年被《時代》周刊列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未來學家之一。
胡 泳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政治學博士。
喜歡在文化、技術和政治的交叉點中發現有趣的東西,特別是解放性的文化實踐,網絡和網絡社會理論,數字經濟與管理,以及人的主體性。
及時部分 比特的時代
1.重建世界/信息DNA //002
比特和原子 //002
比特究竟是什么? //005
媒體世界改頭換面 //008
智慧在哪里? //011
2.人類新空間/無限帶寬 //013
從涓涓細流到浩浩江河 //013
龜兔賽跑 //014
地空大轉移 //016
光纖:自然之道 //017
少就是多 //021及時部分 比特的時代
1.重建世界/信息DNA //002
比特和原子 //002
比特究竟是什么? //005
媒體世界改頭換面 //008
智慧在哪里? //011
2.人類新空間/無限帶寬 //013
從涓涓細流到浩浩江河 //013
龜兔賽跑 //014
地空大轉移 //016
光纖:自然之道 //017
少就是多 //021
把100000比特壓縮為1 //022
同樣的比特,不同的身價 //024
星狀和環狀網絡 //026
水管和滑雪纜車 //027
3.虛擬現實
矛盾修飾與重復修飾
麥克•哈默(Mike Hammer,不是那個偵探[1],而是全球首屈一指的企業名醫或者所謂的“企業形象再造工程師”,他將“企業變革”(corporate change)形容為一種幾乎要變為重復修飾的矛盾修飾(基礎穩固的大企業卻需要變革!)。所謂“重復修飾”,是指像在“某人自己的心目中”這類重復累贅的表述;而矛盾修飾,則是像“人工智能”或“飛機食品”等顯而易見的矛盾組合。重復修飾和矛盾修飾是否恰好相反,還有爭論的余地,但倘若我們要頒發“矛盾修飾獎”,那么“虛擬現實”一詞一定榜上有名。
假如我們把組成“虛擬現實”一詞的“虛擬”和“現實”兩個部分看成“相等的兩半”(equal halves),那么把“虛擬現實”當成一個重復修飾的概念似乎更有道理。虛擬現實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實事物一樣逼真,甚至比真實事物還要逼真。
比如說,飛行模擬,這一最復雜和使用時間最久的虛擬現實應用,就比駕駛一架真正的飛機還要逼真。剛訓練出來的、但已練就一身好本領的飛行員之所以能在初試牛刀時就駕駛一架滿載乘客的“真正”波音747客機,原因就是他們在飛行模擬器上學習駕駛技術,要比他們在真正的飛機上學到的還要快、還要多。在模擬器中,飛行員會置身于在現實世界里可能不會出現的所有罕見的情況中,包括飛機幾乎相撞或裂成幾段。
另外一個具有社會意義的虛擬現實應用,就是汽車駕駛學校的駕駛訓練。在一條濕滑的路上,突然有個小孩沖到兩輛汽車中間,如果從未經歷過這種情況,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作何反應。虛擬現實容許我們“親身”體驗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
身臨其境
虛擬現實背后的構想是,通過讓眼睛接收到在真實情境中才能接收到的信息,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更重要的一點是,你所看到的形象會隨著你視點的變化即時改變,這就更增強了現場的動感。我們對真實空間的感覺來自各種視覺線索(visual cues),例如物體的相對體積、亮度以及在不同角度上的運動情況。其中最強烈的線索來自雙眼透視(perspective),由于左右眼看到的形象并不相同,雙眼同時使用時就會產生特別強有力的效果。把這些不同的形象合成一個三維圖像,也就構成了立體視覺(stereovision)的基礎。
每只眼睛的深度知覺(perception of depth)略微不同,造成了兩只眼睛所看到的形象不盡相同。這種現象稱為視差(parallax)。當近距離觀察物體時(假如在6英尺以內),視差的效果最為顯著。距離較遠的物體基本上會在兩眼上投射相同的影像。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立體電影(3-D movie)里總是有許多近距離內來來回回的動作?為什么影片里的物體總是朝觀眾席里飛來?因為那些移動正是設計在立體影像的效果距離之內。
虛擬現實的典型道具是一個頭盔(helmet),上面有兩個護目鏡(goggle)般的顯示器,每只眼睛對應一個顯示器。每個顯示器都顯現稍微不同的透視影像,與身臨其境時的情景一樣。當你轉動腦袋的時候,影像會以極快的速度更新,讓你感覺仿佛影像的變換是因你轉頭的動作而來(而不是計算機實際上在追蹤你的動作,后者才是實情)。你以為自己是引起變化的原因,而不是經由計算機處理后所造成的一種效果。
視覺經驗的真實程度是由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其一是圖像的質量,即圖像中顯示的邊和其間結構的數量的多少,數量越多,質量越好。其二是響應時間,即畫面更新的速度,速度越快越好,響應時間越短越好。這兩個變數都要求計算機具有十分強勁的性能。直到最近,對大多數的產品開發商而言,這樣威力強大的計算機還不可得,現在情況剛剛有了改變。
虛擬現實技術早在1968年就已誕生,當時及時個頭戴式的顯示系統正是由伊凡•蘇澤蘭制造成功的。后來,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以及國防部所作的研究,為太空探索和軍事應用開發了一些價格昂貴的虛擬現實原型機。虛擬現實特別適合用在坦克和潛水艇操作訓練上,因為在“真實的”戰爭中,同樣必須透過望遠鏡或潛望鏡來觀察外面的景象。
直到今天,當我們擁有了威力強、成本低的計算機時,才可能把虛擬現實技術當作一種滿足消費者娛樂目的的媒介。而在虛擬現實的新面貌中,少不了令人驚恐萬狀的鏡頭。
總是慢半拍
比這還要糟的是,虛擬現實的速度還不夠快。所有的商業系統,尤其是許多電子游戲生產商即將推出的新產品,都有慢半拍的問題。當你轉動頭部的時候,影像會很快地改變,但是還不夠快。圖像總要慢半拍才出現。
三維計算機圖形剛出現的時候,人們使用各式各樣的立體眼鏡來達到觀看效果。有時是廉價的偏光鏡片(polarized lenses),有時則是較昂貴的電子快門(electronic shutter),會輪流讓雙眼接收不同的影像。
我還記得,我及時次操作這類裝置時,所有的人——不是大多數人,而確確實實是每個人——生平及時次戴上這種眼鏡并在屏幕上看到立體圖像后,都會把頭轉來轉去,想看看圖像怎么變,結果就和看立體電影一樣,圖像并沒有改變,把頭轉來轉去沒什么用。
人們這種“扭動脖子”的自然反應正說明了一切。虛擬現實必須緊密配合對用戶的動作和所在位置的感應,讓觀看者能夠引發圖像的變化,而不是由機器來控制。重要的莫過于計算機能跟蹤頭部的轉動并能回應它的快速變化。圖像更新的速度(頻率響應)實際上比分辨率更為重要。由此可見我們的運動神經系統是多么敏銳,即使最輕微的反應遲鈍也會破壞整個感官經驗。
大多數的制造商大概都會忽略這一點,而把早期拼命強調圖像的高分辨率的虛擬現實系統推向市場。這樣做的結果是犧牲了響應速度。其實,假如他們減少圖形顯示,加強圖像的防鋸齒技術,并且加快響應速度,那么他們所提供的虛擬現實體驗將會更加令人滿意。
另外一個辦法是,放棄為左右眼分別提供不同透視影像的頭戴式顯示器,而改用所謂的自動立體效果技術,讓真實的物體或全息影像(holographic image)在空中浮現,使雙眼一起收視。
我請讀者思考未來的數字化世界,它將滋養心靈抵御無明;分享繁盛;以合作取代競爭。
——尼古拉•尼葛洛龐帝
在為1996年出版的《數字化生存》平裝本所寫的《后記》中,尼葛洛龐帝寫道:“觀察翻譯成30種語言的《數字化生存》在各國被接受的不同程度,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在有些地方,例如法國,這本書與當地的文化制度格格不入,因此似乎比依云礦泉水還顯得淡而無味。在其他國家,例如意大利,這本書則廣受歡迎,引起熱烈討論。”是時,《數字化生存》的中文譯稿尚未出版,作者和譯者都沒有想到,這本書會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掀起滔天巨浪。
——胡 泳
《數字化生存》給中國大眾帶來了數字化環境下的新的生存觀,它向社會大眾暢想從網絡中獲得信息、從游戲中獲得知識、從應用中開啟創業,這是何等的新鮮和愜意。
——劉九如
20年前胡泳、范海燕翻譯的《數字化生存》,是中國互聯網啟蒙的經典著作,打那以后,尼葛洛龐帝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相信很多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記得自己一口氣讀完后,那種心潮澎湃的思緒。
我就是其中的一個。我迄今仍精心收藏著這部譯作1996年的首版,以及夾在書中業已泛黃的讀書筆記。
——段永朝
20年后重讀這本已經被我翻得破舊的書,看著自己在書中畫下的線、寫下的批注,不禁對自己那種不得要領的認真覺得好笑,同時對尼葛洛龐帝驚人的洞察力油然而生敬意。
——吳伯凡
書不錯哦~棒棒噠
還沒來得及看
孩子喜歡看
精致,專業
為了了解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高端技術而買;考研。
挺不錯的一本書,可以有力指導學習提高,物流也很給力。
內容還可以,包裝太差勁。當當不太注重包裝,很容易損壞,有些精美的書就毀在不負責任的快遞手里了。
買來看看,看評價很好,還沒開始看
書是不錯,要慢慢看
當當很給力,質量也沒問題,希望種類會越來越全,會繼續關注的
可以一讀 還算比較貼合實際
數字化生存,發貨速度。
數字化生存,快遞很快。
數字化生存,數字化生存
嗯 不錯哦
幫別人訂的,還行吧
我只想說,真的很貴。大概一頁2毛吧……
很不錯的一本書,值得細細品味
數字化生存,當當速度很快,很有保證。
好看好懂,值
這書看著不錯。
要跟上科技的腳步。
內容不錯,包裝完好
很不錯的一本書
活動買書,很超值!
孩子喜歡,書本很好,值得購買
書的包裝和質量都很好喜歡
為了了解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高端技術而買;考研。
這書是湊單買的。看了序還行,后面內容還沒認真看。
數字化發展的今天,書中許多預言都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了。
第二次購買這本書了,上次那本被同事拿走了,參考價值很強。
買了好多書,有的來不及看,發條評價提醒自己,這本書很好看,但不能荒廢了時光,要用心研究
非常好的一本書,難以想象20年前的作業已經能預料到今天我們的科技發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