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伊森手繪蝶類圖譜》所選手繪蝶類圖譜出自19世紀英國博物學家、收藏家、科學畫家威廉?休伊森出版于1856年至1876年間的五卷本《異域蝴蝶新種圖解》,收錄圖片298幅,涉及的蝴蝶有13科1345種(含亞種),共計有手繪蝴蝶2113只。
威廉·休伊森是一位富有的收藏家,他向環游世界的旅行者購買了豐富而重要的博物學標本。他收藏的標本,特別是關于蝶類的標本,堪稱當時歐洲豐富、重要的收藏之一。他也是杰出的博物學家和科學插畫師,他親手繪制的蝶類科學畫是科學繪畫中的珍品,既體現了物種的豐富性又有著精美畫工,既具科學價值又有高超的藝術性。
塵封百年的手繪生物圖譜
舉世無雙的博物經典盛宴
艷麗生動、栩栩如生,讓你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妙
@博物雜志 主頁君推薦
兩岸專家學者聯袂推薦
隨著科技的發展,方便快捷的相機拍攝技術正逐步替代繁瑣低效率的手繪插畫。然而即便這樣,手繪插畫仍然具有其獨特的優勢。科學繪畫是對生物的再認識過程,傳遞更多的科學信息。
威廉?休伊森(William C. Hewitson,1806—1878),19世紀英國博物學家、收藏家、科學畫家。出版有五卷本《異域蝴蝶新種圖解》《不列顛鳥卵學》等。
壽建新(1944— ),著名蝴蝶研究專家,中國昆蟲學會蝴蝶分會理事,編著有《中外蝴蝶郵票》《世界名蝶郵票鑒賞圖譜》及百萬字巨著《世界蝴蝶分類名錄》等。
王新國(1982— ),豆瓣"科學繪畫"小站站長,科學繪畫愛好者、研究者,本科、碩士研究生期間就讀于中國農業大學, 現居海外。
一、鳳蝶科
二、粉蝶科
三、斑蝶科
四、袖蝶科
五、綃蝶科
六、珍蝶科
七、蛺蝶科
八、環蝶科
九、閃蝶科
十、眼蝶科
十一、蜆蝶科
十二、灰蝶科
十三、弄蝶科
休伊森和他的蝶類科學繪畫
王新國
1806年,威廉?休伊森(William C. Hewitson)生于英國紐卡斯爾(Newcastle)一個富裕的家庭。少年時,他跟隨一位土地測量員做學徒。在求學期間,他就開始收集英國各地的昆蟲,主要是鞘翅目昆蟲(甲蟲)和鱗翅目昆蟲(蝴蝶和蛾子)。
1829年,23歲的休伊森學業結束,回到紐卡斯爾開始了土地測量員的工作,同時也參加當地博物學協會的活動,后來成為該協會昆蟲館的名譽館長。
19世紀30年代正是自然科學在啟蒙運動的影響下進一步飛速發展的時期,科學家看待自然的眼光也悄然變化。當時出版的一系列博物學專著對休伊森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使他更堅定地投身博物學的研究。
1831年,休伊森的鳥類學專著《不列顛鳥卵學》(British Oology)在紐卡斯爾出版。
1833年,為了尋找一些遷徙性鳥類的繁育地,他和好友一道去挪威旅行,并考察當地的鳥蛋、昆蟲和植物。他們的隊伍車船并行,記錄了北極圈附近的島嶼、山脈、湖泊和瀑布。在一座島上,由于惡劣的天氣,他們曾面臨幾乎餓死的險境。這次為期三個月的考察是他們為成功的一次探險,他們帶回了北歐雷鳥、北歐田鶇、紅翼鶇、翻石鷸、鵲鴨和其他許多稀有鳥類的鳥蛋。與同時代的博物學家和自然愛好者一樣,休伊森不斷地旅行,探索世界的各個角落,追逐自然的奧秘。
1845年,當休伊森由于身體狀況,考慮放棄土地測量員的工作,卻又發愁于繼續從事博物學研究所需的大筆資金時,他的父親和兩位叔父相繼離世,大筆遺產歸入他名下,包括金錢和房產。在突降的財富的支持下,加上對于自己身體狀況的擔憂,休伊森終于放棄了土地測量員的工作,決定用自己的后半生全情投入博物學的研究。這一年,他遷入了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一座環繞著雪松與橡樹的新建宅邸。在這里,他接待了對他的收藏感興趣的許多訪客。
1846年,休伊森和好友造訪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研究日行性的鱗翅目昆蟲,其成果發表在了《動物學家》上。這是休伊森參與的后一次考察活動。之后,由于身體狀況不佳,他再也沒有去各地旅行探險,實地考察當地的動植物。但豐裕的資產為他提供了另一種收集標本的途徑——他從來自世界四面八方的旅行家和博物學家手中購買標本,并且部分甚至全部負擔他們的旅行費用。他曾經為一件標本花費了3501英鎊,相當于今天大約800萬元人民幣的購買力。
從1856年到1876年,休伊森的杰作《異域蝴蝶新種圖解》(Illustrations of New Species of Exotic Butterflies)陸續完成出版。書中的物種多出自他那令人贊嘆不已的個人收藏。
1859年,休伊森成為英國動物學協會成員。
1862年,休伊森成為林奈學會成員。
1878年,休伊森在泰晤士河畔的家中辭世。
在各類介紹休伊森生平的資料中,對休伊森的描述不約而同地打上了諸如神經質、偶爾憂郁癥而引起消化不良一類的病弱與離群的標簽。這位身形纖瘦的博物學家居住在倫敦遠郊泰晤士河邊的大宅中,接待慕名而來的訪客和朋友,揮金如土地收集所有可以找到的動物標本,以嚴苛的標準將這些異域奇珍繪制出來,印制成冊,再把這些無比精美且價格高昂的書籍賣給其他富人。這樣一種混合著藥品氣味、筆墨氣味、金錢氣味的生活,是休伊森后半生33年的寫照。實際上,在遷入新家的第二年,休伊森的妻子病故,他沒有另娶,也沒有后代,他畢生精力的幾乎大半都用于編寫《異域蝴蝶新種圖解》。
休伊森是一位的藝術家,又是一名嚴謹的制圖員,此二種身份,使他以盡可能還原標本原貌的苛刻要求,描繪出他收藏的大量蝴蝶。
對于他本人而言,這些繪畫作品應該是的科學圖解;而在用圖畫描繪蝴蝶的專業人士看來,休伊森的作品無論在科學性還是藝術性方面,都做到了業界翹楚。
《異域蝴蝶新種圖解》中的科學繪畫均出自休伊森的精工細筆。他先在用于印刷的石板上以極為精細的筆觸描繪他的蝴蝶標本,待黑白素描圖印刷出來后,又親自為每幅作品著色,作為原始圖版。而當時的讀者所擁有的圖版,是出版商聘請其他藝術家,依照休伊森的原作,在印刷的黑白素描圖上再次著色后裝訂成書。受聘的藝術家們以一種類似流水線的作業方式分擔每幅作品特定部位或者特定顏色的繪制工作,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縮小了插圖之間的差異。
現在讀者手中的這本《休伊森手繪蝶類圖譜》,便是依照其中一套正式出版的作品重新制版印刷而成。
本書中這些蝶類科學繪畫的原作,現在保存在英國國家博物館,悄無聲息,又絢爛奪目。
由于圖片逼真,有的人在乍看之下甚至會將這些手繪圖誤認為是相片。這些圖片充分體現了19世紀藝術與科學結合的高水準繪制工藝,不僅有科學意義,在美學上也價值非凡。
——徐堉峰(臺灣師范大學 教授)
休伊森親手繪制的蝶類科學畫是科學繪畫中的珍品,既體現了蝴蝶物種特征的性,又有著精美的畫工,讓讀者能夠充分領略塵封了一個多世紀的傳世名作的風采。
——武春生(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研究員)
圖幅中的蝴蝶結構完整,特征清晰,色彩、形態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種類識別與藝術欣賞價值,十分精彩。
——顧茂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 研究員)
這座案頭蝶園里的蝴蝶引領了三個世紀、兩個半球的有緣人,一窺莊周的夢里家園。本書兼具科學的精準和藝術的嫵媚,不愧為傳世之作。
——方圣平(臺灣清華蝴蝶園 負責人)
這部寫實的蝴蝶科學手繪彌足珍貴。原作的蝴蝶比例、翅紋都特別,在150年后的今天,依然可以精準定種。對于中國分布的蝶類還特別標明,是一部良心之作。
——張辰亮(@博物雜志 主頁君)
一直信賴當當,有質量保證,老顧客了,支持當當
好看小盆友喜歡
孩子拿自己以前積累的蝴蝶標本去查書,非常興奮。缺點是文字太少,光是圖。
贊一個\(≧▽≦)/非常喜歡
喜歡,非常好
包裝為,性價比高,紙質不錯
傳世手繪名作,收藏級珍品。
畫冊精美,沒有破損,十分滿意
最美的書,簡直能愉悅身心
挺好挺好 我喜歡的類型
超級棒?。。。?!喜歡博物學圖鑒,決定買一整個系列。
美麗、魅力……愛不釋手
很厚,很大,很棒
東西OK的
想了很久了,終于等到活動收了,很精美很好看
留著以后慢慢看
很厚很大的!就是光光的
很喜歡這本書,經典之作,雜志之家很給力,服務頂呱呱哦!
真的是大愛!在圖書館借到北大出版的這本圖譜立即被它艷麗的顏色吸引住,還特地彩鉛臨摹了幾幅蝴蝶,可惜當時囊中羞澀未能及時購買,后來幾次活動又始終在缺貨狀態,這次終于如愿以償買到了。硬殼書,裝幀印刷都非常精良,大愛!另外說一下16年新印刷的和一版一刷的相比去掉了背景色,整體失去了圖譜的特殊美感!同時購入的雷杜德就是,請看對比圖,所以有幸買到一版一刷真是太運氣了!
精美絕倫的插圖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很大一本,還不錯。
好,值得買,物流快,書內容沒的說
圖片是很好。但基本每頁文字解說……這一點比較遺憾
書角有折痕,不算太嚴重,可以接受吧,感覺印刷還可以更精美些
好漂亮哦,真希望我們天朝也有人用我們的工筆來描繪我們的昆蟲!
對于我這種熱愛蝴蝶和繪畫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讓我欣喜若狂,詞匯不足以表達我的喜歡
這是在關注手繪魚類圖譜的時候發現的,對花卉蝴蝶遠比對魚更感興趣,趁著有活動買,價格劃算的多
很棒額圖譜,印刷和紙張都很好,復古而又精美,每一只蝴蝶都很細致,栩栩如生,不愧為大師的作品~
非常精美的書,對各種蝴蝶刻畫得非常細致,遺憾的是文字說明沒有想像的多,但是裝幀和紙張還有印刷都是一流的,很值得擁有啊。
蝴蝶確實很漂亮。幾個譯者都是專家,建議給出一些趣味性的點評,比如蝴蝶的習性、分布等,我想對于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都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