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早在先秦時期,就產生了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和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學說,以及其它"諸子百家"影響深遠的學說流派,逐漸形成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格言,作為一種具有言簡意賅、朗朗上口、便于傳誦等特點的言語單位,成為的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許多格言堪稱中華文明的結晶。
格言還是言語學的研究對象。格言來自名家名篇,都有出處,有一定的語境,是一種具有引用價值的表述性言語單位。這使它不僅與"春風又綠江南岸"等具有描述性的一般名言區別開來,而且與諺語等表述性的語言單位區別開來。加強對格言的性質、來源、范圍、分類等的研究,建立具有漢語特色的格言學,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相信本書所輯錄的大量資料,將給這方面的研究提供扎實的事實基礎。
前言
凡例
條目首字筆畫索引
正文
條目義類目錄
條目分類索引
正文
[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匡輔:匡正輔佐??镎o佐國君.必定要靠忠臣良將,如果能得到他們,國家自然會得到治理。指治國要靠賢才。語出唐.李世民(帝范.求賢):"夫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人,天下自治。故堯命四岳,舜舉八元,以成恭己之隆.用贊欽明之道。"[例]唐太宗在總結歷代治亂興亡教訓,尤其是隋文帝重用賢相高砸取得重大政績,隋煬帝殺戮高額則招致滅亡的教訓中,深刻認識到治國必須依靠賢佐的重要性。他說:"一。"(林生早《唐太宗的人才觀》唐太宗是相當重視官吏的,他認為:"一。"因此,他經常和魏徵議論擇官的問題。(趙桃山《淺談魏徵的用人之道》)
[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指治理國家的權謀。示:顯示。國家的權謀,不可顯示于人。指顯示利器會招禍。語出(老子》三六章:"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例]故曰:"魚不可脫于淵,一。"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故絕圣棄知.大盜乃止;搪玉毀珠.小盜不起;焚符破璽,而民樸鄙;掊斗折衡,而民不爭。(《莊子•勝篋》)老子云:"一。"今日假此威權,便是窺國家之利器也,不可不慎。(宋.王溥(唐會要.酷吏)卷四一)魚不可脫于淵,脫于淵則死之徒矣。一,示人則或竊之,而為害不勝言矣。(清•張爾岐(老子說略)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