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王世襄集(精裝全十四冊)圖書
人氣:96

王世襄集(精裝全十四冊)

《王世襄集》收入包括《明式家具研究》、《〈髹飾錄〉解說》、《中國古代漆器》、《竹刻藝術》、《說葫蘆》、《明代鴿經 清宮鴿譜》、《蟋蟀譜集成》、《中國畫論研究》、《錦灰堆——王世襄自選集》、...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文化研究  
  • 作者:[王世襄]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08045607
  • 出版社:三聯書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7
  • 印刷時間:2013-07-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王世襄集》收入包括《明式家具研究》、《〈髹飾錄〉解說》、《中國古代漆器》、《竹刻藝術》、《說葫蘆》、《明代鴿經 清宮鴿譜》、《蟋蟀譜集成》、《中國畫論研究》、《錦灰堆——王世襄自選集》、《自珍集》共十部作品,堪稱其各方面研究的代表之作,集中展現了王世襄先生的學問與人生。

編輯推薦

“王世襄集”幾乎囊括了王先生各個研究門類的代表之作,是王氏絕學的集中展示。共十種(14本),除了銷售良好的三聯既有品種(均重新編排或加以修訂),還包括市場上已近絕跡的舊日佳作(有幾種舊書市場已炒到萬元以上)。

三聯書店耗時三載,推出此系列,力圖使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王氏絕學散發出璀璨光芒,不啻為喜歡王氏絕學、喜歡收藏的讀者的福音。本套書五色印刷,印制精美,閱讀之外,亦是收藏佳品。

作者簡介

王世襄(1914―2009)字暢安,男,漢族,福建省福州人。著名文物專家、學者、文物鑒賞家、收藏家、國家文物局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38年獲燕京大學文學院國文系學士學位。1941年獲燕京大學文學院碩士。1947年3月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及編纂。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館研究所、文物保護科學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

《錦灰堆:王世襄自選集》

《自珍集:儷松居長物志》

《髹飾錄解說》

《中中國古代漆器》

《竹刻藝術》

《說葫蘆》

《明代鴿經 清宮鴿譜》

《蟋蟀譜集成》

《中國畫論研究(上下卷)》

《明式家具研究》

在線預覽

兩年前編印《錦灰二堆》,前言曾告讀者,“望九之年,精力日衰,自知已難再有《三堆》矣”。去年十月,荃猷病逝。近六十年之相濡相助,拙作之制圖、謄稿、改進版式、校對清樣等,無不得老妻之助。一旦先我而去,萬念俱灰,決定從此擱筆。

今春楊元錚先生來京,為搜集古琴資料,于中央音樂學院查阜西先生遺存書稿室發現五十年前我在民族音樂研究所工作時部分稿件曬藍本并為打印成帙。此后又將 當年發表在期刊上的一些稿件復印見貽。舊作久已忘懷,一朝得見,真恍如夢寐。曬藍本多模糊不清處。又蒙北大王風先生不惜遠訪城北音樂研究所圖書館新址,借 出琴譜等件填補打印后,進行錄入。其中多為明刊善本,在閱覽室借閱,也須費一番手續。蒙兩先生厚愛,不辭辛勞,真誠相助,世襄感激莫名。上述稿件,或因當 年資料缺乏,掛一漏萬,或因時過境遷,不能反映實況,故說不上有何價值。倘作為個人某一時期遺留之雪泥鴻爪,似亦不妨收入集中,于是又萌再編《三堆》之 想。

兩年來,限于精力,寫作以不須查閱史料,僅憑回憶,記不甚為人知之事、友好交往之情為多,涉及文物、器用者甚少。年老不能出門,所見必然孤陋。總之,薄薄一冊,已是東拼西湊,始克草草成書,實在有愧讀者,謹深表歉忱。至此已可斷言,今后不可能再有《四堆》矣。

二○○五年三月

時年九十有一

九 接收海關移交德孚洋行的一批物品

1946年9月10日接到敵偽產業處理局北平辦事處的通知,德商德孚洋行有十幾箱物品,經海關扣留, 現存東城本司胡同某處,盼故宮博物院接收。13日我和周士莊及故宮工作人員會同海關到本司胡同將箱只運往故宮御花園。海關移交人姓陶,名器或契(當時周士 莊和我因此名與“淘氣”諧音,為之忍俊不禁,所以現在還能記得)。這批物品原為德國的一個研究民俗學的機構或博物館所搜集,其中有木佛,件頭較大,故未送 進絳雪軒,而在軒北的一個亭子中清點登記。其中也不盡是文物,有的是近代工藝品,如晚清的服裝、年畫、皮影戲人、剪紙、日用銅器、錫器等。清點完畢,當時 認為不能算是珍貴文物,所以沒有送入庫房而存在御花園堆秀山東的小樓下。1979年故宮曾通過組織向我了解此批物品的來源,因而得知它們可能現在仍在故宮 博物院。

以上我經辦的六批文物,除德士嘉定的瓷器在南京交接,存素堂絲繡我未參加外,其余四批我和周士莊均參加了。但清損會平津區辦公處 及其人員所處的地位相當于聯絡員,具體的接收單位為故宮博物院。故宮方面幾次參加接收工作的有:湯有恩、滑瀛仙、楊宗榮、李鴻慶(以上四人已故)、張法 孟、白增崇等人。接收采用“出組”方式,填寫組單。組單上寫明時間、地點、事項及工作記錄等。參與人員均在組單上簽名。組單照例存入故宮檔案。故宮由交的 一方收到文物后,即存入庫房或其他指定地點,清損會平津區辦公處及人員不承擔接收、保管或移交文物的責任。每批接收完畢,清損會平津區辦公處會同故宮博物 院寫成報告,寄南京清損會備案。此種報告,故宮也留副本,存入檔案。

1946年秋冬之際,沈兼士突然中風逝世,清損會平津區辦公處由馬衡 先生兼管,唯此后清理文物工作已無事可做,我把時間主要用在計劃故宮文物分類、藏品登記及卡片設計、修繕房屋、開辟庫房、清理院落及設計、制造儲藏柜架等 工作上。不久周士莊也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十 1946年11月參加南京

文物展覽及日本之行

1946年春清損會秘書郭志 嵩函告,為了今后向日本交涉賠償文物,要我在北京編一本在日本的中國重要文物目錄,注明名稱、尺寸、藏處、藏者、材料來源等等。我只得從《現在日本支那名 畫目錄》及《泉屋清賞》、《爽籟館藏畫》等書中去輯錄。圈出應抄錄的文物,由臨時工作人員劉蔭榮去抄寫。同時郭還提到正在醞釀今后派人赴日交涉賠償文物事 宜。

約在同年8、9月間,馬衡院長有24小時對我說,接到南京清損會來信,準備派人去日本,交涉賠償文物。原計劃派博學精鑒的老專家徐森玉先 生去,但考慮到他年老體弱,加上不懂外文,必須另帶翻譯,這樣便須加大編制。因此打算派我去,問我意如何。我說如去日本,真能弄些文物回來,我是愿意去 的。但這里故宮的工作正待展開,許多屬于基本建設工作如分類編目、建立庫房等等,都剛剛開始,這些工作我也不愿扔下。馬衡說:我也有同樣的想法,去日本工 作是否順利,現在毫無把握,我看去那里如有可為則多待些時,否則不如早些回來搞故宮的工作。我說我正是這樣想的。赴日之行就這樣決定了。

在 此后不久,馬衡又接到清損會來信,說教育部決定于11月初在南京舉辦一個所謂“勝利后及時屆文物展覽”,要故宮選新入藏的文物若干件參加展出。馬衡和故宮 人員及唐蘭先生等商量了一下,決定從楊銅陳列室中選些精品送去展覽。參加展覽的人員首先指定我,因為我將赴日,反正要先到南京。馬衡又感到必須多派一個人 去才行,因我由南京即去日本,要有人將展品押運回來才妥當;而且去兩個人,對展覽工作也有幫助。于是故宮就派周士莊和我同行。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