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醫學界,吳孟超的大名無人不知。本書是關于他的及時部傳記,清晰地勾勒了他迄今為止的人生歷程、科學業績和品德風貌。我閱讀之后,心中對傳主充滿敬意。在我眼前呈現的吳孟超大夫,是中國肝膽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是醫術高超的神刀手,更是一個擁有善良、高尚靈魂的大寫的人,在他的身上,科學創新精神和醫學人文精神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要了解吳孟超的研究工作的重大意義,只需提起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在人類的疾病中,癌癥仍是危害的一種,而肝癌又是癌中之王。中國是肝癌較高發的地區,全球每年約有一百萬患者,其中一半左右在中國。由于早期診斷異常困難,迄今為止治療肝癌的最有效方法是手術切除,但肝臟內血管密布,膽管、淋巴管疊合交叉,手術難度極大。五十年前,當吳孟超進軍肝膽外科時,這個學科在中國尚是一片空白,肝臟手術無一例成功,在世界也是薄弱學科,手術成功率非常低。這樣一個領域,重要、艱難、基本空白,召喚著既有責任感、又有探索勇氣和智慧的人去開拓,歷史選擇了吳孟超,偶然中有其必然。
吳孟超是臨床大夫,但他決不只是一個技術嫻熟的開刀匠,而首先是一個富于探索精神的科學家,善于在臨床中發現問題,然后通過研究予以解決。正是在臨床實踐與理論探索緊密結合的基礎上,他創立了肝臟外科的關鍵理論和技術體系,使肝臟外科在我國由一個空白領域成長為國際經驗豐富的成熟學科。與此同時,他又是一位戰略醫學家,開辟了肝癌基礎研究領域,注重培養人才,他組建和領導的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已經成為世界上的肝癌研究和治療基地。
最傳為美談的是吳孟超在手術室里的風采,這個身高只有1.62米的小個子此時如魚得水,立刻進入狀態。"吳孟超從護士手中接過手術服,兩手的拇指和食指捏著衣服的兩邊,用力一抖,然后瀟灑地拋向空中,在衣服下落的時候,他敏捷而自如地將雙手插入袖口,戴上無菌的橡膠手套。"這一段描寫令人入迷,我仿佛看見了一位魔術大師登場。在護士和晚輩醫生眼中,這時的吳孟超的確是一個魔術大師。最神奇的是他的那一雙手,因為年邁,平時寫字還會顫抖,一拿起手術刀,如此堅定、敏捷、,自始至終沒有一個多余動作,手術成了令人贊嘆的藝術。這一雙手從開出的小窟窿伸進患者的腹腔里,好像長著眼睛一樣,能夠迅速確定癌腫的位置并進行分離,如果遇到大量出血,能夠立即摸到破裂的血管并止血。當然,這緣于他對肝臟的構造了如指掌,也緣于他幾十年練就的奇妙手感。
正是這雙被譽為"國寶"的手,自1960年完成我國及時例成功的肝臟手術以來,已經為13600多個病人做了手術,其中包括好幾項"世界紀錄":首例中肝葉切除,重量的肝海綿狀血管瘤切除,患者年齡最小的肝母細胞瘤切除,首例腹腔鏡下的肝臟手術……吳孟超所做的手術量之大是驚人的,他似乎有無窮的精力,直到現在,耄耋之年的他只要不出差,仍基本上每天做手術,保持著每年200臺以上手術量的紀錄。這在他是自然而然的,做手術已經成為他生命的及時需要,那是他24小時中最快樂的時光。
張鵬,1973年生于河南淮陽。1992年參軍入伍,在青島海軍潛艇學院當了潛水兵。1988年考入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和60多位來自全軍部隊熱衷于軍事新聞寫作的戰友同窗三載。1998年夏天軍校畢業,在南京海軍醫學院等專科學校做過干事、當過隊長、帶過學員。2004年冬,調入由吳孟超
序
序——周國平
吳孟超小傳
及時部分 飄零,尋找青春的夢想
從福建的窮苦孩子到南洋的割膠少年
"我要回國抗日"
第二部分 愛情讓他走近醫學
不期而至的經典愛情
師從"外科之父"裘法祖
三天三夜沒合眼的實習生
"1米62風波"
遇到寬厚愛才的鄭寶琦
雙喜臨門
第三部分 中國肝臟外科,來了勇敢拓荒人
再次成為裘法祖的學生
結緣肝膽
"三人攻關小組"
及時具肝臟血管鑄型標本與"五葉四段"論
及時例成功的肝臟手術
水龍頭與間歇性肝門阻斷法
首例中肝葉切除術
"先抑后揚"的第八屆全國外科會議
第四部分 歲月動蕩,摘取王冠上的明珠
有名的"赤腳醫生"
為黨籍問題而痛哭
一輩子的好戰友陳漢
一刀切下世界之最
第五部分 踏著奏的節拍
聽到了"科學春天"
斗膽招收研究生
世界外科大全上的轟動
國際肝臟外科大師
為四個月大的女嬰切除肝母細胞瘤
外科大會上的團體冠軍
世界首例腹腔鏡下的肝臟手術
第六部分 演繹多彩人生
人民醫生
繁忙的副校長
"不孝之子"
一代宗師
名揚中餐"康賓樓"
"模范醫學專家"
拔地而起的院所合一
臨床治療和基礎研究同等重要
第七部分 堅實的足跡仍在延伸
難忘80歲生日
在手的抖與不抖之間
家有賢妻嬌女
學生當選為工程院院士
獲得國家較高科技獎
輝煌與起點
永不停歇的白衣戰士
附錄
吳孟院士獲得主要榮譽一覽
吳孟超主獲獎成果
吳孟超主要論著目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