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北洋軍閥史(上下)圖書
人氣:40

北洋軍閥史(上下)

由來新夏等著的《北洋軍閥史(上下)》一書是**歷史學家來新夏先生等北洋軍閥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目前國內**一部專門研究和完整記述北洋軍閥集團興起、發展、紛爭、衰落和退出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非常豐富的史料和...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歷史地理>歷史地理學  
  • 作者:[來新夏]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47309612
  •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5
  • 印刷時間:2016-05-01
  • 版次:2
  • 開本:16開
  • 頁數:1242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由來新夏等著的《北洋軍閥史(上下)》一書是歷史學家來新夏先生等北洋軍閥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目前國內一部專門研究和完整記述北洋軍閥集團興起、發展、紛爭、衰落和退出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非常豐富的史料和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以北洋軍閥興衰為主線,對1895-1928年中國社會歷史問題作了系統而深入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觀點和思考,極大地拓展了這一歷史時期的研究空間和認識空間。

作者簡介

來新夏(1923-2014),浙江蕭山人,近現代史(尤擅北洋軍閥史)學家、目錄學家、方志學家,被學界稱譽為"縱橫三學"。除本書外,還著有《北洋軍閥史稿》《林則徐年譜新編》《古典目錄學》《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中國近代史述叢》等二十余種學術著作,并有隨筆集《冷眼熱心》《路與書》《依然集》《楓林唱晚》等多種。

目錄

章 緒論

一、北洋軍閥史的研究對象

二、北洋軍閥史的劃階段問題

三、近代軍閥的定義

四、北洋軍閥集團的特點

五、北洋軍閥集團歷史作用的估計

六、五十年來的北洋軍閥史研究

七、北洋軍閥史文獻述略

八、未來的展望

第二章 北洋軍閥集團的興起(1895~1912)

節 十九世紀末期的清王朝

一、內外交困的形勢

二、日趨腐朽的舊軍

1.八旗和綠營

2.湘軍和淮軍

第二節 新建陸軍的建立

一、編練新軍的呼聲

二、編練新軍的實驗——定武軍與自強軍

1.定武軍

2.自強軍

三、袁世凱與北洋新軍的建立

1.袁世凱的練軍主張

2.袁世凱接管定武軍

3.新建陸軍的營制與人員

4.新建陸軍的特點

四、北洋三軍的來歷

1."北洋"的由來

2.新建陸軍的歸屬

3.袁世凱在權力道路上的起步

第三節 武衛右軍的組建

一、袁世凱與

1.變法運動的興起

2.帝黨后黨的政爭

3.袁世凱對的兩面手法

二、武衛軍的組建

1.榮祿與武衛軍

2.袁世凱率武衛右軍移駐山東

3.《訓練操法詳晰圖說》的編寫

三、武衛右軍的擴編

1.武衛右軍鎮壓山東義和團

2.袁世凱軍事力量的發展

3.武衛右軍實力的保存

第四節 從北洋常備軍到北洋六鎮

一、北洋常備軍的組建

1.袁世凱繼任直隸總督

2.袁世凱編練北洋常備軍

3.各類軍事學堂的成立

二、清政府設立練兵處

1.日俄戰爭的形勢

2.練兵處的設立

3.袁世凱操縱練兵處

4.統一全國軍制

三、北洋六鎮的成軍

1.北洋六鎮的編練

2.袁世凱勢力的膨脹

第五節 北洋軍閥軍事政治集團的形成

一、編練新軍三十六鎮計劃的破產

二、兩次會操與陸軍部的設立

1.河間會操

2.彰德會操

3.陸軍部的設立

三、袁世凱政治軍事權力的集中

1.袁世凱與清政府的爭奪軍權

2.袁世凱被罷黜

3.武昌起義與袁世凱重被起用

四、南北議和與清帝退位

1.袁世凱的撥弄武力

2.南北議和

3.清帝退位與孫中山辭職

五、北洋軍閥集團形成的原因

1.晚清社會的轉型

2.列強侵華政策的變化

3.袁世凱的個人作用

第三章 北洋軍閥集團的發展及其統治地位的確立(1912~1916)

節 袁世凱政權的建立

一、袁世凱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遷都之爭與京保津兵變

2.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二、整頓軍隊,加強軍事實力

1.調整軍事機構

2.新軍隊編制

三、袁世凱操縱下的閣潮

1.干預內閣,破壞責任制

2.從"責任內閣"到"御用內閣"

四、袁世凱政權下的政黨分合

1.辛亥革命前后政黨林立的局面

2.北京政府成立后的政黨分合

第二節 贛寧之役

一、袁世凱裁遣南軍與"軍民分治"

1.以"戰后裁軍"削弱南方軍事力量

2.以"軍民分治"削弱革命黨人兵權

二、"宋教仁案"

1.袁世凱制造和平假象和孫黃應邀入京

2."政黨政治"與國會席位之爭

3.宋教仁被刺與革命黨人的覺醒

三、善后大借款

1.善后大借款的披露

2.南方的倒袁準備

四、贛寧之役的經過

1.袁世凱備戰和罷免三督

2.湖口起兵

3.江蘇戰場和南京之戰

4.贛寧之役的后果

五、北洋軍閥軍事實力的進一步擴充

1.征募兵員

2.調配兵力

3.充實軍備

第三節 袁世凱的賣國獨裁統治與白朗起義

一、袁世凱的賣國外交

二、袁世凱的獨裁內政

1.玩弄黨派,逼選正式大總統

2.政治會議與袁記"新約法"的醞釀

3.強化軍事機構與軍警統治

三、各地的抗暴斗爭和白朗起義

第四節 "洪憲"帝制與護國戰爭

一、袁世凱復辟帝制的準備

1.《中華民國約法》的公布與袁世凱集權

2.尊孔復古逆流的泛濫

3.軍事力量的調配

二、列強對帝制的態度與"二十一條件"交涉

1.英、美等國的態度

2.日本提出"二十一條件"及其交涉

三、"洪憲"帝制丑劇的出臺

1.袁氏徒黨的"勸進"活動

2."國民代表大會"及其選舉

3.袁世凱接受帝位

四、護國戰爭

1.反袁聯合陣線

2.護國戰爭的爆發

五、"洪憲"帝制的失敗

1.列強對帝制態度的變化

2."洪憲"帝制的失敗及袁世凱恚死

第四章 北洋軍閥集團的派系紛爭(上)(1916~1920)

節 皖系軍閥統治的確立

一、袁世凱死后的國內政局與段祺瑞組閣

1.各方爭奪中央統治權的斗爭

2.南北新舊約法之爭

3.段祺瑞內閣的產生

二、黎(元洪)段(祺瑞)府院之爭

1.府院權限之爭

2.對德外交風波與段祺瑞被免職

三、張勛復辟

1.張勛其人與復辟的內外氣候

2.四次徐州會議與復辟丑劇的上演

3.各地群起反對復辟與段祺瑞興師"討逆"

第二節 皖系軍閥統治的強化

一、南北戰爭

1.南北關系的惡化

2.忽戰忽和的南北戰爭

二、從"西原借款"到《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

1.親日外交政策的確立

2."西原借款"真相

3.《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的秘密簽訂

三、安福俱樂部與"安福國會"

1.臨時參議院的召集

2.安福俱樂部的產生

3."安福國會"的選舉活動

四、皖系嫡系軍隊——參戰軍、西北軍的編練

1.段祺瑞出任參戰督辦與督辦參戰事務處的成立

2.參戰軍的編練

3.西北軍的編練

第三節 皖系軍閥統治的削弱

一、南北議和

1.南北議和的國內外背景

2.上海和會的召開與破裂

二、五四愛國運動

1.巴黎和會的召開與中日山東問題交涉

2.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

第四節 直皖戰爭

一、北洋軍閥集團的分裂與紛爭

1.北洋軍閥集團分裂割據局面的形成

2.直皖奉軍閥的角逐

二、直皖矛盾的激化與直皖戰爭的醞釀

1.徐樹錚西北"籌邊"與安福系肆意倒閣

2."救國同盟條件"的簽訂與七省反皖同盟的締結

3.吳佩孚衡陽撤防與直皖戰爭風云乍起

三、直皖戰爭的爆發與皖系的失敗

1.直皖雙方的備戰活動

2.皖系軍閥的潰敗及其統治的結束

第五章 北洋軍閥集團的派系紛爭(下)(1920~1924)

節 直奉軍閥的權利角逐

一、直奉軍閥的妥協與矛盾

1.直奉兩派軍閥的暫時"聯合"

2.洛吳勢力的上升和直奉關系失衡

3.直奉矛盾沖突下的北京政府

二、直系軍閥勢力的擴展與"聯省自治"運動

1.吳佩孚練兵備戰

2.湘鄂戰爭

3."聯省自治"運動的興起及其發展

三、直奉矛盾的激化

1.靳云鵬內閣的困境

2.奉張支持梁士詒組閣

3.華盛頓會議上的山東問題交涉

4.吳佩孚力倒梁閣

5.直奉關系日趨緊張

第二節 次直奉戰爭

一、帝國主義與直奉軍閥

二、直奉雙方積極備戰

三、直奉兩軍交戰

1.戰爭的經過

2.戰爭結果的分析

第三節 直系軍閥統治的建立

一、吳佩孚的"恢復法統"與黎元洪復出

1."法統重光"的騙局

2.黎元洪再次出山

二、黎元洪復出后的艱難處境

1.恢復國會之艱難

2."廢督裁兵"之落空

3.組織內閣之反復

三、直系軍閥的內部紛爭

1.保派與洛派之爭

2.愈演愈烈的閣潮

四、黎元洪被逐與曹錕賄選

1.直系迫黎去職

2.曹錕賄選大總統

五、直系軍閥的暴政與"二七"工人大罷工

1.直系軍閥禍國殃民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二七"大罷工

第四節 第二次直奉戰爭與北京政變

一、整軍備戰

二、粵皖奉反直三角同盟的建立

三、江浙戰爭與孫傳芳新直系的突起

1.江浙戰爭爆發與浙盧潰敗

2.孫傳芳異軍突起

四、第二次直奉戰爭

1.直奉兩系的兵力部署

2.熱河戰場

3.山海關戰場

五、馮玉祥與北京政變

1.政變的發生

2.溥儀被逐出宮

六、直系失敗的原因及對政變的評價

第六章 北洋軍閥集團的衰落(1924~1926)

節 段祺瑞臨時執政府的建立與善后會議的召開

一、北京政變后的北方政局與臨時執政府的建立

1.國奉抗衡形勢下的北方政局

2.天津會議

3.段祺瑞出任臨時執政

二、孫中山北上與段祺瑞召開善后會議

1.孫中山北上

2.善后會議的召開

三、臨時執政府的賣國外交

1.段祺瑞宣布"外崇國信"

2."金佛郎案"的解決

3.關稅會議的召開

第二節 奉系軍閥勢力的擴張及其內部矛盾的加劇

一、奉系軍閥在北方的積極經營

1.奉系謀取直隸地盤

2.胡憨之戰與奉國相爭

二、奉系勢力的南下

1.齊(燮元)盧(永祥)之爭

2.張宗昌督魯、楊宇霆督蘇、姜登選督皖

3."五省聯軍"的抵制與浙奉戰爭

三、郭松齡倒戈反奉

1.奉系內部的矛盾和斗爭

2."郭(松齡)馮(玉祥)密約"與郭松齡反奉

3.日本對郭松齡事件的干涉

4.巨流河之戰和郭松齡倒戈失敗

第三節 國民軍與北方各派軍閥的混戰和段祺瑞臨時執政府的垮臺

一、國、奉、直軍閥的離合與混戰

1.國奉戰爭

2.直奉軍閥的"反赤"聯合

二、"三一八"慘案與臨時執政府垮臺

1.大沽口事件與"三一八"慘案

2.段祺瑞臨時執政府的垮臺

第七章 北洋軍閥集團的覆滅(1926~1928)

節 國民革命軍的北伐與直系殘余勢力的潰滅

一、北伐戰爭前的國內形勢

1.北伐前夕的北方政局

2.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

二、北伐軍的勝利進軍與吳佩孚、孫傳芳的先后潰敗

1.兩湖戰場與吳佩孚的潰敗

2.贛閩浙蘇皖戰場與孫傳芳的潰敗

第二節 國民軍在北方的奮戰

一、國民軍與奉直晉聯軍的戰爭

1.南口戰役

2.西安守城戰與甘肅戰役

二、五原誓師與國民軍聯軍的崛起

1.馮玉祥五原誓師

2.國民軍聯軍在西北的崛起

第三節 奉系軍閥的頑抗與潰敗

一、組織"安國軍"與聯蔣反共

1.就任"安國軍"總司令

2.聯蔣反共與殺害

二、、叛變革命與"安國軍政府"的建立

1."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與武漢國民政府的北伐

2.南京國民政府的北伐與寧漢合流

3."安國軍政府"的建立與"安國軍"窺蘇、圖豫、攻晉

三、南京國民政府統一全國與奉系軍閥的覆滅

1.南京國民政府的北伐

2.日奉關系惡化與皇姑屯被炸

3.張學良東北"易幟"

附錄一 大事年表

附錄二 北洋軍閥人物志

附錄三 參考書目提要

后記

在線預覽

北京圖書館所藏,由賀培新所編的《水竹村人年譜稿》①(①水竹村人是徐世昌的別署。此書為抄本,北京圖書館藏。)抄本二卷,系為徐世昌所編,其下卷記有民初政局、洪憲帝制、對德宣戰、軍閥混戰及閣潮等事。另一種由李文漢編的《蔡邵陽年譜》是為蔡鍔編的,其中記云南反袁戰爭的決策經過為他書所不及。它明確記載對云南起義后決策起主導作用的是中下級軍官,這些人曾多次研究對待唐繼堯的態度,后來唐繼堯贊成起義方被擁戴為護國軍總司令,而蔡鍔是后來趕到的。其他如吳廷燮為段祺瑞撰《合肥執政年譜初稿》、李根源自撰的《雪生年錄》及葉恭綽門生故吏所編的《葉遐庵先生年譜》等都頗有參考價值,特別是鳳岡及門弟子所編《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為研究北洋軍閥史所必需。梁士詒是與北洋軍閥集團相終始而參與機密的重要內幕人物,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均在譜內有所記及,而記事之下,臚列資料甚豐,便翻檢使用。有些雖非重要人物或與北洋軍閥集團無何關聯的人物年譜中,也因生活于此時而記及北洋史事的。如天津圖書館所藏何葆麟所撰《悔庵自訂年譜》稿本中,即記有贛寧之役馮國璋所部進入南京后的劫掠行為。近年來,年譜一體頗稱興盛,如《梁啟超年譜長編》、《孫中山年譜長編》、《章太炎先生年譜長編》、《黃興年譜》、《黃膺白先生年譜長編》等均有涉及北洋軍閥史事者。 (三)專集 人物的重要論著與撰述多匯集于專集中,成為研究工作中所當采擇的重要文獻之一。袁世凱的《養壽園奏議》清抄本原藏天津圖書館,是袁世凱編練新軍的文件匯編,是研究北洋軍閥集團興起、發展與形成的重要文獻資料,現已經人整理,題名《袁世凱奏議》,由天津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為研究北洋軍閥史階段提供了方便。這一奏稿早年曾刊行過一部《養壽園奏議輯要》,雖不如《奏議》完整,但因當時承擔編輯者頗有才識,所以均能輯得其要,仍不失為一部得用的參考資料。名記者黃遠庸的《遠生遺著》有記民初政局及抨擊袁世凱帝制自為的專論多篇;學者梁啟超的《盾鼻集》內容多與護國戰爭有關,而所收《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尤為膾炙人口的名篇,對反袁運動起過一定的作用。黃、梁二人為民初頗負文名者,所撰各文條暢可讀,論述詳晰,均為重要參考文獻。袁世凱幕友張一麐久居袁幕,參與機密,并與各派軍閥均有交往,所著《心太平室集》有《故大總統馮公事狀》及記述直皖戰爭之作,足資參證。其他散見一般專集中的史料尚所在多有,可惜目前對民初專集底數尚未能全部了然。 近年以來,在北洋政府曾任要職或在當時有重大影響的人物之專集正陸續整理出版,如《孫中山全集》、《宋教仁集》、《黃興集》、《章太炎集》、《蔡松坡集》、《張謇存稿》、《邵飄萍選集》、《熊希齡集》、《伍廷芳集》等,均有與北洋軍閥集團史事有關之內容。河南有人整理編次《袁世凱全集》,后因故中輟擱置。臺灣對專集工作也有所啟動,如趙恒惕主持編輯的《吳佩孚先生集》。 (四)地萬志 地方志為一方之史,記事記人,詳具始末,因覆蓋面廣,數量大,而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據初步統計,河南從民初至1949年前共續修方志78部,山西在民國年間先后編修了43種,山東在1929年至1937年共修志84種。在這些民國志中往往記錄了其他文獻中所未涉及或語焉不詳的史料。如河南、陜西等地的民國志,對民初白朗起義的資料多有記載,為現存史料較少的這次起義活動提供了若干情況。袁世凱實行帝制時,各地成立經界局,丈量土地以勒征捐稅,河北省曾掀起過反經界斗爭,易縣山北村為反對袁世凱丈量土地、勒征捐稅而發起組織了一個"山北社",領導反抗斗爭,得到冀中十幾個縣的響應。其具體行動經過即載于民國25年重修的《涿縣志》編第二卷"正紀"中。又如河南《確山縣志》記1927年4月馬尚德(楊靖宇)領導當地農民武裝起義,消滅駐軍,活捉縣長,解放縣城,建立政權的史事。這次起義是當時一件有綱領、有領導、有群眾基礎的反軍閥斗爭的典型事例。地方志是頗有開發價值而有待大力開發的文獻領域。 (五)筆記雜著 筆記雜著所記人與事,頗有可資參證者,有些經過鑒別印證,具有較大的史料價值,有的記載還較為詳細具體。陳夔龍是清末與袁世凱關系密切的大官僚,曾任直隸總督,對袁世凱創建新建陸軍知之較多,所著《夢蕉亭雜記》中對袁世凱編練新軍的記載是論述北洋軍閥由來的資料,其余所寫朝野故事也可作背景資料參考。劉成禺參加過辛亥革命活動,對清末民初政情知之較多,特別是辛亥革命后至北伐前,因舊識多為政要,聞見頗廣,所著《世載堂雜憶》即記其親歷見聞之作,頗有參考價值。他如徐一士的《一士談薈》與《一士類稿》、柴萼的《梵天廬雜錄》以及近年出版的申君所撰《清末民初云煙錄》等,雖都是以零篇短什記述舊聞雜談,但對北洋軍閥這樣一個錯綜復雜、朝變暮幻、五光十色的歷史現象,確有助于思考,不得以筆記雜著為小道摒而不采。 (六)中外論著 關于北洋軍閥通史的論著,迄今未見。解放前,在若干種中華民國史中都有所記述,如《中華民國史》、《民國史》、《民國政治史》、《民國十周年紀事本末》等等,但都敘述比較粗略,史料也欠而難以利用。(P65-67)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