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遠古外星人:如果我們并非地球的主人,他們會回來嗎圖書
人氣:51

遠古外星人:如果我們并非地球的主人,他們會回來嗎

在過去,我們的地球是否被外星生命訪問過?這些"遠古外星人"是否有助于人類文明的誕生?我們的古代遺址中是否暗藏有他們存在過的證據? 如果他們真的來過,是為何而來?他們又為什么離開?他們去了哪里?他們還會...
  • 所屬分類:圖書 >文化>神秘文化  
  • 作者:(英)[菲利普.科彭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14083999
  •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08
  • 印刷時間:2012-08-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在過去,我們的地球是否被外星生命訪問過?這些"遠古外星人"是否有助于人類文明的誕生?我們的古代遺址中是否暗藏有他們存在過的證據?

如果他們真的來過,是為何而來?他們又為什么離開?他們去了哪里?他們還會回來嗎?

1968年,瑞士作家埃里希?馮?丹尼肯在其引起軒然大波的名著《眾神之車》里提出了這些問題。30多年來,該書已賣出了超過6300萬本,但書中提出的350個問題,卻有許多至今依然沒有答案!

2010年,根據的考古證據與科技成果,埃里希?馮?丹尼肯將所有的新舊問題重新整理,以一個長達五季的紀錄片的形式,再次向世界展示出一部極其廣闊的宇宙戲劇。這部由美國歷史頻道推出的系列紀錄片一經播出,就成為世界上收看率較高的紀錄片,而本書則是該片的參與者,也是埃里希?馮?丹尼肯的合作者,濃縮該片精華,寫就的一部高質量專著,堪稱《眾神之車》的新世紀增修版。

編輯推薦

《眾神之車》以后,當代科學仍然無法回答的超級難題!

超級暢銷書《眾神之車》作者馮?丹尼肯作序力薦,

美國歷史頻道同名紀錄片網絡熱播超過2000萬次!

早在數千年前,外星人就造訪過地球,

并留下了大量不可磨滅的證據:

大金字塔、遠古飛行器、水晶頭骨、核戰遺跡……

但他們為什么離開?他們去了哪里?他們還會回來嗎?

本書將帶你揭開人類歷史中隱秘的遠古外星人真相!

作者簡介

菲利普·科彭斯(Philip Coppens)是國際知名的調查記者和暢銷書作家。他也是一些雜志如《亞特蘭蒂斯的崛起》(Atlantis Rising)和《連接》(NEXUS Magazine)的專欄作家。現在,他是歷史頻道(The History Channel)廣受歡迎的系列紀錄片《遠古外星人》(The Ancient Alien Series)的主撰稿人。除本書之外,他最受注目的暢銷書是《新金字塔時代:來自全球范圍內發現的金字塔之挑戰》(The New Pyramid Age: Worldwide Discoveries of New Pyramids Challenge Our Thinking)。他目前分別居住在愛丁堡(Edinburgh)和洛杉磯(Los Angeles)。他的個人主頁是:www.philipcoppens.com。

目錄

序 ——埃利希?馮?丹尼肯

前言

及時章 個人的小問題,人類的大問題

1.接觸

2.《接觸》背后的人

3.瓶中信息

4.我們并非的存在?

第二章 遠古外星人理論

5.外星較高統治者

6.伊甸園里的神

7.第十二個天體

8.天狼星之謎

9.外星人之謎

第三章 關于神和人

10.以西結的飛船

11.巨人和混血兒

12.《圣經》中的壽命

13.貨物崇拜

第四章 舊建筑,新技術

14.最偉大的金字塔

15.巴勒貝克神廟

16.卡納克巨石陣

17.古印度飛行器

第五章 美麗新世界

18.亞馬孫黑土

19.水晶頭骨

20.米歇爾?黑吉斯水晶頭骨

21.眾神之城——特奧蒂瓦坎

22.納斯卡線

23.圣谷:維拉科查的腳印

24.探索金屬圖書館

第六章 證據

25.帕倫克的遠古外星平板

26.金色飛行器

27.皮里?雷斯地圖

28.世界壽命

29.俄安內:神秘生命

30.印度核戰爭

31.大物神

32.西藏的秘密:杜立巴族

第七章 外星DNA,地球生命

33.胚種論

34.人類是火星人

35.外星探測器

36.火星的真相

第八章 無形接觸的證據

37.眾神之門

38.珊瑚石城堡

39.通靈"九位神"

40.金字塔的用途

41.新火儀式

42.宇宙蛇

43星球信使

結語

在線預覽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

您們好!1953年到1958年,我就讀于圣-邁克學院(Collège St-Michel)。圣-邁克學院坐落在瑞士弗里堡(Fribourg)的一個小鎮上。我們在學校里要學習古希臘語和拉丁語等課程。我們反復地將《圣經·舊約全書》(the Old Testament)從一種語言翻譯成另一種語言。我所讀到的《創世紀》(Genesis)這樣寫道:"人類開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他們的女兒出生了,上帝之子看到人類的女兒長得非常漂亮,他們就任意地挑選人類的女兒作為他們的妻子。"

我感到疑惑不解。"上帝之子"是什么呢?我的教授解釋說,上帝之子指的是"墮落天使"。我又想,那"墮落天使"又是什么呢?后來,我們翻譯到了《圣經》中的先知以西結(Ezekiel)的話語。他詳細描述了自己所見到的事物。他看見一輛車子從云中駛出來,伴隨著轟隆隆的巨響。他描述的車子有車翼、輪子,甚至還有金屬制的腳架。我的教授認為,這實際上指的是一種幻象,他把這種幻象稱為"駕著車子的神"。

這些疑問慢慢地吞噬著我的信念。那時,17歲的我想要知道,古代的其它文明中是否有著和猶太教以及基督教傳說中相似的描述。同班同學在踢足球時,我則坐在大學圖書館里飽覽群書。我很快就發現,許多古代有關人類的傳說都提到了類似《圣經》中所講述的故事,只不過采用了其它的語言文字和其他的英雄人物。人們能夠信任這樣的文本嗎?

那時,我決定相信采用及時人稱來敘述的文本。我把它們看作是目擊報道,我認為它們是真實的,有許多這樣的文本。我一次次地讀到對"神"的描述。眾神駕駛著車穿梭往來于云海之間。他們來到地球,帶來了"濃煙、火、地震、巨響"。他們在人類中挑選幸運兒,把他們帶到"天堂"。這些人在"天堂"接受了某種訓練。我所讀到的古書中甚至還講到了遺傳密碼中的人工受精和人為干預的改變。

在某一刻,我認識到這些行為同"仁慈上帝"這個傳統觀念不一致。我用"外星人"來替換"上帝"這個詞,一切都在瞬間變得合情合理起來。

1965年,《眾神之車》(Chariots of the Gods)的手稿完成,但卻找不到出版社出版。24家出版社都拒絕了出版請求。對此常見的拒絕話語就是:"對不起……這不在我們的計劃之中……太不專業了等等"。

我那時還是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Davos)一家豪華酒店的經理。(我生于一個酒店世家。)德國一家雜志社的主編是我的客人,這位客人同德國大型出版社"ECON"的總裁是朋友。他后來安排我同這位總裁見面,《眾神之車》由此而找到了出版商。1968年5月,《眾神之車》登上了德國暢銷書排行榜。

我放棄了酒店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我的新職業中——研究古代文本,從考古遺址中找尋線索。《眾神之車》是一本具有啟發意義的書籍,書中提出了230多個問題。我并非以科學寫作形式在創作此書,而是以一種通俗形式寫作此書。書中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對于一位年輕作家而言,這是不可避免的)。科學文獻也不例外,人們也會在已有三四十年歷史的書中發現錯誤。畢竟,科學是一種活生生的東西,它不像宗教,人們在宗教里必須堅信某一種事物。《眾神之車》之后,又有28本紀實類書籍相繼問世。我在新書中更正了舊的錯誤和誤解。對我而言,如今毫無疑問的就是:數百萬年前,外星人就已來訪過地球了。這些來訪事件成了神話、傳說和宗教等。

我們應該設立一個科學新分支。例如,設立"中美洲-印度學"來研究中美洲文明和印度文明之間的聯系。設立"新時代文獻學",用新時代的語言將古代文本重新翻譯出來,諸如將宗教里的"天堂"翻譯成"宇宙",或是根據不同的語境,將其翻譯成"巨大的宇宙飛船",或是設立"眾神之年代學"來研究有關遠古眾神異常復雜的信息,旨在找出一個共性。當然,"眾神之年代學"還應研究外星人是何時來訪地球的以及來訪的頻率。

我們對現實的有限知識絕大多數是建立在"當下"這個基礎之上的。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們活在"當下"而不是"過去"。我們關心今天發生的事情,今天的頭條新聞,昨天的事已不能引起我們的興趣。目光短淺,這個致命的弱點剝奪了我們對歷史事件的判斷力。我們認為當下的知識是過往一切知識的登峰造極。我們聲稱這是一個見多識廣的社會,我們的先輩們所知之事遠不及我們。這種想法讓我們變得驕傲自滿,讓我們無視過去,甚至鄙視過去。這是相當危險的,因為不了解歷史的人注定會重蹈覆轍。這種愚蠢的看法致使歷史學家們和考古學家們不怎么相信我們的先輩。令人震驚的是,這種謬見還暢通無阻地在付諸實踐:例如2500年前希臘的希羅多德(Herodotus)這樣的古代歷史學家,如果他們所闡述的事情符合我們當下的知識體系,我們就會欣然地把他們的言論載入史冊,但恰恰就是同一位歷史學家,甚至通常就在同一頁上面,如果其言論不符合我們的知識體系,我們就會不假思索地把它們列為虛假言論,稱他們為騙子、浮夸者,將他們貶低到愚昧無知之人的行列。

例如,我們這個時代的埃及古物學家們引用了希羅多德的言論。他們指出,法老美尼斯 (Pharaoh Menes)改變了孟斐斯(Memphis)北部尼羅河(Nile)的流向。但在面對同一個希羅多德時,他們卻無視他在《歷史》(Histories)一書第1卷第18行中的敘述:"美尼斯之后,相繼出現了330位國王,祭司們從一本書中大聲讀出了他們的名字。"尼羅河改道和"美尼斯"這個名字吻合,但330位國王則與之沖突。在第141章和第142章中,就是這位希羅多德還講述了他的底比斯(Thebes)之旅。在底比斯,祭司們向他展示了341尊雕像,大祭司對著每一尊雕像說了一些話語。參觀完畢之后,大祭司告訴希羅多德,這341尊雕像象征著一個時期,即1.134萬年。那時,神已經以人形出現在地球之上了。我們對于這1.134萬年有何了解呢?它們被逐出了我們的視線,被重新闡釋為誤解或被認為是"農歷"。然而埃及從未有過"農歷"年,希羅多德也從未使用過該詞語。

約在公元前300年,埃及有一位名叫曼涅托 (Manetho)的大祭司,他是"圣殿里的抄寫員"。他生活在托勒密一世 (the first Ptolemaic king)統治時期,同希臘歷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是同時代的人。曼涅托著有8部著作,其中有一本是關于埃及歷史的,還有一本據說是有關天狼星的,這本書羅列了史前各位國王的名字和統治時代,這些國王可追溯到眾神時期。曼涅托在書中提到,埃及的及時位統治者是赫菲斯托斯(Hephaistos),其后的統治者依次為柯羅諾斯(Chronos)、俄賽里斯 (Osiris)、堤豐(Typhon)、何露斯(Horus)。何露斯是俄賽里斯和伊希斯(Isis)的兒子。曼涅托寫道:"在眾神統治之后,眾神的后代們又統治了1255年。隨后,又有其他國王統治了1817年。在這之后,孟斐斯人(Memphite)中又出了30位國王,約統治了1790年。后來,提尼泰王朝(Thinite)又先后出了10位國王,約統治了350年。眾神后代總共統治了約5813年。"

曼涅托著作的原稿已失傳。不過歷史學家朱利葉斯·阿非利加努斯(Julius Africanus)和教父優西比烏(Eusebius)(卒于公元339年)抄寫了曼涅托著作的大部分內容。優西比烏教父清楚明了地指出,曼涅托列出的年代或許是農歷年代,這些年代加在一起總共約有1.4萬個公歷年代。

公元前1世紀,生活在西西里(Sicily)的狄奧多洛斯(Diodorus)編纂了一部長達40卷的歷史叢書。他在第1卷中指出,古代眾神"僅生活在埃及,建立了諸多城邦"。他們的后代就在這些城邦中繁衍生息,而其中有些后代"成為了埃及國王"。那時的人是智人(Homo Sapiens)的祖先,或是"眾神放棄的……而不是彼此蠶食"的最初人類。人們從眾神那里學到了(據狄奧多洛斯所述)藝術、采礦、工具制造、土地耕種和釀酒等知識。當然,人類也從這些給予人類幫助的天人那里學到了語言和寫作知識。狄奧多洛斯所引用的資料現已失傳。盡管如此,他卻清楚知道自己在講什么,正如他在第44章中所述,他把埃及的各個年代同自己的埃及之旅進行了對比:"埃及眾神和其他英雄統治埃及的時間不少于1.8萬年。一位統治埃及的神圣國王是何露斯,也就是伊希斯的兒子。而由人類國王統治埃及的時間不少于5000年,直到第180個4年周期的到來,我來到了埃及。"

世界范圍內的古代文獻也有類似的記載,這些"不可能的數字"經常被引用。然而我們的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則不想去研究它們。我們應該攜手共同研究古書,對我們祖先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新的分析。就此而言,這本由菲利普·科彭斯著述的著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而杰出的貢獻。

就外星人理論而言,對人類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外星人在成千上萬年前就已來訪過此地并保障還會再次到來。不僅僅是古代文明中對這第二次來訪有過記載,并且在當今充滿生命力的現代宗教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基督徒正等待著他們的耶穌,穆斯林教徒正等著穆罕默德,猶太教信徒正等待著彌賽亞等等。每種宗教都是正確的嗎?要是它們錯了呢?

我所謂的"上帝沖擊"是可預防的。我們應做好準備,等待著外星人的再次來訪。這一切皆同某種新宗教無關。要是我的觀念成了大家欣然接受的觀念,那么我在九泉之下也會感到欣慰。這并不是信仰問題,而是考驗問題,事實就擺在眼前。

您真誠的

埃利希·馮·丹尼肯

前言

外星人過去是否來訪過地球?這些"遠古外星人"是否為人類文明的誕生做出了貢獻?我們的古遺址中是否隱藏著他們存在的證據?

1968年,瑞士一家酒店的經理埃利希·馮·丹尼肯在其著作《眾神之車》中提出了這些關鍵問題。《眾神之車》的銷量超過了6300萬,這表明成千上萬的西方人已接受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外星人或許已經造訪過地球。35年已經過去了,人們現在對"遠古外星人這個問題"仍存有極大的興趣。電視系列片《遠古外星人》一如既往地是"歷史頻道" (The History Channel)收視率較高的紀錄片。最初的構想是拍攝一期時長約2小時的特別節目,隨后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獨特現象,所以又增添了更多集數,而且每一集的內容都比之前多。

雖然媒體和公眾對此話題極為感興趣,但是"遠古外星人"這個用語在科學領域仍然是一個禁忌。在人類的早期文明中,是否只有人類存在于地球之上,這仍是一個未解之謎,甚至是一個未討論過的問題。科學所探索過的最接近的主題就是"搜尋地外文明計劃" (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 SETI)。該計劃由少數幾位射電天文學家來執行。射電天文學家各自都經歷了經費預算不足的挑戰,隨后甚至被撤銷了經費,因為這被認為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計劃。正因如此,"搜尋地外文明計劃"僅僅只研究宇宙深處是否有外星文明的存在,這遠不及遠古外星人這個問題有爭議。科學針對該問題給出的解答是,過去沒有任何外星人來訪過地球。科學正確嗎?

馮·丹尼肯在《眾神之車》中提出了230多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在挑戰著20世紀60年代末的科學范式。他證明了科學未能恰當地解釋某種既定建筑物、工藝品和刻印文字,所以他在思考這些東西能否作為外星人來訪或介入的證據。他直指埃及的吉薩金字塔(Giza Pyramids)以及秘魯異常復雜的古城墻遺址。例如,在薩克塞華曼(Sacsayhuaman),絕大多數奇形怪狀的巨石都重達100多噸,它們地構成了一個整體,就好像事先在電腦屏幕上設計過一樣。《圣經》中也通過一些離奇有趣的故事給我們提出了疑問。例如,羅得(Lot)的妻子在逃命時回頭看到上帝正在毀滅所多瑪(Sodom)。她為何會立即變成了一根鹽柱?從《創世紀》第6章中,我們又能了解到什么信息呢?在這個章節中提到了巨人和"上帝之子"來到人間同"人類之女"交配。外星人干預了我們地球的歷史這個問題還在繼續被提及……然而,科學幾乎沒有提供任何解答。

"科學"——我偶爾會使用該術語來涵蓋整個科學領域及其成員們,"考古學"也與此相似——認為,它沒必要回答這些問題,因為正如科學家所認為的,只有白癡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不過科學偶爾還是會找一個更文雅一點的詞語來替代該詞)。1973年12月2日,埃利希·馮·丹尼肯在美國伊利諾斯州埃文斯頓(Evanston, Illinois)的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做演講。他呼吁觀眾朋友們用"當今太空時代的眼光,而不是昨天的眼光"來看待證據。提出這些問題之后,他被問到是否獲得了某種學術級別,他對此的回答是:"要是能就我所研究的課題授予一個學術級別的話,那我至少應該是教授級別的人物。"實際上,在1975年2月12日,玻利維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ivia)授予了他榮譽博士學位,以表彰他為該校所做的貢獻。他充實了該校的學術遺產和科學遺產,讓全世界的人認識到安第斯山脈高原區古遺址的重要性。

1968年,馮·丹尼肯提出了遠古外星人理論的基本原則:我們需要采用20世紀晚期和21世紀早期的眼光來重新審視一切考古記錄,因為我們可能還未認識到,一些古建筑是借助高科技手段,或是在非人類智慧生命的幫助下建造的。

雖然科學界整體上不愿接受共同商討此問題的邀請,但個別科學家還是接受了邀請。現代火箭之父赫爾曼·奧伯特 (Hermann Oberth)博士曾被問及遠古外星人理論的問題。他的回答是,他認為整個宇宙空間存在著其他智慧生命,他們或許在遠古時代就已經來訪過地球了。他還補充說道:"絕大多數保守的科學家們都反對一切新事物,如同他們反對我造火箭的計劃一樣。火箭可以把人類送上月球。自認為自己思想現代的科學家們聲稱,人類或許可以到達月球,但這在成千上萬年前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持懷疑態度的學者們聲稱,他們不需要研究遠古外星人的問題,因為已經證明了馮·丹尼肯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們選定某些古遺址,例如秘魯有名的納斯卡線(Nazca Lines)。在秘魯境內的沙漠中存在著成百上千條線條,這些線條與現代機場的布局有些相似。馮·丹尼肯讓全世界的人將目光聚焦在了納斯卡線上。不過,即便如此,科學家們仍幾乎未進行任何研究。馮·丹尼肯思索著,這是否就是遠古時代的機場呢?這種聯想成了遠古外星人存在的最有名的例子之一。馮·丹尼肯提出這個問題,迫使科學家們在無視納斯卡線幾十年之后,開始著手研究納斯卡線。馮·丹尼肯迫使科學為此提供一個合理的解答。雖然答案指出,納斯卡線并非某種外星文明或外星干預的產物,但研究徹底改變了科學對該地區以及對當地文明的看法。人們發現,這遠比之前所認為的更先進。甚至還產生了一種推測,即創造了這些存在于公元450年到公元600年間的化石遺跡的人們,他們或許早就發明了熱氣球!

在這樣罕見的情況之下,科學研究者才著手解答遠古外星人問題。不過,40年之后,由馮·丹尼肯提出的230個問題,其中的絕大多數仍未能得到科學解答。更糟糕的是,科學甚至拒絕提出問題。因此,50年之后,仍然是科學界以外的人們在承擔著重新提出這些問題的重擔。

自1968年以來,已經有了許多新的考古發現。一些考古新發現正在挑戰著我們公認的歷史觀,這些新發現顯然說明了傳統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之間存在隔閡。例如,波斯尼亞首都薩拉熱窩(Sarajevo)郊外的金字塔群(于2005年被發現)。西歐和美國的考古學家們甚至宣布抵制該遺址:他們達成一致,不為該遺址提供任何考古方面的服務。2008年8月,我參加了一次探討這些金字塔群的科學會議。與會的50多位學術界人士中,有20位埃及頂級古物學家,這當中就有艾因·夏姆斯大學(Ain Shams University)考古系的主任。在會議中,令聽眾們震驚的是,他們了解到,這些頂級埃及古物學家們并不知道官方認可的最古老金字塔現在位于秘魯境內(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幾乎比埃及金字塔早了1000年)。他們也不知道世界上較大的金字塔位于墨西哥境內的喬盧拉(Cholula)。我們當代的頂級考古學家們都不知道——或并不接受——他們領域中的近期科學發現,那我們還能指望他們樂意解答遠古外星人問題嗎?

顯而易見,答案是否定的。這體現在遠古外星人問題最有名的一個例子上:埃及吉薩金字塔。吉薩高原(Giza Plateau)的各種因素一如既往地在向杰出的考古學家們提出嚴肅的拷問:埃及古物學家們宣稱,吉薩大金字塔 (the Great Pyramid)的巨石是從附近的一個采石場開鑿后運來的。但是,法國學者約瑟夫·戴維茨則不同意這種說法。戴維茨是國際公認的現代科學地質聚合物之父,備受世人尊敬。地質聚合化是一個化學過程,通過該過程形成的石頭同原生巖石幾無差別,人們很難分辨。這被認為是建筑業中的一場革命。戴維茨把這種新科學應用到先前的一些考古發現當中,他確定吉薩大金字塔的巨石為地質聚合物,而不是原生巖石。這是他通過化學分析和觀測分析后得出的結論。但是,像扎西·哈瓦斯(Zahi Hawass)博士這樣的埃及頂級古物學家們卻曲解了戴維茨的結論。他們認為戴維茨所述的巨石是"水泥",還叫囂吉薩金字塔顯然不是由水泥建成的,因此戴維茨的觀點是錯誤的!遇到新發現,哈瓦斯應對全新結論的方式就是采用古舊的科學方式。不是努力應對有大量實證支撐的科學理論,埃及古物學家們更喜歡嘲笑,無視這位受人敬仰的學者。當然,假設戴維茨是正確的——極有可能他就是正確的——那接下來要提出的問題就是,吉薩金字塔的建造者們對化學的熟悉程度。化學科學僅是在20世紀晚期才被發現(或者可以說被再次發現)。這正是埃及古物學家們所不愿被問及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自然而然地牽涉到遠古外星人問題。

如今,全世界成百上千個遺址提供了證據,說明這些歷史遺址的歷史,遠比主流考古學告訴我們的要復雜得多。令人極為感興趣的遺址之一就是普瑪·彭古遺址(Puma Punku)。這是一處小型的考古遺址,它是蒂亞瓦納科遺址 (Tiahuanaco)的一部分。蒂亞瓦納科位于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附近的玻利維亞高原之上。該遺址由石頭構成,這些石頭拼接,即使是剃須刀片也不能插入拼接處。這當中的石頭,有些重達100多噸。最關鍵的是,有些石頭奇形怪狀:一塊石頭的一邊有一個六邊形的開口,而另一邊則有一個五邊形的開口。為何有人想要或需要一個從六邊到五邊的開口?這個是考古學沒有提出來討論的問題。或許這是因為,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現代科學也不需要如此復雜的設計。在普瑪·彭古遺址上還有一塊石頭,石頭上有一個6毫米寬的凹槽,凹槽里還鑿有等距的洞。這些不可思議的細節特征即使是在當今也是很難實現的。對于1500年前的遺址建造者而言,設計這樣的凹槽顯然存在某種目的。考古學對普瑪·彭古遺址仍持沉默態度。

遠古外星人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我們參觀庫斯科(Cuzco),所看到的是錯綜復雜的城墻,有些城墻上的石頭有十二個角,基石就堆放在角的頂端。顯而易見,較低層所采用的技術具有技術發達文明的特征,這遠在印加(Inca)文明之前,他們把這種技術作為他們建筑的基礎。但這是哪種文明仍是科學沒有提出討論的問題。

還有法國卡納克 (Carnac)的巨石陣。據該遺址的宣傳手冊所述,史前巨石柱(Grand Menhir)重達340噸。它是從一塊像花崗巖的巖石上劈下來,然后"借助我們肯定不知道的某種方式"運過去的。在黎巴嫩(Lebanon)境內的巴勒貝克神廟(Temple of Baalbek),其基座采用了3塊重達800噸的巨石。還有一塊重達1200多噸的巨石被遺棄在附近的一家采石場。在20世紀末,我們有了能舉起重達2000噸巨石的設備,但我們仍然不能搬運如此重量的巨石。這也就意味著,巴勒貝克神廟的工程師擁有一項超越了現代人能力的技術。考古學從未解釋過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實現這項偉大工程的。

因為考古學和歷史學是非常保守的學科——總是在一種文明中進行研究,從未進行過跨越文明邊界的研究——所以就從未提出過一系列相關的問題,更別說解答問題了。例如,公元前2500年,埃及境內的吉薩金字塔群中,有3座金字塔為何要按照獵戶座的腰帶(Orion`s Belt)形狀排列?而在約2000年后,在世界的另一邊,位于墨西哥特奧蒂瓦坎(Teotihuacán)的3座金字塔,為何也以同樣的陣列來建造?顯然,二者之間達成了某種共識或是進行了某種思想交流。不過,我們的科學則武斷地指出,二者之間不存在任何交流,埃及文明和中美文明是獨立發展的,直到1492年哥倫布(Columbus)發現新大陸為止。據稱,從未有過交集的兩種文明為何會在同一時期把金子認為是眾神的金屬,即使這樣的金子沒有實際的價值或功用?這種證據清楚表明,我們的祖先相互交流的頻率比我們所接受的歷史所講述的更高。至少,要有一小組專家環游世界,分享許多古文明的先進知識。

1968年,馮·丹尼肯還確認了大量手工藝品。在他看來,這些手工藝品是先進技術的證據。例如,古巴格達(Baghdad)電池,現在已經證明這種電池的的確確能夠儲存電荷。像蜜蜂一樣的小雕刻品,他認為這是一種微型飛機的原型,自此不斷地重制這種飛機,直到展示出的飛行能力。最近還確認了一種土壤——特拉·普雷塔土壤(Terra Preta),又稱亞馬孫黑土,它存在于亞馬孫盆地(Amazon Basin)。它是一種人造土壤,這種土壤極為肥沃。這種土壤的存在證明,存在一種消失的文明,這種文明曾一度興盛于亞馬孫盆地。亞馬孫盆地曾一度生活著2000多萬人。西班牙的加斯帕爾·德·卡爾瓦哈爾神父(Gaspar de Carvajal)在1541年記載了該地區的確存在過城市:"城市閃爍著白光,有路況良好的公路,有富饒的土地"。但不久之后,這些城市就杳無蹤跡了。對于德·卡爾瓦哈爾神父的記載和其它講述相似繁華城市的報道,科學把它們看作是虛構的。如今,對歷史的這種錯誤闡釋在逐漸得到更正,因為存在的大量古遺址表明,這樣的城市的確存在。這種消失的亞馬孫文明表明,一種先進文明的蹤跡會很快消失殆盡,還表明,我們看待歷史的視角幾乎每天都需要調整甚至徹底改變。遺憾的是,這種情況太罕見啦!我們的祖先在數千年之前開始的偉大冒險就是一種文明(農業、有組織的宗教等)。它是一種純粹的人類事業,抑或是有其它塵世的智慧生命輔助的事業?只要我們提出遠古外星人問題就能讓這個問題變得清楚明了。有跡象顯示,關于我們的過去的真相要遠比我們所認為的更有趣。本書將提供證據說明,整個宇宙不僅僅只有我們人類存在。

實際上,天文學觀測表明,該建筑群所使用的巨石并非產自地球,而是來自外太空。20世紀70年代早期,DNA—脫氧核糖核酸——結構的發現者之一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認為,DNA異常復雜,它不可能是偶然產生于地球上的原生軟泥。半個世紀之后,他的這種觀點被證明是正確的。像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這樣的科學界機構現在也認為,氨基酸是由彗星帶到我們地球上的。英國天體物理學家弗雷德·霍伊爾爵士 (Sir Fred Hoyle)和錢德拉·維克拉馬辛哈(Chandra Wickramasinghe)教授甚至指出,許多病毒——包括常見的流感病毒——都來自外太空。病毒借助途經的彗星來到我們地球之上。途經彗星的塵埃會留在我們地球的高層大氣中。1999年11月,人們發現獅子座流星雨含有有機物質。因此,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有可能源自地球之外的某個地方,基礎成份DNA也不例外。據近期的科學研究顯示,地球上的生命甚至可能是宇宙空間自然而然的產物。這說明以DNA為基礎的生命是宇宙結構的固有成份,這也意味著在那之外的某個地方,找到與我們地球上存在的生命相似生命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我們的祖先知道還有其他生命存在,他們也提出過這種觀點。有些文明中的傳說明確提到了"眾神"來到我們人間的時間。只有為數不多的幾種文明提到了這一點,而埃及文明就是其中之一。科學嘲笑這些傳說。但在亞馬孫文明這個案例中,顯然傳說最終被證明是真實的。然而,我們選擇了無視或不相信它們,直到出現大量直接證據,科學才接受它們的真實性。成

媒體評論

我們就是外星人嗎?在這個領域,菲利普·科彭斯做出了重要而突出的貢獻。

——埃利希·馮·丹尼肯(Erich von D·niken),《眾神之車》(Chariots of the Gods)作者

《遠古外星人》帶人們進行了一次引人入勝的環球冒險之旅,為遠古外星人理論提供了一個令人廣為關注的新視角。該書提出了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最終得到了深思熟慮的,且令人吃驚的解答。對任何想要深入了解這個神奇領域的人來說,本書都是一本必讀書。

——喬治·A.托卡洛斯(Giorgio A.Tsoukalos),系列電視紀錄片《遠古外星人系列》(Ancient Aliens: The Series)制片人,《眾神還是遠古外星人?》(Gods or Ancient Aliens·)作者

科彭斯在《遠古外星人》中沖破了傳統框架的束縛,經過詳細研究之后,為讀者們奉獻了一本絕佳的好著作。它是對人類面臨的一個禁忌的極大挑戰,這是一本不容錯過的好書!

——羅伯特·鮑威爾(Robert Bauval),《獵戶座之謎》(The Orion Mystery)作者

菲利普·科彭斯就這個備受爭議的話題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他的研究是徹底的,對每個問題的概述是有條不紊的。這些概述像一柄鋒利之刃在混沌的叢林中披荊斬棘,開辟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大衛·哈切爾·查爾德里斯(David Hatcher Childress),《時間旅行指南》(The Time Travel Handbook)作者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