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是“名家說清史”系列叢書之一,共分為十章。本書作者是由百家講壇欄目中名清史專家隋麗娟老師撰寫。作者從知人論世的角度出發,將光緒帝從涂滿色彩的歷史人物還原成一個有血有肉充滿人性的歷史人物。從他的人生際遇和他所處的社會歷史背景出發,來探討他的功過成敗。本書作者運用通俗流暢的語言,把知識性、趣味性、歷史的真實性結合在一起,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及時章 生于內憂外患的時代 一 天皇貴胄的顯赫家世 二 同治帝英年早逝 三 由王子而天子的人生轉折 第二章 紫禁城內的君臣母子 一 宮墻之內的兒皇帝 二 森嚴壁壘的君臣母子 三 亦師亦父的翁同穌 第三章 艱難曲折的親政之路 一 中法戰爭中的甲申易樞 二 曲意逢迎的無奈 三 艱難的歸政之路 第四章 大婚之后終可親政 一 太后主宰的后妃之選 二 瑟瑟西風中的大婚慶典 三 卷簾難歸政的嘆息 第五章 官禁之內的明爭暗斗 一 母子規矩不可逾 二 續集清流以推波助瀾 三 網絡羽翼的種種努力 第六章 甲午硝煙下的六旬慶典 一 提前兩年即開始籌備的六旬慶典 二 東學黨起義與日益迫近的戰爭腳步 三 在清流派主導下的對日戰爭 四 膠著在六旬慶典與對日作戰之間 五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第七章 變法革新中的政治博弈 一 馬關——見證“天朝”飽受屈辱之地 二 以拯救民族危亡的名義 三 皇太后規范變法 四 以流血而告終的 第八章 廢帝風波中“孤家寡人” 一 被囚瀛臺的無奈 二 以王朝名義的廢帝風波 三 由廢帝到立儲的轉折 第九章 庚子之亂中的“旁觀者”20’ 一 遮蔽視聽的主戰 二 向世界宣戰的愚昧 三 無力拯救珍妃的苦痛 四 “西狩”名下的倉惶出逃 第十章 光緒賓天之謎案 一 的讀書歲月 二 光緒死亡之是是非非 三 光緒帝脈案之真偽 四 當代人破解光緒帝死因的努力 五 相繼而亡的慈禧皇太后 后記
這里建筑造型華麗氣派,庭院明朗開闊,高高矗立的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對角線的中心,四角上栩栩如生的吉祥瑞獸卻是小載淮他駐足觀看最多的景象。
后部內廷庭院深邃,秩序井然,宮燈聯對,繡榻幾床,裝飾、陳設一應俱全。然而,卻獨獨沒有了額娘親切的眼神溫暖的懷抱熟悉的體香;這里殿宇金磚鋪地,丹陛高大.漢白玉石雕基座邊緣都裝飾著雕刻精美的欄板、望柱和龍頭。在欄板地袱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泄,形成千龍噴水,蔚為壯觀。
這種場景是太平湖畔的王府所見不到的。特別是雕有蟠龍并襯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更是專屬于自己。可是無論紫禁城有多么的富麗堂皇,但他依然郁郁寡歡,因為這里偏偏缺少了太平湖畔柳綠花紅的溫馨與笑語。
令他不解的是:如此華美的宮殿與繁復的陳設卻烘托不出勃勃向上的生機,空曠的廣場上,總是有一大群低眉順目的人簇擁著依著華麗、表情高傲冷漠的姨媽伯母;王公大臣總是在遠遠丹墀之下整齊地三叩九拜,并對他山呼萬歲;無論怎樣思念阿瑪、額娘,他也只能淚眼婆娑地遠望著這令他無法跨越的厚厚宮門。對于這個不足四歲的小兒來說,眼前的一切就像擺在眼前無解的高次方程一樣.讓他一頭霧水無法解析。其實,專制強權下的政治需求高于一切.在冷冰冰的政治面前沒有親情也無需溫情。
進人紫禁城之后,載游的生活猶如被設定了程序一般,刻板運轉,借以維持大清王朝平穩發展的表象。他每日都需“天未明即起”,睡眼迷離的狀態下正襟危坐在養心殿東暖閣那張堅硬的御座上,與慈禧一同早朝,召見或引見大臣,雖然不參與其中任何事情,但他也必須端坐在那里,充當著慈禧“垂簾聽政” 的道具。對于孩童來說,他一身兼有皇帝、學生、兒子三個角色,每個角色都要做好,每個角色都不能偏廢,對于一個正處于成長和發育中的幼童來說,無疑是缺少人性而且是相當殘忍的。在處處充斥著規則禮儀的宮廷政治生活中。載游猶如木偶一般在別人的“ 操縱”下機械地完成著周而復始的活動,僅僅一個三大殿一般性的使用都充滿著規則: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每逢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都要在太和殿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并向王公大臣賜宴;而前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又要在中和殿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里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里審視一下耕具;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要在保和殿進行。他不知道機械地做這些事的意義,他只知道,在這廣闊無垠的禁宮之中,每一寸空間都充滿著看不見摸不著的“規矩” 。我們無法想象進宮的當天晚上,躺在巨大空曠的殿宇之中的孩子,面對生活環境的巨大變化,心里是多么驚惶和迷惑。我們只知道,從第二天起,他的生活就改變了。那個原本無拘無束的孩子現在變成了帝國機器上不可或缺的一個零件。
P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