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在短短的幾年里發展成橫貫歐亞大陸的重要的物流通道。中歐班列既不比海運的運價低,又不比空運的速度快,同時又嚴重依賴政府補貼,為什么能夠如此迅速地發展?中歐班列在各地的運營模式為什么呈現多樣性?本書從國家建設與市場建設的關系出發,解釋中國從國家層面(主要是中國鐵路總公司)到各地方政府(重慶、成都、義烏、鄭州、武漢)在中歐班列發展初期提供大量補貼的原因。
高柏,男,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系終身教授。1983年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日語專業獲學士學位,1986年在北京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獲碩士學位。從1987年起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系學習,獲得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從1993年起,在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系任教。2014年6月起擔任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經濟社會學、比較歷史社會學、組織理論、比較政治經濟學和國際政治經濟學。高柏是最早提出以高鐵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應該與中國向西開放、推動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建設新絲綢之路的大戰略聯系起來的學者。這些論斷地把脈了中國高鐵發展和國家戰略設計,其建立陸權與海權的戰略對沖的觀點被認為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設計的基本思想內核。
甄志宏,男,1971年3月生于吉林省長春市。現任上海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副系主任、副教授,上海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研究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委咨詢委員。1997年至2003年就讀于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獲得社會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2003年任教于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經濟社會學系。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社會學和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領域為經濟社會學、國際政治經濟學和老年社會學。長期關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發展模式轉型升級問題。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家持續開展田野調查研究。
前 言 國家建設與市場建設:中歐班列的經濟社會學分析[高 柏]
一 中歐班列:史無前例的市場建設(market building)
二 國家建設(state building)與市場建設
三 作為行動主體的政府——產業政策的視角
四 產業政策的中國特點
五 作為結構條件的政府
六 本書的計劃
及時章 鐵總與中歐班列:實踐與展望[左大杰]
一 鐵總與中歐班列
二 中歐班列:自由探索期鐵總的實踐(2011~2013年)
三 中歐班列:蓬勃發展期鐵總的實踐(2013~2016年)
四 中歐班列:規范提升期鐵總的展望(2016~2020年)
五 本章小結
第二章 中歐班列(重慶):“渝新歐”向“亞新歐”的轉變[肖健美 王浩宇]
一 前言
二 從“渝新歐”到“亞新歐”
三 物流推動下的產業升級換代
四 “渝新歐”利益共同體的建構
五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中歐班列的競爭
六 以“先行者”優勢謀求國家政策支持
七 從西部走向亞洲
八 從鐵路運輸走向“互聯互通”的立體化
第三章 中歐班列(義烏):“義新歐”國際貨運班列運營模式變遷
[甄志宏 馬 瑩 韓樹星]
一 義烏國際貨運鐵路發展歷程
二 發展戰略:從“商貿名城”到“戰略支點城市”
三 政府全產業鏈助推“義新歐”發展
四 結論
第四章 中歐班列(成都):“蓉歐”班列營運機制的變化[王立華]
一 “蓉歐”班列運營機制的變化
二 成都的早期城市定位與“蓉歐”班列的發展
三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與“蓉歐”班列的重新定位
四 結論
第五章 中歐班列(鄭州):國家戰略背景下的運營機制[馮會會]
一 引言
二 “鄭新歐”后來居上
三 以打造平臺為特點的運輸貿易一體化
四 圍繞區位及交通優勢組織現代物流
五 圍繞中歐班列組織現代物流
六 結論與討論
第六章 中歐班列(武漢):常態化運行的機制探討[王 斌]
一 中歐班列(武漢)運行的三個特點
二 分析框架:制度視角下的地方政府行為
三 中歐班列(武漢)的階段化運行及其成因
四 中歐班列(武漢)的常態化開行特征及其分析
五 結論與討論
結 論 中歐班列的比較分析[高 柏]
附 錄 中歐班列大事記[唐 曼 楊 瑩]
一 中歐班列大事記
二 各班列運行線大事記
鳴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