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通文叢第三空間的文化意義生產研究:以跨文化旅游傳播背景下的湘西鳳凰為個案》主要內容包括:導論:第三空間的研究意義、問題與方法、湘西鳳凰在哪里?旅游傳播中的三種空間解讀、湘西鳳凰旅游傳播中的及時空間:具體的地域空間、湘西鳳凰旅游傳播中的第二空間:表征與想象的空間、湘西鳳凰旅游傳播中的第三空間:開放與實踐的空間、鳳凰作為第三空間文化的混雜化、古民居里的酒吧與咖啡館:本土與國際的交融等。
羅新星,1979年9月出生,湖南邵東人。2011年于武漢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跨文化傳播,在相關學術期刊上已10余篇。主持省社科基金一項、省教育廳課題一項、校青年基金課題一項。
及時章 導論:第三空間的研究意義、問題與方法
第二章 湘西鳳凰在哪里?旅游傳播中的三種空間解讀
及時節 湘西鳳凰旅游傳播中的及時空間:具體的地域空間
第二節 湘西鳳凰旅游傳播中的第二空間:表征與想象的空間
第三節 湘西鳳凰旅游傳播中的第三空間:開放與實踐的空間
第三章 鳳凰作為第三空間文化的混雜化
及時節 古民居里的酒吧與咖啡館:本土與國際的交融
第二節 流浪在東門城樓:固守中對遠方的向往
第三節 古街已成步行街:異質文化空間里的同質商業空間
第四節 被凝視的苗族聚居地:生活空間的舞臺化
第四章 被建構的原住民空間中心化和邊緣化的悖論
及時節 商業空間的中心化和民族文化心理的邊緣化
第二節 文化標識的中心化與文化現實的邊緣化
第三節 展示空間的中心化與生活空間的邊緣化
第五章 生產者與文化生產的權力關系
及時節 誰在生產鳳凰?
第二節 生產了誰的鳳凰?
第六章 結論與討論:和諧的第三空間何以達成
參考書目
附錄一:調查問卷
附錄二:訪談提綱
附錄三:訪談內容摘錄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