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樂人類學經典著作譯叢·八個城市的音樂文化:傳統與變遷》是早以音樂人類學視角關注城市音樂研究的文論集,輯錄了對伊朗德黑蘭、塞拉利昂弗里敦、墨西哥韋拉克魯斯等八座城市音樂文化傳統與變遷的研究成果,旨在考察亞洲、非洲及美洲地區發展中國家或新興發達國家的傳統音樂在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命運。每篇文章的作者運用一種或多種研究方法,以詮釋傳統音樂文化在城市生活現代化尤其是西方化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其中涉及了本地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和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包括音樂風格、音響及其賴以生成的文化背景、文化語境和人的行為。
《西方音樂人類學經典著作譯叢·八個城市的音樂文化:傳統與變遷》賦予城市音樂文化研究以學科意義,不僅從微觀視角描繪和分析了八座城市的城市音樂文化及其在現代化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更從宏觀視角概括了城市音樂文化研究的對象、視角和理論方法,為城市音樂人類學提供了一系列研究模式。
布魯諾·內特爾,1930年出生于前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移居美國。先后畢業于印第安那大學和密歇根大學,自1964年開始,他任教于伊里諾伊大學,教授民族音樂學和人類學,是目前在世的著名的民族音樂學家之一。他是美國民族音樂學會的前主席(1969-1971),曾任《民族音樂學》(Ethnomusicology)和《傳統音樂年刊》(Yearbookfor Traditional Music)的主編。
布魯諾·內特爾的研究領域主要是伊朗古典音樂和北美印第安音樂,主要集中在蒙塔納(Mantana)的"黑足人"(Blackfoot)。其主要出版物有《民族音樂學的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 Method in Ethnomusicology,1964),《民族音樂學研究:29個(新版為31個)問題與概念》(The Study of Ethnomusicology:29(31)/Issuesand Concepts,1983,2005),《西方對世界音樂的影響》(The Western Impact on worrldMusic,1985),《黑足人的音樂思想:比較的視角》(Blackfoot Musical thought:Com.parative Perspectives,1989),《比較音樂家和音樂人類學:民族音樂學歷史論文集》(Comparative Musicology and Anthropology of Music:Essays on the History of Ethnomusi.cology,1991),《波斯音樂中的"拉迪夫"》(The Radif of Persian Musw,rev.ed.,1992)等等。
洛秦,博士、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博導,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社長。出版著作十余種,約百萬字。榮獲上海市首批領軍人才榮譽稱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一理論評論獎銀獎,上海市文藝人才,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連續第四至第七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等多種。
秦展聞,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文獻編譯專業碩士(2008級),長期在出版社從事音樂方面的翻譯與編輯工作。師從湯亞汀教授,曾與其合作翻譯音樂人類學經典著作《民族音樂學導論》(Ethnomusicology: An Introduction,海倫·邁爾斯主編)。其他翻譯作品包括:《貝多芬鋼琴奏嗚曲全集(35首)》(卷三),《李斯特鋼琴全集:改編曲Vl》(合作翻譯),《舒曼鋼琴作品全集》(卷一)(合作翻譯),以及《小老鼠參觀交響樂隊》《小老鼠參觀音樂學校》等。
譯者序
前言
伊朗馬什哈德與博季努爾德的藝人角色變遷
去我的城市:海岸角!加納"高尚生活"的社會歷史
馬德拉斯的音樂:一個文化傳統的城市化
德黑蘭的波斯古典音樂:變遷的方式
格拉納:德里及周邊城市"樂社"的起源
舊金山的華人樂社與樂隊
哈羅喬、熱帶及"流行"音樂:韋拉克魯斯的音樂生活(1971~1972)
塞拉利昂弗里敦的流行音樂與非洲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