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叢書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學部歷時兩年多聯合開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著600多位院士、專家的智慧和心血。叢書含總論和19個學科領域專題報告,對廣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學科發展規律、了解前沿領域和重點方向及開展科技創新等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促進我國學科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必將發揮積極作用。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生物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生物學》總結了近年來生物學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動態,客觀分析了學科發展態勢,從學科的發展規律和研究特點出發,前瞻性地思考了學科的整體布局,提出了生物學的重要科學問題、前沿方向及我國發展該學科領域的政策措施等。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生物學》不僅對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師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會公眾了解生物學發展現狀及趨勢的讀本。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醫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醫學》總結了近年來醫學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動態,客觀分析了學科發展態勢,從學科的發展規律和研究特點出發,前瞻性地思考了學科的整體布局,提出了醫學的重要科學問題、前沿方向及我國發展該學科領域的政策措施等。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醫學》不僅對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師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會公眾了解醫學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專業讀本。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海洋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海洋科學》總結了近年來海洋科學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動態,客觀分析了學科發展態勢,從學科的發展規律和研究特點出發,前瞻性地思考了學科的整體布局,提出了海洋科學的重要科學問題、前沿方向及我國發展該學科領域的政策措施等。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海洋科學》不僅對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師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會公眾了解海洋科學發展現狀及趨勢的讀本。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資源與環境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資源與環境科學》總結了近年來資源與環境科學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動態,客觀分析了學科發展態勢,從學科的發展規律和研究特點出發,前瞻性地思考了學科的整體布局,提出了資源與環境科學的重要科學問題、前沿方向及我國發展該學科領域的政策措施等。
本書不僅對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師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會公眾了解資源與環境科學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專業讀本。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物理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物理學》總結了近年來物理學的研究現狀和研究動態,客觀分析了學科發展態勢,從學科的發展規律和研究特點出發,前瞻性地思考了學科的整體布局,提出了物理學的重要科學問題、前沿方向及我國發展該學科領域的政策措施等。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物理學》不僅對相關領域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師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是科技管理者和社會公眾了解物理學發展現狀及趨勢的專業讀本。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生物學》:
總序(路甬祥 陳宜瑜)
前言
摘要
Abstract
及時章 生物學總論
及時節 生物學的戰略地位
第二節 生物學的發展規律與發展態勢
第三節 我國生物學的學科發展現狀
第四節 我國生物學的學科發展布局
第五節 我國生物學優先發展領域與重大交叉研究領域
一、遴選優先發展領域的基本原則
二、優先發展領域(按微觀生物學到宏觀生物學排序)
三、重大交叉研究領域
第六節 我國生物學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第七節 我國生物學領域發展的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植物學
及時節 植物學的戰略地位
一、植物學及其分支
二、植物學研究促進了生命科學其他領域的發展
三、植物學是多種應用科學的基礎
第二節 植物學的發展規律與發展態勢
一、植物學的發展規律
二、植物學的發展態勢
第三節 我國植物學發展現狀
一、植物多樣性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二、植物種質資源保護形勢嚴峻
三、植物系統發育與進化有多方面進展
四、植物抗逆的分子生理機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五、植物激素的受體和機制研究是優勢所在
六、植物代謝和代謝組的研究是發展趨勢所在
七、植物細胞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特色
八、植物重要器官與組織的發生發育具有優勢
九、植物生殖發育重要環節的分子機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優勢
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植物學科情況
十一、學科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第四節 我國植物學發展布局
第五節 我國植物學的優先發展領域與重大交叉研究領域
第六節 我國植物學研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七節 我國植物學發展的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動物學
及時節 動物學的戰略地位
第二節 動物學的發展規律與發展態勢
一、動物系統發育及演化
二、動物行為學
三、動物生理學
四、動物種群生物學
五、動物資源保護與利用
六、實驗動物學
第三節 我國動物學的發展現狀
一、動物系統發育與演化
二、動物行為學
三、動物生理學
四、動物種群生物學
五、動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
六、實驗動物學
第四節 我國動物學的發展布局
第五節 我國動物學優先發展領域與重大交叉領域
一、優先發展領域
二、重大交叉研究領域
第六節 我國動物學領域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第七節 我國動物學領域發展的保障措施
參考文獻
……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醫學》:
總序(路甬祥 陳宜瑜)
前言
摘要
Abstract
及時章 醫學學科的戰略地位
及時節 醫學研究的總體戰略地位
一、促進國家建設小康社會
一、促進國家中長期科技規劃的實施和發展
三、推動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
第二節 醫學主要分支學科的戰略地位
一、基礎醫學
二、臨床醫學
三、預防醫學
四、藥學
五、中醫藥學
第二章 醫學學科的發展規律和發展態勢
及時節 基礎醫學的發展規律與態勢
第二節 臨床醫學的發展規律與態勢
一、呼吸系統
二、心腦血管系統
三、消化系統疾病
四、血液系統疾病
五、泌尿系統疾病
六、內分泌系統疾病
七、風濕病和自身免疫病
八、癌癥
第三節 預防醫學的發展規律與態勢
第四節 藥學的發展規律與態勢
第五節 中醫藥學的發展規律與態勢
第三章 醫學學科的發展現狀
及時節 基礎醫學發展現狀
一、基因組醫學(醫學基因組學)已成為基礎醫學研究的主流
二、轉化醫學研究漸成趨勢
三、基礎醫學各學科領域交叉及與其他學科領域的交叉日益加強
四、系統生物學走上歷史舞臺
第二節 臨床醫學發展現狀
一、呼吸系統疾病
二、心腦血管疾病
三、消化系統疾病
四、血液系統疾病
五、泌尿系統疾病
六、內分泌系統疾病
七、自身免疫病
八、創傷醫學
九、腫瘤
十、精神疾病
十一、分子影像學研究
第三節 預防醫學發展現狀
一、流行病學
二、衛生(醫學)統計學
三、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
四、環境衛生學
五、衛生毒理學
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
七、兒童少年衛生學
八、婦幼保健學
第四節 藥學發展現狀
……
第四章 醫學學科的發展布局
第五章 醫學學科的優先發展領域與重大交叉研究領域
第六章 醫學學科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第七章 醫學學科發展的保障措施與建議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海洋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資源與環境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物理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總論》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力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化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空間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能源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工程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數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天文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管理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納米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農業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腦與認知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地球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材料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信息科學》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生物醫學工程學》
及時章 生物學總論
及時節 生物學的戰略地位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是生命科學各領域的基礎和核心。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包括所有有生命的個體、群體及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生物學研究是人類探索自然規律和生命現象的主要手段之一。生物學研究更是解決世界范圍內長期以來存在的農業、醫學和環境問題的需要,在培育高效、品質、抗逆農業新品種,探索新的疾病診斷和治療手段,延長人類壽命,保護生物多樣性及自然環境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生物學研究還將為防治人類重大傳染病、生物防衛和反恐等提供科學基礎和方法,因而是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需要。鑒于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性,一些發達國家將基礎研究的重點放在生物學,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經費,促使生物學在過去幾十年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21世紀自然科學領域無可爭議的領頭學科。據統計,生命科學已連續多年占據美國期刊Science評選的世界十大科技進展六成以上的份額;在美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科學院的院士中,與生物學相關的院士占院士總人數的40%以上;根據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ISI)2008年的統計,影響因子前20位的期刊中,生命科學期刊有16種,物理學期刊有2種,其他2種為綜合性期刊Nature和Science;近10年的時間里,美國投入基礎研究的經費中50%以上用在了生命科學領域。近年來,以生物學為基礎的生命科學得到了我國政府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中,將生物技術列入國家科技發展的5個戰略重點之一。在國家“十一五”基礎研究發展規劃中,也將生命科學列入了重點支持領域。長期以來,生物學的進展推動了其他自然科學和技術領域的進步,如仿生學、人工智能等。生物學與數學、化學、物理學、光學和電子學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的交叉融合,又催生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論和應用前景的新興交叉學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生物學研究仍將是自然科學中最活躍、最前沿、最需要發展的領域,將在研發高產、品質、抗逆、抗病農作物和畜牧產品,研發新的醫藥產品和治療手段,提高人口素質,改善和保護自然環境,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節生物學的發展規律與發展態勢
生物學的研究范圍非常廣泛。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生物學可以分為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等分支學科;根據研究的生物學問題的不同,可以分為進化生物學、免疫學、神經生物學等分支學科;根據研究的角度和層次的不同,生物學又派生出了分類學、形態學、生態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生理學等眾多不同的分支學科。生物學與自然科學及技術領域其他學科的結合,衍生了一些交叉學科,如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生物數學、生物信息學等。
生物學的發展依賴于技術手段的革新及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早期的生物學研究受知識積累和研究手段的限制,主要以形態描述和現象觀察為主,如對動物、植物、微生物的分類鑒定,對動物胚胎發育過程中形態建成的描述,以及對動物行為的觀察。高分辨率顯微鏡以及一系列生物化學研究方法的問世,使生物學研究進入了微觀世界,對細胞的組成成分及亞細胞結構和功能等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直接促進了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發展;X射線晶體衍射對DNA雙螺旋結構的測定、各種先進設備用于和高通量的基因測序、數學和計算機技術對基因組序列和其他生物學實驗數據的整合和分析都極大地推動了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使人類開始有能力解讀基因“天書”和細胞內復雜的生物信息網絡;超分辨率(單分子)成像、低溫電子顯微鏡三維成像、分子標記等技術的運用,使科學家們可以從不同的時空角度觀測細胞內的生物大分子、分子復合物和亞細胞結構的動態變化及行使功能的結構基礎,直觀地了解生理狀態下細胞生命活動的精細調節機制。另外,在傳統研究的基礎上引入先進的分子、計算機、遙測等技術,大大促進了宏觀方向上生態學的發展。
生物學的發展還依賴于概念上的重大突破。達爾文生物進化理論的提出,為研究生物起源、演化和物種多樣性建立了基礎;孟德爾揭示的三大遺傳規律、摩爾根揭示的連鎖與互換規律、沃森和克里克提出的DNA雙螺旋結構,開創了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新紀元,為人類進一步了解生物的遺傳、變異、進化機理及以重組DNA技術為核心的現代生物技術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生物學已經從描述性研究進入對生命現象機理和生命活動規律的探索,并利用對這些機理和規律的了解來服務人類的階段。隨著新技術和新方法的建立,生物學研究更加趨于系統化、規模化和數字化。目前生物學研究的特點是利用多學科的知識和手段,從分子、細胞、器官、個體、群體及環境等多層次進行整合研究,注重生理及不同環境、病變條件下生命現象的機制和生命活動規律。生物學各傳統分支學科的界限已經難以劃分,微觀生物學和宏觀生物學之間相互滲透和融合,衍生了一大批新的學科前沿和生長點。
近年來,生物學繼續成為自然科學中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建立了一些具有重要影響的新技術和新方法,取得了一些概念上的創新。這些突出的新進展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