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乃劉大椿老師主持的科技部創新方法專項項目"科學家的工作與創新方法系列研究"的成果之一。
《物理大師(楊振寧)》是在高策已完成的專著《走在時代前面的科學家——楊振寧》的基礎上,楊小明、高策合作,專注于對楊振寧科學貢獻背后深層的創新方法進行系統發掘、整理而成的。
劉大椿,1944年生,哲學碩士。曾任哲學系主任。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兼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哲學組成員,教育部哲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著有《科學活動論》、《走向自為--社會科學的活動與方法》、《互補方法論》、《科學哲學》、《科學哲學通論》、《知識經濟:中國必須回應》、《新學苦旅--科學·社會·文化大撞擊》、《在真與善之間--科技時代倫理問題與道德抉擇》、《發現與創新之路--科學技術的研究方法》、《轉型驅動力--現代科技革命與社會變革》等。 研究方向:科學哲學、科學社會學、科技戰略與政策研究。
總序
前言
及時章 楊振寧的學術生涯
一、難忘的少年時光
1.風雷激蕩:天生我才必有用
2.母愛如江河之水,潤物無聲
3.楊武之,位代數學博士
4.楊家"龍文",自強不息
二、聯大的崢嶸歲月
1.天將降大任于斯人
2.名師云集育英才
3.進入物理學的對稱領域
4.撞開統計力學的大門
5.西南聯大與物理學的愛與憎
三、芝大的全新境界
1.初識世界大師風采
2.艾里遜實驗室的軼事
3.泰勒與博士論文
4.費米的偉大及其風格
四、普林斯頓的歲月
1.大師匯聚的科學圣地
2.楊振寧與奧本海默
3.與粒子物理學同步成長
五、石溪:國際理論物理學的新中心
1.石溪分校理論物理研究所
2.到石溪后的研究
3."楊氏帝國"
六、血濃于水的赤子情懷
1.及時個訪問中國的美籍華裔科學家
2. "我應為中國科技發展作貢獻"
3.在香港未來發展中貢獻力量
4.在香港為內地教育事業募捐
5.揮之難去的中國情結
第二章 楊振寧的科學貢獻
一、世紀理論:楊一米爾斯規范場
1.同位旋守恒和同位旋規范不變性
2.楊一米爾斯場的實驗檢驗
二、統計力學的輝煌
1.,統計力學的及時個嚴格成果
2.楊振寧一李政道相變理論
3.楊一巴克斯特方程:統計力學的較高成就
4.對凝聚態物理學的貢獻
三、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恒
1.對稱與宇稱守恒
2.θ-ι之謎:黑房子里的摸索
3.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稱不守恒
4.震驚物理世界的實驗驗證
5.物理學思想史上一大轉折
四、當代的物理大師
1.微觀世界的偉大探索者
2.深邃的基本物理學思想
3.物理學對數學的貢獻
4.楊振寧科學成就的影響
第三章 楊振寧的思維創新
一、對稱性支配相互作用
1.一個迄今最普適原理的問世
2.對稱性:20世紀理論物理學的認識主流
3.與玻爾互補原理的異曲同工之妙
二、物理學幾何化思想
1.規范場的幾何化及其對數學的影響
2.終極理論不會是人為的對稱破缺
三,數學與物理:"二葉理論"
1.物理學家有關數學的兩則笑話
2.數學對物理學的影響
3.物理學對數學的影響
4.陰陽互補的"二葉理論"
四、物理學新趨勢:理論等待實驗
1.實驗:科學的基礎
2.理論與實驗必須時刻保持一致嗎
3.理論對實驗的等待期
第四章 楊振寧的方法創新
一、數學的美和力量
1.數學概念規定了物理結構
2.規范場奠定了新思維結構的基石
3.楊振寧的"宇宙宗教情感"
4.對稱性支配:真與美的統一
二、科學不是只有邏輯
1.非邏輯方法:直覺
2.非邏輯方法:靈感
3.直覺和靈感的思維特點
三、"三階段說":知識、品味與風格
1.知識(knowledge)與科學創造
2.品味(taste)與科學研究
3.風格(style)與科學創造
四、審美能力與科學創造
1.美與科學美
2.審美與科學創造
五、做學問的"3P"方法
1.面對原始問題要始終不渝
2.堅持不懈與相機行事
3.做學問要有力量,走自己獨創之路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