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讓家長們明白了如何智慧應對外感引起的孩子發燒、咳嗽、積食的問題,那么,《脾虛的孩子不長個、胃口差、愛感冒》則讓父母們懂得了孩子絕大部分常見病的內在根源在于脾虛,而如何讓孩子不脾虛則是做一個合格父母的當務之急,并給出了常詳細的辯證方法和食療、推拿等根本解決之道。兩本書結合,家長不但能夠及時解決孩子的疾病,更能從根本解決問題,讓孩子從此遠離疾病!
羅大倫:有名中醫博士,《百家講壇》特邀嘉賓,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養生堂》前任主編,當歸中醫學堂特邀講師,更是一位懷抱"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善心的醫者和中醫育兒智慧的傳播者,他一直倡導:只有家長自己主動去學習了相關的醫學知識,尤其是掌握了一些中醫代代相傳下來的的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地作孩子的健康保護神。已出版《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陰陽一調百病消》《神醫這樣看病》等暢銷著作。
羅玲:旅澳兒童心靈成長專家,當歸中醫學堂特邀講師,羅玲心靈成長工作室創始人,致力于將發展心理學、積極心理學、教育學等多學科結合的研究成果,與儒釋道傳統文化相融合,并結合個人的育兒經驗和生活感悟,系統地為家長們提供了應該如何疏導孩子的不良情緒,并以此提高孩子的情商、德商、健商的切實有效方案。與羅大倫老師合著《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
《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
讓孩子不發燒不咳嗽不積食速查速用/1-8
前言:不知醫不為慈/10
第1章 好父母應該是孩子的個醫生
1.懂中醫的父母能給孩子一生帶來什么好處/22
2.孩子老是生病,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亂吃東西——孩子的特點:"臟腑嬌嫩"/24
3.吃錯了一定會影響孩子的發育——孩子的第二特點:"形氣未充"/27
4.孩子長得快,生病后恢復得也快——孩子的第三特點:"生長迅速"/29
第2章 健康必須從保養好孩子的脾和肺開始
1.把孩子的脾、肺護好,全家基本可以安枕無憂/32
2.孩子受外感,首先肺遭殃/33
3.空氣污染,孩子的肺比大人的更容易受傷/34
4.讓孩子遠離裝修污染/35
5.孩子咳嗽跟肺的功能"軟弱"有關/36
6.別讓孩子喝冷飲/37
7.鼓勵孩子多曬太陽,多出汗,/少讓孩子吹空調/38
8.孩子大量喝水會導致心臟出問題/39
第3章 如何讓孩子不發燒
1.正氣不足,孩子就容易感冒/42
2.先殺外來病毒還是先強壯身體:中西醫治感冒的思路/44
3.先找孩子的病因,小毛病自己調理/46
4.孩子感冒的階段(外寒階段),皮毛先感覺到/47
5.孩子打噴嚏的時候盡量不要吃抑制噴嚏的藥/49
6.孩子感冒的第二階段—俗稱"寒包火"(外寒里熱階段)/50
7.孩子感冒的第二階段會流清鼻涕、吐黃痰/51
8.孩子流綠鼻涕、白鼻涕是怎么回事/52
9.孩子感冒的階段,不用吃藥,用取嚏、泡腳等方法/53
10.孩子感冒的階段,蘇葉熬水喝或泡腳馬上就好/55
11.別讓孩子在餓著肚子的情況下泡腳/58
12.孩子感冒頭痛,喝蔥白豆豉湯比吃藥見效/59
13.孩子有寒濕,給他喝生姜蔥白紅糖湯/60
14.孩子受寒頭疼,用生姜水配藿香正氣水給他喝/61
15.孩子受寒肚子痛,沖服干姜粉喝/63
16.孩子感冒不想吃藥,給他熏蒸鼻子/63
17.讓孩子背部暖起來,感冒就能很快好/65
18.其他散寒的方法/67
19.調理孩子感冒第二階段的藥物有哪些/69
20.給孩子用藥一定要輕/70
21.如何正確使用治感冒的中成藥/71
22.治感冒的中藥不可久煎/74
23.孩子嗓子痛是咽痛,還是喉痛/75
24.如果孩子發燒到38℃以上了,就要請醫生處理/77
25.孩子感冒很重的第三階段(表里俱熱階段)有什么特征/78
26.孩子感冒的第四階段(反復階段)/ 有什么特征/79
27.孩子感冒的第四階段家長該怎么處理/80
28.孩子受濕會得寒濕和暑濕兩種感冒/81
29.孩子受濕引起的胃腸型感冒用藿香正氣散很好/83
30.孩子感冒老不好,請給他調補脾胃/85
31.孩子感冒快好時的補脾方/87
32.常帶孩子到郊外走走/88
第4章 如何養好孩子的脾胃
1.小孩子的病,大多跟脾胃不好有關/90
2.為什么很多孩子都貧血/91
3.孩子睡覺半睜著眼,四肢瘦弱是脾有問題/93
4.為什么孩子口味重,總覺得嘴里沒味道/94
5.孩子為什么沒胃口/95
6.為什么孩子睡覺流口水/96
7.絕不能用特別香的食物去調孩子的脾胃/97
8.一定讓孩子少吃洋快餐/98
9.孩子胖起來容易瘦下去難/100
10.讓孩子吃淡口的食物/101
11.少給孩子吃奇特的東西/102
12.孩子應該保持一種節食的狀態/103
13.脾陰虛的孩子怎么食療/105
14.脾陽不足的孩子怎么食療/107
15.孩子不需要任何保健品/110
第5章 如何讓孩子不積食
1.不要讓孩子的脾"死機"/112
2.教你一眼分清孩子的積食/113
3.用什么辦法快調理好孩子的積食/115
4.不消除孩子積食,可能引發高燒等后患/116
5.給寶貝消積食的藥不能常用,可以給他推拿/117
6.多帶孩子接地氣去/119
第6章 如何讓孩子不咳嗽
1.孩子一咳嗽不要馬上想著止咳/122
2.不要夸大孩子的咳嗽,以免影響醫生的判斷/123
3.治咳嗽不能用藥往里面壓/124
4.孩子剛剛開始咳嗽時應如何調治/125
5.孩子受寒咳嗽的階段(剛受寒的階段),別用百合和川貝/127
6.媽媽如何觀察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二階段(外寒里熱的階段)/128
7.孩子受寒咳嗽的第二階段怎么辦/131
8.如果家長懂一點醫學知識,孩子生病時就不會盲目求醫/132
9."咳喘"就是"肺炎喘嗽"/133
10.很多咳喘的孩子,被扣上了哮喘的"帽子"后接受激素治療/134
11.孩子咳嗽的第三階段(表里俱熱階段),家長一定要帶孩子就醫/136
12.孩子有很多黃痰怎么辦?喝中成藥復方竹瀝口服液/137
13.孩子咳嗽的第四階段(咳嗽快好時),用名方"止嗽散"泡腳防反復/139
14.感冒快好時孩子仍有寒咳,給他喝蘇葉橘紅飲/141
15.感冒快好時孩子仍有寒咳,給他吃烤橘子常好/142
16.感冒快好時孩子仍有熱咳,吃川貝燉梨/144
17.孩子有寒熱錯雜的咳嗽,吃花椒燉梨/145
18.秋天孩子受涼燥后咳嗽怎么辦/147
19.秋天孩子受溫燥后咳嗽怎么辦/148
20.深秋時孩子咳嗽怎么辦/150
21.孩子咳嗽快好的時候給他吃懷山藥/151
第7章 父母是孩子好的心理醫生
1.不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可能會引發器質性病變/154
2.為什么一家人常生一樣的病/156
3.情志失調會帶來什么嚴重后果/157
4.從三五歲就教孩子養心/159
5.慈悲心能克制影響孩子身體的各種壞情緒/160
6.愛幫助人的孩子不生病 /162
7.你的孩子有多少惻隱之心/163
8.如何讓孩子明白"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強加給別人"的道理/166
9.和解的態度能降低孩子的壓力/167
10.孩子跟人有了沖突, 別急著怨恨別人,先反省自己/169
11.以德報怨的孩子真強大/171
12.感恩之心對孩子的健康有重大意義/172
13.讓孩子從知足和珍惜中學習感恩/173
14.所有欲望都得到滿足的孩子, 快樂其實是更少的/175
15.引導孩子多了解各個學科的發展史/176
《脾虛的孩子不長個、胃口差、愛感冒》
前言 不傷孩子的脾,別傷孩子的心
章 你是孩子合格的保護神嗎
1.不知醫的媽媽不能真正地保護孩子
2.治病好的時機是在未病階段
3.讓孩子不生病比如何治好孩子的病更重要
4.把養心的內容傳遞給孩子是你一輩子要做的事
5.要想孩子不生病,首先家長要養好自己的心
6.一定要求孩子"事雖小,勿擅為"
7.一定要讓孩子懂得"身有傷,貽親憂"的道理
8.父母關系不和可能會讓孩子患上難治的大病
第二章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都是脾虛造成的
1.為什么脾虛的孩子愛生病
2.如何判斷孩子是脾陰虛還是脾陽不足?怎么食療
3.什么是脾虛、脾胃不和、積食
4.如何診斷自己孩子是否脾虛
5.如何判斷孩子是脾陰虛還是脾陽不足?怎么食療
6.脾虛是父母嬌慣出來的
7.給孩子吃得過多過好是孩子脾虛的主要原因之一
8.孩子脾虛是因為食品安全不過關
9.父母的壞情緒和壓力會讓孩子脾胃失常
第三章 孩子長不高、胃口差、愛感冒怎么辦
1.學習壓力大的孩子容易貧血
2.情緒壓力大的孩子可能性格狂躁
3.學習壓力大的孩子不長個怎么辦
4.長期捏脊就可以讓孩子長個子
5.孩子不愛吃飯怎么辦
6.帶孩子多跟大自然接觸能改變孩子的不良性格
7.愛吃肉的孩子易積食、愛發熱,怎么辦
8.零食吃多后導致的積食怎么辦
9.要讓孩子感冒后好得徹底,一定要用懷山藥水給他補脾
第四章 脾虛的孩子脾氣大、易患鼻炎、易肥胖
如何讓孩子不發燒
按照現代醫學來講,感冒就是感冒病毒侵襲了我們的身體而引起的病癥。病毒(古代的中醫不知道感冒病毒為何物,卻明白它是外來的入侵者,就把它劃入"外邪"這個概念里)一般是從鼻黏膜開始侵入,如同中醫溫病理論里講的"從口鼻而入"。
感冒病毒在我們周圍到處都是,空氣里有,我們的鼻腔黏膜里也有,但為什么有些人不會感染上?因為他們身體里的正氣(身體的防御系統)把它擋住了,不讓它往身體里躥,這就是中醫所講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道理。而一旦正氣變弱了,外邪就會從口鼻大舉侵入,往體內進軍、駐扎。按現代醫學的說法,就造成了人的上呼吸道感染,而中醫管這情況叫"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那么我們身體防御系統的"部隊"——正氣是靠什么來運行的呢?答案是:經絡!要知道,我們的身體比大腦聰明,一般情況下,身體本能地知道有多少病毒(外邪)聚積在我們的周圍。比如有100個"外敵"在鼻腔處伺機侵入,身體就會及時預警,從經絡運送 120個士兵到前線來抵抗外邪。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
身體健康的人可以隨時調整經絡的狀態,加快速度將"部隊"運送過來。可體質弱的人,調整能力差,遇到這種情況,經絡立刻就開始阻滯了,只運送過來30名"戰士"。敵強我弱,無力抵擋那100個"敵人",終導致了"敵人"的長驅直入。所以正氣不足的人,一旦氣溫突然降低,身體很容易被外邪侵犯。而中醫管這種因寒冷導致的外邪入侵,叫"寒邪"來襲。
除了溫度降低的原因,導致感冒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外界濕氣增大,中醫稱這種感冒的罪魁禍首是"濕邪"。還有,秋天天氣干燥,人體內的津液蒸發較多,中醫認為此時是"燥邪"為患。
中醫認為,任何導致經絡不通暢的因素,都會引發外邪長驅直入。
在影響經絡通暢的各種因素里面,"溫度降低"占了大多數。古代醫圣張仲景寫的中醫經典《傷寒論》里只取一個"寒"字,就揭示了這一點。
孩子發燒的四大階段癥狀與療法
1.階段(感冒的外寒階段)
癥狀
有時孩子自己形容不出來受寒后的感覺,但是你能感覺到,本來孩子手是溫暖的,一摸孩子的小手冰涼,腳也是涼的,這就是寒邪犯到皮毛了。
孩子流清鼻涕說明寒在表,剛進入到身體里。嚴格地說,像水一樣的清鼻涕,和像雞蛋清一樣的清鼻涕還是有些不同的。當孩子出現像水一樣的清鼻涕時,說明此時外邪入侵比較清淺,這是初始的階段;如果已經變成像雞蛋清一樣,有些黏稠了,說明外邪入侵的時間已經有點長了,此時身體的正氣已經開始與外邪交戰。但這個時候寒邪仍然在體表,并沒有深入體內。
食療法
此時任何使經絡溫暖起來的方法,都可以給孩子使用,蘇葉就是一味能使身體溫暖起來的藥物。當孩子出現外寒來襲的癥狀時,就可以使用蘇葉了。
配方:蘇葉(5歲左右的孩子用3克,大人用6克)。
用法:把蘇葉放到鍋里,加入兩茶杯水,蓋上鍋蓋,開大火煮。開鍋后改成小火,等開鍋三分鐘后,就可以閉火了。悶七八分鐘就可以飲用了。
羅博士叮囑:蘇葉熬煮的時間不能太長。用開水泡,或者是熬開鍋后兩三分鐘就可以了。服用蘇葉水之前,讓孩子先吃點東西。空腹服用,元氣不足,無法發汗。
喝完蘇葉水沒多久,孩子就會感覺身上熱了,微微出汗之后,就停止服用,然后感冒的癥狀就開始消失了。這是因為蘇葉刺激了氣血,使得它們運行正常,產生了足夠的抵抗力,把外邪控制住了。
外用法
配方:蘇葉3克、荊芥3克(5~10歲的孩子的用量)。
用法:將蘇葉、荊芥放到鍋里,倒入四杯水,蓋上鍋蓋,熬開鍋。三分鐘后閉火,悶七八分鐘。然后將藥汁兌入溫水,給孩子泡腳。泡一會兒,身體微微出汗就可以了。
羅博士叮囑:很多小朋友不喜歡蘇葉的味道,因此拒絕喝蘇葉水,那么用蘇葉水給他泡腳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2.第二階段(感冒的外寒里熱階段)
癥狀
在這個階段,外寒的癥狀和里熱的癥狀并存,孩子流的是清鼻涕,而不是黃鼻涕,但咳嗽出來的痰呈黃色,或者鼻涕和痰是黃白相間的,這說明孩子體內的寒熱是錯雜的。一般情況下是外寒里熱。
如果我們非要分出這到底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來,恐怕是分不清的。否則無法解釋為什么有人昨天還感覺身體冷得發抖,直打噴嚏,到第二天,癥狀卻變成是發燒、高熱、鼻涕跟痰都呈黃色的了。實際上,很多朋友直到感冒痊愈了,都沒搞清楚自個兒患的到底是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
其實,寒與熱是不同階段的不同狀態,更多的時候,是寒熱并存的。
在中醫早的典籍《傷寒論》里面,醫圣張仲景就特別提到了調理這種寒熱錯雜的情況。比如,他曾經創立過一個方子,叫"麻杏石甘湯"(具體的藥物是:麻黃、生石膏、杏仁、炙甘草),其中,麻黃是溫熱的藥物,能夠使人發汗,是用來散外寒的;同時,張仲景用了生石膏,這是一味涼藥,是用來清里熱的。從這個方子我們可以看出,在外寒里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雙管齊下,寒熱并調。
食療法
用法:取兩塊拇指粗的生姜,斜著切三片,然后切蔥白半段,一起放到鍋里,放入一羹匙紅糖,再加入兩杯水,蓋上鍋蓋,大火熬開鍋。然后小火熬三分鐘,閉火,再悶十分鐘即可。
羅博士叮囑:這個湯飲用后,會微微出汗,氣血一通暢,寒邪就被祛除出去了。
因為此階段是外寒里熱,家長們一定不要忘記在散外寒的同時清里熱,一般還要配合清熱的藥,去藥店挑選藥物的時候,心里要有數,藥盒上的藥物成分必須帶有散外寒的麻黃、蘇葉等,同時也要有清里熱的生石膏、雙花、連翹等。
外用法
適應癥:孩子身體感覺發冷,無汗,手腳涼,鼻涕清,寒邪尚未化熱之階段。如果鼻涕痰變黃,咽喉腫痛,舌紅,脈數,口干,高熱等情況出現,則為熱證,不適合用這個方法。
配方:蘇葉6克、白芷6克、荊芥6克、蔥白一段。
用法:熬水,水開兩三分鐘后,藥香大出即可。把藥水倒入碗中,然后讓孩子將鼻子貼近碗的上方。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一塊毛巾把頭部和碗罩住,當熏蒸到微微出汗之際,即可停止。
羅博士叮囑:此為5歲以上孩子的配方,5歲以下的孩子酌情減量。注意不要距離水面太近,以免燙傷。剩下的藥汁,可以兌入溫水用來泡腳,使身體溫暖,讓寒邪隨汗排出。
3.第三個階段(感冒很重的表里俱熱階段)
癥狀
特征一:高燒發熱
這個階段孩子怕冷的情況開始減少,身體會出現高燒發熱,總感覺只有喝些清涼的水才能解渴。咽喉會紅腫、疼痛,尤其是咽部的癥狀比較明顯。
特征二:痰會變成黃色,甚至是綠色
嚴重的是肺部會有明顯的異常癥狀,反映在痰上——痰會變成黃色,甚至是綠色,咳出來是濃濃的一塊。此時的痰不是從嗓子產生的,而是通過咳嗽,從呼吸道的深處排出來的。
特征三:咳嗽的聲音常劇烈
這個時候咳嗽的聲音也常不同。一般的清淺感冒也會導致咳嗽,但都是咽喉部的刺癢引起的。而在表里俱熱的階段,咳嗽則是常劇烈的。因為是從呼吸道的深處發出,所以聲音很深。甚至在咳嗽的時候,還會伴有胸部疼痛的情況。
在這個時候,家長要認識到嚴重性,不要自行處理,需要及時去醫院向醫生求助。
4.第四階段(感冒的反復階段)
癥狀
在這個階段很多家長發現,雖然孩子不發燒了,也沒有什么明顯的感冒癥狀,可就是鼻音很重,說起話來甕聲甕氣的,流著清鼻涕,偶爾還打幾個噴嚏。家長很困惑:孩子的感冒,到底是好了,還是沒好?
其實此時孩子的感冒并沒有好,如果不加以處理,感冒很容易再次發作,這也是很多孩子反復感冒的原因。這是一個大家都忽略了的階段,希望家長們不要掉以輕心。
食療法
一般人認為,如果孩子的感冒癥狀消失了,基本上就算是痊愈了。但中醫認為此時還需要給孩子補脾。這也是一個被大多數家長忽略的階段。
配方:懷山藥 15克、炒雞內金3克。
用法:熬水,每天喝兩小杯,連用三天即可。
羅博士叮囑:增強孩子脾胃的功能,就是提升了孩子有效防御疾病的能力。試想一下,如果每次感冒來了就吃藥,那無異于疲于奔命,永無寧期。這種通過調補脾胃來增強肺功能的思路,叫做"培土生金",這是中醫里一個常用的治感冒方法。
外用法
配方:防風、荊芥、白芷、辛夷、蘇葉各 3克。其中,白芷和辛夷需要請藥店的員工搗碎。
用法:將藥材放到鍋里,加入兩杯水,蓋上鍋蓋,開鍋三分鐘后閉火。然后倒入碗中,讓孩子將頭擱在離碗的上方半尺遠的位置,聞藥的蒸氣,熏蒸十分鐘左右即可。
羅博士叮囑:藥汁冷了可以再次放到爐子上加熱。此時,即使鼻子堵住也不要緊,因為通過口腔呼吸也可以起到作用。
如何讓孩子不咳嗽
孩子咳嗽了,中醫認為,這是外邪傷到肺的表現。本來"肺為嬌臟",孩子的肺則更為嬌嫩,如果處理不好,外邪就會留在里面,可能引發孩子肺部的其他毛病,比如哮喘等。
孩子得了哮喘以后會比較麻煩,在醫院里面治療,常常會用到治哮喘的激素類藥,稍不注意就會對孩子的生長造成影響。哮喘還有一個很壞的地方就是如果當時沒有治好,可能伴隨一生,后甚至會因為這個病而送命。鄧麗君就是因此病而早逝的,特別令人惋惜。其實,小孩子基本上不會無緣無故地咳嗽,一旦咳嗽,一般都是由外邪引起的。如果成人患有咳嗽,除此以外可能還有別的原因,比如腎虛等。古人說,"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但是孩子的體質較為單純,哪來那么多的腎虛呢!
治療孩子的咳嗽,重要的是要找到引起他咳嗽的原因,不能針對咳嗽本身去止咳。
打一個比方,有個成語叫"立竿見影",是說把竿子立在那里,立刻就可以看到影子了,要想清除影子,只要把竿子拿走就行了,但如果我們不拿走竿子,只想憑空清除影子,那是無法做到的。
治孩子的咳嗽也是一樣的道理,外邪入侵,這就相當于竿子,而由此引起的后果,就是咳嗽。所以咳嗽只是影子,我們想要清除咳嗽,需要把力量放在祛除外邪上,如果一味地去治療咳嗽,反而會做許多無用功。
中醫里有句話叫"見咳休治咳"。但是在很多情況下,家長無法正確看待咳嗽,一聽到孩子咳嗽,就覺得無法忍受。
有一個外地朋友,在我出差時給我發短信說:"求求羅博士,救救我的孩子吧!孩子的咳嗽讓我們都快崩潰了!"
我想這可不得了啦,不能見死不救啊。但等我見到這家人,詢問了好久,都沒聽見孩子咳嗽一聲。我很奇怪,就問為什么沒有聽到孩子咳嗽呢?他們回答我說:孩子早晨起來會咳幾聲,晚上睡覺前會咳嗽兩聲。我一聽就暈了,心想這就是你們說的重病啊?這孩子才咳嗽四五聲,家長就已經覺得受不了啦,用常嚴重的語氣來形容孩子的病情,他認為形容得夸張一些,醫生就會好好關注。
這樣的例子并不罕見,很多家長在孩子生病后都會本能地這么做,可大家不知道這樣做的后果其實會耽誤孩子的病情。因為醫生診病的時間是很短的,他沒有更多的機會像家長那樣觀察孩子,所以他會仔細地聽家長的描述。如果家長說話夸張,那醫生會想:咳嗽這么厲害,應該下一些力道大的藥物,結果猛藥一下,不但咳嗽沒好,孩子的脾胃也垮了。
出現這種情況不能全怪醫生,家長沒有地描述孩子病情也是很大的原因。所以,家長學習醫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在孩子生病后能夠恰當地匯集孩子的癥狀,向醫生地描述。
家長一定要正確地理解什么是咳嗽,咳嗽就是孩子體內的"前線部隊"在跟"敵人"交火,想把"敵人"趕出去,那些"槍聲"就是咳嗽。這時,我們不能跟"司令"——醫生匯報,說戰斗太激烈了,我受不了了,快別打了。
在我的身邊,孩子咳嗽的時候,家長們往往都希望要用強力止咳的藥,這樣就相當于直接把神經給阻斷了。
根據我的經驗,即使當時用強力止咳的藥物把咳嗽止住了,但一般都是壓一段時間后又爆發了。因為強力止咳的做法會導致邪氣直接留在肺里出不去,祛不了根,結果咳嗽會遷延不愈,每年到一定的時期都會發作。
咳嗽是外邪入里導致的,正確治療咳嗽的思路應該是往外走,往上走,不能用藥強行往里面壓,我們要找到引起咳嗽的根子——外邪,把主要力量放在解決外邪上,把次要力量放在調理咳嗽上。
如何讓孩子不積食
孩子的脾胃很嬌嫩,給他吃太多,堆到胃里,一下就瘀堵住了。比如奶油蛋糕,很多都是反式脂肪做的,如果大量吃下去,很容易積食。什么是積食呢?就是孩子對某些特定的食物攝入過量了,超過了脾胃的運化能力,結果導致脾胃功能減弱。孩子就像金魚一樣,看到喜歡吃的東西,就會使勁地吃下去。此時,父母要擔起阻攔的責任。可現在不少家長覺得愛孩子,就是要把他喜歡吃的東西提供給他,讓孩子吃個夠,從醫學的角度來說,這不是愛,而是在害孩子。
教你一眼分清孩子的積食
從有無胃口來看
1.有的孩子一點東西都不想吃,沒有胃口,這往往是食物積在胃部,胃不能受納了。
2.有的孩子特別能吃,可還是很瘦,這往往是積在脾了,脾無力運化,身體吸收不到營養,于是發出求助信息,需要吃更多的東西。可吃得越多,脾越無力運化,后就都瀉出去了。
從有形和無形來看
1.有形是積滯的食物還停留在胃里,這往往是剛剛吃的,容易引發急癥。比如孩子奶油蛋糕吃多了,第二天就發燒感冒,這是有形的積食。
2.還有一種是脾虛夾積或無形的,就是吃某種食物過多,傷害到脾胃的運化功能了。如果不及時調理,會逐漸變成"疳積"。所謂"疳積"就是因為飲食不當或者久病導致的嚴重營養吸收障礙。此時不想吃東西,很容易煩躁啼哭,晚上睡覺也不安穩。
有的家長問我說:為什么孩子每頓飯都喝粥,什么都不敢吃,可還是積食呢?我說,這是無形的積食,是孩子的脾胃被某種食物給拖累得功能異常且至今沒有恢復過來的緣故。
從舌苔上看
積食的孩子舌苔中間會變厚——有的是全部變厚,有的是只在舌體中間出現一個硬幣一樣厚的圓圈。
從孩子嘴里的氣味來看
孩子積食了,有的家長會敏感地聞到孩子口中的異味,這是因為胃氣不降導致的口中異味。
積食還有哪些表現
積食的孩子除了有以上表現外,有的還會噯氣,嚴重的還會嘔吐;還有些孩子會出現大便味道特別臭的情況,有酸腐的味道,就是古人形容的"臭如敗卵"。
對于孩子的積食,家長們千萬不要以為是小問題,如果不想法解決的話,可引發高燒等后患。
要提醒家長的是,消積食的藥不能常用。小孩患了食積,給他喝兩天消食導滯的藥物,化掉了就不要喝了。千萬不要讓孩子的脾胃"知道"有一種外來的東西能夠替代它。如果天天給他喝,他的脾胃功能可能缺乏"主動性",反而不"努力工作"了。所以給孩子喝幾天,積食一消掉,馬上停住,接著用玉米、地瓜、小米粥等健康的食品來調整即可。
多帶孩子接地氣去
人是要接地氣的,但現在我們的孩子大多生活在都市里,接觸的多是水泥地。孩子們住的是高樓,外面是柏油路,上學好多都坐車,距離泥土越來越遠了。
現在,城市里患哮喘的孩子比例常高。為什么城里孩子的哮喘發病率要遠遠高于農村孩子,發達國家要遠遠高于發展國家?我想,這跟接觸泥土時間的多少可能是相關的。
經常接觸泥土,泥土可能就會給我們傳達一些信息,比如身體會接觸到一些微生物,然后就會形成一種識別和防御系統,而這正是我們身體所需要的,對我們的免疫系統是有好處的。而西醫的脾就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這部分內容也包括在中醫的脾的概念里,脾屬土,所以接觸泥土對中醫的脾也是有好處的。
孩子天天待在城里是不行的,要帶他到郊區,到農場去玩土、玩沙子,去接觸大地。一定要讓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長,這對孩子的健康很重要。
不知醫的媽媽不能真正地保護孩子
古人說:"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兒女者,不知醫不為孝。"誠不我欺也!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原來并不是中醫的粉絲,也沒學過一些中醫育兒知識。因為有我這個中醫朋友,所以她孩子身體一有點不舒服,小毛病什么的,就給我打電話:"孩子又發燒了""孩子又咳嗽了"……
她孩子發燒頻率還是比較高的,我說:"你怎么不學點中醫育兒知識呢?我的書里寫得那么清楚,你好好學學,就少操好多心啊?"她說:"不用啊,我打電話給您不就行了嗎?還學什么啊!"
對于家長來說,孩子生病了之后再處理難道不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嗎?因為在孩子發病的初階段,家長如果不懂一些育兒知識,就會錯失解決疾病的好時機,后去找醫生治療的時候孩子已經病到一定程度了,治療時往往要費比較大的勁,這對孩子、家長的身體和精神來說都是一種折磨。因為頭疼孩子經常生病,再加上我的勸說,我的這位朋友自己開始自學中醫育兒知識,慢慢地,可以處理孩子的一些頭疼腦熱的小毛病了,比如,一發現嗓子疼,當天處理干凈,就沒事兒了。現在,孩子的體質子狀況候,往往已經錯過了解決體質有了明顯轉好的改變。
什么改變呢?在孩子媽媽學習中醫育兒知識前,她孩子的個頭在幼兒園的女孩里面幾乎是矮的,她很焦慮,但卻不知道怎么辦。后來,當她開始每天認真給孩子捏脊,再配合讓孩子多運動、注意多吃補脾的食物之后,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孩子的個子就開始"噌噌"地長,成了幼兒園同齡女孩里高的。而且,調理前孩子經常感冒發燒,打針吃藥,現在通過自己調理后,孩子很長時間都不發燒、不感冒了,幾乎不受外感的侵害,開始健康起來了。這就是自己做孩子保護神的重要性。
在我的周圍,有很多媽媽學了中醫之后,在孩子身體一有點風吹草動時,馬上就給孩子調理,確實取得了特別明顯的效果。比如,在當歸中醫學堂參加學習中醫育兒課程的好多媽媽們學完以后,原來孩子在一年中感冒十次,現在只感冒兩次了,八次都被阻截住了,她們做得常好。
我比較感動的是有一次,當歸搞三周年聚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