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耘主編的《老年人常見病中醫診斷與調攝》以 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文字,為老年讀者們介紹了常 見消化道疾病的基本知識,以及預防、治療、日常護 理、飲食調養等方面內容,有助于讀者早了解、早預 防、早發現、早治療。本書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 文字,為老年讀者們介紹了常見消化道疾病的基本知 識,以及預防、治療、日常護理、飲食調養等方面內 容,有助于讀者早了解、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
本書以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文字,為老年讀者們介 紹了常見消化道疾病的基本知識,以及預防、治療、 日常護理、飲食調養等方面內容,有助于讀者早了解 、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本書以深入淺出、通俗 易懂的文字,為老年讀者們介紹了常見消化道疾病的 基本知識,以及預防、治療、日常護理、飲食調養等 方面內容,有助于讀者早了解、早預防、早發現、早 治療。
章 老年人內分泌與消化系統疾病 第二章 便秘 簡明學習 便秘的中醫診斷 便秘的辨證論治 便秘患者的飲食指導 便秘患者的生活運動調攝 互動學習 推薦書目 第三章 胃痛 簡明學習 胃痛的中醫診斷 胃痛的辨證論治 胃痛患者的飲食指導 胃痛患者的生活運動調攝 互動學習 推薦書目 第四章 吐血便血 簡明學習 吐血便血的中醫診斷 吐血便血的辨證論治 吐血便血患者的飲食指導 吐血便血患者的生活運動調攝 互動學習 推薦書目 第五章 泄瀉 簡明學習 泄瀉的中醫診斷 泄瀉的辨證論治 泄瀉患者的飲食指導 泄瀉患者的生活運動調攝 互動學習 推薦書目 第六章 膽囊炎 簡明學習 膽囊炎的中醫診斷 膽囊炎的辨證論治 膽囊炎患者的飲食指導 生活運動調攝 互動學習 推薦書目 第七章 糖尿病 簡明學習 糖尿病的中醫診斷 糖尿病的辨證論治 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指導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運動調攝 互動學習 推薦書目 第八章 甲狀腺腫大 簡明學習 甲狀腺腫大的中醫診斷 甲狀腺腫大的辨證論治 甲狀腺腫大患者的飲食指導 甲狀腺腫大患者的生活運動調攝 互動學習 推薦書目
及時章 老年人內分泌與消化系統疾病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休衰老是生命過程中的自然規律,人體組織結構和生理功能會逐漸出現退行性變化,主要表現為體內臟器組織萎縮,實質細胞總數減少等。其中消化系統及內分泌系統也出現了功能上的衰退,相應地產生了多種疾病。
由于牙齒脫落,咀嚼食物受限,胃黏膜萎縮,胃蛋白酶、胃酸分泌減少,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出現食欲減退、胃脘不適、大便溏泄等。由于胃酸減少,胃液對細菌的殺滅作用減小,細菌在胃內生長,引起胃黏膜糜爛、潰瘍、出血等。在胃黏膜上還會出現一些類似于小腸或大腸那樣的細胞("小腸或大腸化生"),甚至出現異常形態的增生("不典型增生"),這些變化達到一定程度,就是癌前病變甚至是癌癥。到了老年,在吸收中起主要作用的胃和腸的肌肉組織開始萎縮,肌肉的彈性也隨之降低,大腸結構老化,胃腸蠕動減弱而出現便秘。正常菌群在促進營養物質吸收、增強機體抗菌能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是一種互利共生的生態平衡;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長期服藥,特別是抗生素藥物,抑制了腸道中有益菌群生長,腸道中菌群失調,既可以引起腹瀉也可以加重便秘。膽囊的老化表現為膽道黏膜萎縮,肌層纖維增生,囊壁增厚、囊腔變窄、容積變??;膽汁分泌減少,膽汁黏稠,膽固醇沉積,導致收縮和排空能力減弱,膽汁排空障礙,容易因膽汁積留而發生膽結石、膽囊炎。
胰腺是內分泌器官中改變明顯的器官。胰腺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 β細胞分泌的胰島素與糖代謝有關。 β細胞所分泌的胰島素對調節糖代謝、維持血糖穩定,起著重要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 β細胞數目減少,胰島細胞漸趨萎縮,胰島素分泌因而減少;胰島的功能減退,對葡萄糖刺激的應答能力減弱;加之肝細胞膜表面的胰島素受體減少,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因此, 65歲以上老年人常見糖耐量降低,且易患糖尿病。老年期,甲狀腺腺體萎縮變小,甲狀腺濾泡縮小,結締組織增生,導致甲狀腺功能降低,甲狀腺素分泌減少從而引起老年人代謝降低、耐寒力差及活動能力下降。
由于篇幅有限,本書沒有介紹內分泌、消化系統所有疾病,而是選取了便秘、胃痛、吐血便血、泄瀉、膽囊炎、糖尿病和甲狀腺腫大 7種老年常見、多發疾病進行較為系統的介紹。以通俗易懂為原則,本書在疾病的病名的選取上既有中醫病癥名,又有西醫疾病名稱;結合現代醫學介紹了病證的病因、診斷和中醫病癥的現代醫學范疇。從中醫理法方藥出發,系統介紹了病證的病機、鑒別診斷、辨證治療、常用中成藥、單方驗方、護理與飲食、生活運動調攝等。為幫助大家更好地學習,每個章節后還附有思考題、推薦書目,使老年人對消化、內分泌系統常見疾病的發病、調治和康復等有正確認識,配合醫生治療,對祛除疾病、早日康復、延緩衰老、健康長壽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第二章 便秘
簡明學習
便秘是由多種原因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以大便秘結不通、排便周期延長,或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雖有便意、便而不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本病通常由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某些疾病及藥物引起。根據寒熱虛實的不同,可分為熱秘、氣秘、冷秘、氣虛便秘、血虛便秘、陰虛便秘、陽虛便秘七型,以通下行滯為主要治療原則,并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尤應重視調暢氣機。便秘患者平素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合理規范使用通便藥物,配合全身、局部運動鍛煉及各項保健方法,以期達到緩解、治愈療效便秘的中醫診斷
概述
便秘是由多種原因導致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以大便秘結不通、排便周期延長,或糞質干結、排出艱難,或雖有便意、便而不暢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本病在臨床非常多見,尤以老年人、肥胖者為多。
在古代醫籍中便秘有很多名稱,如"大便難"、"脾約"、"陽結"、"陰結"、"不更衣"、"便悶"、"風燥"等。
西醫學的功能性便秘、腸易激綜合征、藥物性便秘、直腸肛門疾病、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等各種急慢性疾病過程中以便秘為主要癥狀者,均可參照本篇辨證論治。
病因
生活習慣不良
(1)進食量少、飲食缺乏纖維素、液體量攝入不足等使腸道蠕動減弱,腸道內形成糞團量不足以刺激腸道產生便意。
(2)環境變化、學習、工作繁忙、精神因素等導致有排便感時不能及時排便,忽視排便感,從而沒有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3)肥胖、年老體弱、活動過少,特別是因病臥床或乘坐輪椅使腸道蠕動減弱,或盆腔肌張力不足,缺乏排便動力,難以將糞便排出體外。
疾病的影響
(1)直腸與肛門疾患如痔瘡、肛裂、肛周膿腫等引起肛門括約肌痙攣、排便時疼痛而畏懼排便。
(2)腸道病變如腫瘤、炎癥、憩室病以及腸道外壓迫性腫物引起腸腔狹窄及梗阻,導致排便不暢。
(3)全身性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癥、尿毒癥等使腸肌松弛,排便無力。
(4)神經系統疾患如截癱、腦血管意外及與排便過程相關的神經肌肉病變使排便反射消失、腹肌或膈肌收縮力減弱等,引起排便困難。
藥物性因素
(1)某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如嗎啡類藥、抗抑郁藥、抗帕金森病藥、利尿劑以及抗組胺藥等。
(2)經常服用瀉藥或洗腸等,使胃腸道產生依賴性,直腸反應遲鈍失去敏感性而造成便秘。
病機
本病的基本病機特點為大腸傳導功能失常,病位在大腸,同時與肺、脾、胃、肝、腎等臟腑的功能失調息息相關。病因歸納起來有飲食不節、情志失調、體虛病后、臟腑損傷等,病性可概括為冷、熱、虛、實四方面。胃腸積熱者發為熱秘,氣機瘀滯者發為實秘,陰寒積滯者發為冷秘,氣血陰陽不足者為虛秘。以上各種病因病機之間常常相兼為病,或互相轉化。
診斷要點
便秘主要表現為:大便次數減少,間隔時間延長(超過自己的習慣 1天以上,或兩次排便間隔 3天以上);或次數正常,但糞質干燥,排出困難;或糞質不干,排出不暢。常伴有腹痛、腹脹、食欲減退、脘悶噯氣、肛裂、痔瘡出血等。
臨床上對于便秘患者,大便常規、潛血試驗、直腸檢查應是常規檢查的內容。一般可通過纖維腸鏡、鋇劑灌腸等排除大腸器質性疾病、先天發育異常而引起便秘的可能;對未見腸道器質性病變者,還應注意排除某些全身疾病引起便秘的可能。對于排便間隔時間較長,并見腹脹腹痛拒按,惡心嘔吐,脘腹隆起之急腹癥,應予緊急腹部平片,可有助于腸梗阻的診治。
便秘的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一般而言,大便干燥堅硬,排便時肛門有熱感,苔見黃厚,垢膩而燥者,多為燥熱內結;糞質不甚干結,欲便不出,脅腹脹滿者,多為氣機瘀滯;大便干結,排出艱難,苔見白潤而滑者,為陰寒內結;大便干如羊屎,舌紅少津,無苔或苔少者,多為血虛津枯。大便秘結而腹脹拒按者,多屬實證;大便秘結而腹脹喜按者,多屬虛證。
治療原則
治療便秘以通下行滯為主要原則,但并非單純、機械地采用攻下之法,必須根據不同的致病原因,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實證以祛邪為主,根據冷、熱、氣秘之不同,給予溫散、泄熱、通導之法,或暫用攻下之法,使邪去便通;虛秘以扶正為主,給予益氣溫陽、滋陰養血之法,不可妄用攻下以免傷正。便秘病因雖多,但共同病機是氣機不暢,腸道傳化失司,糟粕不下,所以在治療各種不同證型時都應重視對氣機的調暢。
分證論治
實秘
熱秘
[主癥]大便干結,腹脹或痛,口干口臭。
[兼次癥及舌脈]身熱面赤,心煩不安,時欲冷飲,小便短赤,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