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浮(1883-1967),四川成都人,二十世紀中國的學術大師、一代儒宗。他的學問思想出入儒佛,圓融通達,與熊十力、梁漱溟等人共同建立起現代新儒學。他是現代學術界的奇人,不求聞達,潛心修學,蔡元培邀請他任北大文科學長,他以"古聞來學,未聞往教"辭之,但自己卻在四川創辦復性書院,培養儒學人才,這在現代中國教育史來說,實在堪稱異數。馬一浮的主要思想在于六藝論,他通過對六藝的詮釋,發揮了孔子仁學的義蘊,展示出一個本源本真的意義機制,試圖以此解決近現代社會意義迷失的危機,安頓人們的身心性命。《馬一浮/大家精要》作者劉樂恒通過及時手資料,簡述馬一浮的思想的探索歷程以及人生經歷,其中不乏奇聞佚事,同時簡要闡發馬一浮的六藝論,討論其當代性意義。
劉樂恒,1981年生,廣東東莞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2010年),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國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新儒學、中國哲學與中國哲學史。座右銘:進德修業而成教,養思歸修以安仁。著有《伊川理學新論》(岳麓書社,2014年)。
引言
第1章 游學西方回歸國學
早年經歷
西風美雨
返歸傳統
第2章 究心佛道因禪頓悟
究心佛道
楚泉點化
指歸自己
第3章 返回六經弘闡六藝
志于六經
六藝新詮
蜀江清流
文化種子
第4章 晚年心境一代儒宗
西湖煙柳
確乎不拔
乘化而游
第5章 六藝論述要之一:六藝作為意義機制
六藝之為全體
六藝之為大用
六藝之為工夫
六藝歸于簡易
第6章 六藝論述要之二:六藝作為判教系統
六藝統攝諸子
六藝統攝四部
六藝統攝西學
六藝判教反思
第7章 六藝論述要之三:六藝互攝論
詩教以感興通于六藝
易教以觀象通于六藝
第8章 六藝論述要之四:六藝論的當代價值
國學的反本開新
儒學的反本開新
文化的反本開新
附錄
年譜
主要著作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