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結構還是以小見大,先從一些具體的判例入手,逐漸講述一些比較大的問題,即從足球場折射出當下浮躁的社會,已經影響到人們失去他們想要追求的東西。本書會談到所謂"黑哨"問題,所謂裁判"搞平衡"問題,所謂引入高科技的判罰問題,這些話題都是現在足球話題中比較吸引眼球的。關系到足球場上的江湖規矩、潛規則,乃至這項運動的未來。它不是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的那種裁判業務書,也不是一個足球記者抖出的內幕、爆料。它也有自己的內幕,也有自己的爆料,但都是一個足球裁判在足球場上與球員、教練乃至球迷做斗爭的點滴心得與血肉體驗。因此它是一本話題書,具有一點點深度和品位——讀者對象是對足球有興趣,且喜歡玩味的球迷。
詠鵬有奧數教師的身份,也有業余足球裁判的身份,在京城足球圈中小有名氣,經常執法一些民間比賽并或有裁判資格證。因此,繼《奧數是個替死鬼》之外,他新寫了一部《足球,裁判的玩物?》。
序一:足球的正能量
序二:上帝還是仆人?
引子:今日黑哨黑鏡頭
何處惹糾結
小勝負大判罰
標準答案
人性的反撲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科技夢魘
眼見為實
老鷹有眼
的盡頭
是藥七分毒
做比賽
七尺八度
找平衡
助手的進化
信則靈
蹴鞠之鄉
野雞和壞蛋
分工合作
錯位的文明
我們的德智體
態度為先
游戲
戰斗
秀場
綠色的提示
附記:我的球場
常言道,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看上去似乎不會帶來什么問題,但足球場上并非如此。記得小時候看電視上的足球轉播,解說員在比賽的很后階段常說這么一句話:"90分鐘的時間已經到了,但比賽什么時候結束還要看裁判手中那塊表。"仔細想來,這句話真是怪誕,裁判手腕上的表就那么不靠譜嗎?跟大家的都不一樣?關鍵在于,比賽并不是什么時候結束都可以。
2007年,北京高校五人制足球賽上關于比賽時間問題出了一場不大不小的裁判風波。五人制和十一人制的足球賽有不少區別,其中之一就是在四名裁判的分工合作方面。五人制比賽有專門的計時員,時間到了以后,由他負責鳴笛示意比賽結束。出事的那場比賽,雙方的比分一直呈膠著狀態。眼看比賽即將皆大歡喜,快下班了,計時員也早早站起身,眼睛認真地盯著秒表。與此同時,A隊正進攻到對方罰球區前沿,準備抬腳射門。結果,笛聲一響,球應聲入網。短暫的寂靜之后,當事四名裁判的腦袋一下子就大了。誰敢決定這鎖定勝負的一個球到底是有效還是無效呢?本應引發歡慶和掌聲的進球立刻造成了激烈的沖突。
在這個案例里,計時員可謂兢兢業業,按理說,他何時鳴笛的確不應該和場上形勢有什么瓜葛。但事后,他受到了裁判長的嚴厲批評:如果審時度勢,早吹或晚吹幾秒都可以讓比賽圓滿結束。
當然,這只是備受冷落的五人制比賽,設置計時員是因為比賽時間的控制和十一人制迥然有別。球類比賽,有的是確定一個標準分數,比如乒羽排網,網子在中間,每個回合都會產生得分;有的是確定比賽時長,比如水手足籃,網子在兩邊,得分相對困難。確定時長的比賽再細分也有兩種,即凈時間和毛時間,現在的籃球,以及五人制足球都屬于前者,而十一人制足球則屬于后者。區別在于每遇停頓,比如球出界、犯規等等,籃球比賽都會停表,而十一人制足球賽的大鐘則一直在走著。也就是說,籃球比賽的40分鐘是實打實的比賽時間,而足球賽中的凈比賽時間則小于90分鐘,而且由于停頓多多,實際上是遠遠小于。
如果不考慮那些人性的陰暗面,使用毛時間真沒什么不好,計時過程極其簡單,對設備要求低,甚至可以如傳統武林對決那般點上一炷香,一聲鑼響比賽開始。而且,比賽的總時間確定,也便于各界人士安排自己的生活,完了事兒該干啥干啥。你看那噦噦唆唆的NBA,很后幾分鐘都得掰碎了過,簡直永遠也結束不了。可惜,既然是有競爭性的比賽,總會有人想多占點規則的便宜,足球場上,靠前一方拖延時間的手段可謂層出不窮。為此,規則制定者想出了各種辦法:多球制、受傷出場、4秒開球、禁止手接回傳球……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門將倒地的痛苦程度終歸是裁判無法判斷的,瘋狂球迷進場裸奔總是難以杜絕。眼看實際比賽時間越來越少,那么把損失的時間補回來的想法可謂順理成章。
P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