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外一本的供應鏈管理教材,曾榮獲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頒發的“年度圖書獎”。本書具有以下特色:
(1)將戰略管理的思想與供應鏈管理的實際運作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將供應鏈的設計、規劃和運作統一考慮。
(2)內容系統、,提出了供應鏈績效的六個驅動因素——設施、庫存、運輸、信息、采購和定價,并以這六個驅動因素為主線,提供了相應的供應鏈管理知識。
(3)實用性強,精選了大量的全球性實例,介紹了很多實用的定量分析工具和解析方法。
第6版是版,進行了較大的更新,包括:對第15章進行了較大修改,加強了對成功的第三方和供應鏈中的激勵以及風險分擔和收益共享的討論;第17章進一步闡述了可持續性,增加了關于可持續性定價的新內容;對所有案例中的信息進行了更新,增加了部分案例和練習題;對“供應鏈中的信息技術”(第5版第17章)進行了更新,并放到網上。
本書非常適合管理類本科生、研究生和工商管理碩士學生使用,也適合從事供應鏈管理和生產運作管理的業界人士參考。
作者簡介
蘇尼爾•喬普拉(Sunil Chopra),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運營管理與信息系統方向的IBM特聘杰出教授,曾擔任該學院臨時院長、主管課程和教學的高級副院長以及凱洛格管理學院與麥克米克工程學院聯辦的管理學碩士和制造學碩士雙學位項目主任。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獲得運籌學博士學位。教學和科研領域為供應鏈與物流管理、運營管理及電信網絡設計。
彼得•邁因德爾(Peter Meindl),美國對沖基金公司Kepos Capital公司投資組合經理,曾擔任巴克萊全球投資者公司研究員、波士頓咨詢集團咨詢顧問和美世管理咨詢公司咨詢顧問。擁有西北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和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
譯者簡介
陳榮秋,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排序與作業計劃、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以及基于時間競爭的生產運作管理的理論與方法。主持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五”重點項目“基于時間競爭的運作管理新技術新方法研究”,7項863/CIMS課題,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高校博士點基金課題的研究工作。
第Ⅰ篇構建分析供應鏈的戰略框架
第1章理解供應鏈
1.1什么是供應鏈
1.2供應鏈的目標
1.3供應鏈決策的重要性
1.4供應鏈的決策階段
1.5供應鏈的流程觀點
1.6供應鏈舉例
1.7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參考文獻
第2章供應鏈績效:實現戰略匹配與拓展戰略匹配范圍
2.1競爭戰略與供應鏈戰略
2.2實現戰略匹配
2.3拓展戰略匹配范圍
2.4實現和維持戰略匹配所面臨的挑戰
2.5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百視達公司的消失
第3章供應鏈驅動因素與衡量指標
3.1績效的財務指標
3.2供應鏈績效的驅動因素
3.3驅動因素的框架結構
3.4設施
3.5庫存
3.6運輸
3.7信息
3.8采購
3.9定價
3.10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1→日本7—11便利店
案例分析2→沃爾瑪和梅西百貨的財務報表
第Ⅱ篇供應鏈網絡的設計
第4章分銷網絡的設計與在線銷售的應用
4.1供應鏈中分銷的作用
4.2影響分銷網絡設計的因素
4.3分銷網絡的設計方案
4.4在線銷售與分銷網絡
4.5分銷網絡的實踐
4.6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Blue Nile公司和鉆石零售
第5章供應鏈的網絡設計
5.1網絡設計在供應鏈中的作用
5.2影響網絡設計決策的因素
5.3網絡設計決策的框架
5.4設施選址和產能分配模型
5.5網絡設計決策的實踐
5.6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1→管理體育用品網絡公司的增長
案例分析2→設計CoolWipes公司的生產網絡
第6章設計全球供應鏈網絡
6.1全球化對供應鏈網絡的影響
6.2離岸外包決策:總成本
6.3全球供應鏈中的風險管理
6.4貼現現金流
6.5利用決策樹評估網絡設計決策
6.6在岸或離岸:不確定環境下全球供應鏈設計決策的評估
6.7不確定性環境下全球供應鏈設計決策的實踐
6.8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1→全球生物制藥公司
案例分析2→為了未來的全球供應設計:諾基亞
第Ⅲ篇供應鏈供需的計劃和協調
第7章供應鏈的需求預測
7.1供應鏈中預測的作用
7.2預測的特點
7.3預測的組成及預測方法
7.4需求預測的基本步驟
7.5時間序列預測法
7.6預測誤差的度量
7.7選擇的平滑指數
7.8塔霍湖巖鹽公司的需求預測
7.9信息技術在預測中的作用
7.10預測的實踐
7.11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特種包裝公司
第8章供應鏈綜合計劃
8.1綜合計劃在供應鏈中的作用
8.2綜合計劃的有關問題
8.3綜合計劃策略
8.4紅番茄工具公司的綜合計劃
8.5利用線性規劃制定綜合計劃
8.6使用Excel進行綜合計劃
8.7粗略主生產計劃的制定
8.8信息技術在綜合計劃中的作用
8.9綜合計劃的實踐
8.10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克洛斯播種機和收割機公司
第9章銷售和運作計劃:供應鏈的供給和需求計劃
9.1應對供應鏈中可預測的波動
9.2供給管理
9.3需求管理
9.4紅番茄工具公司的銷售和運作計劃
9.5銷售和運作計劃的實踐
9.6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1→任天堂的“游戲女孩”
案例分析2→Gulmarg滑雪器材公司的促銷挑戰
第10章供應鏈的協調
10.1供應鏈失調和牛鞭效應
10.2失調對績效的影響
10.3供應鏈協調中的障礙因素
10.4實現協調的管理杠桿
10.5持續補貨和供應商管理庫存
10.6協作計劃、預測和補貨
10.7供應鏈協調的實踐
10.8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參考文獻
第Ⅳ篇供應鏈庫存的計劃和管理
第11章供應鏈的規模經濟管理:周轉庫存
11.1供應鏈中周轉庫存的作用
11.2與周轉庫存相關的成本估算實踐
11.3利用固定成本獲取規模經濟
11.4一批集中訂購多種產品
11.5利用數量折扣獲取規模經濟
11.6短期折扣:商業促銷
11.7多級周轉庫存的管理
11.8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1→Moon Chem公司的運輸策略
案例分析2→KAR食品公司的定價和運輸
附錄11A經濟訂貨批量
第12章供應鏈的不確定性管理:安全庫存
12.1安全庫存在供應鏈中的作用
12.2影響安全庫存水平的因素
12.3確定安全庫存的合理水平
12.4供給不確定性對安全庫存的影響
12.5集中策略對安全庫存的影響
12.6補貨策略對安全庫存的影響
12.7多級供應鏈中安全庫存的管理
12.8信息技術在庫存管理中的作用
12.9安全庫存的估算和管理實踐
12.10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1→艾爾科公司的庫存管理
案例分析2→包裝工序應該延遲到分銷中心嗎
附錄12A正態分布
附錄12B利用Excel求解正態分布
附錄12C補貨周期平均預期缺貨量
附錄12D慢銷商品的安全庫存計算
第13章產品可獲性水平的確定
13.1產品可獲性水平的重要性
13.2產品可獲性水平的影響因素
13.3改善供應鏈盈利的管理杠桿
13.4產能約束下多種產品可獲性水平的設定
13.5產品可獲性水平的設定實踐
13.6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Winner服裝公司對速度的需求
附錄13A產品可獲性水平
附錄13B中間計算步驟
附錄13C訂貨的預期利潤
附錄13D訂貨的預期超儲量
附錄13E訂貨的預期欠儲量
附錄13F利用Excel電子表格進行模擬
第Ⅴ篇運輸網絡的設計和規劃
第14章供應鏈的運輸
14.1運輸在供應鏈中的作用
14.2各種運輸方式及其績效特征
14.3運輸基礎設施和運輸政策
14.4運輸網絡的設計選擇
14.5孟買達巴瓦拉:一個高響應的配送網絡
14.6運輸設計的權衡
14.7量身定做式運輸
14.8信息技術在運輸中的作用
14.9運輸決策的實踐
14.10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1→為邁克爾硬件公司設計配送網絡
案例分析2→為歐洲—糧食公司設計一個可持續的配送網絡
案例分析3→為中國某進口公司選擇運輸方式
第Ⅵ篇供應鏈跨職能驅動因素的管理
第15章供應鏈的采購決策
15.1供應鏈中采購的作用
15.2自制還是外包
15.3成功的第三方供應商的例子
15.4所有權總成本
15.5供應商選擇——拍賣和談判
15.6供應鏈中的風險分擔和收益共享
15.7外包時激勵的影響
15.8設計采購組合:量身定做式采購
15.9制定采購決策的實踐
15.10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第16章供應鏈的定價和收入管理
16.1定價和收入管理在供應鏈中的作用
16.2多種顧客細分市場的定價和收入管理
16.3易逝資產的定價和收入管理
16.4季節性需求的定價和收入管理
16.5大宗訂貨和零星訂貨的定價和收入管理
16.6應用定價和收入管理的實踐
16.7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練習題
參考文獻
案例分析→選擇Savored還是選擇Groupon?
第17章供應鏈和可持續發展
17.1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作用
17.2公地悲劇
17.3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支柱
17.4可持續發展和供應鏈驅動因素
17.5閉環供應鏈
17.6可持續性定價
17.7學習目標小結
討論題
參考文獻
由蘇尼爾 喬普拉 (Sunil Chopra)和彼得 邁因德爾 (Peter Meindl)合著的《供應鏈管理》(第6版)是一本、系統闡述供應鏈管理的好教材。本書是英文原書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 Planning, and Operation(Six th Edition)的中譯本,適合管理類本科生、研究生和工商管理碩士學生使用,也適合從事供應鏈管理和生產運作管理的實際工作者參考。
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將戰略管理思想與供應鏈管理實際運作有機結合在一起,對供應鏈的設計、計劃和運作統一考慮。這樣,不僅有助于讀者從戰略管理的高度審視供應鏈整體績效,而且有助于讀者從細節上不斷改善供應鏈的運作,使供應鏈戰略和企業競爭戰略匹配,通過供應鏈各個環節的協調來提高供應鏈的整體盈利。
(2)內容系統。全書共分7篇。第1篇構建分析供應鏈的戰略框架,使讀者理解什么是供應鏈,競爭戰略與供應鏈戰略之間的關系,如何實現戰略匹配、拓展戰略匹配范圍,并闡述供應鏈績效測量指標及三個物流驅動因素(設施、庫存、運輸)和三個跨職能驅動因素(信息、采購和定價)。第2篇討論供應鏈網絡設計,包括分銷網絡設計、供應鏈網絡設計和全球供應鏈網絡設計。第3篇介紹供應鏈供需計劃和協調,內容包括供應鏈需求預測、綜合計劃、銷售和運作計劃以及供應鏈的協調。第4篇闡述供應鏈庫存的計劃和管理,提出周轉庫存、安全庫存以及產品可獲性水平的確定方法。第5篇闡述運輸網絡的設計和計劃。第6篇論述供應鏈跨職能驅動因素的管理,包括采購決策、定價和收入管理以及可持續發展。第7篇論述供應鏈中的信息技術(放在www.rdjg.com.cn,有興趣的讀者可免費下載閱讀)。
(3)實用性強。本版加強了對量身定做式供應鏈的設計和管理的討論。有較多近期的、全球性的實例。在供應鏈管理的運作層面,涉及很多定量分析工具和解析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用來分析、解決實際的供應鏈管理問題。為了使讀者理解這些方法,本書提供了電子數據表(放在www.rdjg.com.cn,有興趣的讀者可免費下載閱讀),幫助學生對鮮活的材料進行不同的假設分析。
(4)體例規范。每章不僅有學習目標、詳細的概念闡述、相應的供應鏈管理實踐內容,而且章后有討論題、練習題、參考文獻和案例分析,便于讀者學習和研究。
與第5版相比,第6版在內容上有較多更新。其中對第15章作出了較大修改,加強了對成功的第三方和供應鏈中的激勵以及風險分擔和收益共享的討論。第17章進一步闡述了可持續性,增加了關于可持續性定價的新內容。書中增添了若干新的案例,這些新案例出現在第2,8,9,11,13,14和16章。原有案例中的信息也按當前情況進行了更新。在若干章節增加了練習題。對“供應鏈中的信息技術”(第5版第17章)進行了更新(放在www.rdjg.com.cn,有興趣的讀者可免費下載閱讀)。
本書由大連工業大學管理與社會科學學院工商管理系李曉紅教授、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首席專家汪偉博士、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楊依依博士后、中山大學李麗博士共同翻譯。具體分工如下:李曉紅翻譯第1,2,3章;汪偉翻譯第4,5,6章;楊依依翻譯第7,8,9,11,12,17章;李麗翻譯第10,13,14,15,16章。全書由華中科技大學陳榮秋教授校譯和統稿。
本書的出版得到培生教育出版集團(北京)辦事處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書中翻譯錯誤或欠妥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