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本書里,作者追溯文化的概念的巡游,并檢查其命運標志是經濟全球化,移民和人口的交織的強大新勢力的世界。他認為,歐洲可以發揮在振興我們的文化的理解恰恰是特別重要的作用,因為歐洲有著巨大的民族,語言和歷史的多樣性,是空間,另一個是始終一個人的鄰居,其中每個是不斷在名為從別人學習。
"文化"的目的是為改變,通過將好的人類思想和創造力,以他們育"人民"的宗旨進行了訪問。但是,在我們當代的液體現代世界,文化已經失去了它的宣教作用,并已成為誘惑的手段:它的目的不再啟迪人,但勾引他們。文化今天的功能是不是滿足現有需求,而且要創造新的,同時確保現有的需求永遠保持未了。今天的文化比作自己的巨型百貨里的貨架上都擠滿了那些每天更換稱心如意的商品 - 只要足夠長的時間,刺激欲望的滿足是永遠推遲。
主編的話
作為一個外國文學翻譯者與研究者,有太多的機會接觸大量外國文化,深深為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繽紛多彩、豐富浩蕩所折服。在這世界文化豐富多彩的浩浩蕩蕩中,各民族文化的獨特性與多元化彼此交融、互相滲透,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發展著和變化著。這種發展與變化又進一步促發了各民族文化之間的激蕩、交流、碰撞、吸收、借鑒、揚棄、融合與改造,進一步催發出更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使得各民族文化在不斷豐富自己內涵的同時,也因此而豐富著全人類的文化寶庫,使之日新月異,從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不斷向前、不斷發展。
在這樣一種浩浩蕩蕩的交融與發展中,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任何把自己禁錮、封存、隔絕起來,意欲獨善其身的做法與想法,無疑地、都是愚昧、不可取的。惟有置身其中,勇敢面對,從這種交融與碰撞中博采眾長,吸取自己發展的需要才是正確選擇。問題是,面對這樣豐富多彩、浩浩蕩蕩的海樣文化大潮,如何更加方便和自如地去選擇我們自己的需要,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事情。畢竟,就大多數人來說,直接閱讀外國文化,依然要受諸多條件、特別是語言障礙的限制與影響。因此,不斷推薦、翻譯與出版更多的外國文化給我們的大眾,正是我們翻譯工作者與文化出版人責無旁貸的職責。這套由江蘇省翻譯協會與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聯手打造的《鏡與燈文叢》,就是肩負著這樣的職責,來為我們新時期的民族文化創新與未來文化發展戰略服務的。
《鏡與燈文叢》取名于美國文學理論家艾布拉姆斯的著作《鏡與燈》。鏡者,映像其中,意在反映外在事物;燈者,明示外物,意在指示外物的發展變化。《文叢》之所以取名于此,一者表達入選著述皆為對外在現實或精神世界的心靈映照,一者意為入選著作提供理論或思想上的指引。
綜觀世界各民族文化,不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也不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一切文化思想的形成,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都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象征。研究借鑒世界各民族文化,對于光大人類文明,開拓智慧領地,掃除愚昧落后,振興本民族文化,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只有用人類創造的一切知識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無堅不摧的力量駕馭者。對于外國文化中的科學理性精神、現代人文精神與人道主義、近代民主政治與法制思想、現代市場經濟理論、西方現論、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戰略等,我們要以充分的民族文化自信,敢于敞開胸懷,大膽接納,在激蕩中學習借鑒,在碰撞中揚棄升華,在交融中豐富發展。我們有能力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博采各種文化之長,向世界展示中國現代文化建設的成就。我們也有能力把我們的民族文化建設成符合時代要求的、代表人類文化發展水平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鏡與燈文叢》譯介西方積極的社會學、心理學或哲學或跨學科的著作,旨在反映當前國外理論界學術界的成果和研究方法。鏡,鑒也,景也。借鑒國外精華思想,領略國外學術風騷,是出版的重要使命。燈,光也,明也。引入國外學術成就,照亮未來學術之路,亦是出版的重要責任。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秉承多年專業出版的理念,積極探索學術領域的發展和進步,舉大教育概念,行大教育事業,始終致力于開發教育學術領域的先進思想,展示人文領域的先進成就。
《鏡與燈文叢》的引進出版得到了了江蘇省翻譯界各位專家學者的全力支持和有益指導,相信本《文叢》的出版必定會給我們的文化界與學術界帶來不凡的亮點。
2014-9-19于南京
許鈞,南京大學長江學者、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
鮑曼,現為利茲大學和華沙大學退休的社會學教授,是當代性與后現代性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是英國利茲大學的社會學教授。鮑曼因將現代性、大屠殺以及后現代消費主義聯系起來而廣為知名。
及時章 文化概念:歷史的衍變與闡釋
第二章 時尚、流動的身份和今天的烏托邦
——21世紀的一些文化傾向
第三章 文化:從民族構建到全球化
第四章 大移居世界的文化
第五章 走向統一的歐洲之文化
第六章 國家與市場之間的文化
附錄1:術語對照表
附錄2:人名對照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