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昔日的皇家園林,今天的權力中心,它濃厚的政治意味和神秘色彩,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開國領袖曾在這里工作生活了二十七個春秋,在這堵紅色高墻之內,這位偉人怎樣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和一代人的命運?推開歷史的門扉,帶你走進中南海,走進的平凡生活及情感世界。
坐鎮中南海,從容應對國際風云變幻
運籌帷幄,縱情描繪中國發展藍圖
記述開國領袖的平凡人生
感受一代偉人的崇高情懷
一"西苑"與"中南海"
1."一池三山太液池"
2.風云際會中南海
3.御苑攬勝有佳處
二 從西柏坡到中南海
1.由西柏坡赴京"趕考"
2.從頤和園到雙清別墅
3.菊香書屋的新主人
4.在"游泳池"的歲月里
三 "紅墻"內外的本分公民
1.的家居陳設
2.的生活用具
3.身邊的工作人員
4.的身份證件
四 "天字號"人家的收與支
1."我不摸錢,我就討厭錢"
2.的薪金與支出
3.的稿費與用途
4.偉人留下的購物票證
五 開國領袖的清廉形象
1.的衣裝
2.收受的禮品
3.與人民共度時艱
4.家中打"鼠",鐵腕治吏
六 一代偉人的至愛親情
1.與、毛岸青
2.與賀子珍、李敏
3.與、李訥
4.與侄兒毛遠新
5.與他的韶山鄉親
七 重情厚誼的領袖風范
1.開國領袖過生日
2.不舍相思戰友情
3.肝膽照人待故交
4.領袖百姓存厚誼
八 嗜書如命的文人情懷
1.的書房與藏書印
2.一代偉人讀些什么書
3.怎么讀書
4.豐澤園里的幽默大師
九 別有情趣的生活習慣
1.一生偏愛辣椒、紅燒肉
2.好煙好茶不好酒
3.愛雪、愛梅、愛聽戲
4.偉人的保健與運動
○后記
一"西苑"與"中南海"
中南海,在故宮①的西側,是中海和南海的合稱,占地1500畝,水陸幾乎各占一半。中海開鑿于金代,南海興造于明朝。實際上,在中南海的北邊還有北海,而北海的西北還有前海、后海和西海。由南向北,南海、中海和北海,又稱之為"前三海";再折轉往西,前海、后海和西海,又稱之為"后三海"、"什剎海②"。這六個人工湖泊彼此相連,構成了京城里一片獨特的水系。在這片大體呈"フ"字形的水域岸邊,過去一直是皇族及達官顯貴的園林和居所。
①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1925年10月10日,以過去的皇宮為故宮博物院,于是有"故宮"之名。
② 什剎海:又作"十剎海",因元代以來沿岸有10座佛寺而得名。
1."一池三山太液池"
今日之北京,位于燕山南麓。在古人看來,燕山算得上是苦寒幽暗之地,還說燕子到了這里就不再往北飛了。另外,在燕山過去又設置過幽州,這大略也是它有"幽燕"之稱的原由。在商周,北京是燕國的都城,所以,到了宋遼也叫"燕京"。后來,金國把都城從上京(今黑龍江阿城)遷到這里,改稱"中都"。金代中都城,分大城、皇城和宮城。大城周長37里,位于今北京西南郊;大城套皇城,皇城又套宮城。
早先,北海和中海還只是一片低洼地帶。因從西郊的玉泉山引水而來,久而久之,在這里形成了一個淺淺的湖泊,俗稱"西海子"。玉泉山之水,是京城里較大的泉水,也是皇宮的飲用之水,還是皇家各大名園的"生命之源"。
引入皇宮御園的玉泉山水,又叫"玉河"、"御河",還叫"金水河"、"玉帶河",另有一個俗名叫"筒子河"。到了紫禁城,河又分內外,流經太和門前的是內金水河,流經天安門前的為外金水河。之所以要叫"金水河",一說是因為開河引水始于金代;一說是它起了防護城垣的作用,即所謂"金城湯池,深溝高壘";一說是水打西來,應了五行學說中西方屬于"金"的說法。
后來,在宮城西側,金世宗①又挖湖堆山。湖即太液池,山即瓊華島,
① 金世宗,即完顏雍(1123~1189),女真本名烏祿,為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之孫;1161~1189年在位,年號"大定",他才識過人,很有作為,有"小堯舜"的美譽。環湖為瓊林苑,湖、山、苑組合成為"太寧宮"(今北海公園),后改稱"萬寧宮"。因太液池在宮城的西邊,于是,又有了"西苑太液池"的名號。
關于帝王園林的營造,早從戰國之際起,就一直流傳"一池三山"的說法。人人希求長壽,王公貴族更是這樣。傳說,渤海中有三座仙山,即"蓬萊"、"瀛洲"和"方丈",山上既有神仙居住,又有長生不老之藥。后來,秦始皇派方士①徐巿渡海尋求未果,于是在咸陽蘭池宮修百里長池,筑土為"蓬萊山"。到了西漢,漢武帝也誤信方士之言,以為東海蓬萊仙山有長生不老之藥,可也總是求之不得。于是,他讓人在長安建章宮之北開挖了"太液池",還在池中壘起了"蓬萊"、"瀛洲"和"方丈"三座假山,來象征東海及蓬萊仙境。這就是皇家禁苑"一池三山"的由來。后來的帝王們,也模仿他的這種做法,金世宗也不例外。具體來說,北海象征"太液池",瓊華島象征"蓬萊",原在水中的團城和犀山臺,則分別象征"瀛洲"和"方丈"。
需要說明的是,有名的"燕京八景",即瓊島春陰、太液秋風、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垂虹、盧溝曉月和居庸疊翠,也是在金代見稱于世的。不過,這些景致的標志性書題,多半出自后來康熙和乾隆的手筆。
① 方士:即方術士,后來也稱道士,傳言這些操弄方術之人,修異術,通鬼神,用養氣、蓄精、煉丹的方式,以圖長生不老、飛升成仙。另外,瓊華島上那座有名的藏式白塔,還有北海西沿的那道有名的九龍壁,也是在清代營造的。在這八景當中,"瓊島春陰"和"太液秋風"兩處,與皇家"西苑"有關,只不過,它們一個在北海,一個在中南海。
2.風云際會中南海
至元代,從蒙古草原來到北京的忽必烈①,對萬寧宮不大滿意,于是下令修繕瓊華島,又環繞北海和中海營造宮殿和城池。元朝的皇宮,以太液池為中心,東岸有以大明殿為主體的宮城,西岸有以光天殿為主體的興圣宮以及西苑。而在太液池中,還有萬歲山上的廣寒殿和瀛洲上的儀天殿。光天殿是太子隆福宮的正殿,而興圣宮則是太后的宮室。另外,蒙古人把"水"稱為"海",把"湖"也稱為"海"、"海子",這就是后來"北海"、"中海"、"南海"以及"中南海"之名的由來。
到了明朝,先是改大都為北平,同時還拆毀了大明宮;朱元璋封四子朱棣為燕王,而燕王府呢,就設在太液池隆福宮的舊址上。1392年,太
① 忽必烈(1215~1294),成吉思汗之孫,元代開國皇帝,1260~1294年在位。子朱標死在了朱元璋之前,后來,朱元璋只好讓長孫朱允炆接了班。朱允炆就是建文帝,他很擔心在外做藩王的叔叔們勢力太大,于是,在身邊謀臣的慫恿下,打起了"削藩"的主意。這首先引起了他四叔朱棣的不滿,以所謂"清君側"為名,于1399年聯合藩王發動了"靖難之役",1402攻陷南京,朱允炆也下落不明①,朱棣從侄兒手上奪得了皇位。第二年,他把北平又升格為"京",這也是"北京"的得名之始。隨后,朱棣下令大興土木,營造新都,在這里搞了14年的大規模建設。1421年,正式從南京遷都北來。朱棣之所以要這么做,一是因為元朝雖說崩潰了,可北逃回草原的蒙古人仍是明朝的大患,所以有必要把政治、軍事重心北移,以提高應急反應能力;二是因為他早先為燕王,而用武力奪了侄兒的皇位這件事,朝野中有很多微詞,他也覺得還是返回老巢更安穩一些。
明代的皇宮,也就是金碧輝煌的紫禁城②,比起元代的大明宮來,它是略為向東南移了。這樣一來,"明大內徙而之東,則元宮盡為西苑地"③。南海的開鑿,是西苑擴建的一部分。挖出來的土,還堆筑了一座四周環水的小島——瀛臺。于是,"西苑"成了北海、中海和南海的代稱。顧名思義,"西苑"是皇宮西邊的皇家園林。實際上,這時候的"太液池",也就是北海、
① 一說朱允炆死于戰火,一說削發隱居當了和尚,一說流亡到了海外。
② 紫禁城:依照中國古代星象學說,紫微垣(即北極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而天人對應,皇帝為天帝之子,即"天子",所以,他的居所也就稱之為"紫禁城"。
③ 吳長元:《宸垣識略》,北京:北京出版社,1964年版。中海和南海這三海的水域。
在明代,把原有的"太液秋風"景觀,還附會在新開鑿的水域上,改名"太液晴波"。鄒緝①在《北京八景圖》中說:太液池"有儀天殿,中架長橋,以通往來,又有土臺,松檜蒼然,天氣清明,日月滉漾,而波瀾漣漪,清澈可愛,故曰太液晴波"。不過,到了清朝,乾隆作燕山八景詩,覺得"太液晴波"沒有"太液秋風"貼切、雅致,所以又把它改了回來。
太液池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是由兩座橋隔成的:金鰲玉蝀橋以北為"北海",蜈蚣橋之南為"南海",而這兩橋之間就是"中海"了。
另外,永樂修筑皇宮,依據風水學中左青龍、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說法,在"玄武"的位置必須有山,于是,挖掘紫禁城金水河和太液池南海的泥土,堆積成為大內"鎮山",取名"萬歲山",即今故宮北門后的景山。因為在這里堆放過煤炭,所以它又有一個叫"煤山"的俗稱。1644年,李自成的農民軍攻入北京,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走投無路,萬般無奈吊死在煤山東側的一棵歪脖老槐樹下……
清兵入關之先,打算在攻下北京后,也要一把火燒掉紫禁城。實際上,歷史上類似的事情很多,誰也不愿住在一個過氣王朝的皇宮里,總覺得那是很不吉利的。
① 鄒緝(?~1422),字仲熙,江西吉水人,建文進士,官至翰林檢討、左春坊左庶子、翰林待中,參修過《永樂大典》,有《素庵集》傳世。
紫禁城之所以幸存下來,是因為順治①一來北京,見到這巍峨壯麗的宮殿,感到毀之實在可惜。另外,天下未定,用錢的地方還很多;何況營造新宮,恐怕也未必就能超過眼前的這座紫禁城。順治于猶豫之際,有人給他出了一個好主意,想出了一個巧辦法——改個名字、換換匾額而已。把原來的"大明門"、"承天門"分別改成"大清門"和"天安門",把原來的"奉天殿"、"華蓋殿"和"謹身殿"分別改成"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于是,一座明朝的皇宮轉眼之間就變成了清朝的皇宮。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殿內正北中央的龍椅寶座,也成了"君臨天下"、"唯我獨尊"的一種象征。
而中南海仍作為皇帝的行宮和御苑,在康雍乾三代又略有拓展,成了帝王處理政事和娛樂活動的場所。不僅在這里觀光游賞,節慶里又在這里宴請王公卿士,另外,還在勤政殿召見官員和使臣,在紫光閣犒賞凱旋回朝的將帥。
光緒十一年(1885),在慈禧的授意下,挪用了大筆海軍經費,大規模重修西苑三海,花去了554萬兩銀子,既展拓了中海地面和南海水域,新建了她的寢宮"儀鑾殿"和"西苑電燈公所",還修筑了一條直通北海鏡清齋的小鐵路。據說,慈禧乘坐火車,不準嗚笛,也不用機車,而是由太監們曳引而行,前面還有儀仗開路,跟過去坐轎子、乘御輦出行沒有什么兩樣。不過,這次重修也算得上是北京城市現代化的一個起點。
① 順治皇帝(1638~1661),愛新覺羅·福臨,努爾哈赤之孫、皇太極第九子,清朝第三代皇帝,1643~1661年在位。
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西苑三海成了列強的兵營,瓦德西①的司令部就設在"儀鑾殿"。后來,這座慈禧的寢宮,還讓這些西方強盜一把火給燒掉了。兩年后,流亡在外的慈禧回到北京,又在儀鑾殿原址東南,仿西洋樓樣式,營造了她的女賓招待處,取名"海晏堂",后更名為"居仁堂";另于儀鑾殿原址上,按中國傳統宮殿形式,營造了她新的寢宮,取名"佛照樓"。1908年,74歲的慈禧就死在了這里。
民國伊始,清朝末代皇帝溥儀仍住在紫禁城里,而竊國大盜袁世凱則搬進了中南海。他把海晏堂改成"居仁堂"作為會客室,還在中海西岸修建了雙亭,在亭南又修建白玉石室,室內藏"建儲函冊"金匱,秘藏的是他所指定的接班人的名姓。
袁世凱死后,馮國璋當上了總統,居仁堂成了他眷屬的居所,堂門改為"寶光門"。后來,黎元洪、曹錕當總統,總統府也設在中南海,居仁堂也用來安頓他的姬妾們。1927年月,出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還成立了"安國軍政府",中南海又成了這位奉系軍閥的大元帥府。
1929年,中南海辟為公園,供人游覽,而居仁堂則改為國立圖書館。瀛臺各處,不是林立的店鋪,就是品茗消閑之所。中南海水面很大,公園內最有特色的,還是垂釣、游船這些水上項目。游泳池的經營也很現代,
① 瓦德西(1832~1904),德國人,他的祖上是德意志一個小邦的親王。早先從軍,后來,晉升為陸軍元帥。1900年8月,擔任八國聯軍統帥,指揮侵略軍,鎮壓義和團,屠殺中國人民。設立了團體優惠票,70人以上可打五折,學生還可享受練習月票;這里還聘請游泳教練,幫助、指導人們提高游泳技巧。到了冬季,中南海的滑冰場也名聲在外。1938年,在南海還舉辦了化裝溜冰運動會,給每個參與者還發了一枚紀念章。
因為對市民開放,昔日的皇家禁苑,容納了三教九流,不再是神圣之地。這里魚龍混雜,還夾雜了不少宵小之人。
另外,公園的管理者還對一些房屋盤活經營,除借用一部分給各機關外,還把很多房屋租給老百姓居住。就拿懷仁堂來說,除了一些公務用途外,也對外零散出租,既用來宴請賓客、祝壽結婚,也舉辦醫學講演會、經濟懇談會,乃至延請法師宣講佛法……
抗戰中,中南海又搬來了不少日偽機關,包括在居仁堂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勤政殿的"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委員會"、在時應宮和喜福堂的"臨時政府侍衛處"、在豐澤園的"司法委員會"和"較高法院檢察處"、在運料門的"國立醫學分院"、在春藕齋的"新民會新民青年實施委員會"、在懷仁堂的"教育部直轄編審會"、在錫福堂的"中國大辭典編纂處"以及在靜谷的"滿洲國通商代表部"……
1945年,抗戰結束后,中南海成為李宗仁的北平行轅①衙署。1948年,傅作義出任華北剿總司令,他把司令部也從張家口遷到了北平城,他本人則入住了中南海的懷仁堂。后來,傅作義接受了和平主張,使這座千年古都免受戰火破壞、200萬北平人民免遭兵燹之苦,而他本人也搬出了中南海。事后,親口對他說:"你是北京的大功臣,應該獎你一枚天壇一樣大的獎章。"
從1949年6月,、黨中央入住中南海以來,這座昔日的皇家園林,再一次成了中國最神圣、最神秘的地方……
3.御苑攬勝有佳處
中南海內,勝跡處處,最有代表性的是寶月樓、勤政殿、瀛臺、豐澤園、靜谷、懷仁堂、紫光閣、芭蕉園、水云榭和攝政王府。
寶月樓,乾隆二十二年(1757)為香妃所建。香妃,系新疆回部②小和卓木霍吉贊愛妃,身上有一種美妙無比的奇香。大將軍兆惠征回部,擒得香妃獻給了乾隆。可身處異鄉而深居宮禁的香妃,總因思念故鄉而潸然淚
① 行轅:抗戰后,國民黨把指揮機構擴編為總部-行營(行轅)-綏靖公署(戰區)-綏靖區-兵團/整編軍-軍(整編師)-師(整編旅)-團八級。綏靖公署主任,略當于市府之長;行營(行轅)主任,則略當于省府之長。
② 回部:又稱"回疆",是清代對新疆天山南路的統稱,因統治者對信仰伊斯蘭的少數民族和地區一般加稱"回"字而得名。下。憐香惜玉的乾隆,下令遷來新疆回部一支,于長安街以西造房而居,又建禮拜寺與寶月樓南北相對,俗稱"回子營"。這就是南城后來有名的"牛街"。登樓南望,可見故鄉人,所以又叫"望鄉樓"。到了民國,袁世凱把中南海當作總統府。中國人歷來看重方位,自然,總統府也得坐北朝南。于是,他還讓人把"寶月樓"正南一段紅墻拆了,改為"八"字形,讓它與樓連起來。隨后,又改樓為門,這就是中南海的正門——新華門。
另外,還在樓北修建了一座大影壁,為的是讓人看不到門內的太液池水。"新華門"匾額,出自光緒進士袁勵準①之手。而今大影壁上的題字,是手書的"為人民服務"。作為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所在地,正門影壁上的這五個字,充分亮明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宗旨。
關于影壁題字的由來,還有一段至今鮮為人知的故事。那是1961年的24小時,與汪東興乘坐蘇聯贈送的"吉斯"防彈車經過新華門,他對汪東興說:"門口的影壁是不是考慮給它用起來?"汪東興
① 袁勵準(1876~1935),字玨生,河北宛平人。光緒二十四年(1898)進士,官至翰林院編修、會試同考官,后任清史館編纂、輔仁大學教授,工書畫、行楷。說:"好啊,就寫主席的`為人民服務`,另外還可以寫上`艱苦樸素`。"問:"寫我的話好嗎?"汪東興說:"這是我們黨的宗旨,我們黨就是為人民服務的。"聽了這話,點了點頭。不久,新華門的影壁上就出現了"為人民服務"的毛體題字,而在中南海東門的影壁上也出現了"艱苦樸素"的毛體題字。
勤政殿,在中海與南海之間的堤岸上,始建于康熙之年,是皇帝在西苑的辦公地點。光緒皇帝和康有為在這里商量過變法,后來,它又成為北洋政府重要的會議廳之一。1949年,新政協的籌備會也是在這里召開的。1950~1952年,又做了一些翻修,主要有前廳、長廊通道、中門客廳、接見大廳、西客廳、東餐廳以及的辦公室,是他接見和宴請國內外政要及友人的重要場所。接見大廳高20米,呈橢圓形,正方是一面鑲入壁內的五星紅旗,12個包棉緞面立柱搭配挑燈環繞室內,東西擺放兩座一米高的乾隆款粉彩百鹿樽。另外,為了展示東方大國悠遠、燦爛的歷史文化,還從故宮博物院借調來上百件文物珍品,包括從戰國至明清的銅器、瓷器、玉器、石器、漆器、琺瑯和紫檀之類,陳列在大殿內的多寶框內,以提供給來賓們觀賞。1958年,人民大會堂建成后,以國家名義的接待事宜也從勤政殿轉了過去。不過,的外事接見活動一般仍安排在這里。至70年代,因故拆除了這所大殿,至今思來仍讓人惋惜。
瀛臺,早先稱"南臺",始建于明代,原本是南海中的一座小島,后來成了帝王后妃們的避暑、游宴之所。
過漢白玉拱橋,可見40級臺階上的"翔鸞閣"。這是瀛臺的正門。翔鸞閣左右,展延出雙層回抱樓,登臨遠眺,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閣后是"涵元門",門內東向是"慶云殿",西向的是"景星殿"。過涵元門,正中是"涵元殿"。這是瀛臺的正殿。失敗后,慈禧把光緒囚禁于這個大殿,可憐的光緒也死在了這里。另外,在大殿東側有"藻韻樓",西側有"綺思樓",大殿正南是香扆殿,原名"蓬萊閣"。
從藻韻樓向東,有一別致小院落,院中有一屋一室,南為"補桐書屋",北為"隨安室"。乾隆早年在這里讀書,院中一株桐樹枯死,后來又補種了一棵。這就是書屋得名的由來。用枯桐制成的四張琴,也存放在補桐書屋之中。至于隨安室,顧名思義,含義自然是"隨遇而安"了。
從綺思樓向西,也有一別致小院落,院中也有一屋一室,南為"長春書屋",北為"漱芳潤室"。在附近山石上,又有曲臺回廊,也是欣賞南海風光的絕佳處。
瀛臺多亭,補桐書屋東北有"鏡光亭",鏡光亭東水中有"牣魚亭",長春書屋院西有"懷抱爽亭",瀛臺南端還有"迎熏亭"。迎熏亭也立于水中,亭中聯云:"相于明月清風際,只在高山流水間"。佇立亭前,展目四望,令人恍惚置身于蓬萊仙境之中……
豐澤園,在瀛臺之北,始建于康熙之年,早先是帝王親耕演禮①之處。原來,園前有禾田數畝,園后種桑上千株。每年春季,皇帝來這里演耕,是表示重農的象征性勞動,這個做法從康熙一直持續到光緒。豐澤園正門的匾額,為乾隆御筆手書。園內的主殿是"惇敘殿",后改為"崇雅堂"、"頤年殿"、"頤年堂",乾隆還總在這里設宴賞賜王公宗室。這是一幢坐北朝南的大屋,一廳兩室。它地基高而又房頂大,陽光足而又通風好。當年,袁世凱就在這里辦公。后來,這里又成為新中國領導議事的重要場所,很多關乎國家命運的決策正是在這里做出的。在頤年堂東邊,就是"菊香書屋",后來成了的居所。豐澤園西,還有荷風蕙露亭、崇雅殿、靜憩軒、懷遠齋和純一齋。
靜谷,在豐澤園西側,是一個自成一體的園中之園。入門處有一株根
① 親耕演禮:親耕是自西周已有的一種古禮。在正月里,天子親自到田間耕作,表示對農業的重視。后來,漸次演化為由大臣扶佐乃至代耕的"演耕",皇帝本人只是做做樣子,再也不親自動手耕地了。基兩處、柔干交合的連理柏。園內山石、古木、卉草相依相偎,軒廡、亭臺、樓閣俯仰迎迓。乾隆的題聯曰:"月地云階,別向華林開靜境;屏山鏡水,時從芳徑探幽蹤"。園子的建構,原本含有佛宇梵境的逸韻。園內屏山鏡水,云巖奇秀,華林芳徑,竹柏蔥蘢,景致清雅,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印象。另外,園內有長廊、"春藕齋"和"植秀軒"。在春藕齋中,原藏有唐代韓滉的《五牛圖》真跡,后移交給了故宮博物院。在靜谷西墻邊,有一"虛白室"。所謂"虛白",語出《莊子·人間世》:"虛室生白,吉祥止止"①,表示心中純凈無欲。而虛白室的南邊,是掩映在竹林濃蔭中的"愛翠樓"。在中南海的孩子們眼中,靜谷是最漂亮的園子。工作之余,也總愛來靜谷散散步。
懷仁堂,在豐澤園東北。1902年,慈禧下旨重修的"佛照樓",到民國更名為"懷仁堂"。新中國成立以來,這里是黨中央和國務院舉行重大會議和各種晚會的場所,它見證了很多影響深遠的重大歷史事件。1949年9月,宣告新中國誕生的新政協會議在這里召開;1955年9月,在這里為開國的元帥們授了勛;1956年4月,在這里領頭在實行火葬的倡議書上簽了名;1967年2月,、、、聶榮臻、李富
① 《莊子·人間世》,《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54年重印本。春、李先念、譚震林、余秋里、谷牧"大鬧懷仁堂",與、集團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1988年9月,在這里舉行了恢復軍銜制后的首批上將授銜儀式……
紫光閣,在中海西北岸,始建于明代。早先是明武宗朱厚燳的跑馬射箭之地,名曰"平臺",后來又廢臺建閣。閣高兩層,面闊七間,單檐廡殿頂,黃剪邊綠琉璃瓦,前有五間卷棚歇山頂①抱廈。到了清代,這里是乾隆策問武狀元的地方,后來也是皇帝檢閱侍衛比武的地方。乾隆一向以"十全武功"自詡,他重新修葺紫光閣,也是為了宣揚他的這些武功。一是懸掛各次戰役掛圖及百位功臣圖像,還親筆為他們當中的50人寫了贊文,即所謂"勒壁畫圖思偉績";二是勒石立碑,鐫刻兩道對八旗子弟的圣旨,告誡子孫不要忘本,即所謂"詰戎求世德,寶訓揭鴻文"。1949年以后,紫光閣改為國務活動
① 歇山頂,即歇山式屋頂,宋代以來又稱"九脊殿"、"九脊頂",為中國古建筑屋頂樣式之一,在規格上僅次于皇宮的重檐廡殿頂。的場所。
芭蕉園,與紫光閣隔海相望。過去,這里是中元節①做法事、放河燈②的地方。園內有萬善殿、千圣殿、迎祥樓、朗心樓、悅性樓、集瑞館和大悲壇。萬善殿是園中的正殿,殿前有漢白玉欄桿圍繞月臺,臺下的石幢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大殿正中懸順治御書額"敬佛",殿內供奉三世佛像。千圣殿殿額"普度慈航",還有慈禧御筆匾"福利恒沙",殿內供奉三大士③和十八羅漢,殿后供奉南海觀音。后殿是"千佛像",殿內有七級檀香塔,為明代遺物。悅性樓、集瑞館在塔西,供奉三佛像的大悲壇在塔東。
水云榭,在萬善殿以西,是中海里的一處水上涼亭。亭尤別致,為八角形,四面臨水,有五梁十二角,好似像一座大亭與四座小亭合在一起。小亭仿佛出水芙蓉,云霞倒映水面,仿佛洞天水國。"亭在水云之間"的亭名寓意,也十分貼切。亭內石碑,鐫刻乾隆手書"太液秋風",碑后還有他的題詩——
微見商飔蘋末生,鏡欄玉蝀影中橫。
非關細雨頻傳響,何事平流忽有聲。
爽入金行閭闔表,波連瑤渚趯臺瀛。
① 中元節:又稱"鬼節",人們于農歷七月十五這24小時祭祀先人。
② 放河燈:舊俗,于農歷七月十五中元節夜,燃蓮花燈于水上以燭幽冥,謂之"放河燈",也稱"放荷燈"。
③ 三大士:即觀音、文殊、普賢菩薩。
高秋文宴傳佳話,已覺犁然今昔情。
亭及周邊景致所構成"太液秋風",是為燕京八景之一。不過,乾隆的題詩,比起朱彝尊的《早秋水云榭》來要遜色一些——
殘暑秋逾熾,涼風午乍催。
微波蓮葉卷,新雨豆花開。
宛轉通橋影,清冷傍水隈。
夕陽山更好,金碧涌樓臺。
攝政王府,在中南海西北角。1909年,撥給攝政王載灃①修建王府,包括中路、東路、西一路、西二路和西花園。中路有宮門、影壁、銀安殿,東路是膳房、成衣房及雜役住處;西一路又稱"大圓寶鏡",西二路又稱"十洲塵靜",有假山也有院落。在民國,先后為國務院、總統府、陸軍部、海軍部、北平市政府衙署。1949年后,改為國務院辦公區。園內有"西花廳",后來成了的居所。
新中國伊始,中南海還拆除了包括時應宮、萬字廊在內的一些殿宇,另于岸邊新修了牡丹園、玫瑰園、綠草坪,""前后還造了不少新樓。這雖說是公務所需,不過,對中南海原有格局、形象是有所損害的,也殊屬可惜……
1953年,張耀祠奉命新組中央警衛團。在中南海南邊,興修中央警衛團的團部和宿舍樓。為了施工運送土石、木料的方便,又在東南段墻上開了一個臨時的豁口。團部和宿舍施工結束后,考慮到警衛團人員的進出和工作的需要,也就沒有再把這個豁口堵上,而是修建了一個長期性的小門,習慣上稱之為"東便門"。
① 載灃(1883~1951),系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1908年,溥儀三歲登基,慈禧太后讓載灃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