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政治、軍事、文化、交往、讀史、愛好等多個角度解讀,生動真實地反映了的雄才大略、領袖氣質和人格魅力,可以讓人們從更多的側面了解、認識、敬仰一代偉人。
全書分五個部分:領袖人生、軍事智謀、敵手戰友、文學歷史、情感情趣,視角獨特,選材新穎。作者飽蘸心血和感情,寫出了經天緯地的救世雄才,高山仰止的情操風范,以及獨步天下的文思詩情……
劉繼興,1970年生,著名作家、文史學者。1992年畢業于天津大學,共發表各類作品1000多萬字。有《劉繼興讀史》、《哭泣的歷史》、《歷史的迷蹤》、《歷史上那些牛人們》、《歷史上那些帝王們》、《民國大腕》、《民國秘聞》、《清朝原來這么有趣》、《軼事》、《民國那些牛人》、《最雷人的歷史趣聞》、《歷史也能這般幽默》、《你所不知道的帝王》等著作問世。
領袖?人生
最早預見成為領袖的人是誰?
心目中最能打仗的帝王是誰?
揭秘較高領導地位的確立過程
的三個座右銘
評點最多的古人
晚年為何說要去"賣年糕"?
在遵義會議之前曾四遭排擠
軍事?智謀
揭開用兵如神之謎
挽詩盛贊的兩位軍魂
為何說人民軍史要從葉挺寫起?
六贊
詩句使兩位將軍名揚天下
的四次"上兵伐謀"
敵手?戰友
巧用《水滸傳》戰勝了
與晚年的默契"合作"
交往最多的老同學
早年的"三個半朋友"
比蔡和森"略輸文采"?
為何說"比諸葛亮還厲害"?
對影響較大的七位老師文學?歷史
誰最早將寫進小說?
與魯迅彼此是如何評價對方的?
五評《金瓶梅》
為何推崇屈原?
寫給女性的六首詩詞
為何讓讀《劉盆子傳》?
論史對誰評語最狠?
欣賞的三大政論家
欣賞的"黨內一支筆"
八評赤壁之戰
喜歡的兩首古詩
情感?情趣
鐘情的三項體育運動
最愛讀的一部幽默小說
兩代人婚姻"親上加親"
四納張治中的諫言
與"民國及時"的交往
四打人民文化翻身仗
的黃河情結
后記
性格外向
1949年3月25日晨,率中央機關的人由涿州乘火車抵達了北平的清華園火車站。
清華園站臺上,早已有解放軍總部直屬部隊的司令員聶榮臻、北平市委及時書記彭真和中央社會部部長李克農等人前來迎接了。
一行人乘車離開清華園車站后,車隊徑直向西駛入了頤和園。進入園中,一行人即被引進到了萬壽山上的"益壽堂"院內休息。
一路勞累,隨行的工作人員去園中找水給洗臉、燒水煮茶,可派出去的人一個接一個地回來說,四下里許多地方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可以用來洗臉的水和喝的水,也找不到合適的當地人、找不到飯……
立刻派人去叫來了中央社會部的部長李克農,當面喝問他:"你們搞什么名堂?先來的人都干什么去了?"
李克農有些緊張地解釋說:"原來頤和園里的人都被我派人清理出去了,是為了保障首長們來這里以后的安全……"
沒等李克農把話說完,即發了脾氣:"你蠢么!你把水都排干了,你要保護的那個魚還講什么安全?"
李克農這位被人背地里稱之為中國的"捷爾任斯基"的社會部長,此時更是提心吊膽地解釋說:"北平剛解放,城里城外的特務很多,搞破壞和暗殺活動很猖狂,我不能不嚴加防范……"
"你防范個屁!"大聲吼道,"魚離開了水,你安安全全地干死在那里、餓死在那里吧!"
"我……"李克農的額頭上冒出了冷汗,有些張口結舌,"主席,我這就去安排……"
"不依靠群眾,你能安排什么?"余怒不減地繼續訓斥說,"我不用你了,你愛干嘛干嘛去吧!"
當李克農離開后,身邊的工作人員問:"主席干嘛對他那么兇呀?"
擺擺手說:"不是對他兇,是批評他不曉得依靠群眾,能解決什么問題呀?"
正說著,李克農派人給一行人送來了大米飯和三菜一湯。
問來人:"這些飯菜是從哪里搞來的呀?"
送飯的人說:"是跑到園子外邊的飯館里買來的。"
"我說么!"抓起筷子說,"我說我們離不開群眾么!回去告訴你們的部長,辦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想到廣大的人民群眾!"
"是!"來人連連點頭說,"回去就告訴李部長……"
1953年2月25日下午,由南方視察返回北京途中停車濟南,并在、羅瑞卿等人的陪同下游覽了名列72泉之首的趵突泉,品了用趵突泉水煮的茶。說:"人們都說`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好,我看這`趵突泉中水,濟南市里茶`也不錯么!"
笑道:"主席又作詩了!"
說:"這不叫詩,隨便說說罷了。"又說,"我們昨天去了徐州,今天又到了濟南,你這淮海戰役的總指揮,感觸一定比我多,倒是該有詩作哩!"
笑著說:"在主席面前作詩,班門弄斧么!提起徐州和濟南,還是粟裕打得好啊!"
羅瑞卿也說:"粟司令人稱常勝將軍,名不虛傳!"
"人才、將才、帥才!"感嘆道,"中國的解放,都是靠你們這些人打出來的,你們這些前線的指揮員,都應當名標青史……"
喝著茶說:"那粟裕就是樊噲了!"
問:"那你又是哪個?"
說:"我就是我……"
揮了一下手:"對么!"并說,"粟裕既不是樊噲,也不是韓信,再說我也并非劉邦;你就是,他粟裕就是粟裕,是人民解放軍的戰將,是人民的好兒子么!"
哈哈大笑:"主席講得對!算我失口……"
也爽朗地笑起來:"當年魯桓公會齊侯于此,也不比我們今日么……"
立刻接話說:"我和羅部長一不是魯桓公,二不是齊侯,主席又怎么講?"
"也算我失口!"咽下一口茶,連忙笑了說,"你這個老總,得理不讓人哩!"
說著話,圍攏在和、羅瑞卿身邊的幾個人都開心地笑起來,大家都覺得和、羅瑞卿他們都是心直口快的人,彼此間無話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