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不良資產處置訴訟實務與案例剖析圖書
人氣:26

不良資產處置訴訟實務與案例剖析

不良資產處置實用寶典:訴訟流程指引+典型案例剖析+實務難題解答+法律風險提示
  • 所屬分類:圖書 >法律>經濟法>經濟法學  
  • 作者:[秦麗萍],[張躍超]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9389386
  • 出版社:中國法制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12
  • 印刷時間:2017-12-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按照不良資產訴訟的流程進行架構,內容涉及不良資產糾紛案件的受理、管轄、當事人、執行主體的變更與追加、不良資產轉讓合同無效之訴與撤銷之訴、利息的計算、優先購買權、訴訟時效、法律適用與特殊追償之訴等實務常見問題。本書精選人民法院、各省高級人民法院等判決的有關不良資產的案例,對案例進行深入分析,提煉出法院對相關問題的司法觀點,并從律師的角度對不良資產處置的風險防范提出建議,希望對投資者投資不良資產市場提供有益借鑒和參考。

編輯推薦

訴訟流程指引,剖析典型案例,解答實務難題,提示法律風險

作者簡介

秦麗萍

北京中投律師事務所主任,合伙人律師,專業從事金融及不良資產法律處置多年,長期為眾多金融及非金融類機構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及扎實的法學理論功底。現任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法學會律師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律師法學研究》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金融不良資產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北京市律師協會并購重組與不良資產處置法律事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青聯委員。

張躍超

北京中投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對金融不良資產業務有深入的研究和十多年的實踐操作經驗,自從業以來金融不良資產類案件百余件。張躍超律師在銀行、信托、融資租賃、私募基金等金融領域均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現任北京房地產法學會風險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律師協會銀行法專業委員會委員

目錄

及時章不良資產訴訟案件的受理

[實務點睛]

及時節不良資產訴訟案件的受理條件

第二節不良資產訴訟案件應予以受理的特殊情形

一、 不良債權轉讓方未履行轉讓協議而引起糾紛的應予以受理

二、 金融不良債權的受讓人向政策性破產的擔保人主張權利的應予以受理

三、債權人向因環境污染被政府責令停產破產的金融不良債務人追償的應予以受理

四、 事業單位債務人提起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之訴應予以受理

五、金融不良債權轉讓過程中發生的不當得利糾紛應當受理

第三節不良資產訴訟案件不予受理的特殊情形

一、債權人向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債務人主張清償債務的不應受理

二、債務人為已列入全國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總體規劃并擬實施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債務人的不應受理

三、受讓人以不良債權存在瑕疵為由起訴原國有銀行的不予受理

四、債務人為享受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政策國有森工企業的案件法院不受理

五、國有企業債務人提起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之訴未提供相應擔保不予受理

六、受讓人就不良資產轉讓前已解封的抵押土地向出讓人主張賠償的不予受理

七、受讓人以原國有銀行轉讓不良債權之前已就該債權部分或全部受償為由要求出讓人賠償的不予受理

八、非國有企業債務人提起不良債權轉讓無效糾紛之訴不予受理

第二章不良資產訴訟案件的管轄

[實務點睛]

及時節原有約定管轄對新的債權人有效

第二節國有企業債務人提起確認轉讓合同無效之訴特殊管轄規定

第三節訴訟主體是否適格的問題不屬于管轄權異議審理范圍

第四節合并審理導致標的額增加的級別管轄

第三章不良資產訴訟案件的當事人

[實務點睛]

及時節涉訴不良債權轉讓后可依法變更訴訟主體

第二節國家機關債務人提出的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訴訟中當事人的確定

第三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辦事處依法辦理相關證照則具備訴訟主體資格

第四章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的執行主體變更和追加

[實務點睛]

及時節變更申請執行人

第二節被執行人的變更

第三節被執行人的追加

一、不良資產處置執行中追加抽逃出資或未實際出資人為被執行人的認定標準

二、不良資產處置執行中追加涉及國有資產第三人的認定標準

三、案外人對執行法院做出的承擔債務的保障可作為追加被執行人的依據

第五章不良資產訴訟案件中的優先購買權

[實務點睛]

及時節紀要之前已完成的不良債權轉讓不享有優先購買權

第二節債務人不享有優先購買權

第三節不良債權轉讓未通知優先購買權人的屬于程序瑕疵,將導致轉讓合同無效

第四節不良債權轉讓過程中主張優先購買權的主體應符合法定條件

第五節國有企業債務人的原出資人不具備優先購買權的主體資格

第六節不良資產買受人有舉證證明已通知優先購買權人的義務

第六章不良資產轉讓合同的無效之訴

[實務點睛]

及時節無效爭議情形

一、債務人或保障人為國家機關

二、被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認定為涉及國防、軍工等國家安全和敏感信息的以及其他依法禁止轉讓或限制轉讓情形的

三、未依法評估拍賣或未依法備案的轉讓行為無效

四、受讓人因整體資產包中單筆或數筆債權轉讓無效可主張整包無效

五、非以債轉股、出售股權資產或出售不動產的方式處置資產時不需要進行外部獨立評估

六、債權人僅對債務人不動產采取保全措施但未處置不需進行外部評估

七、不良資產轉讓不排斥公開競價方式之外的轉讓方式

八、債權轉讓協議中對受讓人放棄追究前手國有銀行等特定主體法律責任的限制性條款有效

第二節國有企業債務人認為轉讓合同無效的訴訟程序

一、在一審程序中如何處理

二、在執行程序中如何處理

第三節合同無效的審查要點

第七章不良資產轉讓合同撤銷、解除之訴

[實務點睛]

及時節合同項下的債權不存在的轉讓合同無需撤銷

第二節不良資產包被質押不構成欺詐債權轉讓協議不可撤銷

第三節受讓人可因債務人對原債權人的清償解除債權轉讓協議

第四節不良資產包部分目的不能實現不能解除全部合同

第八章特殊主體追償之訴

[實務點睛]

及時節破產程序中代位權之訴

第二節借款人與用款人身份混同構成共同借款人

第三節股東出資不實應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第九章不良資產處置中利息的計算

[實務點睛]

及時節國有企業債務人利息計算

第二節非國有企業債務人利息計算

第三節《海南座談會紀要》前的利息計算

第四節《海南座談會紀要》后的利息計算

第五節《海南座談會紀要》前后的利息計算

第六節債權轉讓有效的利息計算

第七節債權轉讓無效的利息計算

第八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控股公司作為受讓人的利息計算

第九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參股公司作為受讓人的利息計算

第十節國有資本公司作為受讓人的利息計算

第十章訴訟時效

[實務點睛]

及時節原債權銀行在債權轉讓中通過全國或省級有影響力的報紙公告并有催收內容的可構成訴訟時效的中斷

第二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對已承接的債權通過全國或省級有影響力的報紙公告并有催收內容的可構成時效中斷

第三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需在省級有影響力的報紙上的轉讓暨催收公告才具有催收效力

第四節非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不良債權后直接通過報紙催收公告的方式主張權利不發生訴訟時效中斷的效果

第五節非《海南座談會紀要》界定的銀行在全國或省級有影響力的報紙債權轉讓并有催收內容公告不構成訴訟時效中斷

第十一章不良資產訴訟案件中的保障責任

[實務點睛]

及時節保障期間

第二節保障責任的訴訟時效

第三節保障與抵押并存情形下實現擔保權利的先后順序

第四節保障合同變更的條件

第五節債權人向連帶責任保障人之一主張權利的效力

第六節債權變更與債權轉讓中保障人權利義務的區分

第七節保障人直接承擔還款責任情形的分析

第十二章不良資產訴訟案件中的抵押權行使

[實務點睛]

及時節抵押權能否對抗法院針對抵押物的強制執行

第二節動產抵押物作為出資后抵押權的行使

第三節不動產抵押物被轉讓時抵押權人能否實現抵押權

第四節保障和債務人抵押共存時抵押物價值減損責任承擔

第五節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上設定房屋抵押權的行使

第六節無權處分房產為他人設立抵押的權利行使

第七節債權被分別轉讓后部分債權人針對全部抵押物如何行使權利

第八節債務人重組情況下抵押權人實現權利的方式

附錄:不良資產相關法律規范

在線預覽

及時章 不良資產訴訟案件的受理

[實務點睛]

訴訟追償是重要的金融不良資產處置方式。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不良資產市場的成熟,金融不良資產的處置手段也呈現多樣化的趨勢,但是訴訟仍然是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維護國家金融債權的屏障,也是經濟活動中追索債務最常用的手段。不良債權人采取訴訟方式清收不良資產時,面對的就是法院是否受理的問題,法院的受理是訴訟清收的基礎與前提。

對于一般案件的受理,需要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及時百一十九條的規定。不良資產案件因其特殊性,對于訴訟追償規定了特殊的規則,對于一般規則掌握了解的情況下,需要對特殊規則有更為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就此方能避免不良資產處置中面臨的特殊問題,避免想當然帶來的嚴重后果。

為了認真落實中央關于研究解決金融不良債權轉讓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問題的精神,較高人民法院以《較高人民法院印發關于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的通知》(以下簡稱《海南座談會紀要》)下發各級人民法院。雖然關于《海南座談會紀要》的性質和其能否作為法院審判時的法律依據一直存在爭議,但是實踐中,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相關不良資產案件時一直以《海南座談會紀要》作為審判的依據并寫入判決書中。所以《海南座談會紀要》中關于案件受理的規定也成為法院審判時具體案件是否受理的重要依據。關于案件受理,《海南座談會紀要》主要分兩部分從兩方面作出規定,列舉了法院受理的情形及不受理的情形。本章即參考了《海南座談會紀要》的規定,分別列舉了六種法院應予受理的情形及八種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

一、人民法院應予受理的情形

就金融不良資產訴訟案件應予以受理的情形,本章主要涉及五種特殊情形。

關于法院應予受理的及時種情形,即不良債權轉讓方未履行轉讓協議而引起糾紛的應予以受理。該受理情形規定的出發點是為了保障債權受讓人的利益,維護金融不良債權市場正常的交易秩序,由于早期的不良資產轉讓存在特殊背景及政策,為了平衡多方利益關系,實踐中在金融債權的轉讓方未履行轉讓協議約定的義務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對該糾紛予以受理,即使該轉讓方是銀行金融機構。

關于法院應予受理的第二種情形,即金融不良債權的受讓人向政策性破產的擔保人主張權利的應予以受理。其背后是國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特殊背景,為了解決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債務,國有企業破產采取了一項特殊政策,即政策性破產,國家核銷企業債務,托底安置職工。但要注意,雖然債權人直接向列入政策性破產計劃的國有企業債務人主張清償債務的法院不予受理,但不意味著承擔擔保責任的企業同樣被免予清償責任。

關于法院應予受理的第三種情形,即債權人向因環境污染被政府責令停產破產的金融不良債務人追償的應予以受理。根據相關規定,政策性破產企業債務由金融機構按照國家政策對呆壞賬實施特殊財務方式進行處理。但是對于何為政策性關閉,破產法律有著明確的規定,實務中雖然有些企業是由于政府規定關停轉產,但實際上并不符合政策性破產的規定,不可一概而論。

關于法院應予受理的第四種情形,即事業單位債務人提起金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之訴應予以受理。《海南座談會紀要》規定國有企業債務人享有提起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的訴權,并且其對債務人為事業單位法人也有特殊規定,雖然其與國有企業在組織類型上存在差異,但從所有制性質上看,二者均屬國有性質,事業單位法人也可以享有該項權利。《海南座談會紀要》賦予國有企業債務人以訴權,目的在于借此啟動人民法院對債權轉讓合同效力的審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所以認定同屬國有性質的事業單位債務人享有該項訴權,與《海南座談會紀要》的上述精神是相符的。

關于法院應予受理的第五種情形,即受讓人以出讓方不當得利向國有銀行提起的訴訟應該予以受理。其中要重點審查不良資產的性質,是否屬于政策性不良資產和商業性不良資產。同時要對于具體的訴求進行分析,不當得利的訴請與債權轉讓協議糾紛之間的爭議又有所不同。

二、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

關于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本章主要列舉了包括債權人向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債務人主張清償債務的不應受理在內的八種特殊情形。

關于法院不予受理的及時種情形,即債權人向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債務人主張清償債務的不應受理。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債務人基于特殊“政策照顧”,在破產財產認定、財產處置優先權、破產債權處置等方面給予特別政策支持。因而根據《海南座談會紀要》的特殊規定,一旦國有企業債務人因國家政策被關閉破產,則債權人就無法通過訴訟的方式主張其債權,喪失了訴訟清償的可能性。

關于法院不予受理的第二種情形,即債務人為已列入全國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總體規劃并擬實施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債務人的不應受理。實踐中,雖然由于國有企業債務人被列入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總體規劃導致無法追償,但是債權人并不當然喪失訴訟清償的可能性,其仍然可以以擔保人為被告提起訴訟,直接向擔保人追償。

關于法院不予受理的第三種情形,即受讓人以不良債權存在瑕疵為由起訴原國有銀行的不予受理。基于該情形規定,如若不良債權存在瑕疵,產生相應風險,該風險應由受讓人自行承擔,若以此為依據向原國有銀行提起訴訟,法院不予受理。因為購買不良資產的行為從本身來看就是一種投資行為,風險應由受讓人自行承擔。因此在購買資產包之時,盡職調查十分重要,以排除此類瑕疵風險。

關于法院不予受理的第四種情形,即債務人為享受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政策國有森工企業的案件法院不受理。國有企業債務人被列入了國有森工企業名單,根據《海南座談會紀要》的規定,債權人將無法通過訴訟方式對債權進行追償,國有銀行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貸款給國有企業或者受讓人在購買相關債權時一定要注意該國有企業債務人的特殊身份,避免因此造成自身利益損失。

關于法院不予受理的第五種情形,即國有企業債務人提起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之訴,必須提供相應的擔保。擔保是國有企業債務人提起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之訴的前提,只要國有企業債務人不能提供相應擔保的,人民法院就將駁回國有企業債務人的起訴。

關于法院不予受理的第六種情形,即受讓人就不良資產轉讓前已解封抵押土地向出讓人主張賠償的不予受理。金融不良債權由于其特殊的政策性,其轉讓與一般債權既有相同點,又有很大區別,尤其是在轉讓前就具有瑕疵的金融債權,例如不良資產轉讓前已解封的抵押土地的不良債權,受讓人基本喪失了通過訴訟方式對銀行金融機構追償責任的可能性,所以受讓人在受讓相關債權時,一定要做好相關的盡調工作,切實地了解該債權的實際情況,以免因為債權存在瑕疵導致無法清償而利益受損。

關于法院不予受理的第七種情形,即受讓人以原國有銀行轉讓不良債權之前已就該債權部分或全部受償為由要求出讓人賠償的不予受理。實踐中,即使原國有銀行在轉讓前已經就不良債權獲得了部分或全部清償,受讓人也會因為其在不良債權轉讓中所受損失與銀行之間沒有法律上的直接利害關系,無法直接向銀行主張不當得利,只能另尋途徑解決。

關于法院不予受理的第八種情形,即非國有企業債務人提起不良債權轉讓無效糾紛不予受理。《海南座談會紀要》明確規定,非國有企業,其作為債務人無權以不良債權轉讓行為損害國有資產等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訴訟。

綜上,投資者投資不良資產一方面要進行充分的盡調,了解資產包存在的問題與可能風險,另一方面也要熟悉不良資產的法律法規及相關判例,例如本章介紹的以上五種法院受理的情形以及八種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只有充分了解法院的受理條件,投資者才能在投資之前盡可能地避免因債權無法被法院受理而造成的巨大損失。

及時節不良資產訴訟案件的受理條件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沈陽辦事處與錦州南山糧食儲備庫、遼寧錦州國家糧食儲備庫、錦州桃園糧庫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案號:較高人民法院 (2010)民二終字第71號)

[問題提示]

接收行政劃撥財產是否在該財產范圍內對原企業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基本案情]

1998年11月,根據國發(1998)15號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規定》的要求,在中國人民銀行錦州市中心支行主持下對錦州桃園糧庫(以下簡稱桃園糧庫)所欠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錦州市分行營業部貸款30119萬元及交通銀行貸款370萬元進行了分割。由從桃園糧庫分立出來的遼寧錦州國家糧食儲備庫(以下簡稱國糧儲備庫)承擔19699萬元貸款,桃園糧庫承擔15筆共計10790萬元貸款,并明確中國工商銀行錦州古塔支行為桃園糧庫10790萬元貸款的債權人,該支行沒有異議。另,2005年12月20日根據遼寧省政府(2005)15號、錦州市政府(2005)57號和錦州市糧食局(2005) 49號文件精神,錦州市太和區政府將桃園糧庫無償取得的位于凌西街宣仁里97號184578平方米的國有土地使用權又無償劃撥給了錦州南山糧食儲備庫(以下簡稱南山糧庫),并辦理了國有土地使用證。

2005年7月15日中國工商銀行遼寧省分行與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沈陽辦事處(以下簡稱長城沈陽辦)簽訂了債權轉讓協議,將桃園糧庫欠其10790萬元貸款本金及相應利息轉讓給長城沈陽辦。

后長城沈陽辦多次向桃園糧庫催收債務,其仍不償還,遂訴至法院,請求桃園糧庫償還借款本金10790萬元、相應利息及訴訟費用,國糧儲備庫對上述借款本息、訴訟費用承擔連帶責任,南山糧庫對上述借款本息、訴訟費用在接收桃園糧庫的財產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

[爭議焦點]

法院應否受理對南山糧庫的起訴?

[法院對焦點問題的觀點]

法院認為,南山糧庫是通過錦州市太和區政府行政劃撥行為無償取得桃園糧庫原享有的位于凌西街宣仁里97號184578平方米國有土地的使用權的,即其取得該國有土地的使用權是基于行政劃轉行為。根據《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企業改制規定》)第三條的規定,政府主管部門在對企業國有資產進行行政性調整、劃轉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故本案長城沈陽辦與南山糧庫之間的糾紛,人民法院不應作為民事案件受理。

[裁判結果]

此案經過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和較高人民法院的二審。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桃園糧庫償還長城沈陽辦借款本金及相應利息、承擔訴訟費用,駁回了長城沈陽辦對國糧儲備庫、南山糧庫的訴訟請求,較高人民法院二審維持了一審對桃園糧庫及國糧儲備庫的判決,對原審法院針對南山糧庫進行判決駁回訴訟請求而非裁定駁回起訴予以糾正。

[實踐中應注意的問題]

不良資產類案件本身的受理應符合民事訴訟法關于案件受理的規定,否則案件無法完成立案工作。除了符合民事訴訟法關于案件受理的規定外,仍需要特別注意不良資產案件的特殊政策性因素。本案例恰恰體現了不良資產政策性的一面,故此在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對于政策性問題要有清晰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

[律師建議]

在對不良資產的收購過程中,由于不良資產情況的不同,對其進行翔實的盡調是成功處置不良資產的關鍵,尤其是不良債權的債務人涉及國有企業時,由于其企業的性質及財產的特殊性,具有一定政治色彩。如在本案中,針對企業國有資產劃撥就有專門法律規定,政府主管部門在對企業國有資產進行行政性調整、劃撥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法院不予受理;立案后發現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的,裁定駁回起訴。所以不管是律師還是不良資產購買人,在處理此類有相關政策性調整的案件及購買不良資產時,要掌握所有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

[法條鏈接]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與企業改制相關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三條政府主管部門在對企業國有資產進行行政性調整、劃轉過程中發生的糾紛,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及時條合同法實施以后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適用合同法的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前成立的合同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除本解釋另有規定的以外,適用當時的法律規定,當時沒有法律規定的,可以適用合同法的有關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及時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較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

二、關于案件的受理

會議認為,為確保此類案件得到公正妥善的處理,凡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受理條件及《紀要》有關規定精神涉及的此類案件,人民法院應予受理。不良債權已經剝離至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又被轉讓給受讓人后,國有企業債務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不良債權已經轉讓而仍向原國有銀行清償的,不得對抗受讓人對其提起的追索之訴,國有企業債務人在對受讓人清償后向原國有銀行提起返還不當得利之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國有企業債務人不知道不良債權已經轉讓而向原國有銀行清償的,可以對抗受讓人對其提起的追索之訴,受讓人向國有銀行提起返還不當得利之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受讓人在對國有企業債務人的追索訴訟中,主張追加原國有銀行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紀要》前已經終審或者根據《紀要》做出終審的,當事人根據《紀要》認為生效裁判存在錯誤而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案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一)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與國有銀行就政策性金融資產轉讓協議發生糾紛起訴到人民法院的;

(二)債權人向國家政策性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債務人主張清償債務的;

(三)債權人向已列入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總體規劃并擬實施關閉破產的國有企業債務人主張清償債務的;

(四)《紀要》前,受讓人與國有企業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已經履行完畢,優先購買權人或國有企業債務人提起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訴訟的;

(五)受讓人自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受讓不良債權后,以不良債權存在瑕疵為由起訴原國有銀行的;

(六)國有銀行或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轉讓享受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政策的國有森工企業不良債權而引發受讓人向森工企業主張債權的(具體詳見《天然林資源保護區森工企業金融機構債務免除申請表》名錄);

(七)在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無效之訴中,國有企業債務人不能提供相應擔保或者優先購買權人放棄優先購買權的。

第二節不良資產訴訟案件應予以受理的特殊情形

…………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