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主要介紹利瑪竇在中國期間和回國之后的一系列活動,探討通過這些活動對東西文化交流有何促進性和影響。對于海上絲綢之路的探索和延伸有何歷史性意義。
明清之際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耶穌會士來到中國,雖然目的是為了布道,為了向中國輸入西方宗教教義,但同時也給中國帶來了當時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和方法。西學的傳入和它所倡導的科學精神及科學方法與當時中國的經世實學思潮一拍即合,無疑對中國學術體系的進一步完善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耶穌會士通過著書立說,將中國的經籍和思想介紹到西方,從而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耶穌會士在中國的布道活動,以及由此引發的中國禮儀之爭,開啟了東學西漸之門,這種爭論從宗教界擴大到思想文化界,成為十八世紀以來西方熱衷于中國文化研究的重要緣由。
作者系肇慶大學歷史學研究院院長、廣東省歷史學會專家委員會副秘書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