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鄉新建筑不同,針對新中國60年建筑的《遺產卷》的確立有諸多考慮。首先是國家文物局單霽翔局長3本著作的啟發:《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2006年6月版)、《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2007年6月版)、《從"文物保護"走向"文化遺產保護"》(2008年11月版)。他幾次對我們強調要借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之機,整理新中國60年來尚未進入各級政府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名錄,這不僅對于全國文物普查有益,更對于推進建筑文化遺產保護有價值。此外,幾年來北京、南京、天津、深圳、武漢、重慶等城市對文化遺產的"建設性破壞"個案都要求要強化城鄉建設的文化遺產保護觀念的普及與再教育。縱觀新中國60年文化遺產建設的風風雨雨,雖屢有建樹,但更屢見挫折。因此,本書的使命在于不僅要確立"建筑文化遺產"的理念,并梳理好60年文化遺產建筑在保護修復技術上的業績與經驗,也要指出若干教訓與不足,借鑒國外成功做法,從而盤點出一份有參考價值的新中國建筑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序:建筑設計歷甲子
1949年以來建筑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概說
啟動20世紀遺產的搶救性保護
建筑文化遺產文論選
關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區位置的建議
中國的建筑藝術
天道、地道、人道與建筑的關系
《中國建筑史學史》(提綱)
中國建筑史擴大研究課題意見的商榷
談獨樂寺觀音閣建筑的抗震性能問題
《中國古代城市規劃、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設計方法研究》后記
中國民居學術研究20年回顧與展望
關于風水理論的探索與研究
進入21世紀的近代建筑史研究
中國1949年以來關于保護文物建筑的法規回顧
中國建筑遺產的守望者
1949年以來建筑作品舉要
附錄
附錄一:關于文化遺產的重要文獻選編
附錄二:1949年以來建筑文化遺產大事記
編前編后:希望是"建筑中國60年"的全記錄
1949年以來建筑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概說
建筑物作為工程與藝術的結晶,真實記錄著其建造時代的科技水平、社會生活需求和審美趣味,而后,它是一個穩定中有變化的物質性載體,不斷融入社會變遷的歷史信息,傾注著使用者與觀賞者或褒或貶的情感,在歷史長河中或垂不朽,或被淘汰。一般說來,能夠在時間的長河中歷久不衰者必是那些應當彪炳青史的經典之作,但事實上,眾多被無情淘汰者中,也往往夾雜著為數不菲的足以象征人類的智慧與力量的偉大作品。
距今2 215年前,即公元前206年,項羽在推翻秦朝統治的同時,縱火焚毀了當時世界上最宏偉壯麗的建筑群——阿房宮,大火三月不熄。約與此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古羅馬軍團也正在無情地摧毀迦太基城。而在這兩個著名的歷史事件的之前之后,因人為或自然的突發事件而遭滅頂之災的建筑杰作多到難以計數:古巴比倫空中花園、古埃及亞歷山大港燈塔、古希臘雅典城、古羅馬龐貝古城,中國夏代都城、殷代都城、漢唐長安、北魏洛陽永寧寺塔、北宋汴京、清圓明園……直到近50年來,我國仍有大量歷史建筑毀于十年"",類似事件在當今經濟建設大潮中也還未能徹底杜絕;而在國外,則發生了阿富汗塔利班集團炸毀巴米揚石窟東西大佛、"9·11"紐約世貿大廈被撞毀等野蠻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