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布日、孛兒只斤·蘇和著的《衛拉特三大汗國及其后人》講述的是:蒙古族曾經是一個有過輝煌歷史的民族。在蒙古圣主成吉思汗的統帥下,建立了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使蒙古民族的歷史載入人類歷史史冊。在中國,由于蒙古民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統一的大元王朝,結束了中國自唐朝以來364年的分裂局面,也使蒙古族成為了中華民族中的佼佼者和舉足輕重的一員。從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時期到近代長達70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蒙古民族叱咤風云、前仆后繼,為中華民族做出了突出的貢獻,這體現在中國的版圖、政治體系、哲學、宗教、科技、戰爭、商業、文化等諸方面。
孛兒只斤·蘇和,1950年生于內蒙古烏蘭浩特市,1968年下鄉插隊,1970年參軍。1978年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物理系并留校任教,先后擔任科級、系處級教學和技術管理干部。期間有多篇論文在國內各種刊物上發表,有多項科研項目獲獎。1987年被評為工程師,1997年被評為工程師。1994年被學校派往俄羅斯工作。接觸中國境外布里亞特蒙古人,其間作了大量的民族、民俗、歷史方面的調查研究和資料整理工作。在這之后開始關注和研究蒙古學,研究方向為境外蒙古人后裔。2007年調入學校圖書館任職,有充裕時間和良好環境進行寫作。 班布日,網名班布爾汗,蒙古族,1980年出生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祖籍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歷史學碩士。現為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實習員。自幼酷愛歷史,2002年以來在各類雜志和網站發表大量歷史類文章,是網絡社區天涯社區"煮酒論史"板塊創建人之一,并任多年版主。2009年出版《后的可汗——蒙古帝國的余暉》。
序言
一、衛拉特蒙古的起源
1.衛拉特蒙古的核心部落——綽羅斯
2.衛拉特蒙古其他重要的組成部落
二、北元時期的衛拉特蒙古
1.猛可帖木兒的崛起
2.東西汗廷的對峙
3.的非黃金家族大汗——"大元天圣汗"也先
4.衛拉特蒙古的衰落與東蒙古中興
三、持教法王——和碩特汗國
1."衛拉特汗"——衛拉特聯盟時期的和碩特
2.亂世雪域——和碩特入藏前的衛藏局勢
3."全藏三區"——和碩特汗國的建立
4.由汗主宰還是由佛主宰——五世達賴喇嘛收回政權的行動
5.后的輝煌——拉藏汗的空前集權
6.傾國之戀——和碩特汗國的滅亡
7.青海和碩特的復國努力——羅卜藏丹津的反清起義
8.和碩特汗國后裔之一——青海和碩特各旗
9.和碩特汗國后裔之二——新疆和碩特旗
10.和碩特汗國后裔之三——阿拉善和碩特旗
11.和碩特汗國后裔之四——肅北和碩特部落
四、后的游牧帝國——準噶爾汗國
1.在內憂外患中的發展——巴圖爾琿臺吉、僧格琿臺吉
2.帝國時代——噶爾丹博碩克圖汗的成功與失敗
3.重建帝國——策妄阿拉布坦的努力
4.后的雄主——噶爾丹策零
5.堡壘從內部攻破——準噶爾汗國的滅亡
6.準噶爾汗國后裔之一——-厄魯特營
7.準噶爾汗國后裔之二——-達什達瓦部
8.準噶爾汗國后裔之三——砰倫貝爾厄魯特
五、東歸英雄——土爾扈特汗國
1.為尋找安樂的牧場而西遷——土爾扈特汗國的建立
2.無所不在的枷鎖——土爾扈特汗國對沙俄控制的反抗
3."土爾扈特的末日來到了"——東歸前的土爾扈特局勢
4.死亡之旅——東歸路上的血淚
5."勿生事端,致盼致禱"——清廷對東歸后的土爾扈特人的安置
6.滯留在伏爾加河的汗國子民——俄羅斯卡爾梅克人
7.土爾扈特汗國的后裔之一——舊土爾扈特盟
8.土爾扈特汗國的后裔之二——新土爾扈特盟
9.土爾扈特汗國的后裔之三——額濟納舊土爾扈特特別旗
參考文獻
一、衛拉特蒙古的起源 衛拉特蒙古的來源較為復雜,其形成過程囊括了蒙古帝國、元朝、北元時期,在不同的時期,其部落組成也大為不同。 1.衛拉特蒙古的核心部落——綽羅斯 早的衛拉特人,是在葉尼塞河流域廣大森林中的森林狩獵民,史書稱之為"林木中的百姓",其中主要是衛拉特人。他們當時被稱為"斡亦剌惕"、"斡亦剌"、"外剌"、"外剌夕",明朝時被稱為"瓦刺"。 1206年(蒙古太祖元年),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號"成吉思汗"。建國后,成吉思汗一面開始對西夏、金朝進行軍事擴張,一面也對周邊各小國進行招撫。經過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動,在南方為金朝鎮守邊疆的汪古部首領阿刺兀思剔吉忽里、在西方的高昌回鶻的亦都護巴爾術阿爾忒的斤、海押立哈刺魯首領阿兒思蘭汗與阿力麻里哈剌魯首領斡匝兒等相繼主動歸附。而在東方,成吉思汗派長子術赤前去招撫"林木中的百姓"。面對強大蒙古軍的威懾及成吉思汗豐厚獎賞的懷柔,"林木中的百姓"斡亦刺部首領忽都合別乞很識時務,主動接受了招撫,并幫助術赤招撫其他森林部落。 忽都合別乞不戰而降,為成吉思汗招降其他"林木中的百姓"建立了功勛,從而受到極高獎賞,不但得以統治原有部落,受封太師,而且成為成吉思汗的親家,其兒子脫劣勒赤娶了成吉思汗的女兒扯扯干公主。斡亦剌部也隨之成為大蒙古國的皇親國戚,極為顯貴。所謂種下梧桐樹,招得金鳳凰。周圍林木中百姓各部落都以斡亦刺為榮,雖然在內部繼續沿用各自的名稱,對外都喜歡自稱斡亦剌。因此,原本的林木中百姓,逐漸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斡亦刺,這便是瓦剌或衛拉特。 而在日后的蒙古文獻中,記載著一個關于衛拉特形成的傳說。據說,在古代,有名叫阿木尼和多木尼的兩個人住在蠻荒之地。阿木尼的十個兒子成為準噶爾的部眾,多木尼的四個兒子成為了杜爾伯特的部眾。,他們之中的一個獵人在森林狩獵時發現一個嬰兒躺在一棵樹下,那樹的形狀像一個弓形的管子,從中流出的樹汁哺育著嬰兒,而旁邊則有一只鶚(音xiao,一種鷂鷹)在守護著嬰兒。獵人認為樹是孩子的母親,而鶚是孩子的父親,這是神奇的嬰兒,于是將孩子抱回部落,取名"綽羅斯",長大后因為其神奇的出身和過人的英武,眾人便推舉他為準噶爾和杜爾伯特的首領,于是,綽羅斯便成為了準噶爾和杜爾伯特的姓氏。 這個傳說載于噶班沙拉勃所著的《四衛拉特史》和巴圖爾烏巴什圖門所著的《四衛拉特史》。這兩部書都是衛拉特歷史的重要著作。不過,噶班沙拉勃著書是在1737年(清乾隆二年),巴圖爾烏巴什圖門則要比其晚100年左右,這距離衛拉特的早期形成已經過去數百年,而傳說中因受佛教影響,只能看作是神話而不是歷史。準噶爾和杜爾伯特本都屬于綽羅斯!部,1486年(明成化二十二年)方才!分裂為兩部,可見傳說不實。但衛拉特核心部落以綽羅斯為姓氏,這卻是確鑿的。 1227年(蒙古太祖二十二年)成吉思汗去世,窩闊臺汗及其子黌由汗相繼繼位,而貴由汗死后,戚吉思汗第四子托雷之子蒙哥依靠家族強大的實力,并獲得術赤家族、察合臺家族的支持,一舉取得了蒙古大汗汗位。因為汗位易主,一場清洗也就不可避免,蒙哥汗對窩闊臺家族的貴族們進行了強力鎮壓,或處死,或改封,將"窩闊臺兀魯斯"除國。這場變故,使得大蒙古國內部各貴族的封地出現了一次大洗牌。衛拉特此時的首領是忽都合別乞之子脫劣勒赤,他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蒙哥汗的弟弟阿里不哥以及察合臺的孫子哈刺旭烈,在這次事變中站在蒙哥汗一方,受封很多牧場和屬民,于是,衛拉特人大量西汗,來到阿爾泰山及現今蒙古國西部地區,從森林狩獵民逐漸轉變為草原游牧民。 1259年(蒙古憲宗九年),蒙哥汗在攻打南宋的合州釣魚城時駕崩,他的兩個弟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開始了長達4年的爭位戰爭。衛拉特部首領因為是阿里不哥的岳丈,自然全力支持阿里不哥一系。阿里不哥失敗后,又轉而支持與忽必烈作對的窩闊臺汗國之汗海都,參與戰亂30余年,所部損失慘重。不過,脫劣勒赤第三子巴兒思不花之子別乞里迷失一直跟隨忽必烈,在攻打南宋之戰、平定昔里吉之亂中立下汗馬功勞而備受寵信,官至同知樞密院事高位,從而保住了衛拉特人在元朝的地位,得以繼續發展。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