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
中醫養生的實質是通過調理肌體,使人體的機能得以恢復,從而喚醒我們所具備的自我調節能力,使得身體自愈。
作為社會的中堅,家庭的支柱,男性養生至關重要。本書從實際出發,結合經絡、氣血、飲食、睡眠、內在肌體等方面的理論指導男性合理養生。
"順應自然規律,調節自我身心",是我們獲取成功和健康的法門。
中醫養生不重在治病,而重在調平衡。平衡釋放潛能,潛能自愈百病。自愈潛能才是人體根本大藥,"借天力還以人力"就是養生智慧的根本所在。
做男人不容易,既要努力工作,完成自己的理想和事業,又要支撐著家庭,維持整個家庭的幸福。當他們為別墅和轎車忙碌而廢寢忘食、疏遠家人的時候,他們是不是要問問自己:那些真的重要嗎?他們到底要用生命來做些什么?他的家人在期待他;他的同事離不開他;他的父母更需要他。因此,男人要愛護自己,保護自己;要在忙碌的生活之余找到理想的養生之道,調節自身,達到和諧,保持健康。 本書從實際出發,結合經絡、氣血、飲食、睡眠、內在肌體等方面的理論指導男性合理養生。
崔先鐸,1957年生于湖北荊州,自幼天資聰穎,曾師從一位武當山民間名醫專修中醫藥理,又先后在成都中醫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及時軍醫大學深造。 從醫37年來,崔醫生堅持中醫傳統特色辨證施治,發揮中醫中藥的優勢,同時采用現代醫學先進的技術,將中西醫結合,提高
及時章 認識男性自身,尋求養生之本
及時節 《黃帝內經》說:男女有別
第二節 我們從哪里開始衰老
第三節 先天體質決定患病易感性
第四節 "同氣相求"是男性養生較大原則
第二章 用科學的養生觀念指導養生思路
及時節 要去順應,而不是去抵抗
第二節 過度醫療正在吞噬生命力
第三節 恐懼比疾病更可怕
第四節 把你的生命鐘撥得慢一些
第五節 藥不是靈丹,它帶著"邪氣"
第六節 讓更年期過渡得再自然些
第三章 經絡里面輕鎖著男人的命脈根基
及時節 人體經絡是遍布全身的命脈之路
第二節 懂得內求之人才能感悟經絡的神力
第三節 順應天序,各經當道最是養生之時
第四節 抵抗衰老就從胃經和大腸經人手
第五節 打通經脈就是打通人體的循環通道
第四章 養好五臟六腑就是養好男人的命
及時節 相信我,是你的腎在出賣你的年紀
第二節 養副好"心肝",男人才能真正健康
第三節 脾旺百病除,男人的脾是后天之本
第四節 每個男人都有一個備需呵護的胃
第五節 健康長壽要從養肺開始
第六節 肝膽相照,照看好男人的護身符
第七節 重視腸道健康,跟大腹便便說再見
第五章 品質男人來自品質的一日三餐
及時節 營養足了,男人自然馬力十足
第二節 少食的生活,就是健康的生活
第三節 鹽,多了少了都會影響健康
第四節 了解食物的性味才能吃得科學
第五節 當心餐桌上的"致病殺手"
第六節 幫助男人吃出勃勃"性致"
第六章 男人懂得修身養性才能安享天年
及時節 中醫是人生哲學,豁達才能延壽
第二節 無情未必真豪杰,淚輕彈又何妨
第三節 壓力最要常疏泄,淡泊最養身心
第四節 笑是白送的仙方,快樂誰言難求
第五節 兼愛是亙古美德,寬容盡顯品格
第六節 七情致病也治病,悲喜都能傷人
第七節 離開自卑的魔咒,邁進廣闊人生
第八節 沉默中的孤獨者,無人為你喝彩
第九節 剛愎自用多愁苦,怒火生出百病
第十節 追求易過勞,有時要做阿Q
第七章 都是壞習慣壞了男人的養生計劃
及時節 不良生活習慣讓男人越來越"冷血"
第二節 愛你的男人,就讓他每天早上坐在餐桌前
第三節 男人與酒,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第四節 泡熱水澡、蒸桑拿不是男人放松的良方
第五節 老煙槍,不知不覺中就被老化了身體
第六節 哪個人的健康也經不起整天地熬夜
第七節 過于疲勞的駕駛就等于是在酒后開車
第八節 警惕婚后發胖!給中年男性的小警告
第八章 男人們,開始進行"全副武裝"吧
及時節 別再以為男人重要的只是智商
第二節 排毒?沒錯!男人也需要排毒
第三節 預防骨質疏松,做錚錚鐵骨漢
第四節 一口好牙齒,見證男人的健康
第五節 "聰明絕頂"未必人見人愛
第六節 要工作?還是要一雙靈活的手?
第七節 強勁的盆底肌肉更有助于性事
第八節 重新說一說"男人那話兒"
第九章 養生其實很簡單,就從生活入手
及時節 社會精英們,別把應酬都放在晚上
第二節 累是百病根源,睡眠就是一劑良藥
第三節 揮灑縱情山野間,給生命加點兒氧
第四節 男人盡量多運動,制造點"肌肉感"
第五節 坐得太久——傷了筋骨,還傷了肝
第六節 常愛犯懶的男性身陷生殖疾病漩渦
第七節 閑來請君多品茶,既防衰老又防癌
第八節 赤足走賽過神仙,燙燙腳睡得更香
第九節 快走出灰暗無聲的"婚姻冷漠癥"
第十節 中年,男人"性危機"的暗礁?
第十章 男性更加需要重視來自身體的警訊
及時節 臉部
第二節 手掌
第三節 精液
第四節 勃起功能障礙(ED)
第五節 高血壓
第六節 前列腺
及時章 認識男性自身,尋求養生之本
及時節 《黃帝內經》說:男女有別
《上古天真論》以"八歲"為男性的一個周期,這是由腎氣的盛衰、天癸的輪回決定的。這種劃分,非常符合男性身體的生理規律,也與天道運行規律相符合。在《易經》八卦中,兌卦表示少女,艮卦表示少男。很明顯,無論是《黃帝內經》還是《周易》,都明白無誤地指出了,男女有別。男性養生,有著獨特性,有著根據自身規律發展而來的精妙之處。
從生理角度來看,男性從生命開始就比女性面臨更多的磨難。男性精子沒有女性受精卵易于成活。由于遺傳的因素,男性胎兒存在于子宮中時,要經過比女性胎兒更為復雜的轉化過程,所以,男性胎兒的自然流產率高于女性胎兒。即便如此,在出生后及時個月中,男嬰的死亡率比女嬰高30%,而男嬰殘疾、畸形率也比女嬰高33%。由此可見,男性的先天條件并不比女性優越,男性的素質并不是天生強健的。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男性科學的認識不斷深化。男性較女性強健的觀念已經開始動搖,男性健康問題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從長壽方面,也為男性敲響了警鐘——男性短壽。據蘇聯醫學界統計,蘇聯新生兒男女比例基本協調,但到老年時,男女比例則為50:100,男性的平均壽命遠不如女性長。在我國,男性的平均壽命也比女性短5歲。
科學家首先對動物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與雄性老鼠相比,雌性老鼠攝入的熱量偏低,這使得它們的肝臟能合成27種不同的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正是影響老鼠壽命的重要因素。隨后,研究人員在對人類進行研究時發現,女性通常多喜素食、吃得少,男性多喜肉食、吃得多而且常常狼吞虎咽,因此,女性體內也會合成某些蛋白質,有利于保持健康。
從遺傳學上講,女性的染色體為XX,男性為XY。人體內有一種參與修補DNA的基因,僅與X染色體有關,所以女性天生多一個修補基因。另外,有些酶負責調節人體細胞代謝,它們的基因也定位在x染色體上,這種酶有助于加快細胞的新陳代謝,讓機體保持活力。在這些方面,男性處于劣勢。從激素分泌來看,男性體內雄激素較多,雌激素較少,而雌激素有利于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因而女性抗感染及抗病毒的能力要比男性強。同時,雌激素也有利于膽固醇和脂蛋白代謝,因而女性的動脈硬化及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遠比男性要低。
男性兒童期體質與女性兒童期體質無異,都表現為五臟六腑組織柔弱而未成熟,功能幼稚,陽氣生發,體弱易病,病后恢復迅速。《靈樞·逆順肥瘦篇》指出:"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
青壯年時期,陽氣充實,機體發育完善,組織、功能均處在時期,形成了"盛陽"體質,表現為體力充沛、精力旺盛、抵抗力強。但是,青壯年大多已經自食其力,要進行大量的體力、腦力勞動,耗傷精血。同時青壯年時期欲望最強,體質上多"氣常有余,血常不足"。
老年期,組織、功能衰老退化,形成陰陽俱虛,易患慢性病,病后不易恢復。《素問·上古天真論》談到,男子六八(48歲),面容逐漸憔悴,鬢發開始發白。七八(56歲)臟腑功能衰退,筋脈活動不靈,筋骨松懈,身體沉重無力,生殖功能退化。八八(64歲)則牙齒頭發脫落。
男性的耐受力和抗病力都比女性差。男性不及女性耐寒、耐饑、耐疲勞、耐受精神壓力。男性在工作中遇到阻力時,往往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腎上腺分泌增加,而女性卻少有這類反應,因而男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高于女性。女性有雙重的免疫基因,有雙倍于男性的免疫物質,因而許多疾病女性少發,而男性多發,且病死率高。據有關統計,大約有30種疾病,諸如心臟病、糖尿病、血友病、胃潰瘍、色盲、禿頂、癤瘡等,都是男性多發。
許多人以為女性情緒善變,精神脆弱。其實,男性的情緒沒有女性穩定,男性對精神壓力的耐受力遠遠低于女性。有資料表明,男性癔病患者多于女性,自殺者男性多于女性,癲癇患者的男女之比為8:1。許多國家精神病院的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多得多。口吃的男女之比為5:1。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于被圍和轟炸而患精神病的男性幾乎比女性多70%。 令人遺憾的是,直到今天,不少男性雖以"健壯的男子漢"自居,但對其自身很不了解,對男性科學知識及養生之道知之甚少,不懂得珍惜和保養自己的身體。更令人擔憂的是,不少男性拖著病態的身子,卻渾然不覺,我行我素,依然酗酒、嗜煙、暴飲暴食、通宵達旦,自殘其身,"以妄為常"。
第二節 我們從哪里開始衰老
《靈樞·天年篇》對男性身體的衰老過程作了描述:"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落,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情,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從生理上講,男性、女性看起來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有很多地方是不同的,男性身體功能的衰老雖然不像女性絕經那樣有一個明顯的生理變化過程,但是從中年起就會發生一些幾乎難以逆轉的衰老變化。
男性在不同年齡階段往往有不同的體質。俗話說"一歲年紀,一歲人"即是其意。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臟腑功能、陰陽氣血都有一個生長、盛實、衰竭的過程,從而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的體質特性。如《靈樞·營衛生會篇》云:"老壯不同氣……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其常……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與臟腑功能和經絡氣血的盛衰關系密切。當機體氣血不足、經絡之氣運行不暢、臟腑功能減退、陰陽失去平衡時,均會導致和加快衰老,表現為精神不振、健忘、形寒肢冷、納差少眠、腰膝無力、發脫齒搖、氣短乏力,甚則面部水腫等。
衰老是一種自然規律,我們不可能違背。但是,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采取適當的保健措施,就可以有效地延緩衰老,提高生活質量。英國與美國一項近期的聯合研究顯示,人一生的幸福感呈現u形曲線,年輕與年老時最快樂,中年則墜入低谷,"谷底"大約在44歲。臨床發現,許多肝癌患者撐不過44歲,而人在44歲時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增加54%。看來,44歲,是男性因不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的健康高危年齡。
國內較大健康體檢連鎖機構公布的男性健康調查顯示,工作和生活壓力導致的"壓力病"、"應酬病"逼近中年男性。調查抽取該機構中北京、上海等共166 075名30歲以上男性健康數據作為主樣本,結合了該機構22家分院年度健康匯總報告分析發現,15.2%的男性患有前列腺炎,血脂異常占34.0%,血壓增高占27.5%,血糖增高占2.5%,超重或肥胖占44.9%。而最近的法國醫生研究發現,男性從35歲起精子質量開始逐步退化,到了45歲,妻子懷孕后流產的概率高達33%。
中醫認為精氣虛衰導致機體衰老。《素問·金匱真言論》有記載:"夫精者,身之本也。"《靈樞·本神》篇記載:"故生之來謂之精",《靈樞·平人絕古》篇記載:"故神者,水谷之精氣也。"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列舉了老年人各種衰老征象,并認為原因在于精血俱耗。古代醫家認為,身體本身的活力為精,精氣是人體維持其器官功能正常運行的動力所在。精氣分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前者稟受于父母,形成A命的原始動力,不能得到繼續補充,是有限的;后者來源于飲食和一些.其m他活動,可以不斷得到補充。
生物為何衰老即衰老機制的研究是探索衰老本質的核心問題,衰老的普遍性、內因性、進行性及有害性作為衰老的標準被普遍接受。我們一向認為,白發和皺紋是衰老的早期跡象,實際上,人體內一些器官在外表變老之前功能就開始退化。人類只有認識了自己為什么會衰老,才能有效地推遲老年的進程,防治老年性疾病,較大限度地延長生命。那么我們先來看看,衰老究竟是從哪里開始入侵男性身體的:
倫敦前列腺中心主任羅杰·吉比教授稱,前列腺常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大,引發的問題包括小便次數的增加。良性前列腺增生困擾著50歲以上的半數男性,40歲以下男性很少患前列腺增生。前列腺吸收大量睪丸分泌的激素會加快前列腺細胞的生長,引起前列腺增生。正常的前列腺大小有如一粒胡桃,但是,增生的前列腺有一個橘子那么大。腎的濾過量也從50歲開始減少,腎濾過可將血流中的廢物過濾掉,腎過濾量減少的后果是,人失去了夜間憋尿的功能,需要多次跑衛生間。75歲老人的腎濾過血量是30歲的50%。
人在出生時,神經細胞的數量達1000億個左右,但從20歲起開始逐年下降。到了40歲,神經細胞的數量開始以每天1萬個的速度遞減,從而對記憶力、協調性及大腦功能造成影響。隨著年齡越來越大,大腦中神經細胞(神經元)的數量逐步減少。
健康的腸道可以在壞細菌和好細菌之間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腸內好細菌的數量在我們步入55歲后開始大幅減少。結果,人體消化功能下降,腸道疾病風險增大。隨著年齡增大,胃、肝、胰腺、小腸的消化液流動開始下降,發生便秘的概率便會增加。
65歲時,我們有可能喪失對膀胱的控制。此時,膀胱會忽然間收縮,即便尿液尚未充滿膀胱。如果說30歲時膀胱能容納兩杯尿液,那么70歲時只能容納一杯。這會導致小便的次數更為頻繁,尤其是肌肉的伸縮性下降,使得膀胱中的尿液不能徹底排空,反過來導致尿道感染。
30歲時,普通男性每次呼吸會吸入約946毫升空氣,到了70歲,這一數字降至約473毫升。肺活量從20歲起開始緩慢下降,到了40歲,一些人就出現氣喘吁吁的狀況。部分原因是控制呼吸的肌肉和胸腔變得僵硬,使得肺的運轉更困難,同時還意味著呼氣之后一些空氣會殘留在肺里而導致氣喘吁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