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較高人民法院針對行政審判的指導性的綜合出版物,本叢書及時刊登行政審判的司法解釋、司法文件、司法政策及解讀,具有典型和指導意義的審判案例及分析,行政執法和行政審判的調研信息及成果等內容,設有"司法文件"、"司法解釋"、"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行政訴訟理論"、"行政審判實務"、"調查與研究"、"疑難案例評析"、"行政審判動態"等欄目。
本叢書對各級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具有的指導作用,對各級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和行政法及相關專業的專家學者具有較強的參考作用,受到行政審判法官、行政執法人員和專家學者的普遍歡迎與好評。
[近期司法政策]
在全國法院行政審判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江必新
[典型案例公布]
全國法院政府信息公開十大案例
[行政訴訟理論]
第三人侵權造成工傷的救濟模式探討 楊科雄
在變革與守成之間
——現行《行政訴訟法》修改的三組基礎性矛盾及其消解 鄭雅方
行政再審的困境與突破
——論我國有限行政再審制度的構建 李杰 山瑩
在法律的邊域探尋秩序歸路
——行政訴訟原告心理現象應對 錢昕 楊朝程
規范性文件司法審查的相關問題探討 牛延佳
[行政審判實務]
征收國有土地上房屋時是否應當對被征收人未確權登記的空地和院落予以補償 郭修江
論行政審判體制改革
——中國特色行政法院體系設立的理由、方案和步驟 梁鳳云
行政訴訟進京訪案件分析及對策 許福慶 于長苓
國家賠償案件文書規范與裁判說理 何君
信息公開訴訟中的不屬于本行政機關公開 劉志強
[疑難案例評析]
違法登記侵害受讓債權行政賠償責任的確定 王鋒
對盲人進行處罰時正當法律程序原則的適用
——李鎖利訴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治安行政處罰案 哈勝男 卞京英
行政處罰加處罰款計算的中斷與完成 張樂躍 許鵬
食品標簽內容合法性的認定
——鹽城市奧康食品有限公司東臺分公司不服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行政處罰決定案 劉德生 丁惠
施建新不服南通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行政確認案 齊海生
掛靠車輛行政處罰的對象確定 曾照旭 李圣陽
行政合同的認定及行政附帶民事訴訟裁判方式的運用
——王恩福、李敏華訴撫順市國土資源局順城分局行政合同糾紛案 劉巖
[調查與研究]
政府信息公開案件的調查與研究
——以政府信息豁免公開理由為視角 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
內蒙古征遷案件裁執分離情況調研 王旭軍
裁判文書上網公布制度的完善 耿寶建
審理強制拆除違法建設行政案件的調查研究 霍振宇
黑龍江省伊春市金山屯區人民法院行政訴訟案件數量下降的原因分析 叢喜武 王鐵成
[行政審判動態]
杭州市江干區法院積極探索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路徑初顯成效
普遍存在"急于提出修改建議、疏于周密理論論證"的缺陷。為此,本文擬就修法時機、修法目標、修法進路等當前行政訴訟法修改中的三組基礎性矛盾及其消解展開論述,試圖在學術爭論的條分縷析中尋找問題解決的對策,使有關行政訴訟法修改的討論回歸法理,從而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凝聚理論共識,為將來修法大業的完成奠定智識基礎。
二、修法之時機:單兵突進還是協同并進
肇始于1980年代的改革開放已經將中國帶人了一個不可逆轉的社會轉型時期。城鄉二元結構的斷裂、利益群體的分化重組及社會矛盾的高發注定會成為21世紀上半葉轉型中國的基本特征。面對紛至沓來的官民矛盾,特別是此起彼伏的群體性事件和蜂擁而至的信訪潮,妥善化解社會矛盾、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已經成為舉國上下的共識。因此,理解包括行政訴訟制度在內的行政糾紛解決機制的變遷就不得不依托"社會轉型"的時代背景。以兩種國家正式的行政救濟制度——行政訴訟與行政復議的興衰沉浮為例,就可捕捉到制度變遷背后富有價值的社會信息。在1990年代初期,《行政復議條例》的頒行可以視為配合《行政訴訟法》實施的副產品,行政復議的"配角"地位極為明顯;在1990年代末期,《行政復議法》的頒行及《若干解釋》的出臺則意味著行政復議的"主角"地位逐漸確立;在2007年之后,伴隨著《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的頒行以及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在解決矛盾糾紛中的作用,努力將行政爭議化解在初發階段和行政程序中"的規定,都飽含著中央政府對行政復議"支配"地位的期待。雖然行政復議法律地位的提升并不必然意味著行政訴訟地位的下降,但透過這兩項行政法上正式救濟制度的變遷,人們至少能夠得出現行《行政訴訟法》的修改絕不能無視行政復議制度發展的結論。①
如果將當代中國的行政糾紛解決機制僅僅理解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話,那么顯然就與客觀事實不相吻合。"信訪潮"在21世紀之初中國的涌現就是明證。由于基層政府社會治理能力的孱弱和司法的受挫,失地農民、城市拆遷戶、下崗職工、環境污染受害者等社會弱勢群體只能訴諸非理性的聚道表達自身訴求,中國的信訪洪峰終于來臨。盡管學者普遍對信訪的權利救濟和糾紛解決功能持否定意見,但在當前中國行政糾紛解決的現實生態中,信訪卻一直發揮著"籠頭"作用。尤其是大量涉訴信訪案件的發生,從根本上挑戰著本就十分脆弱的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