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是不能描寫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寫,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匯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
這本亦楓的《聰明女人一定要懂的幸福心理學》圍繞現代女性很為關心的問題展開,緊扣現實生活,內容豐富,方法具體可行,文風活潑時尚。另外《聰明女人一定要懂的幸福心理學》在內容編排上采用"故事+解決方法"的形式,通過故事,讓您感同身受,引起共鳴,并在輕松的閱讀氛圍中,獲得很為實用的幸福之方。
亦楓,有著春天般笑臉、陽光般心境的人,有人說他是沒心沒肺的瘋子,亦有人把他尊為答疑解惑、寬心解悶的"大仙"。在他看來,一切都是浮云,只有當心在浮躁中慢慢歸于平靜時,我們才能遇見那個與我們相伴、卻不曾謀面的自己,看清一個真實的自己。有拙作《尋找心靈的桃花源》、《遇見心里的你》等。
序:尋找打開心靈的鑰匙
及時章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世界上最難的事情――認識自己
你認識自己嗎
正確的認識自己
是什么讓我們失去了自我
女人需實現自我價值
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
接納自我,正視自我
接納自己需要勇氣
自我接納是一個過程
找準自己的位置
性格決定工作
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
我到底行不行
自信是成功的及時要訣
建立你的自信心
別再給自己找借口了
你為什么愛找借口
找借口不如找方法
喚醒你的潛意識
潛意識――冰山下的神秘力量
喚醒潛意識的方法
心理測試:我是怎樣的人
第二章 遠離人性的弱點
遠離虛榮,享受現實
虛榮心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調試虛榮心理
嫉妒是心靈的毒藥
女人為什么愛嫉妒
換一個角度看"嫉妒"
強勢并非內心強大
女人,請學會示弱
學做一個內心強大的女人
女人,千萬別把任性當武器
任性是一種心理需求
做個會撒嬌的女人
敏感多疑,讓幸福遠離
敏感多疑形成的原因
如何克服敏感多疑的性格
缺乏把自己當主角的意識
用美麗的著裝去打動人
學一點化妝的技巧
在言談舉止中盡顯風采
心理測試:了解你心理的弱點
第三章 為人生尋找一個支點
有支點的人生與眾不同
怎樣尋找自己的支點
信念――成功的支點
追求夢想,永遠不會太晚
為什么會患上年齡恐懼癥
"永駐青春"的秘訣
期待是最美的
遺忘不如期待
用"期待"重塑生活
為你想要的東西設定目標
成功需要目標
制定目標的原則
"按部就班"的制定目標
想到與得到之間還差什么
你為什么總是拖沓
埋頭苦干不如抬頭巧干
堅定你的選擇,無論有多難
別為一次失敗放棄了執著
什么是習得性無助
怎樣做到越挫越勇
心理測試:你是否擁有強大的正能量
第四章 提高感知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什么
什么是幸福
尋找幸福
幸福是一種心態
學會珍惜為什么那么難
幸福的心態是怎樣的
知足就是較大的幸福
知足方能幸福
得失,人生平常事
有人愛就是幸福的
家庭幸福的評判標準
養成婚姻幸福的習慣
婚姻美滿幸福的10條定律
改變環境不如改變自己
如何適應新環境
適應障礙是怎么回事
幸福都埋藏在苦澀中
增強你的"心理彈性"
以積極的方式應對挫折
放棄是為了更好的得到
放棄有時比爭取更有意義
做出適合自己的正確選擇
心理測試:你的幸福指數是多少
第五章 管好情緒,調順人生
好情緒是管理出來的
掌控自己的情緒
做情緒的主人――情緒管理三部曲
女人的情緒為何大起大落
情緒為何會搖擺
如何控制搖擺的情緒
要快樂,先改變你的態度
什么事情都無法真正改變,除了心態
培養快樂的心態
一切都沒有那么糟糕
糟糕的事情中也存在轉機
卡瑞爾的萬靈公式
別和自己過不去
不快樂的根源――不合理信念
順其自然的快樂
讓情緒無傷害的盡情釋放
合理宣泄情緒
情緒宣泄的合理方法
心理測試:你能掌控自己的情緒嗎
你認識自己嗎
還記得丹麥有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皇帝的新裝》嗎?一位品質而愚蠢的國王一絲不掛的在大街上游行,人們卻夸贊他穿著世界上很華麗的衣服,很令人詫異的是,這個國王卻信以為真。
其實,生活中也會上演這樣的橋段,因為我們總是習慣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比如,我們兒時的自我認識往往是通過父母的評價來實現。
"我的孩子很乖巧!"于是我就以為自己很懂事,很聽話;
"我的孩子嘴巴很厲害,能說會道。"于是,我就以為自己很有口才了;
"這孩子從小就力氣就大。"于是,我認為自己是個大力士,沒事就想和別人比比誰的力氣大……
等到了入學的年齡,我們又通過老師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老師說,我很聰明,將來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我就認為自己是個人才;
老師說我嗓音好,適合唱歌,我就認為將來自己會成為音樂家;
老師說我是個熱心腸,能成為一個好班長,我就認為自己有領導的天賦……
等到我們漸漸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同學、朋友圈、同事圈,我們認識自己的途徑又發生了變化。
"你覺得我給人的靠前印象如何?"在學校讀書也好,在單位上班也好,我們經常會問熟悉自己的人這樣一個問題。
你給我的靠前印象不錯,感覺你很坦誠!
你給我的靠前印象是善談,愛說。
我感覺你比較嚴肅,不太好說話……
正因為如此,我們常常迷失在自我當中,容易受到周圍信息的暗示,并把他人的言行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在本文的故事中,Angelia有著明顯的從眾心理,她總是從他人對自己的判斷中認識自己,別人說她很好,她就認為自己真的很棒;別人說她不行,她又認為自己真的很笨。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受到他人的影響和暗示,比如,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看電視,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家庭成員中有一人長大嘴打了個哈欠,其他人都會忍不住打哈欠。當然,也有些人不會打哈欠,這說明他受他人暗示的影響不大。
那么,怎樣知道你是不是容易受他人暗示呢?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試驗:水平伸出你的雙手,掌心朝上,閉上雙眼,現在在你的左手上系上一個氫氣球,并且不斷向上飄;在你的右手上綁了一塊大石頭,向下墜。三分鐘后,來看看你雙手之間的差距,距離越大,說明你的暗示性越強。
認識自己在心理學上叫做自我知覺,是我們了解自己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更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出現自我知覺的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也不可能總把自己置身于世外來觀察自己,所以,我們習慣借助外界信息來認識自己,在認知過程中易受到外界信息的暗示,從而常常不能正確地知覺自己。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心理學上將這種傾向稱為"巴納姆效應"。
曾經有心理學家用一段籠統的、幾乎適用于任何人的話讓大學生判斷是否適合自己,結果,絕大多數大學生認為這段話將自己刻畫得細致入微、至極。下面一段話是心理學家使用的材料,你覺得是否也適合你呢?
你很需要別人喜歡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傾向。你有許多可以成為你優勢的能力沒有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與異性交往有些困難,盡管外表上顯得很從容,其實你內心焦急不安。你有時懷疑自己所做的決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你喜歡生活有些變化,厭惡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獨立思考而自豪,別人的建議如果沒有充分的證據你不會接受。你認為在別人面前過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你有時外向、親切、好交際,而有時則內向、謹慎、沉默。你的有些抱負往往很不現實。
其實,這是一頂套在誰的頭上都合適的帽子,而我們卻習慣把它當成符合自己的專享性。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