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失其鹿,群雄逐之。盛世繁華的大唐,已在歷史的烈火中化為一堆殘墟廢燼,霓掌羽衣的風流,早成不堪回首的傷痛。天下洶洶,誰得其鹿?唯兵強馬壯者能為爾。五代十國,常被認為是殘唐之余,枯燥乏味,遠不如相同歷史軌跡的三國。任何一個歷史時代都是悲壯的,都有自己與眾不同的魅力,愛與恨,刀與火,絕望的吶喊,五代十國同樣擁有。本書力求從涉及五代十國的《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資治通鑒》等亂如麻團的史料中,分析辯駁,尋找挖掘出接近時代的歷史真相。
五代十國能絕世風流者三:帝王中柴榮,大臣中馮道,詩詞中李煜。柴榮才是結束唐末以來戰亂的關鍵人物,只天不假年,否則必將成為唐太宗那樣的千古一帝。馮道在亂世中王朝扶杖入相,天下禮敬,他的處世之道,于今人生存大有裨益。李煜的人生悲劇,那一篇篇和著血淚的詞文,觸動著每一顆柔軟的心靈。柴榮、馮道、李煜,書寫著五代十國為華麗的時代篇章,但五代十國的風流人物何止千百。鐵血朱溫、風流李存勖、仁厚郭威,狡黠王建,瘋狂劉巖,志大才疏李璟,以及無數名臣名將,他們用自己的人生悲喜劇,共同打造五代十國這一絕美的歷史大戲。五代十國的精彩,扣人心弦,在他們的熱血風流中,后世的人們可以從中品味出人性的真實。
盛世大唐,已為廢墟,霓掌羽衣,不堪回首。
唐失其鹿,群雄逐之。
衰亂之世,震懾華夏,“五代明君”柴榮,英雄敵不過天意?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五朝宰相”馮道為何能做“不倒翁”?
一代詞祖,風流千古,可憐薄命做帝王,是誰葬送了“南唐后主”李煜?
天下洶洶,誰得其鹿?唯兵強馬壯者能為爾。
打通歷史脈絡,講述亂世傳奇,一本書讓你了解五代十國,熱血風流人物盡在此書。
姜狼,七十年代生人,喜歡歷史,尤其是亂世史。曾經出版過多部反映亂世歷史的作品,如《五代十國風云錄》、《劉宋帝國興亡錄》、《北周北齊興亡史》、《三國原來是這樣》、《春秋原來是這樣》、《五朝宰相馮道》、《千古一帝周世宗》。風格沉穩,文筆間透著一股幽默勁,讓人在會心一笑中品味歷史的興亡。
五代
滿城盡帶黃金甲 ——鹽販子黃巢的造反人生
背叛你是有道理的——站在十字路口的朱溫
上源驛的大火——一場足以改變歷史的故意縱火事件
虎生雙翼——朱溫沖破牢籠之戰
得罪了文人,罵你一輩子——還原歷史上真實的朱溫
朱溫的愛情
爬灰爬到死——荒謬的朱溫之死
不作死不會死——朱友貞是如何成為“梁末帝”的
守余有余,開疆不足——略說沙陀梟雄李克用
李存勖教會我們在羽翼未豐之時
如何以退為進
風云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
柏鄉之戰(上)
風云帳下奇兒在——李存勖揚名立萬的三垂岡及
柏鄉之戰(下)
花樣作死——“唐光武”李存勖覆亡記(上)
花樣作死——“唐光武”李存勖覆亡記(下)
文盲治國,斯民小康——李嗣源平淡而不平凡的帝王路
李嗣源用馮道為相的竅門
不能持家,何能治國——李嗣源的家事
喜從天降——咸魚李從珂翻身記
雙雄記——李從珂與石敬瑭的命運糾纏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漢奸石敬瑭
旰食宵衣,禮賢從諫——說說石敬瑭的另一個側面
寧可當孫子,也不當奴才——五代晉遼關系破裂始末
虎頭蛇尾——一地雞毛的晉遼大戰
下山摘桃子——劉知遠的發跡之路
人頭落地,血流成河——史上最殘暴的后漢政權
自作孽,不可活——乾祐之變始末
被逼著做皇帝的郭威
郭威是個好皇帝
英雄敵不過天意——漫談周世宗柴榮之生平
英雄敵不過天意——漫談周世宗柴榮之戰高平
英雄敵不過天意——漫談周世宗柴榮之戰壽州
英雄敵不過天意——漫談周世宗柴榮之軍事、政治、佛教改革篇
英雄敵不過天意——漫談周世宗柴榮之土地、貨幣、工商業改革篇
英雄敵不過天意——漫談周世宗柴榮之城建、治河篇
英雄敵不過天意——漫談周世宗柴榮之刑法改革及文化改革篇
英雄敵不過天意——漫談周世宗柴榮有關北伐契丹的話題
英雄敵不過天意——漫談周世宗柴榮之總評英雄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馮道生存之“道”(一)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馮道生存之“道”(二)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馮道生存之“道”(三)
但教方寸無諸惡,狼虎叢中也立身——馮道生存之“道”(四)
十國
心狠手辣才能成大事——偷驢賊王建的發跡史(上)
心狠手辣才能成大事——偷驢賊王建的發跡史(下)
一代軍事戰略大師孟知祥003
仁 者——三十二年太平天子話孟昶(上)
仁 者——三十二年太平天子話孟昶(下)
鐵血東吳——說說江東梟雄楊行密
決戰孫儒——楊行密差點沒邁過來的那道坎
掃蕩江東——楊行密的稱霸之路
權相——有實無名的梟雄徐溫
借雞生蛋——南唐開國皇帝李昪詭異的人生路
志大才疏,敗家帝王——說說才子皇帝李璟
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悲喜人生之繼位篇
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悲喜人生之奢侈篇
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悲喜人生之愛情篇
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悲喜人生之亡國篇
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的悲喜人生之降虜篇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聊一聊有趣的錢婆留(上)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聊一聊有趣的錢婆留(下)
開山福建,一代明王——福建歷史上繞不過去的王審知(上)
開山福建,一代明王——福建歷史上繞不過去的王審知(下)
木匠傳奇——楚王馬殷并不算波瀾壯闊的人生路(上)
木匠傳奇——楚王馬殷并不算波瀾壯闊的人生路(下)
帝王中的天才,帝王中的瘋子——南漢的神經病皇帝劉巖
在刀尖上跳舞——荊南小政權的生存之道
活在虛幻的悲劇世界中——北漢老皇帝劉崇的悲苦人生
附:五代十國世系年表
英雄敵不過天意
周顯德二年(955 年)十一月初一,大周皇帝柴榮正式頒詔天下,討伐不 庭,詔書寫得洋洋灑灑,氣勢雄大。柴榮作戰,向來喜歡親征,這次征南唐也不 例外。這次南征,幾乎派去了帝國最精銳的部隊和戰將,先鋒是宰相李榖,忠武 軍節度使王彥超為副,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韓令坤以下十二將,各率本部兵隨李榖 出征。
周朝與南唐有著長達一千多公里的邊界線,基本以淮河分界,而南唐淮河防 線的頭號重鎮就是壽州(今安徽壽縣)。只要拿下壽州,周軍就能占據淮南之戰的 主動權,雖然柴榮也知道坐鎮壽州的是南唐頭號名將劉仁贍。
此時是冬季,淮河水淺,再加上南唐皇帝李璟突然撤掉守衛淮河的“把淺 軍”,周軍先鋒部隊利用這一有利時機,迅速在淮河上搭建浮橋,從正陽(今壽縣 西南)方向在無敵軍防守的情況下順利渡過淮河,進入淮南腹地,并在壽州城下 兩次打敗南唐偏軍。
而顯德三年(956 年)正月初八,柴榮率周軍主力部隊離開汴梁浩蕩南下,邁 出了征服天下的及時步。
而周軍大舉南下,震動了整個文恬武嬉已久的南唐官場。李璟雖然昏庸疏狂, 但也知道壽州的戰略地位,李璟很快派神武統軍劉彥貞率三萬人北上救援壽州。 劉彥貞是個大貪官,賺錢本事,根本不會打仗。不過剛開始的時候,劉彥貞 下令打造了數百條大船,準備沖擊周軍浮橋,對李榖造成了很大的震懾。李榖連 夜帶周軍先頭部隊扔下浮橋,撤回淮河北岸,俟機再南渡作戰。柴榮本人非常反 對北撤,因為等到淮河水位暴漲,到時周軍就很難再過淮河。柴榮讓李重進火速 前往正陽,不惜一切代價也要保住淮河浮橋。
李重進南下,劉彥貞北上,兩軍在正陽附近相遇。本來劉彥貞率軍抵達壽陽 時,劉仁贍曾勸劉彥貞先休整部隊,畢竟“強弩之末不能穿于魯縞”,但劉彥貞立 功心切,不聽勸阻,率餓得兩眼直冒金星的南唐軍北上。
劉彥貞的作戰方式非常奇特,南唐的一萬多匹戰馬都用鐵鏈拴住馬腿,組成 一個同進同退的大陣,號稱“揵馬脾”。同時派人在陣前放置很多皮袋子,里面裝 滿鐵蒺藜。更讓李重進看不懂的是,劉彥貞用木塊刻成老虎獅子,在陣前晃來晃 去。李重進沒興趣陪劉彥貞耍寶,一聲令下,吃飽喝足的周軍將餓得找不著北的 周軍打得找不著北。是役,周軍“斬首萬余級,追奔二十余里,殺大將劉彥貞,擒裨將盛師朗數十人,降三千人,獲戈甲三十萬”,只有少數殘兵逃回壽州。 這場正陽之戰在整個周唐淮南作戰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劉彥貞的敗死,直 英雄敵不過天意
——漫談周世宗柴榮之戰壽州
英雄敵不過天意 ——漫談周世宗柴榮之戰壽州
眾所周知,975 年,北宋太祖趙匡胤在篡位后的第十六個年頭,終于一鼓作 氣,消滅了割據江南近百年的(楊吳)南唐政權,天下大勢已定。其實要說對宋 滅南唐貢獻較大的,并不是趙匡胤本人,而是趙匡胤的舊主周世宗柴榮。不是柴 榮幾乎傾全國之力,用了三年時間,拼掉了南唐最精銳主力,趙匡胤是不會輕松 拿下李煜的。
不過柴榮三打南唐并不是一場戰役,而是歷時三年多,戰線長達一千多公里 的漫長戰爭,周朝與南唐的攻守戰和,刀兵與外交,情況非常復雜。因為篇幅有 限,所以只節選柴榮在三打淮南過程最為精彩的一幕——戰壽州,兩個偉大的男 人之間的一場震撼歷史的對決,柴榮決戰劉仁贍。
周朝攻南唐,起源于時任周朝比部郎中王樸那篇著名的《平邊策》,而這篇
《平邊策》也是柴榮給大臣們布置的作業中最精彩的一篇。王樸的《平邊策》很 長,但取其精華,大意是“先易后難”,先啃硬骨頭吳蜀,再捏軟柿子(除了最硬 的那根骨頭北漢和契丹)。不過柴榮并沒有按照王樸的計劃走,后期改成“先 難后易”,王樸的“先易后難”則被趙匡胤和趙普全文抄襲過去。
當時除了周朝之外,無論是從疆域、人口還是經濟實力、兵力,天下及時強 國非南唐莫屬。“其地東暨衢、婺,南及五嶺,西至湖湘,北據長淮,凡三十余 州,廣袤數千里,盡為其所有,近代僣竊之地,最為強盛。”南唐是可以與周 朝爭雄天下的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