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吳趼人著,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作品,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以主人公的經歷為主要線索,從他為父親奔喪開始,到經商失敗結束。通過"九死一生"二十年聞的遭遇和見聞,反映了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前后到二十世紀初期的社會現實,暴露了封建社會總崩潰時期統治階級的腐敗和墮落;除官場外,還寫到了商場和洋場,客觀上揭示了整個封建社會的黑暗及其必然滅亡的命運。
名家校注《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生動插圖展現晚清世情百態
吳趼人 (1867-1910 ),清代譴責小說家,字小允,又字繭人,后改趼人。 廣東南海(廣州)人,號沃堯因居佛山鎮,自稱我佛山人。清末(近代)小說家。活躍在清代文學時期,代表作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痛史》、《九命奇冤》等。
及時回楔子
第二回守常經不使疏逾戚睹怪狀幾疑賊是官
第三回走窮途忽遇良朋談仕路初聞怪狀
第四回吳繼之正言規好友茍觀察致敬送嘉賓
第五回珠寶店巨金騙去州縣官實價開來
第六回徹底尋根表明騙子窮形極相畫出旗人
第七回代謀差營兵受殊禮吃倒帳錢儈大遭殃
第八回隔紙窗偷覷騙子形接家書暗落思親淚
第九回詩翁畫客狼狽為奸怨女癡男鴛鴦并命
第十回老伯母強作周旋話惡洋奴欺凌同族人
第 十 一 回紗窗外潛身窺賊跡房門前瞥眼睹奇形
第 十 二 回查私貨關員被累行酒令席上生風
第 十 三 回擬禁煙痛陳快論睹贓物暗尾佳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第 十 四 回宦海茫茫窮官自縊烽煙渺渺兵艦先沉
第 十 五 回論善士微言議賑捐見招帖書生談會黨
第 十 六 回觀演水雷書生論戰事接來電信游子忽心驚
第 十 七 回整歸裝游子走長途抵家門慈親喜無恙
第 十 八 回恣瘋狂家庭現怪狀避險惡母子議離鄉
第 十 九 回具酒食博來滿座歡聲變田產惹出一場惡氣
第 二 十 回神出鬼沒母子動身冷嘲熱謔世伯受窘
第二十一回作引線官場通賭棍嗔直言巡撫報黃堂
第二十二回論狂士撩起憂國心接電信再驚游子魄
第二十三回老伯母遺言囑兼祧師兄弟挑燈談換帖
第二十四回臧獲私逃釀出三條性命翰林伸手裝成八面威風
第二十五回引書義破除迷信較資財釁起家庭
第二十六回干嫂子色笑代承歡老捕役潛身拿臬使
第二十七回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比《官場現形記》的描寫的人物范圍更要廣闊一些,這里面的人物涉及到官場、商場、洋場。其涉及人物也相當廣泛,惡棍、騙子、狂徒、巡捕、強盜、訟師、煙鬼、官場人物、洋場才子、醫卜星相、小報文氓、江湖劣醫、人口販子、洋行買辦等都在書中有所描寫。作者用辛辣的筆觸,大膽地刻畫出當時社會的眾生相:有作賊的知縣、盜銀的臬臺,有為升官而命妻子為制臺"按摩"的候補道、逼使寡媳去做制臺姨太太的觀察,有在洋人面前奴顏婢膝卻欺凌同族的民族敗類……如書中的茍才是個典型人物,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他擺闊、鉆營、貪財、好色、缺德、亂倫,諸如以上種種丑態無不展示了他污穢不堪的精神世界,從而也說明了封建統治階級倫理道德的腐朽敗壞。作者除了描寫這些小人物之外,還描寫了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生活現狀。九死一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小說所寫"怪狀"一百九十八件,都是通過"九死一生"的耳聞目睹用日記的方式記錄下來的。"九死一生"姓甚名誰,無從考稽。他說自己在世上二十年中,所遇見的只有三種東西:一是蛇蟲鼠蟻;二是豺狼虎豹;三是魑魅魍魎。居然都避了過去,所以當得"九死一生"。他在南京走投無路之時,遇到當年的同學摯友吳繼之,此后便成為吳的幕友。他是在吳繼之的教育和培養下成長起來的,是吳繼之忠實的追隨者。吳做官時,他是吳的私人秘書;吳經商,他做吳的經理;吳去做考官,他充作家人,代吳閱卷。他才思敏捷,聰明過人。但他只看到社會的陰暗角落,看不到人民的力量,自以為看破紅塵,從而變得詭譎狡獪,玩世不恭。他憎惡社會邪惡,維護封建制度,同時又輕視功名,無意仕途。伯父多次勸誡他用功八股,以求功名,均被拒絕。他對官場有透辟的見解,如他曾對母親說:"這個官竟然不是人做的。頭一件先要學會了卑污茍賤,才可以求得著差使。又要把良心擱過一邊,放出那殺人不見血的手段,才弄得著錢。"他見多識廣,處世圓滑。喜歡嘲諷笑罵別人,自己卻又尖酸刻薄。他初次到妓女林慧卿家,便同林油腔滑調地開玩笑,一副十足的流氓相;家族修廟,族長想訛詐他,他又使小錢,又玩詭計,終于沒拿出多少錢;他想賣掉田產房屋,怕本家干預,便謊稱伯父捐官用錢,既恫嚇,又利誘,終使事情順利辦成;他到宜昌奔喪,伯母一般人懷疑他來拿遺產,他橫眉豎眼,冷言惡語,一副十足的"才子加流氓"像。但崇拜賢良,主持正義,抑惡揚善,樂于助人的確又是他性格的另一方面。當王瑞甫告訴他黎景翼逼死胞弟,又賣弟媳秋菊到妓院后,他想方設法,四處奔走,終于找回秋菊。他結識蔡侶笙后,因敬慕蔡的過人才華,剛直性格,便通過吳繼之薦蔡到藩署任職,和蔡成為莫逆之交。"九死一生"終于沒有做官,他和吳繼之含辛茹苦經營的商業倒閉之后,便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一書交給了文述農。在這個人物形象中,看得出作者的影子,作者與"九死一生"一樣,在九死一生的磨難之后,看到的善與惡以及寫成的文字則更近于真實。
——李偉 《》士人形象研究 :青島大學 ,2014年
但實際上,二十年的歷史當然不會是一場夢,而"怪現狀"也無非是垂死的階級和社會制度所產生的必然的現象。我們從大量堆積的"怪現狀"當中,仍然可以相當清楚地看出二十多年歷史的面影。
——舒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