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生性多么的聰穎,長相多么漂亮,接受過多么高深的教育,穿得多么華麗時尚的服裝,擁有多么雄厚的資產,但如果你不善于表達,那么仍然是一個不的人。會表達是成就一個人一生的財富,能給一個人帶來美好的人生。
要想得到社會的認可,就必須培養自己的表達能力。它是打開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大門,心靈才會產生碰撞、產生共鳴。會表達的人永遠會受歡迎,能輕松地與他人融洽相處,在人際交往中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及時章 好口才是受用一生的資本
口才關系到成敗得失
會說話勝過說好話
說不出是因為沒話題
打造自己從談吐開始
雄辯勝于千軍萬馬
口才關系到“全才”
如何讓自己的口才無懈可擊
讓語言成為創造價值的推動力
第二章 表達,當今最重要的社交能力
說話容易,把話說得好難
與對方同步,交談者之間要有共鳴
會說的不如會聽的
手勢很重要
肢體語言幫你愉快交談
稱呼不容小覷
第三章 語言是一門藝術,表達是一種技術
沒有誠意的道歉不能接受
“你錯了”不好說
拒絕時要給自己留臉面
將“上諭”暫時放到一邊
講人情,留后路
委婉說話尊重他人
學會說話拐個彎
批評是萬不得已的下策
第四章 談吐是人的臉面,也代表了你的身價
少一點啰唆,多一些實際
原來言語也可以“瘦身”
說話要合情合景
動嘴之前先動眼
喜慶場合中的妙語解圍
第五章 語氣輕松,用幽默化解尷尬
若幽默是水,那溝通就是井
幽默不容小看
幽默是智慧的結晶
幽默是樂觀者的印章
中國人的幽默
幽默的十大技巧
名人的幽默
第六章 酒席宴前,話要說得到位
情感也是投資渠道
讓你的話題成為主角
激將法幫你成事
話得繞三圈
出口成臟,讓你遭殃
少說多聽有利于收集重要信息
成為飯桌上的開心果
交談發問有技巧
第七章 面試不難,要說到考官心坎兒里
莫讓自我介紹失了身份
勇敢把話說出口
敏感問題中方顯大智慧
巧妙應對面試官的迷惑性問題
把自己推出兩難境地
巧妙掩飾自己的缺點
不要隨意談論前老板
口才關系到成敗得失
在現在這個人龍混雜的社會里,你要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好先掌握說話的技巧,然后用溫和的態度與人交談。只有善于交流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因此口才已成為決定一個人生活及事業成敗 的重要因素。是否擁有好的口才已經成為衡量人才的基本標準之一,也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基礎。擁有的口才能力,可以幫助你輕松達到目的。
擁有好口才,有利于我們身心愉悅、工作順利,甚至在事業上更上一層樓!正如有人所說:好的口才是人生一大資本,它可使經商者顧客盈門,財通三江;可以使我們合家歡樂,其樂融融。好口才如戰鼓催征,雄兵開拔;如江水直下,一瀉千里;如綿綿春雨,滋潤心田。
成功學者們常說:“事業的成功與失敗,往往取決于某一次談話。”這話一點也不夸張。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指出:“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快捷方式,它能使人顯赫,令人有鶴立雞群之感。能言善辯的人,往往被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能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人業績卓著。”
1940年是美、英、蘇等國家聯合抗擊納粹德國的關鍵時刻,由于英國處在歐洲反法西斯的最前線,人力、物力都消耗巨大,此時英國國內的黃金已經瀕臨枯竭,根本沒有經濟能力按照“現購自運”的原則從美國獲取必須的軍事裝備。而作為美國總統的羅斯福深知唇齒相依的道理,在反法西斯戰爭曠日持久的情況下,自己的重要盟友英國一旦被納粹擊潰,希特勒便會獲得重大優勢,這勢必會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切身利益。因此,美國必須全力支持英國,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裝備。但是,在美國國內,有一些目光短淺的國會議員,他們只盯著眼前利益,絲毫不關心反法西斯盟友和歐洲糟糕的戰局,他們只想在英國人身上賺取更多的軍火錢。羅斯福深知,必須先說服他們,才能使《租借法》得以順利通過,只有這樣才能全力支持英國。為此,他在12月17日特別舉行了一個意義重大的記者招待會,目的是為《租借法》拉“選票”,以贏得大眾的支持。
一開始,羅斯福簡要介紹了《租借法》,緊接著他用淺顯的比喻陳述了自己的設想:“假如我的鄰居家不幸失火,而恰巧在不遠處的我家有一根澆花的水管,此時要是趕緊借給鄰居拿去接上水龍頭,就可以幫他滅火,也可以避免火勢蔓延到我家,造成我家的重大損失。但問題是,在借出水管前,要不要跟這位鄰居商討一下水管的價格呢?‘喂,朋友,這根管子是花20美元買的,你得先照價付錢才能使用。’而此時十萬火急,鄰居去哪里找錢?我想可以這樣,只要他滅火之后原物奉還,還是不要他的20美元為好。如果滅火后水管還好好的,并沒有損壞,他會連聲道謝;如果他把東西弄壞了,他會照價賠償,而我也不會吃虧。你們認為呢?”
這個比喻可謂是舉一反三,淺顯易懂,大家都贊成羅斯福的想法。后來經新聞媒體報道,很快傳遍全球。此番妙語不僅成功說服了議員們無條件支持《租借法》能順利通過,而且還贏得了丘吉爾和斯大林等反法西斯國家首腦的高度評價,并被后人傳為佳話。
從羅斯福的故事中我們可以領悟出這樣一個道理:一次有效的談話真的可以決定一項事業或一個計劃成敗。如果我們出言不遜,無理與人爭吵,我們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理解、合作與幫助。無數成功者的事實證明,善于說話是事業成功的催化劑,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成敗。
口才是一個人智慧的反映,它影響著我們人生中每一個關鍵時刻,它也是一種可以隨身攜帶且永遠丟棄不了的能力。
會說話勝過說好話
每24小時,人們都不可避免地要說話或聽別人說話。我們會發現,和有的人聊天時,總是覺得心情非常愉悅,原本憂郁的心情也會變得豁然開朗;而和有的人說話時,則會讓人精神緊張,聽到的每一句話都會讓人感覺如坐針氈;同時,也有一些人,他們剛剛開口說及時句話,就會有人離席,不愿意再聽下去了。
把話說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我們天天都在說話,但并不見得人人都會說話。話說得好,小則可以使人歡樂,大則可以興國;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喪身。所以,話既要說好,也要說巧。
清朝大太監李蓮英,是慈禧太后的總管太監,被人們稱為“九千歲”,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李蓮英便是一個深諳語言藝術的人,他才思敏捷,不管應對什么樣的場合和人物,都能表現得輕松自如。甚至在很多時候,連慈禧太后都需要由他出面幫助擺脫尷尬局面。也正因為如此,他深得慈禧的賞識。
慈禧有一個愛好,那就是看京劇,所以她經常召喚一些戲班子進宮演出。可是她喜怒無常的個性經常讓演戲的戲子們提心吊膽。若戲唱得讓慈禧開心,固然是好事,也能得到一些賞賜。可如果哪天慈禧不高興了,他們可就是提著腦袋唱了。
這24小時,當時的京劇名角楊小樓接到了詔書,命他帶領戲班進宮給慈禧演出。因為楊小樓的戲班精心準備,又恰逢慈禧心情不錯,故整場戲唱得還算順利。等結束的時候,慈禧將楊小樓叫過來,意欲賞賜一些東西給他。只見她隨手一指桌上的糕點說:“這些賞賜給你!”
楊小樓一看慈禧的賞賜,心里不由暗暗發愁,只因慈禧吃飯的排場太大,雖然是看戲吃的糕點,卻也有好幾百樣,讓楊小樓帶回去他都沒法拿。楊小樓看慈禧心情不錯,便大著膽子叩頭說:“老佛爺享用的東西,奴才不敢領,請老佛爺另外恩賜吧!”
此言一出,四周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只因這些侍奉慈禧的人都太知道她的脾氣了,但凡賞賜的東西,無論好壞都要謝恩領賞她才高興。而楊小樓膽敢公然拒絕,無異于抗旨,這可是殺頭之罪。可是令大家感到意外的是,慈禧的心情居然沒有因為楊小樓的拒領而變壞,反而問楊小樓:“那你想要什么?”楊小樓想了想,便說:“老佛爺能否賜一個字給奴才?”
這個要求并不過分,慈禧聽了也很高興,便讓人準備筆墨,當場寫了一個“福”字。可是,當她剛剛寫完,一個多嘴的宮女便在旁邊說:“老佛爺,福字旁邊是‘示’字,不是‘衣’字呀!”大家一看,原來慈禧居然多寫了一點,將字寫錯了。被人當眾指出錯字令慈禧大為難堪,臉色頓時沉了下來。
原本喜樂的氣氛因為這一個錯字陷入了僵局。慈禧發現自己寫錯,也不想將錯字給別人,但她已經答應要賜給楊小樓,不給又是失信。而楊小樓也不敢領字,將錯字領回去無異于抓住了慈禧的把柄,萬一慈禧被人嘲笑,自己肯定脫不了干系。而如果他又一次拒領賞賜,也一定會讓慈禧沒面子,勢必引來她的怒火。進退兩難的局面讓楊小樓直冒冷汗,不知道該怎么辦。
正當大家為難之際,一旁的李蓮英走上前說:“老佛爺洪福齊天,她老人家的‘福’自然要比世人的多一‘點’了。要不怎么顯示出她老人家的高貴呢?”
慈禧一聽,臉上露出了笑容,眾人這才長舒了一口氣。楊小樓也立刻說:“老佛爺的福小人不敢領。”慈禧也便順水推舟,另行賞賜,一場危機瞬間消散于無形。
不過是一句話,就令眾人進退兩難;同樣也是一句話,卻讓大家皆大歡喜。李蓮英的睿智令慈禧的尷尬頓解,這也正是他深得寵信的原因。利用語言化解危機的例子舉不勝舉。
在聯合國的某一次峰會上,菲律賓前外長羅慕洛和前蘇聯代表團團長維辛斯基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只因羅慕洛不贊成維辛斯基的提議,便遭到了維辛斯基無情的嘲諷,他出言不遜地說:“我們大國怎么會和你們這些小國一般見識!”
此言一出,原本嘈雜的會場頓時安靜下來,大家都看著受到挑釁的羅慕洛。只見他彬彬有禮地站起來,對其他參加聯合國大會的代表說:“維辛斯基先生說得沒錯,我只是一個小國家的小人物。但無論何時何地,將真理之石投向狂妄巨人的眉心,從而使他們的言行有些檢點和收斂,正是我們這些矮子的責任。”
羅慕洛這番話立刻博得了代表們的熱烈掌聲,也得到了廣泛的支持。而維辛斯基只好在一旁干瞪眼,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什么話也說不出來。
如果你不想讓自己做一個井底之蛙,就應靜下心來努力學習,拓展自己的視野。若想自己的話語不空洞無物,就應下決心積累大批的、豐富的、扎實的詞語,武裝自己的頭腦,豐富自己的說話內容,因為好口才就是一種資本。
說不出是因為沒話題
俗話說得好,一回生,二回熟。如何衡量同陌生人及時次談話的成敗,首先要審視交談的話題,因為話題的好壞,直接影響交談的結果,是交談的及時要素,不容輕視,更不能忽視。
我們在和朋友、家人聊天的時候,話題總是源源不斷。但是為什么一遇到陌生人,就變得頭腦空白,說不出話來呢?
在交際中,我們對每一次交談的話題都應該精心選擇,不要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不應隨心所欲地張口就來,否則,在還未進入交談內容時,就已經危機四伏了。但在選擇話題時,必須要顧及談話對象的感受。一個話題,只有讓對方感興趣,談話才有維持和繼續的可能。比如,自己是球迷,就切莫以為別人都是球迷。逢人就談球賽,很可能會讓對方感到索然無味。
現代年輕人的話題總是局限于流行服飾、時代潮流等,有的人除了流行以外,對其他的話題都不感興趣,這種做法本身已限制了話題的范圍。那么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說話的高手,又成為受歡迎的人呢?
美國知名記者芭芭拉 華特小姐在剛剛參加工作時,曾經被授命去采訪航空業巨頭亞里士多德 歐納西斯先生,這是她做記者以來接到的較大任務。當她懷著激動而忐忑的心情見到歐納西斯時,他正在與專家們緊張地探討業界面臨的重大問題。
對于歐納西斯所談論的貨運價格、航線以及對未來的設想等問題,由于太過專業導致芭芭拉根本插不上嘴。眼看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歐納西斯已經到了該離開的時候,芭芭拉就要錯過采訪空手而回了,她心想:我必須找到一個可以引發他興趣的話題,讓他與我交談。趁著歐納西斯喝水的間隙,芭芭拉立刻提問:“先生,我想請問您一個問題,您在海運和空運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非常令人欽佩和震驚。請問您最初的職業是什么?是怎樣開始發展這項事業的?”
這個話題成功地吸引了歐納西斯的注意力,他很愿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經歷,而整個談話也立刻朝著芭芭拉所希望的方向開始發展,她以一個精妙的問題作為開始,獲得了一次成功的采訪。
在與人交談的時候,需要特別關注對方的特點,避開談話雙方的禁忌,以避免進入“談話雷區”。善于說話的人總是能找到“安全值”較大的話題,引起大家的談論興趣,當然在“雷區”之外會導致對方不悅的敏感話題也需要時刻注意避開。與遭逢不幸的人聊天,應避免聊起不幸的往事;與失戀的人聊天,應該避免聊起愛情與婚姻等問題;而如果對方身體有殘疾,則應該盡量避免過分關注身體的問題。因為這都是談話的雷區,而與專業人士交談的時候,在工作之外的時間要少談工作,在工作時間則應少談家務;與具備一定社會地位的人聊天時,應該盡量少談宗教、政治和性等敏感話題,以免引起對方不悅,讓談話陷入僵局。
有一位編輯想邀請一名脾氣古怪的作家為自己撰稿,在見面之前,他就聽說這位作家讓很多編輯都吃了閉門羹,因此心里非常忐忑。當他與作家會面時,發現他果然是一個很難捉摸的人,兩個人連話都說不到一起,而編輯因為緊張導致說話更加語無倫次。自然被作家拒絕,空手而回。
無奈的編輯被深深的挫敗感所困擾,回到辦公室后他思前想后,思考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通過深刻地自省之后,編輯認為自己對作家的了解不夠,所以才導致了會面時遭遇尷尬。于是,他用心收集了雜志和刊物中關于這位作家的所有資訊,仔細研讀了他的所有作品,在自己對作家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又預約了第二次見面。第二次的會面氣氛開始時與前一次一樣沉悶,但是編輯很快就熱情地說:“最近您的作品要被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了,恭喜您!不過您覺得自己作品的風格能否用英文表達出來呢?”這個話題立刻引起了作家的興趣,因為這是他最近正在做的一件大事,并正為這個問題所困擾。于是他馬上回答:“我也很擔心啊,所以一直在尋找好辦法,你有什么建議嗎?”
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編輯和作家進行了愉快的談話,編輯獲得了作家的認可,作家答應為他寫稿;而作家也認為編輯給自己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建議,與他成了朋友。
從上面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交談中,地位處于劣勢的一方有義務尋找話題,引起另一方的談話興趣。求人辦事時,有所求的人要尋找可以讓對方愉悅的話題;在談生意的時候,乙方要選擇有利于合作的話題。最常見的便是處于戀愛中的情侶,往往是男人在尋找話題來引發女性的交談興趣,以便讓氣氛變得熱烈融洽。否則,如果話題引起對方不悅,就會增加處于劣勢一方的談話難度。
要尋找話題其實并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在你的生活環境中,凡是能看到的東西,都可以拿來當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