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濟的爆發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商業革命——閑置的房產、汽車、技能,甚至時間、知識,突然變成巨大的財富,源源不斷地創造利潤。這些事在5年前還會被認為是不可思議和愚蠢的,但如今,已經再平常不過了;未來,這場商業革命必將滲透到人類社會的各個角落。
全球分享經濟泰斗阿魯 薩丹拉徹在其著作《分享經濟的爆發》中,通過扎實的理論分析和大量的案例調研,揭示了分享經濟的緣起與發展,闡明了這種新型經濟形態如何通過化資源配置的方式整合各類分散資源,并針對分享經濟下政府面對的監管困境提出了三種切實可行的操作方法。
翻開本書,了解未來社會的商業模式和經濟發展,迎接分享經濟爆發帶來的全新時代。
國家多次提出“發展分享經濟”“分享經濟是經濟新常態的國家戰略”。
全球分享經濟泰斗揭示分享經濟將從哪些方面重構我們的社會。
作者是分享經濟領域的泰斗,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
全球分享經濟理論熱門著作!
滴滴CEO程維親自作序力薦!
谷歌、《時代周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國家信息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納什空間、Funwork、優客工場、住百家、豬八戒網、優米網、爆品戰略研究中心等聯袂推薦!
針對中國讀者,作者特地新增了關于中國市場戰略分析。
推薦您購買讀客其他暢銷書:
《參與感》小米終于開口!
《爆品戰略》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創業的實戰指南!
《史玉柱自述:我的營銷心得》史玉柱迄今為止公開著作!
全球分享經濟泰斗阿魯 薩丹拉徹(Arun Sundararajan)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未來技術、價值與政策理事會成員,城市設計論壇研究員,擔任多個政府機構的咨詢顧問,包括紐約市政府、首爾市政府、中國互聯網協會、美國城市協會、皇家藝術協會、全球企業中心、女性創業基金會等。
獲得2個谷歌教授獎,6個論文獎,以及其他多個獎項。
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在全球商學院排行榜綜合排名第5名),紐約大學多個跨學科研究中心成員。
在印度理工學院獲得電氣工程學士學位,在羅切斯特大學獲得運籌學碩士學位和企業管理博士學位。隨后進入紐約大學任教。研究方向:數字技術如何改變商業、政府和社會。
受邀250多次出席由行業、政府或學術界舉辦的國際性論壇,并發表演講。在2016年達沃斯經濟論壇上,薩丹拉徹教授從數字經濟角度提出的專業意見,廣受好評。
受媒體推崇,在主流學術期刊和會議上發表超過50篇學術論文,在《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衛報》《連線》《經濟時報》《哈佛商業評論》《財富》等多家媒體上發表超過30篇專欄文章。 顯示全部信息
前言
Airbnb——設計你的世界
滴滴出行——未來的出行方式
按需服務工作方式的崛起
BlaBlaCar——建立在信用之上的全球化基礎設施
商業與社區的融合
La Ruche Qui Dit Oui——重新定義
怎樣閱讀本書
及時部分 原因
第1章 分享經濟、市場經濟和禮物經濟
什么是分享經濟
分享經濟早期的重要思想是如何發展的
分享經濟是禮物經濟嗎 顯示全部信息
推薦序
程維 (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及時次與阿魯 薩丹拉徹教授會面,是在2015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我們同臺討論了關于分享經濟在全球以及在中國發展的一些問題。說實話,當時滴滴和快的剛剛合并不久,正在面對財大氣粗的Uber大舉進攻,無論是內部整合,還是外部競爭,都存在很大的壓力。然而,和阿魯教授的交流使我意識到,重要的不是我們面前有多少困難,而是我們所選擇的道路是否正確,是否符合人類社會和技術發展的方向。換句話說,作為企業,我們的產品是讓這個世界更好,還是僅僅在重復一些已經被驗證失敗、落后于時代的經營模式?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Jean(柳青)以及滴滴的團隊決定,分享經濟將成為滴滴未來發展的重要戰略和核心價值之一。因為我們都清楚地看到,僅僅通過技術讓固定數量的出租車和乘客的信息更加對稱,通過網約車增加運力,都無法徹底解決城市出行的潮汐問題。如果一個城市,提供出行服務的只有全職司機,那么其數量必然只能夠按照平峰期來設計,一旦高峰期必然 出現運力不足的情況。而在高峰期、某些地段和時間打不到車的窘況必然又將進一步堅定了人們想自己擁有一輛汽車的愿望,于是私家車的不斷增長造成路面擁堵,整個城市的交通就愈加瀕臨崩潰的臨界點,出行就愈加艱難。
為了使我們的城市不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分享經濟似乎是的出路。當提供出行服務不再是少數專職人員的“特權”,而是在確保司乘安全的前提下,所有合法駕駛車輛的人只要出于自愿(不管是因為純粹的善意還是部分的經濟利益),都可以將自己的車輛和時間分享出來,為需要的人提供出行服務,那么城市出行的運力瓶頸就將被打破,在不增加車輛的情況下 讓更多的人可以方便地出行。
于是,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里,我們上線了快車和順風車,后來又上線了快車拼車。所有這些產品的終極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用更少的車滿足更多人的出行。今天在滴滴的平臺上,我們不僅實現了讓上千萬的私家車主將自己的汽車和時間分享出來,同時還讓上億的乘客自愿與順路的陌生人分享空閑的座位,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
一組令人激動的數據或許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分享經濟在中國的蓬勃發展,2016年,超過1750萬司機在滴滴平臺上通過網約車獲得了靈活就業和收入機會,每天有207萬網約車司機在滴滴平臺上獲得平均超過160元的收入。滴滴平臺上每天有超過2000萬次出行服務,其中200萬次是通過快車拼車出行。而在2017年春運期間,共有848萬人通過滴滴跨城順風車往返于故鄉和工作的城市,比2016年春運增長了3.46倍,達到整個中國民航春運客運量的14.5%,相當于增開13046列8節動車組或3855列18節綠皮火車。 顯示全部信息
阿魯教授在書中指出,創新的實驗性與監管的連續性本身存在矛盾,監管者通常需要通過更新現有法律體系使其與創新性服務相適應,否則就會阻礙創新。隨著人類進入了分享經濟和數字化時代,許多原有的界限正在日益模糊,政府的監管方式也必將逐漸發生演變。而和法律一樣,基于市場和技術而產生的信用體系、行業機構、企業品牌這些因素無論在過去還是將來,都將對安全和服務產生重要的影響,而滴滴正在努力將自身建設成為一個值得信任、讓用戶感到安全的品牌。
——程維,滴滴出行創始人、董事長兼CEO
信息技術顛覆了交通、酒店、銀行等行業的形態,工作的性質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薩丹拉徹的著作為我們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指引,有力地推動了分享經濟在當今和未來的發展。
——哈爾 范里安,谷歌首席經濟學家
顯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