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總結國內與國外相關經驗的基礎上,對PPP模式進行了理論分析與實踐總結,對PPP模式的理論與實踐中的核心問題,包括PSC(公共部門比較基準)的建立、VFM(物有所值)理論、PPP模式操作流程、風險識別與分擔、PPP項目產品定價、績效評估以及含權設計等關鍵內容進行了總結與梳理,并對相關案例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PPP模式進行了概括與解析,具有現實性、前瞻性與指導性。在新的時代背景下,PPP模式在我國的發展將是大勢所趨,是我國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吸納民間資本、推進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PPP模式經過這一階段在我國具體環境下的大力推廣,必然會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出更多與我國國情相結合的實戰案例及更具中國化的理論發展。
這是一套系統介紹PPP模式的實戰類書籍。本系列叢書共有8本,分別是《PPP模式核心要素及操作指南》《PPP模式之保障房》《PPP模式之固廢處理》《PPP模式之園區開發》《PPP模式之軌道交通》《PPP模式之管廊》《PPP模式之環保》《PPP模式之區域開發》。
《PPP模式核心要素及操作指南》內容、系統、分析深刻,涵蓋了PPP模式的關鍵核心內容。本書站在項目實操的角度來進行組織材料編寫,書中摒棄了PPP學術性的理論研究和論述,使讀者讀起來更能夠通俗易懂,更接地氣。書中大量采用案例和解讀等專欄形式,大量使用了國內外成功的PPP案例。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對PPP模式進行了系統總結與解析,具有很強的務實性與指導性。
本書共包括八章,章主要對PPP模式核心要素進行了系統性總結與分析,便于讀者對PPP有個和系統的認識。第二章介紹了PPP模式在國內外的應用情況,對國外的成功與失敗案例進行了解讀,同時對國內PPP政策要點進行了系統梳理。第三章是PPP項目的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是PPP模式的重點也是難點,對此我們單獨成章進行講解,同時對國內一些PPP失敗案例進行了分析。第四章對PPP物有所值評價進行了研究, 由于PPP項目在前期通過物有所值論證是所有PPP項目能夠實施下去的前提,本章借鑒國外PPP在物有所值方面的研究成果,結合國內北京4號線地鐵項目以案例形式進行了講解。第五章對PPP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過程和方法進行了講解。第六章 對PPP模式運作流程進行了系統講解,同時輔以政策專欄和項目示例的形式進行了分析,便于讀者理解掌握。第七章對PPP項目合同設計中的關鍵點和要點進行了梳理和講解。第八章分別對國務院、財政部和發改委的PPP政策體系進行了系統梳理。理解PPP政策導向和政策要點是做好PPP工作的重要前提,由于目前財政部和發改委在PPP政策的制定內容上并不一致,甚至個別條款會有沖突,而且各部委及國務院PPP政策也在隨著PPP形勢的發展不斷地進行微調,所以,讀者在閱讀本章時一定要看清PPP政策的發文部門以及發文時間,以便于在實際的操作中能夠有針對性地靈活運用。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PPP模式在我國的發展將是大勢所趨,隨著PPP模式的不斷推進和深化發展,PPP在實操過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和挑戰,所有這些都對PPP從業人員的系統性全局性理解能力、綜合性知識儲備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和自身綜合素質都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簡單的概念性了解PPP容易,能夠系統性全局性掌握PPP并不容易,而在現實中能夠落地運作一個成功的PPP項目更不容易。PPP能力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它需要我們對PPP的認識要有一定的高度,對PPP相關聯領域的知識儲備要有一定的寬度,對PPP的要點重點和核心點的理解上要有一定的深度,對PPP在現實運作中要有足夠的執行力度。本書從政策理論到落地實操,從宏觀理解到微觀操作等方面對PPP模式進行了一次系統、、立體的梳理和講解。
《PPP模式之保障房》《PPP模式之固廢處理》《PPP模式之園區開發》《PPP模式之軌道交通》《PPP模式之管廊》《PPP模式之環保》《PPP模式之區域開發》則以熱點領域為核心,更具體、有針對性地指導相應行業的PPP模式。
中國PPP產業大講堂隸屬于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PPP促進中心,大講堂匯集國務院、財政部、發改委、銀監會、證監會、產業基金、服務機構等各領域的專家,致力于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在中國的發展,為政府、企業、服務機構等提供系統性PPP能力建設培訓。
1. PPP 模式核心要素分析………………………………………… 1
1.1 PPP 模式的定義… …………………………………………………… 1
1.2 PPP 模式典型結構… ………………………………………………… 2
1.3 PPP 模式運作機理… ………………………………………………… 6
1.4 PPP 模式四大特征… ………………………………………………… 7
1.5 PPP 模式三大類型… ………………………………………………… 11
1.6 PPP 模式三大核心功能… …………………………………………… 13
1.7 PPP 模式三大核心環節… …………………………………………… 15
1.8 PPP 模式三種付費機制… …………………………………………… 18
1.9 PPP 模式適用領域和操作模式… …………………………………… 21
1.10 項目層面PPP 模式與資本層面PPP 模式… ……………………… 31
1.11 政府成功運作PPP 模式的五大要素………………………………… 44
1.12 企業成功運作PPP 模式的四大要素………………………………… 46
2. PPP 模式在國內外的應用…………………………………… 49
2.1 PPP 模式在國外的發展情況… ……………………………………… 49
2.2 PPP 模式在中國的發展… …………………………………………… 64
2.3 正確理解新形勢下推廣PPP 模式的意義… ………………………… 70
3. PPP 模式風險管理…………………………………………… 73
3.1 PPP 項目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 …………………………………… 73
3.2 PPP 項目風險的特點… ……………………………………………… 74
3.3 PPP 項目風險的識別方法… ………………………………………… 76
3.4 PPP 項目風險因素的分類及表現形式… …………………………… 78
3.5 PPP 模式的風險分配原則… ………………………………………… 82
3.6 PPP 項目風險應對策略… …………………………………………… 83
3.7 PPP 項目風險管理失敗案例分析… ………………………………… 86
4. PPP 物有所值評價研究……………………………………… 96
4.1 物有所值概念… ……………………………………………………… 96
4.2 物有所值評價框架… ………………………………………………… 97
4.3 物有所值評價的局限性… ………………………………………… 100
4.4 物有所值定性評價方法… ………………………………………… 101
4.5 物有所值定量評價方法… ………………………………………… 107
5. 財政承受能力論證… ………………………………………… 143
5.1 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概述… ………………………………………… 143
5.2 財政支出責任范圍… ……………………………………………… 143
5.3 財政支出責任測算… ……………………………………………… 144
5.4 財政支出能力評估… ……………………………………………… 146
6. PPP 模式運作流程…………………………………………… 147
6.1 PPP 項目識別… …………………………………………………… 148
6.2 PPP 項目準備… …………………………………………………… 150
6.3 項目采購… ………………………………………………………… 180
6.4 項目執行… ………………………………………………………… 184
6.5 項目移交……………………………………………………………… 187
7. PPP 項目合同設計…………………………………………… 197
7.1 PPP 基本合同體系架構… ………………………………………… 198
7.2 PPP 項目合同的主要內容… ……………………………………… 202
7.3 引言、定義和解釋… ……………………………………………… 205
7.4 項目的范圍和期限… ……………………………………………… 206
7.5 前提條件… ………………………………………………………… 208
7.6 項目的融資… ……………………………………………………… 211
7.7 項目用地… ………………………………………………………… 212
7.8 項目的建設… ……………………………………………………… 215
7.9 項目的運營… ……………………………………………………… 219
7.10 項目的維護………………………………………………………… 224
7.11 股權變更限制……………………………………………………… 225
7.12 付費機制…………………………………………………………… 228
7.13 履約擔保…………………………………………………………… 230
7.14 政府保障…………………………………………………………… 233
7.15 保 險………………………………………………………………… 234
7.16 守法義務及法律變更……………………………………&h
PPP項目各方組成:
1.政府
政府是PPP項目的主要發起方,根據PPP項目運作方式和社會資本參與程度的不同,政府在PPP項目中所承擔的具體職責也不同。總體來講,在PPP項目中,政府需要同時扮演以下兩種角色:
(1)作為公共事務的管理者,政府負有向公眾提供品質且價格合理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義務,承擔PPP項目的規劃、采購、管理、監督等行政管理職能,并在行使上述行政管理職能時形成與項目公司(或社會資本)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
(2)作為公共產品或服務的購買者(或者購買者的人),政府基于PPP項目合同形成與項目公司(或社會資本)之間的平等民事主體關系,按照PPP項目合同的約定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為便于區分政府的不同角色,政府或其職能部門及其下屬事業單位作為PPP項目合同的一方簽約主體時,稱為政府方。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出現有的項目是政府授權其下屬的國有企業代表政府跟社會資本簽署:PPP項目合同,這種情況實際上是不合規的,在PPP模式中企業是不可以代表政府的,國有企業屬于企業范疇,受《公司法》約束,企業隨時有倒閉破產的可能,而根據我國的國情,地方政府是不可能破產的,而且更重要的是,PPP模式中政府需要履行行政管理和行政監督職能,國有企業本身是不具備這個職能的。但是在PPP項目中,政府可以授權國有企業代表政府履行出資職能,這時候國有企業在PPP合同中可以作為乙方之一,但是不能作為甲方(政府方)代表。
2.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也可以是項目的發起人,那么:PPP模式中的“社會資本”究竟指的是哪些企業呢?財政部和發改委曾經給出了兩個不同的版本,財政部2014年11月29日頒布的《關于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的通知》中第二條規定,“本指南所稱社會資本是指已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境內外企業法人,但不包括本級政府所屬融資平臺公司及其他控股國有企業”,而發改委2014年12月2日頒布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的附件2《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通用合同指南》中指出,“社會資本主體,應是符合條件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或其他投資、經營主體”。很顯然,發改委的定義中,并沒有明確提及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是不是屬于社會資本的問題。兩部委的文件中對社會資本的定義出現了一定的分歧。之后,國務院在2015年5月19日的《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42號)一文中就對社會資本的定義做了一個統一的整合,其中對較為敏感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問題作了如下規定:“對已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市場化運營的,在其承擔的地方政府債務已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得到妥善處置并明確公告今后不再承擔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職能的前提下,可作為社會資本參與當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在此背景下,關于PPP模式中對社會資本的定義就以國務院的文件為準。
社會資本是PPP項目的實際投資人。但在PPp實踐中,社會資本通常不會直接作為PPP項目的實施主體,而會專門針對該項目成立項目公司,作為PPP項目合同及項目其他相關合同的簽約主體,負責項目具體實施。項目公司是依法設立的自主運營、自負盈虧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營實體。項目公司可以由社會資本(可以是一家企業,也可以是多家企業組成的聯合體)出資設立,也可以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出資設立。但政府在項目公司中的持股比例應當低于50%、且不具有實際控制力及管理權。
3.融資方
PPP項目的融資方通常有商業銀行、出口信貸機構、多邊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信托公司)等。根據項目規模和融資需求的不同,融資方可以是一兩家金融機構,也可以是由多家銀行或機構組成的銀團,具體的債權融資方式除貸款外,也包括債券、資產證券化等。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