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昆曲與中國文化、昆曲歷史、昆曲的表演藝術三個方面,選取多家名篇論述,為讀者進行詳細的解讀。
昆曲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本書選取了眾多著名昆曲研究學者、專家的訪談記錄和個人論述,從各個角度宣揚昆曲文化,帶領讀者了解昆曲,感受昆曲的魅力。
昆曲與中國文化
中國和美國:全球化時代昆曲的發展 ........白先勇 吳新雷/5
屬于我們的《牡丹亭》 ........葉朗/33
昆曲在21世紀的文化定位 ........鄭培凱/44
不能欣賞昆曲是知識分子素養上的缺憾——關于保存和復興昆曲的幾點設想.......章培恒/49
昆曲的興盛有賴于儒學復興 ........張衛東/54
從文化傳承和美育的視角看昆曲進大學校園——葉朗教授訪談錄 ........葉朗 湯旭梅/58
昆曲歷史
昆山腔的產生、興起與發展 ........李嘯倉/73
昆曲之入京與京化 ........傅雪漪/94
昆曲:遺產價值的認識深化與傳承實踐——兼論蘇州大學白先勇昆曲傳承計劃........周秦/105
表演藝術雜談
《游園驚夢》講解 ........梅蘭芳/131
生旦凈末丑的表演藝術 ........白云生/150
我是怎樣演《林沖夜奔》的 ........侯永奎/165
俞派小生的“穩、準、狠” ........蔡正仁/169
恰如春在柳梅邊——談《拾畫 叫畫》的表演 ........汪世瑜/174
從腳底下練起 ........張繼青/179
我演《借茶 活捉》 ........梁谷音/188
劉異龍的《下山》《蘆林》及其他 ........鈕驃/193
藝高膽大夜盜甲 ........朱錦華/199
“尋找賣油郎”——《湖樓》的藝術個性 ........岳美緹/204
送華文漪赴港演出有感 ........俞振飛/212
關于青春版《牡丹亭》
十年辛苦不尋常——我的昆曲之旅 ........白先勇/217
青春版《牡丹亭》的成功之謎 ........傅謹/236
昆劇生態環境的重建——青春版《牡丹亭》的珍貴經驗 ........古兆申/240
非遺十一年以來的昆曲觀念與昆劇制作——以青春版《牡丹亭》為中心的探討 ........陳均/255
附錄
游園驚夢 ........白先勇/267
晚翠園曲會 ........汪曾祺/289
仙霓社之前后 ........胡山源/297
怎樣欣賞昆曲 ........趙景深/316
參考書目 ........324
中國和美國:全球化時代昆曲的發展
白先勇 吳新雷
編者按:為紀念明代戲曲大家湯顯祖逝世390周年,蘇州昆劇院青春版《牡丹亭》劇組在旅美學人白先勇教授的統籌下,于2006年9月到美國巡回演出。恰好南京大學吳新雷教授應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洛杉磯分校之邀,赴美參加《牡丹亭》的學術研討會。《文藝研究》雜志編輯部特邀吳新雷先生訪問了白先勇先生,就昆曲在全球化時代“走出去”的國際動態及昆曲藝術的發展等課題,進行了多次對談。
白先勇,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旅美昆曲評論家,著名作家,昆劇青春版《牡丹亭》總策劃。1937年生,廣西桂林人,1957年考入臺灣大學外文系。1958年后開始創作,發表了《金大奶奶》《玉卿嫂》等小說。1963年到美國愛荷華大學作家工作室。 1965年獲碩士學位,擔任加州大學教授。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臺北人》《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樹猶如此》等。他小時候在上海、南京時,就與昆曲結下不解之緣,其小說《游園驚夢》即受昆劇《牡丹亭》的啟發而作。他對昆曲藝術一往情深,自1987年以來為推廣昆劇做“義工”,在海內外發表了一系列推崇“昆曲之美”的評論。出版了《白先勇說昆曲》《姹紫嫣紅牡丹亭》《牡丹還魂》《曲高和眾》《青春版〈牡丹亭〉巡演(在國內)紀實》《圓夢》等專書。
吳新雷,南京大學教授,昆曲史論家,“俞派唱法”研究者。1933年生,江蘇江陰人。1951年考入南京大學中文系,1960年該校四年制(副博士)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古典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主任,學科專長是昆劇學、紅學、中國戲曲史、宋元明清文學史。主要著作有《曹雪芹》《中國戲曲史論》《昆曲“俞派唱法”研究》《二十世紀前期昆曲研究》和《曹雪芹江南家世叢考》(合著)、《兩宋文學史》(合著)、《紅樓夢導讀》(合著)等,并主編了《中國昆劇大辭典》和《中國昆曲藝術》。
吳新雷:白先勇教授,您好!《文藝研究》編輯部邀我尋找機會訪問您,一起談談中國昆曲藝術的發揚,以及走向國際、推向世界等課題。碰巧2006年是《牡丹亭》作者湯顯祖逝世390周年,中國的撫州、遂昌和美國的加州都舉行了相關的紀念活動。我很榮幸地得到伯克利、洛杉磯加州大學和美中文化協會的邀請,參加了“《牡丹亭》及其社會氛圍——從明至今昆曲的時代內涵與文化展示”學術研討會。使我喜出望外的是在這里與您不期而遇,真是無比欣慰!在您的精心策劃下,蘇州昆劇院青春版《牡丹亭》劇組熱演于中國大陸及港、澳、臺地區以后,如今走出國門,不遠萬里而來美國演出。這引起了海內外文藝界人士的極大關注。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我想和您暢談古今中外,不知您在百忙之中能惠予賜教否?
白先勇:吳教授好!我和您神交已久,您和我都是昆曲藝術的熱愛者,過去雖然互不相識,但因為關心昆曲的前途,居然走到一起來了。年前在蘇州、在南京,我倆已經多次見面,我當然是很樂意和您敘談的。您講講,咱們從何說起?
吳新雷:我國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已經步入了全球化之中,伴隨著與國際接軌的聲浪,全球化格局必然影響到我們的文藝生活。我知道,早在2002年12月,白先生在香港曾發表“昆曲是世界性藝術”的演說,這次又把蘇州昆劇院推介到美國來,巡演于伯克利、爾灣、洛杉磯和圣塔芭芭拉,在美國觀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所以我們不妨以“全球化時代昆曲的發展”作為總題目,分幾個層次來談談,不知是否可以?
白先勇:好的,全球化是文明的必然進程,這題目很有意思。
一、全球化視野中的昆曲
吳新雷:自從2001年5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我國的昆曲藝術評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以來,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昆曲的藝術價值得到了世界公認。昆曲立足于國內,但又必須擴展視野,放眼全球。這次您請蘇州昆劇院到美國來演出,得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洛杉磯分校的呼應,他們特地舉辦了有關昆劇《牡丹亭》的學術研討會,體現了全球化時代昆曲的國際地位,這是令人歡欣鼓舞的。而青春版《牡丹亭》的訪美巡演活動,全是您一手操辦的。我想請您講講,您是怎樣統籌和運的?
白先勇:我動員海峽兩岸的文化精英和蘇州昆劇院密切合作,共同打造了青春版《牡丹亭》,已在全國各地和八大名校演出了七十五場,觀眾總數達十萬人以上,而且百分之七八十是年輕人,以大學生居多,這打破了以往青年人不看戲的說法。為此,我一直在琢磨著:怎樣能擴大范圍、張揚影響,把昆曲介紹到國際上,首先是推向美國。這次的行動,已準備一年多時間了。我聯絡了加州大學的四大分校,策劃四個校區聯合大公演,共演四輪十二場,大造昆曲的聲勢。既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咱們的昆曲是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那就走出來試試看,讓國際上來評定,從而證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論斷是正確的。
吳新雷:那么,四個大學的校長是否都贊成,都支持?
白先勇:當然是一致贊成,共同支持!特別是我本人所在的圣塔芭芭拉分校,校長是咱們華人楊祖佑教授,他雖然是學理工科出身,但對民族文化的宣揚特別起勁。他被昆曲之美深深折服,竟成了青春版《牡丹亭》的超級推銷員。青春版能進入北大和南大演出,就是楊校長專門致函游說促成的。2006年7月,上海舉辦第三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楊校長應邀出席,他在五十分鐘的發言中竟特別介紹我策劃的青春版《牡丹亭》,還當場放了一段電視錄像,甚至以此作為校際交流的條件:如有哪個學校想和圣塔芭芭拉掛鉤,這個學校就應上演蘇昆的《牡丹亭》。這次在他的鼓動下,當劇組于10月初到達圣塔芭芭拉時,市長布魯姆(Marty Blum)宣布10月3日至8日為全市的“《牡丹亭》周”,街上掛滿了《牡丹亭》的彩旗,彩旗印上了演員的頭像。
吳新雷:這真是史無前例的創舉,好比是盛大的節日了。那么,我又要問了,為什么青春版首演不放在圣塔芭芭拉而放在伯克利呢?
白先勇:要知道,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龍頭老大”,除了哈佛等私立大學以外,在美國的公立大學中,伯克利加大是排名及時的,它先后出了十七位諾貝爾獎得主。伯克利還設有加州的表演藝術中心(Cal Performances),其中澤勒巴大劇院(Zellerbach Hall)擁有兩千個座位。這劇院是向國際開放的!伯克利附近有舊金山和奧克蘭兩個國際機場,觀眾來往便捷。再說伯克利加大實力雄厚,有中國研究中心,有東方語言系(內有中文專業),有音樂系,還有藝術表演系。他們要主辦研討昆曲《牡丹亭》的國際大會,在學術界走在前沿,與演藝界互相呼應。
吳新雷:我懂了!伯克利加大是美國研究《牡丹亭》的學術重鎮,湯顯祖《牡丹亭》原著的英文本就是該校東語系的白之(Cyril Birch)教授翻譯出版的,青春版《牡丹亭》劇本的整理人之一、臺灣中研院文哲所的華瑋研究員便是白之教授的高足。9月15日開會時,華瑋博士專門介紹我訪問了他,會上我講了《牡丹亭》工尺譜的源流,得到了他的稱賞。
白先勇:正因為伯克利在美國的學術界、演藝界有廣泛的影響,所以開幕首演要放在伯克利,然后巡回到爾灣和洛杉磯,在圣塔芭芭拉唱壓臺戲,達到高潮而幕。
吳新雷:請問這是商業性演出嗎?
白先勇:是的。因為四大校區的演出是由劇場方面來具體安排的,美國的劇場經理都很厲害,他們都是搞市場經濟做生意的老手,除了場租保本外,是要賺錢的。他們是商業操作,公演售票,只賺不賠。去年跟澤勒巴大劇院的老總剛開始接洽時,他因不久前一個歌舞團的票房慘遭滑鐵盧,對于昆劇演出便面露難色。他怕賣不出票,賠錢虧本,于是提出先要交保障金打底。如今場場滿座,劇場方面賺了大錢,進賬全收,他就喜笑顏開,承認昆劇在美國是有看點、有賣點的。
吳新雷:白先生,這里面我又不懂了,商業演出的賺頭全被劇場拿去了,那您怎么安排蘇昆劇組飛來飛去呢?
白先勇:要知道,你不讓劇場方面賺錢,咱們的昆劇就根本進不來。為了保障青春版《牡丹亭》能飛進美國,我便動腦筋拉贊助。我這個人活了一輩子,從來沒有向人家伸手要錢,但現今為了發展昆曲事業,為了青春版《牡丹亭》,竟做起了“托缽化緣”的行當。在國內排演的時候,我早就開始募款啦。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去演出,我也是拉了贊助的。去年我回美國接洽,澤勒巴大劇院獅子大開口,要先付十萬美元作保障金。其實,場租不需那么多錢,他們主要是擔心蘇昆的費用。這問題,除了蘇州方面曾撥出一定的經費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文化長陳怡蓁女士慷慨地伸出了援手,他倆和我都是“臺大人”,捐助了巨款。他倆做后臺老板,承擔了蘇州昆劇院青春版劇組飛美演出的一切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