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介紹張炳炎生平經歷和學術歷程的著作。張炳炎(1934.10.14-2012.08.02)。艦船工程專家。山東省慶云縣常家鎮孟家村人。1960年畢業于原蘇聯列寧格勒造船學院。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七院第七0八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我國及時艘極地科學考察船"向陽紅10號"和及時艘全電力推進船"中國海監83號"的總設計師和研發者,他是我國海洋科學考察船研究設計方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性的專家,為我國的艦船和海洋事業作出了杰出貢獻。
張炳炎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小組: 朱文華:中國船舶工業第七○八研究所噴水推進部主任焦松、黨群部主任人力資源部副主任
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簡介 總序一 總序二 總序三 祖國,我心中永恒的燈塔(代序) 導言 及時章 父母與童年 故鄉慶云 父親張清源 母親袁香齋 傳奇童年 第二章 求知之路 媽媽一啟蒙老師 求知若渴立志造船 留學熱身專攻俄語 遠赴蘇聯勤學報國 第三章 在實踐中成長 艱苦磨練常自勉 赴法監造拓視野 改裝建造攻難關 第四章 滄海云帆鑄輝煌 十大名船之一——“向陽紅10”號 國防動員船一“世昌”號 海監船精品——“中國海監83” 新型海洋物探船——“海洋六號” 南極科考——“雪龍”號 新一代科考船——“科學”號 敢為天下先 第五章 言傳身教傳遞科學真諦 在實踐中培養人 從細微處關心人 以品德感染人 第六章 理想與追求 經驗來自鉆研與實踐 “為科學犧牲,值得!” 機遇、壓力與風險 為生態海洋而研究 第七章 情系故鄉心系教育 重返慶云 心系教育 設立科技發明獎 第八章 厚德謙和長者風范 伉儷情深 諄諄教誨 親如長兄 結語 附錄一 張炳炎年表 附錄二 張炳炎主要專著、文章 目錄 參考文獻 后記
張清源回到家里看到父母年事已高,為生活所迫還得下地勞作,自己無職業,升學又沒錢,心中極端苦悶。這時得知北京華北合作事業委員會職業學校見習班招生,該校學生學習一年,畢業后介紹職業,這正符合張清源花錢少、時間短、又給介紹職業的要求。他在該校學習半年即到通州見習,在通州他看到日本鬼子隨便打罵、侮辱中國同胞,吃飯不給錢,摔盤子、砸碗、吸毒,國民黨警察見了也不敢吭聲,覺得置身于亡國奴地位,感到萬分恥辱和憤慨,激發了他內心的愛國熱情。見習期滿回到北京,不料得到的通知卻是“冀東合作區縮小精簡人員,學員先回去,待有就業機會另行通知”,這對張清源而言真是冷水澆頭,見習時每天有幾毛錢飯費,現分文無收,吃飯的威脅立即到來,沒辦法只好搬進黑暗的小客店,身在異鄉過著凄慘的失業生活。現實使張清源進一步認識到舊社會的黑暗與險惡,想起同學鄭述之曾對自己講的,只有把舊社會推翻,人民才有幸福,體會到這話的親切和深刻。現在自己想回家沒臉面,在外邊沒事做,還是個青年不能這樣白白過下去。他想到共產黨主張人人有飯吃,人人有事做,共產黨員都是積極好樣的青年,民族仇恨、失業困境、生活威脅交織在一起,使他產生找共產黨干革命的思想萌芽?br/ 如一聲春雷,一二 九學生運動暴發了。張清源為學生們的愛國熱情所感動,與社會青年一起,自發卷入到這個洪流之中,跟著游行隊伍振臂高呼:“團結抗日!反對自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br/ 這次具有偉大意義的學生運動加強了張清源抗日救國的意志和決心,也使他堅決找共產黨干革命的思想更加迫切。此時,張清源已失業兩個多月,貧困的生活和沉重的精神折磨使他染上肺病,吐血不止,當光衣物也難以維持下去,病情日重,‘不得已于1936年2 月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鄉。張清源經一路顛簸病情加重,回到家時已不能起床,窘迫的生活更加促使他想找共產黨改變現實的想法。張炳炎的母親袁香齋傾家中所有為其求醫問藥,精心護理,使病情得到了控制,逐日好轉竟漸漸恢復了健康。這在偏僻落后的農村,實在稱得上是個奇跡。生病期間,張清源小學時的同學、已是共產黨地下黨員的板營鎮小學老師范普權、溫佩青、王之翰經常到張家探望張清源,交談之后彼此都有了解,隨之以探病為掩護組織黨的外圍組織讀書會。王之翰出錢訂進步書刊、報紙,張清源通過表弟王中潤、內侄袁壽昌對外聯絡進步青年、小學老師,以看望病人為名到張家活動,訂閱七君子創辦的《世界知識》等進步雜志,傳看黨的《八一宣言》、《列寧選集》等書籍。1937年4月張清源由溫佩青、范普權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慶云縣早期共產黨黨員之一,張家成為讀書會和地下黨員秘密聯絡、聚會活動的地方?br/ 日本侵略軍占領平津,在國土淪亡,民族危難之時,慶云縣各種政治派系,打著抗日救國的旗號結幫拉派,擴充實力,敲詐勒索百姓。中共慶云縣黨組織按中共中央《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津南特委指示,秘密串聯、發動群眾組建抗日武裝?br/ 范普權領導張清源等以讀書會為基礎,團結一部分小學教員召開群眾大會,收集民間槍支成立救國軍,成為由共產黨領導的慶云縣及時支真正的抗日救國人民武裝,與國民黨反動武裝保安大隊胡振國的反動勢力及土匪雜牌武裝進行尖銳的斗爭。救國軍與救國總會會師,攻克樂陵收復元棣,為開辟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打下了有力的基礎。1938年救國軍收復慶云縣縣城,成立動員委員會,張清源任武裝部長。同年 5、6月肖華挺進支隊到達冀、魯邊區,將全縣武裝集中起來編為正規軍渭河支隊,張清源任六連指導員,跟隨肖華支隊活動在冀、魯、豫地區。內戰開始,張清源擔任一縱隊政治大隊政委挺進大別山?br/ 張清源對建立大別山戰略基地充滿信心。一次過沙河時被敵機逼入河中幾乎淹死。進山以后,生活非常艱苦,他卻始終堅定樂觀,絲毫沒有悲觀和動搖?br/ 1948年初,張清源帶一個班到黃陂縣柿樹區開展建立政權。24小時事先被通知我六縱隊一個營過來掩護工作,正當張清源與幾個貧民組長商量工作時,有人報告隊伍來了,張清源誤認為是自己的部隊來了,沒有任何戒備,出門一看是敵方尖兵班,張清源與貧民組長被俘。張清源穿的是便裝,敵人詢問時,張答名叫張建泉,是買菜寫字的上士文書。過了一個星刪,被押送到武漢大紗廠集中營,從卡車上下來步行了很遠,張想莫非是押至0郊區槍斃?便暗暗告訴同被押解的六縱隊指導員孟慶德、支書陳國林,說如果敵人要槍斃我們,我們一定要高喊共產黨萬歲!萬歲!后被押送到一個院子里的大房間,共有三四十人,同住的還有國民黨新征集準備送往東北補充國民黨部隊的新兵。張清源在一個共產黨員任何環境下都要為黨工作的思想指導下,與六縱隊戰友秘密組建了黨支部,策劃逃跑或奪門口那挺輕機槍暴動沖出來。利用送水的機會向國民黨征集的新兵宣傳我解放軍繳槍不殺,愿意回家的給路費,愿意干的留下來,參加解放軍的歡迎,解放軍官兵一律平等瓦解敵軍。并教育被俘的戰友拒絕參加敵人的宣傳隊,不說反對共產黨的話,不書寫反共標語,商定等發下單軍裝待機逃跑。陰歷五月端午節下午7時左右,趁大家去看電影之機,張清源約區長劉發先、支書陳國林、參謀姚兵、報務員金希賢共5人逃出敵營。第三天見有敵保安隊追來,五人分散各自逃往后山森林,張藏在一個小山洞里,直到黃昏才下山。走了幾天到苗家垅,在那里挑了兩天煤,拿到了路條直奔衡陽,在火車站碰到一個十二三歲火車司爐的兒子,張說要到武漢,小孩領張爬到火車車箱頂上,同車頂上的小商小販到了武漢,在江漢碼頭擠上開往九江的小汽輪到黃崗,經扶縣在白沙關找到我三分區司令部。不久即隨二野組織科長白冰一同到河南小俞州二野政治部,經歸俘大隊集訓學習后,便于1949年5月跟隨中原局保衛部卜勝光部長到武漢,接管偽武漢市公安局。1950年轉業接管重慶市偽中央鹽務總局。1952年任云南省鹽務局局長。1962年任易門礦務局副局長。1964年調任云南省輕工業廳任副廳長直至離休?br/ P12-15張清源回到家里看到父母年事已高,為生活所迫還得下地勞作,自己無職業,升學又沒錢,心中極端苦悶。這時得知北京華北合作事業委員會職業學校見習班招生,該校學生學習一年,畢業后介紹職業,這正符合張清源花錢少、時間短、又給介紹職業的要求。他在該校學習半年即到通州見習,在通州他看到日本鬼子隨便打罵、侮辱中國同胞,吃飯不給錢,摔盤子、砸碗、吸毒,國民黨警察見了也不敢吭聲,覺得置身于亡國奴地位,感到萬分恥辱和憤慨,激發了他內心的愛國熱情。見習期滿回到北京,不料得到的通知卻是“冀東合作區縮小精簡人員,學員先回去,待有就業機會另行通知”,這對張清源而言真是冷水澆頭,見習時每天有幾毛錢飯費,現分文無收,吃飯的威脅立即到來,沒辦法只好搬進黑暗的小客店,身在異鄉過著凄慘的失業生活。現實使張清源進一步認識到舊社會的黑暗與險惡,想起同學鄭述之曾對自己講的,只有把舊社會推翻,人民才有幸福,體會到這話的親切和深刻。現在自己想回家沒臉面,在外邊沒事做,還是個青年不能這樣白白過下去。他想到共產黨主張人人有飯吃,人人有事做,共產黨員都是積極好樣的青年,民族仇恨、失業困境、生活威脅交織在一起,使他產生找共產黨干革命的思想萌芽?br/> 如一聲春雷,一二 九學生運動暴發了。張清源為學生們的愛國熱情所感動,與社會青年一起,自發卷入到這個洪流之中,跟著游行隊伍振臂高呼:“團結抗日!反對自治!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口號?br/>這次具有偉大意義的學生運動加強了張清源抗日救國的意志和決心,也使他堅決找共產黨干革命的思想更加迫切。此時,張清源已失業兩個多月,貧困的生活和沉重的精神折磨使他染上肺病,吐血不止,當光衣物也難以維持下去,病情日重,‘不得已于1936年2 月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鄉。張清源經一路顛簸病情加重,回到家時已不能起床,窘迫的生活更加促使他想找共產黨改變現實的想法。張炳炎的母親袁香齋傾家中所有為其求醫問藥,精心護理,使病情得到了控制,逐日好轉竟漸漸恢復了健康。這在偏僻落后的農村,實在稱得上是個奇跡。生病期間,張清源小學時的同學、已是共產黨地下黨員的板營鎮小學老師范普權、溫佩青、王之翰經常到張家探望張清源,交談之后彼此都有了解,隨之以探病為掩護組織黨的外圍組織讀書會。王之翰出錢訂進步書刊、報紙,張清源通過表弟王中潤、內侄袁壽昌對外聯絡進步青年、小學老師,以看望病人為名到張家活動,訂閱七君子創辦的《世界知識》等進步雜志,傳看黨的《八一宣言》、《列寧選集》等書籍。1937年4月張清源由溫佩青、范普權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慶云縣早期共產黨黨員之一,張家成為讀書會和地下黨員秘密聯絡、聚會活動的地方?br/> 日本侵略軍占領平津,在國土淪亡,民族危難之時,慶云縣各種政治派系,打著抗日救國的旗號結幫拉派,擴充實力,敲詐勒索百姓。中共慶云縣黨組織按中共中央《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和津南特委指示,秘密串聯、發動群眾組建抗日武裝?br/> 范普權領導張清源等以讀書會為基礎,團結一部分小學教員召開群眾大會,收集民間槍支成立救國軍,成為由共產黨領導的慶云縣及時支真正的抗日救國人民武裝,與國民黨反動武裝保安大隊胡振國的反動勢力及土匪雜牌武裝進行尖銳的斗爭。救國軍與救國總會會師,攻克樂陵收復元棣,為開辟冀、魯邊區抗日根據地打下了有力的基礎。1938年救國軍收復慶云縣縣城,成立動員委員會,張清源任武裝部長。同年 5、6月肖華挺進支隊到達冀、魯邊區,將全縣武裝集中起來編為正規軍渭河支隊,張清源任六連指導員,跟隨肖華支隊活動在冀、魯、豫地區。內戰開始,張清源擔任一縱隊政治大隊政委挺進大別山?br/> 張清源對建立大別山戰略基地充滿信心。一次過沙河時被敵機逼入河中幾乎淹死。進山以后,生活非常艱苦,他卻始終堅定樂觀,絲毫沒有悲觀和動搖?br/>1948年初,張清源帶一個班到黃陂縣柿樹區開展建立政權。24小時事先被通知我六縱隊一個營過來掩護工作,正當張清源與幾個貧民組長商量工作時,有人報告隊伍來了,張清源誤認為是自己的部隊來了,沒有任何戒備,出門一看是敵方尖兵班,張清源與貧民組長被俘。張清源穿的是便裝,敵人詢問時,張答名叫張建泉,是買菜寫字的上士文書。過了一個星刪,被押送到武漢大紗廠集中營,從卡車上下來步行了很遠,張想莫非是押至0郊區槍斃?便暗暗告訴同被押解的六縱隊指導員孟慶德、支書陳國林,說如果敵人要槍斃我們,我們一定要高喊共產黨萬歲!萬歲!后被押送到一個院子里的大房間,共有三四十人,同住的還有國民黨新征集準備送往東北補充國民黨部隊的新兵。張清源在一個共產黨員任何環境下都要為黨工作的思想指導下,與六縱隊戰友秘密組建了黨支部,策劃逃跑或奪門口那挺輕機槍暴動沖出來。利用送水的機會向國民黨征集的新兵宣傳我解放軍繳槍不殺,愿意回家的給路費,愿意干的留下來,參加解放軍的歡迎,解放軍官兵一律平等瓦解敵軍。并教育被俘的戰友拒絕參加敵人的宣傳隊,不說反對共產黨的話,不書寫反共標語,商定等發下單軍裝待機逃跑。陰歷五月端午節下午7時左右,趁大家去看電影之機,張清源約區長劉發先、支書陳國林、參謀姚兵、報務員金希賢共5人逃出敵營。第三天見有敵保安隊追來,五人分散各自逃往后山森林,張藏在一個小山洞里,直到黃昏才下山。走了幾天到苗家垅,在那里挑了兩天煤,拿到了路條直奔衡陽,在火車站碰到一個十二三歲火車司爐的兒子,張說要到武漢,小孩領張爬到火車車箱頂上,同車頂上的小商小販到了武漢,在江漢碼頭擠上開往九江的小汽輪到黃崗,經扶縣在白沙關找到我三分區司令部。不久即隨二野組織科長白冰一同到河南小俞州二野政治部,經歸俘大隊集訓學習后,便于1949年5月跟隨中原局保衛部卜勝光部長到武漢,接管偽武漢市公安局。1950年轉業接管重慶市偽中央鹽務總局。1952年任云南省鹽務局局長。1962年任易門礦務局副局長。1964年調任云南省輕工業廳任副廳長直至離休?br/> P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