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力》是趨勢專家、暢銷書作者丹尼爾 平克的著作。在書中,作者詳細闡釋了在獎勵與懲罰都已失效的當下,如何煥發人們的熱情,是對當前傳統有關人類積極性理論的顛覆之作。
過去我們大部分人都遵循著如下的行為模式:老板答應我們加薪,我們的工作就格外賣力;用功可望拿到好分數,我們就花更多時間讀書;遲到要扣薪水,我們就乖乖準時上班……本書將告訴你一個令人驚訝的真相:是什么在激勵著你?
丹尼爾 平克以40年來有關人類激勵的研究為基礎,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和科學研究成果,為每個人、每個組織指出了在物質激勵和賞罰機制失效的時代如何提高績效、煥發熱情的三大要素:自主、專精和目的。
丹尼爾 平克通過大量的案例及科學研究成果指出,在驅動力3.0時代,真正激勵我們的是第三種驅動力:如果工作能夠讓人可以做出自主選擇,發展自己的技能,做有意義的事情,那么人們往往會非常努力并取得良好業績。我們天生就是自主的個體,而不是機器人。我們希望達到專精,讓我們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來越好。尋找目的是我們的天性,我們在復興屬于我們的商業,重塑我們的世界。
1. 《驅動力》是趨勢專家、暢銷書作者丹尼爾 平克集40年研究成果的著作,他顛覆了傳統的激勵理念: “給我獎勵,我就更努力”,提出了具有顛覆性的有關積極性的理論:真正驅動我們的是第三種驅動力。
2.出版當年贏得你所能想象的和不能想象的一切暢銷榜大滿貫,位列《紐約時報》《 華爾街日報》《 波士頓環球報》《 華盛頓郵報》《 洛杉磯時報》榜首。
3 .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兼CEO周鴻祎、易觀國際CEO于揚、恒信鉆石董事長李厚霖 、知名互聯網專家王煜全、 《 IT經理世界》執行主編賀志剛、《 中國經營報》常務副總編王立鵬、 《長尾理論》作者克里斯 安德森、《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馬斯 弗里德曼 鼎力推薦。
4.作者丹尼爾 平克親筆作序,他指出:在這個驅動力3.0時代,舊有的獎勵懲罰式的激發人們積極性的方式已經不再有效,我們必須把我們的驅動力系統升級到3.0時代,這個新系統的核心是自主、專精和目的。
5.這個時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復興;自主是我們的天性,在工作中體驗心流,是我們存活的意義,是我們靈魂的氧氣;尋找目的是我們的天性,我們在復興屬于我們的商業,重塑我們的世界。
6.《驅動力》提出了當下個人、組織提高績效、煥發工作熱情的秘訣,不是我們的生物性驅動力或者追求獎勵、逃避懲罰的第二種驅動力,而是我們的第三種驅動力,是我們想要主導我們的生活、延展我們的能力、讓生活更有意義的深層欲望。
更多好書盡在湛廬文化
丹尼爾 平克(Daniel H. Pink)
全球最有影響力的“50位思想家”之一,TED大會超級演講者,趨勢專家,《全新思維》作者,暢銷書作家,《紐約時報》、《哈佛商業評論》、《快公司》和《連線》雜志撰稿人,美國前副總統戈爾及白宮行政部門演講稿撰寫人。
在世界各大公司、大學院校及各種協會進行演講,討論有關經濟變革和創造新型工作環境的話題。
[目錄]
引言 科學向左,企業向右
及時部分 驅動力3.0 時代來臨
第1章 我們需要一次的升級
驅動力洞察 我們放棄了原本收入不菲的職位,反而接受一份收入低、但使命感更強的工作;沒有人“管理”維基百科的員工,但維基百科卻是全世界較大的百科全書;還有開源產品、很多無法想象的“不為利潤而來”的企業………獎勵只能帶來短期的爆發,就像是少量咖啡因只不過是幫你多撐了幾個小時,更糟糕的是,它還降低了人們繼續這項工作所需的長期積極性。
第2章 獎勵的懲罰,胡蘿卜大棒失效了
驅動力洞察 獎勵有時候很奇怪,它好像是對人的行為施了魔法:把有意思的工作變成苦工,把游戲變成工作。胡蘿卜大棒讓我們希望得到的越來越少,不希望得到的越來越多:本來是要提高積極性卻降低了積極性;本來是要激發創造力卻抑制了創造力;本來是要讓好人好事越來越多但實際上卻讓好人好事越來越少。上癮者想要快速解決問題,置最終損害于不顧;撒謊者想要快速出奇制勝,置長遠結果于不顧。
I型工具箱:驅動力3.0與報酬
第3章 做 I 型人還是 X 型人
驅動力洞察 如果你相信“大眾皆平庸”,那么平庸就會成為無法逾越的天花板。你需要傾聽內心的聲音,你的能量之源來自外在動機還是內在動機?自由、挑戰與擔當是你的主要動機嗎?你是更多關注行為帶來的外在獎勵,還是更多關注行為內在的成就感?我們究竟應該用哪種方式來思考人類行為的驅動力。
I型工具箱:驅動力3.0與個人
第二部分 驅動力3.0的三大要素
第4章 自主:我做什么,我決定
驅動力洞察 為什么一個迸發自由和創意的24小時被稱做“聯邦快遞日”?為什么谷歌每年的新產品中竟有一半是在20%的自主時間內誕生的?這個時代不需要更好的管理,而需要自我管理的復興。我們天生就是玩家,而不是小兵;我們天生就是自主的個體,而不是機器人。
I型工具箱:驅動力3.0與教育
第5章 專精:把想做的事情做得越來越好
驅動力洞察 在辦公室里,我們服從太多,投入太少。前者讓我們能夠撐過白天,后者卻讓我們能夠撐過晚上。控制帶來的是服從,自主帶來的則是投入。你是不是處于最興奮、最令人滿意的心流體驗之中?達到心流,不僅僅是一瞬間的事情,而且應該被作為生活規范:為了實現專精而保持美麗的“聚精會神的神情”。 它是必需品,我們需要它才能存活,它是我們靈魂的氧氣。
I型工具箱:驅動力3.0與企業
第6章 目的:超越自身的渴望
驅動力洞察 你是不是常聽到“效率”、“利益”、“價值”、“優勢”、“焦點”、“差異”這樣的詞語,這些目標很重要,但它們缺乏喚醒人類心靈的能力。我們常常以利潤較大化為中心,而驅動力3.0在不拒絕利潤的同時,強調的是目的較大化:如果一個人感覺不到自己屬于更偉大更長久的事物,他就無法過上真正出色的生活。尋找目的是我們的天性,我們在復興屬于我們的商業,重塑我們的世界……
I型工具箱:驅動力3.0與溝通
第 2章 獎勵的懲罰,胡蘿卜大棒失效了
當然,任何有關工作積極性的討論都出自生活中一個簡單的事實:人必須賺錢謀生。工資、合同款、補助、小費都是我所說的“基線報酬”(baseline reward)。如果一個人得到的基線報酬不足或者分配不公,他的關注點就會放在所處環境的不公以及對環境的焦慮上。
但是一旦過了這道門檻,胡蘿卜大棒就可能會得到與其初衷正好相反的結果。本來是想要提高積極性的機制降低了積極性;本來是想要激發創造力的策略卻抑制了創造力;本來是想要讓好人好事越來越多卻讓好人好事消失了。與此同時,獎勵和懲罰沒能限制消極行為,反而讓它們大爆發,讓欺騙、癮嗜和目光短淺的危險行為越來越多。
一部在美國文壇最經久不衰的作品,給我們上了一堂有關人類積極性的重要一課。馬克 .吐溫在其著作《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第 2章里寫道:湯姆接到了一個無聊的任務,把波莉姨媽 75平方米的柵欄刷成白色。這項工作一點都不能讓他興奮,“生活對他來說太乏味了,活著僅是一種負擔。”
就在湯姆正要灰心絕望的時候,一條“聰明絕倫,妙不可言”的妙計涌上心頭。他的朋友本漫步到他面前準備嘲笑他的時候,湯姆做出了很疑惑的表情。他說,把顏料涂到柵欄上不是苦差事。它是一種特權,是一種內部激勵方式。這活兒看起來很誘人,當本問他能不能親自刷幾下的時候,湯姆拒絕了。直到后來本以自己的蘋果作為交換,湯姆才給了他刷柵欄的機會。很快,其他男孩也來了,他們都掉進了湯姆的圈套,好幾個男孩都刷了柵欄,而且這都算做是湯姆的功勞。
從這個有趣的情節里,馬克 .吐溫提煉出了一條重要的有關積極性的原則: “所謂‘工作’就是一個人被迫要干的事情,至于‘玩’就是一個人沒有義務要干的事情。”他還寫道:在夏季,英國有錢的紳士每天駕著四輪馬拉客車沿著同樣的路線走上 30~ 50公里,他們為這種特權花了很多錢。可是如果因此付錢給他們的話,那就把這樁事情變成了工作,他們就會撒手不干了。
換言之,獎勵有時候很奇怪,它就像對人的行為施了魔法一樣:把有意思的工作變成苦工,把游戲變成工作。它通過減少內在激勵因素,讓成績、創造性甚至善行都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傾倒,我們稱之為“湯姆索亞效應”(Sawyer Effect)。一些有趣的實驗抽樣調查揭示了這一效應發生的四個領域,同時也再一次證明:科學向左,企業向右。
在互聯網行業工作的十多年里,我從來沒有見過哪一個團隊把金錢作為最重要的激勵因素,那種源自于內心的驅動力最為強大:希望做出與眾不同的創意,追求,關注細節,持續改善,不斷尋求更高的目標。《驅動力》一書生動地闡釋了這一現象,挑戰了人們固有的管理智慧,必將引領未來商業思維的新趨勢。
奇虎360公司董事長兼CEO 周鴻祎
《驅動力》實際上是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另一種解構,再次論證了在解決生存和溫飽問題后,興趣和使命感其實是驅動人們前行的終極動力。驅動力X.0的提法很像是對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乃至信息社會演進階段的標簽,也是對今天中國從制造型社會逐步轉向創造型社會所需動力的重要提示。其中,有關充分釋放驅動力的三個要素:自主、專精和目的,值得所有認同信息社會趨勢,同時又發愁于對今天衣食無憂的80后和90后進行有效激勵的企業管理者們反復玩味和思考。
于揚 易觀國際CEO
人,永遠是企業中最不可控的要素。我們已經不再身處那個用錢留人,用錢砸出成績的年代了,物質激勵只會陷入惡性循環。當我們洞察到企業經營的這些問題并為之困惑時,這本書卻已經把問題的來龍去脈甚至解決方法都寫了出來。這本書顛覆了絕大部分企業的用人思路,讓我們對人的潛能和創造力有了全新的認識!
李厚霖 HIERSUN恒信鉆石機構董事長、 I Do 基金創始人
如何讓工作成為”好玩”的事情而不僅僅是“客戶需求”,如何激發團隊成員的“內在動機”而不再仰仗“胡蘿卜加大棒”的方法,這是現如今的領導者面對的新挑戰。
賀志剛 《IT經理世界》執行總編
每個人追尋的目標其實都差不多:主導生活、獲得意義、延伸樂趣,只不過,有些人會比較投入,平克的這本《驅動力》就是研究如何找到這份投入感的。
王立鵬 《中國經營報》常務副總編
什么才是高績效的真正驅動力?在書中,作者以50年來有關積極性的科學研究為基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答案。他指出,獎勵已然失效,真正驅動我們的是自主、專精和目的,這可以讓我們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舒適。
克里斯 安德森 超級暢銷書《長尾理論》作者
《驅動力》是我最喜歡的商業書籍。
托馬斯 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