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這個有著"惡俗不堪"的中國女人名字的中國女人,卻曾創造了戰亂紛紜的中國,可是都沒有好收場張愛玲的線尾算不算好收場誰都不能輕易作答。
她創造一個奇異的末世世界,里面有關于家族與民族太多的回憶,像重重疊疊復印的照片,是錯綜復雜不講理的過去。家傳的首飾,出嫁時的花襖,言說是滄海桑田,浮生若夢的歷史讖語;有陰陽交界的過緣上,感受著歷史隧道里古墓式的清涼,噓瞇著眼睛看陽光,卻走不進這光芒里去。華麗而蒼涼的感覺,華麗而衰敗的布景,這是挽歌里的末世。
總而言之,張愛玲是文藝園地里一棵枝繁順茂,搖曳多姿的樹,她把枝葉大大地撐開,盡力伸向不可知的遠方。
張愛玲該是今日中國秀重要的作家。僅以短篇小說而論,她的成就堪與美現代女文豪如曼殊菲兒、泡特、韋爾蒂、麥克勒斯之流相比,有些地方,她恐怕還要高明一籌……《金鎖記》長達五十頁,據我看來,這是中國從古以來偉大的中篇小說。
魯迅之后有她。她是個偉大的錄求者,和魯迅不同的地方是;魯迅經過幾十年的幾次革命和反動,他的尋求是戰場上受傷的斗士的凄厲的呼喚,張愛玲則是一株新生的苗,尋求著陽光與空氣,看來似乎稚弱的,但因為沒受過摧殘,所以沒一點病態,在長長的嚴冬之的天體天的消息在萌動,這新鮮的苗帶給了人間以健康與明朗的不可摧殘的生命力。
魯迅是尖銳地面對著政治的,所以諷剌,譴責,張愛玲不這樣,到了她手上,文學從政治起回人間,因崦也成為更新切的。時代在解體,她尋求的是自由,真實而安穩的人生。
任茹文,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江蘇江州人,浙江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畢業,現任教于寧波大學文學院,一面對諸多困惑而拒絕猶豫和彷徨的努力者。 王艷,出生于20世紀70年代,浙江紹興人,浙江蘇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畢業,現任教于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新聞系。
引子:勾一個影子
灰綠:成長的底色(1920-1930)
雪青;少女舊事堪凄涼(1931-1939)
蔥綠;學生天才夢(1939-1949)
孔雀莉;橫空出世(1943-1949)
橙紅;傾城之戀(1944-1947)
深赭;無奈的作別(1949-1952)
銀白;執子之手(1995-1967)
青灰;天涯孤旅(1967-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