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于民國初年的中華武士會,在確立了形意、八卦、太極三大內(nèi)家拳格局的同時,把國粹武術普及到學校、軍隊,繼之上升為“國術”,其肇始之功當首歸李存義。然而,這位在北方武林享有盛名的一代大家,其著作卻在今天少有出版。本輯注收錄了李存義先生傳世的多部著述,原版影印對照簡體字版,并邀請中華武士會首批教員、李存義弟子閻道生之孫閻伯群,定興“李氏三杰”之一李星階曾孫李洪鐘合力校注,參閱多種版本,加以詳明闡釋,確保內(nèi)容正宗且。
接近傳奇,從讀懂原著開始,集天津中華武士會教范之精華,高度提煉“八字訣”“九歌”等形意拳古法,津派畫壇巨擘、中華武士會學務公所畫師閻道生親筆配圖。
李存義(1847年—1921年),字忠元,河北省深縣南小營村人。少時家貧,以幫人趕車為生。及長,習長短拳技并周游各地。師從形意拳名家劉奇蘭,并兼從董海川習八卦掌。后至保定開設萬通鏢局,兼收徒授藝。1900年,以53歲之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行,專志授徒。1911年在津創(chuàng)辦中華武士會。于北方武術界威望甚高。李存義的形意拳特點鮮明,兼有河北、山西形意拳的傳承特征,融合了八卦掌、太極拳的一些技法風格,部分動作還保留了外家拳械套路的影子。李存義先生的武學著述,在我國形意拳發(fā)展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奠定河北形意拳理論基礎的同時,也促進了民國時期武術黃金時代的到來。
《岳氏意拳五行精義》上編意拳總論及時章 不動姿勢第二章 意拳養(yǎng)氣學中編意拳原理及時章 五行拳第二章 五行生克第三章 進退連環(huán)拳下編 緒論及時章 岳武穆九要論第二章 練習附錄 五行連環(huán)拳譜合璧
《岳氏意拳十二形精義》岳氏意拳原序上編岳氏意拳十六要訣形拳原理十二形中編及時章 形意合一第二章 形意全體大用下編曹繼武先生意拳十法摘要結(jié)論附錄 八字功
《三十六劍譜》及時章 總論第二章 分論第三章 結(jié)論附錄一 五行劍附錄二 連環(huán)劍附錄三 梅花劍附錄四 三才劍附錄五 三合劍
為人保鏢,往來各省,途中遇盜賊,手持單刀對敵,賊不敢進;或聞先生之名,義氣過人,避道者。故人以“單刀李”稱之。——孫祿堂習武人多是老派,老派人有發(fā)憤之志。李存義有一部著作,將前輩老譜和個人心得編纂在一起,友人幫忙成文,私家印刷本,傳給嫡傳弟子作身份證明,從未面世……希望還在世,或留惠于子孫家,或當年幫忙成文的人留了底本,不必面世,還在就好。——徐皓峰先生之拳械,無不造極……學者均未能窺其深,略有所獲,即享大名矣。——楊明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