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非富不可:曹仁超給年輕人的投資忠告圖書
人氣:51

非富不可:曹仁超給年輕人的投資忠告

史美倫、陶冬、巴曙松、朱燕來、劉央、孫明春、胡舒立、鄭小伶一致推薦
  • 所屬分類:圖書 >投資理財>投資指南  
  • 作者:[曹仁超]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300170428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03
  • 印刷時間:--
  • 版次:--
  • 開本:大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典型的曹仁超的投資書,也是他四十年來投資理念的收山之作。這次,他以從未有過的真誠,把自己的投資經驗和感悟傾囊相授。在這本書中,曹仁超從點滴小事寫起,意在有點到面,給讀者展示一個投資大師波瀾壯闊的投資經歷,投資手段,投資理念以及投資技巧。如何判斷時勢,如何控制欲望,如何進退有據,如何制訂最合適的投資策略,本書都將為你揭曉。

編輯推薦

香港zui的投資評論家、趨勢投資大師曹仁超分享40年投資心得,講述打造億萬身家的投資理財策略,詳述如何在過去四十年隨全球大勢而變化,并就內地和香港股市、樓市、黃金市場以及環球經濟的未來前景,做出詳盡的分析與展望。 繼曹仁超“創富三部曲”《論勢》、《論戰》、《論性》后,深入淺出將自己如何在投資的驚濤駭浪中審時度勢、順勢而動,從而將個人財富提升到無憂退休的人生經驗分享給時下年輕人。

作者簡介

曹仁超(原名曹志明),現為香港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首席顧問。自1973年開始于《信報》以筆名“曹仁超”撰寫財經專欄,以輕松有趣的筆觸分析股票市場和政經局勢,是該報受歡迎的作者之一,也是香港其中一位最的投資評論家。

曹仁超先生身兼多項公職,包括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金融投資文憑課程榮譽顧問、嶺南大學“投資基金”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北京“農家女”職業訓練學校之友、廣東省山區小學教育計劃“紅粉筆”計劃贊助人之一、香港大學學生會投資學會榮譽顧問及中國寧波大學客座教授。

曹仁超先生曾出版暢銷書“曹仁超創富三部曲”《論勢》、《論戰》及《論性》,深受讀者歡迎。

目錄

推薦序一 朱燕來

推薦序二 溫天納

自序

及時章 理財教育,比學位更重要

1.1 停!別成為啃老族

1.2 窮一時,富一世

1.3 早點理財是王道

1.4 揭開富人的蓋頭來

2.1 抱怨改變不了什么

2.2 不走舊路,破舊立新

2.3 理想有多大,就能走多遠

2.4 成功例子俯拾皆是

3.1 不背龜殼,不做蝸牛

3.2 好的買房時代已經過去 推薦序一 朱燕來

推薦序二 溫天納

自序

及時章 理財教育,比學位更重要

1.1 停!別成為啃老族

1.2 窮一時,富一世

1.3 早點理財是王道

1.4 揭開富人的蓋頭來

第二章 憑創意創前路,別枉負青春

2.1 抱怨改變不了什么

2.2 不走舊路,破舊立新

2.3 理想有多大,就能走多遠

2.4 成功例子俯拾皆是

第三章 別做蝸牛胡亂買房

3.1 不背龜殼,不做蝸牛

3.2 好的買房時代已經過去

3.3 內地樓市重歸平靜

3.4 環球樓市投資價值有限

第四章 學懂投資,創富更快更易

4.1 有財富才有真自由

4.2 趁勢而為,時機稍縱即逝

4.3 投資者成功之鑰

4.4 亂世中的選股秘籍

4.5 “牛眼投資法”和“八號風球預警術”

第五章 A股春天不會遠了

5.1 貧富懸殊,財富哪兒找?

5.2 A股尋寶開始,隨時準備U型反彈

5.3 掘金A股,看準國家政策

5.4 風物長宜放眼量,逆境投資的訣竅

第六章 危中尋機,中國經濟大轉角

6.1 “三廉”時代的終結

6.2 經濟轉型多軌并行

6.3 “后工業社會”時代即將來臨

6.4 探尋德國模式,借活力打破壟斷

第七章 西方經濟失落的時代

7.1 次貸風暴,美國栽了大跟頭

7.2 不信大衰退重臨

7.3 重整旗鼓,“去杠桿化”大趨勢

7.4 日本無止境等待復蘇

在線預覽

推薦序二

現在成長于香港的年輕人與成長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年輕人的際遇很不一樣。當年的年輕人面對的是一個經濟騰飛的年代,一個領導亞洲的香港,對年輕人而言充滿機遇。現在,年輕人面對的卻是一個開始被邊緣化的香港,一個開始全速融入內地的香港。面對空前競爭的環境,當中有不少危機,但也存在不少投資機遇。

無可否認,年輕人需要擁有更多過人的智慧,才能脫穎而出。在投資市場也是,必須留意和了解更多的事情,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才能保障到自己的未來。為了避免做錯投資決定,年輕人除了靠自己累積經驗之外,若有機會與投資界的前輩們多交流,定能事半功倍。

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在倫敦經濟及政治學院碩士畢業后,便投身投資銀行業。為增進知識,自己曾閱讀過不少書籍,也讀過不少曹仁超先生的文章,發現內容和文筆非常特別,充滿趣味性和前瞻性。

2011年9月,我獲《信報》邀請,與曹Sir同臺演講,一起分享對經濟以及投資市場的看法。這次,我有機會率先閱讀曹Sir近期著作《非富不可:曹仁超給年輕人的投資忠告》,發現內容甚有參考性。以往曹Sir的文章并非特別針對年輕讀者,這次卻以年輕人為題,對讀者而言,實在難得。

透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吸收曹Sir的經驗和智慧,在投資市場上避免走冤枉路。另外,對不少剛踏入或準備踏入社會工作的讀者,本書內容也甚具啟發性。

我在此特別推薦本書予各位朋友。

溫天納

博學投資銀行家

中國人民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自序

我老曹認為,2008 年起香港真的悶得很!

我不是說香港沒有娛樂,香港有著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但偏偏感覺如此郁悶,社會仿佛彌漫著一層灰沉的濃霧。因為香港各方面都問題多多,面對GDP陷入低增長期,年輕人出路大減,大部分人都有一種無力感。

因為香港經濟起飛的黃金30年在1997年結束,甚至10年經濟高原期也在2007年完結,行業發展已趨成熟,難以突圍,加上香港經濟是海島型結構,極受外圍環境影響,無論哪個行業,都舉步維艱。升斗小民無力改善生活環境,難道除了坐以待斃、出言發泄之外就別無他法?

斷然不是。我老曹一直深信:“辦法總比困難多”,憑著這個信念,一步一步跨過難關,達成目標。特別是年輕一代,有的是理想、斗志、膽量,實在不應該輕易被眼前的困難嚇倒。

但很可惜,當下的年輕人無論在香港抑或內地,大部分都被父母過分溺愛和保護,變成溫室小花和容易壓傷的“草莓族”,經不起風浪、不能或者不愿受苦。在香港金融界流傳一則真人真事:一個年輕人到某家公司面試,竟帶著母親一起前來。公司負責人問他為何讓母親也一起來,他未及回答,母親就搶答說:“我是他的母親,沒有人比我這個母親更了解他,所以對于我兒子有任何疑問,問我就可以了。”類似的“經典”故事,近年在各行各業相信也屢見不鮮、見怪不怪。

這些“草莓族”在天朗氣清的日子仍可相安無事,可惜今天香港發展機會比以往少,還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精英的競爭,年輕人若不快快擺脫這些陋習,培養良好心態,往后面對的日子也只能是悶局、困局。

2013年5月,這本書的簡體版即將出版,我針對內地的情況修訂了內容,可惜我在作身體例行檢查時卻發現胃部有異樣,很不幸化驗結果顯示是惡性腫瘤,需要立即做胃部切除手術,隨后證實是癌癥及時期,此乃不幸中之大幸。我老曹一生都強調“止鴆”。買股票要懂得割倉,人生更是如此。面對困境及時不能怕了它,要保持樂觀的心態。越是苦難時期越應該臥薪嘗膽、未雨綢繆,切記自亂陣腳。年輕人大可勇往直前不怕冒險,但出了問題定要及時止鴆。

我老曹期望通過這本書,糾正現今父母和年輕人所抱持的一些錯誤觀念,并與年輕讀者們分享我怎樣看中國以及全球經濟環境的未來趨勢,用什么心態投資樓市、股市,還有不少年輕人創業的好例子。希望讀過這本書的年輕人或他們的父母,明白無論大環境如何,只要懂得“勢”,把握創“新”,創富成功的機會仍然無處不在,年輕一代要“非富不可”不難。

4.1 有財富才有真自由

如今很多年輕人覺得我老曹這一代人的價值觀是“金錢主宰一切”,仿佛我們眼中只有錢。

其實我那一代人并非特別貪錢,而是大部份人在年輕時嘗過窮滋味,親身經歷過沒錢所帶來的窘境。形成許多人會像我老曹一樣,以發達作為人生目標,下決心脫離貧窮,形成對“金錢主宰一切”深信不疑,于是錢也就愈賺愈多。香港有不少富人都是這樣白手起家的。

蘇格拉底說:“小資產階級的自由”。任何人如要活得自由自在,必須有點錢。我老曹非常同意。蘇格拉底說的是掙脫貧窮枷鎖,才能有真正的自由。試想想如果經濟拮據,生活逼人,要為五斗米而折腰,自由度必定受到一定限制,想送子女出國留學、自己去旅行,甚至想離職休息一下都不行,無法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沒有自由,就是沒有選擇權。

我老曹不介意被年輕人批評,不過年輕人也應該好好想一想,如果沒有錢,你的生活會變成怎樣。

心靈雞湯說“金錢不能令人快樂”,“財富是負擔”,可別誤信。其實這些話是在講給窮人聽,目的是令窮人安份守己。真實情況有錢人通常比窮人快樂,因為財富可以讓你過自己想過的生活,有選擇的自由。90%世上的困難皆能透過金錢去解決。貧賤夫妻百事哀,18歲談戀愛時可以“有情飲水飽”,一旦結婚就得要擔心金錢問題。沒有財富,生活才會變成負擔。若認為管理財富太麻煩,可以交給私人銀行或專人負責,不必自己費心。

我老曹不是教你一生只追求財富,年輕人有熱血有干勁,青春十分短暫,若能在這段期間專注創富,成就更大。甚至應該專注得彷佛“眼中只有錢”,貪錢更好。做事若不專注,又怎能成功?不少人以為別人是因為勤奮而發達,其實剛相反,世上勤奮得像頭牛的人通常只會從事低收入工作。做事專注才是成功之道。

創富可以是一種興趣,很多富人都是這樣。若視賺錢為苦差,一定不會用心去做,也一定不會成功。就如我老曹過去每天寫投資專欄,35年不變,有人問我辛苦嗎?不,除了想不到寫什么的時候。能為讀者提供財務意見以改善理財方法,又能在搜尋數據過程中找到投資機會,實在樂趣無窮,也因此得到不少讀者的支持。

人生數十載不算短,與其選擇及時行樂,倒不如將人生分為不同階段,設下不同目標:25~60歲時以創業致富為目標。必須“Get RichQuick”(盡速致富),讓利潤跑在前面、止損愈快愈好,不要逃避風險、學習管理風險。60歲后則只要Stay-Rich(保持富有),便可輕輕松松地追求夢想和真正的自由。就如我老曹,今年已年屆65歲,過去我4個月在股票市場雖然只斬獲10%,但這10%已經是五百萬。現在的我會用賺來的這筆錢,進行二次創業賺錢支持自己喜歡的慈善機構,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賺錢就可以只為夢想而不再擔心生計。

無奈的一代

我老曹在前文說過,如今M型社會的香港,貧富懸殊情況已到了非常嚴重地步,2012年的基尼系數達到了0.537。中國內地也處于同樣的情況,我會在后一章詳述。

1997年后香港的GDP進入低增長期,一如1990年后的日本,不同的是中國經濟起飛令香港過去15年GDP增長率仍可保持在4%左右,不像日本只有1.5%,不過上層社會所占財富和收入比重卻愈來愈大,中產階級所占那份進入極低增長期,窮人這份則出現零增長甚至負增長。收入兩極化進一步擴大,令人擔心社會最終會變得很不穩定。

香港經濟自2008年起進入回落期,估計時間長達10~20年。根據擴散音波理論,經濟調整初期波幅會愈來愈大,過后便會收縮。20002010年世界經濟調整波幅很大,自2011年起未來十年會愈來愈收縮,例如房價經過19972012年V型走勢后,未來波幅有限;金價自2011年9月見1920美元后情況亦一樣;恒生指數未來十年相信進入窄幅角力期;就業市場則只有輕微、溫和的改善。說實話社會貧富兩極分化這事兒,我老曹管不了,這是特區政府要去解決的問題,我只負責教大家怎么去賺錢。

常有媒體問我,未來經濟是好時刻還是最壞時刻?我說看你年紀而定。因為如今的香港已進入GDP低增長甚至停止增長期,由2011年起計未來10~20年,香港經濟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

如果你65 歲前已努力四十多年,開始退下火線,現在的經濟環境真是不錯,投資以保護財富購買力為,面對2008年起的經濟回落期,絕不成問題。要是你才剛離開大學,現在收入跟40多年前大學畢業的師兄、師姐比較,可謂云泥之別,我老曹在及時章就曾詳述大學生的價值在過去五十年貶值十分厲害,速度快過美元購買力。未來你的前程,肯定艱辛難行,包括購買及時間住宅、結婚、生子及養車,這沒辦法,誰讓你出世太晚呢?

今天香港的大企業早已進入Too big to fail期(大的不能倒下),家庭式企業又小的無地自容。要知道如今銅鑼灣幾十平米的鋪位已經月租數十萬甚至過百萬,生意興隆的老店也要關門大吉。社會經濟的活力一向來自中小企,當整個社會逐漸被大企業壟斷,經濟活力自然愈來愈少,消費者的選擇也愈來愈寡,生活則愈來愈悶,年輕人在香港想要創富愈來愈難,窮則變,變則通。這條路行不通,找另外一條,總有一條路是行得通的。

逆境投資智慧

我老曹常說,打工永遠不會致富。“所謂工字不出頭”,就算你每天起早工作,累得像頭牛,只是在為老板賺錢,財富永遠不是自己,回報也不會達到。若你每年能替公司賺取100萬元,老板最多只會付你50萬元薪金,從來沒有一位老板會付150萬元給只能替他賺取100萬元的員工。更別提無法為公司帶來一百萬利潤的普羅大眾了,工資最多只能滿足滿足溫飽,無法脫貧,要致富必須有薪水以外的其他收入。年輕人創業是其中一條出路,若不想創業怎么辦?我老曹鼓勵大家投資。

20世紀70年代初,我開始玩高爾夫球,后來因為工作日漸繁忙而放棄,因為玩高爾夫不僅費用昂貴,還需要很多時間,是PracticeMakesPerfect(熟能生巧)的游戲。我常說投資就像打高爾夫,定下目標,即使一時身處逆境也不需急躁,一步一步走下去總能成功。

玩高爾夫球,站在起點不會看見終點,只要順著方向一桿一桿揮下去,總能離目標近一點,再近一點。年輕人不妨把目標訂高一點,我常鼓勵年輕人要有摘星的夢想。是的,星星或許永遠是摘不到,但正由于你想摘星則自然努力會向上,年老回望,原來已走了那么遠。

高爾夫球要玩得出色需要所有動作都不出錯,是一項自我挑戰游戲,每打出一棒都影響著下一棒。玩高爾夫真正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情況就像投資,若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不應該買貨時入市或在跌市中不肯止損,那就神仙難救。若你身處逆境不能心平氣和,也成不了一位出色的高爾夫球手。

投資致富易

我1969年開始學投資。到今天超過八成的財富是投資所得的回報,只有不到兩成是來自薪金減去開支后存下來的資金。投資可以說是創富最快、最容易成功的渠道,也是大部分人創富的方法。

以投資策略,可將人生劃分為六個階段:

一、摸索期完成學業到出社會做事,直至結婚之前,手上財產較少但沒有負擔,理財知識不多。為了吸收知識,好什么都去試試,以不借錢為底線;

二、穩健期結婚后要負擔家庭開支,支出大大加重了,而且過了摸索期,明白經濟規律,一切以穩健為主;

三、進取期婚后十年,事業上開始略有成就,收入已超過日常開支所需,子女未來教育費用成為主要財政壓力。投資方面有了15年或以上經驗,不妨進取一些;

四、成熟期踏入50歲,無論事業或投資都進入了收成期,開始為退休生活作準備,在投資策略上明白何時攻、何時守,應該是男性最賺錢的十年;

五、保本期60~65歲以上,步入退休年齡。投資策略宜保守,安全及時,保本為上,以免到時要依賴子女或政府援助過日子;

六、交棒期70歲或以上,應將自己的投資智慧及財富逐步交到下一代手中,有能力的不妨熱心公益,或游山玩水享受人生。

我老曹說,投資應該愈早開始愈好,年輕人應把握青春期學習投資之道,免得到了要養家糊口時才慢慢摸索。投資必須有資本,我老曹建議年輕人要堅持理財,量入為出,用25%的收入來投資。投資什么都可以,股票、黃金、期貨、外匯、物業等等,可因應各人的性格、學識、環境來選擇。

30歲前投資要進取,60歲后要穩健。年輕時資金少、智慧不多,只有勇氣,“本小膽大”,因此要進取,不妨考慮高風險、高回報的項目去投資,反正輸光了也沒有什么大不了。最重要是不要怕失敗,甚至一敗涂地也沒關系。

當年紀大時,資金多了、智慧多了,反而勇氣少了,因此要穩,要懂得止損保本。可以根據以上六個階段逐步由進取轉為穩健,在30歲后將比重改為七三分(70%投資進取型、30%穩健型),40歲改為六四分(60%投資進取型、40%穩健型),70歲時改為三七分(30%進取型、70%穩健型)。

此時不要買熱門股(ProvenWinners),例如2000年的微軟或電信盈科(00008.HK);及2012年的蘋果股。不要投資“過氣明星”,例如英特爾是CPU的技術,但今天新的高科技是云端技術,CPU技術誰都懂,不值得留戀。

投資不要太短線也不需要太長線。趨勢形成后才加入,趨勢結束后就退出,再不是“Buy andHold”(長期持有不放),你們這一代必有更精采的未來。

媒體評論

曹先生這本新書不僅能向年輕人傳授投資理財之道,而且能向社會各界人士傳遞一種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健康社會理念。

──朱燕來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助理總裁

曹Sir著作內容甚有參考性,透過閱讀本書,年輕讀者可以吸收他的經驗和智慧,在投資市場上避免走上冤枉路。

──溫天納 博學投資銀行家

多年以來,我一直很喜歡看曹仁超先生的財經評論,感覺其中有許多獨特的風格與魅力,在他的財經文章里,打破了書齋與市場的界限,有專業視角而不呆板,有靈氣但是不狡黠;讀者既可以從中看到精明的街頭智慧,也可以看到包容地吸收各種研究成果的開放視野,還可以看到曹仁超先生的幾十年如一日的勤奮、把自己的投資感悟毫無保留地與讀者分享的坦率和真誠。

── 巴曙松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

20年前我在香港工作期間,經常讀拜曹先生之文章,如今又在內地的媒體中見識新知,每每令人眼前一亮,茅塞頓開。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何小鋒

曹仁超先生多年來致力投資者教育,將自己逾40年的投資經驗與讀者分享,如今在內地出版,實為對內地中國市場邁向成熟之路作出一大貢獻。

前中國證監會副主席 史美倫

曹仁超先生每日數千字的文章,緊貼市場的脈搏,既有技術分析,又有基本面分析,更埋藏著自己對經濟、市場、人性的精辟見解。“老曹”的文章不成大學問,卻充滿著智慧,其觀察問題的角度和對市場的把握,往往能夠給讀者啟示,許多時候甚至有“大理至簡”的味道。

瑞士信貸及時波士頓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 陶冬

“讀仁超先生之文,不難品出‘此中有真意’,既可感受到他的細致、敏銳,更可感受到一種眼界的闊大。他密切關注數據,巨細無遺,卻并未‘見木不見林’;他也談技術、談投資理論,卻并不膠柱鼓瑟;他常將問題上升到人性高度,卻未流于玄談。不能不說,這是一種境界。”

《財經》雜志總編輯 胡舒立

曹仁超的分析,資料充實、評論嚴謹,加之其深淵的國學功底,嬉笑間將投資秘籍與人性陰暗鋪排于一爐,文火熬制,耐性老道……曹仁超常說的一句話是:看清股市,不如看清自己。

《21世紀經濟報道》副主編 鄭小伶

在金融海嘯席卷全球、中國經濟面臨十多年來的挑戰之時,曹先生以歷史的經驗和國際化的視野,點明了中國經濟不可阻擋的長期升勢,這對內地投資者而言實為高屋建瓴之策。”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孫明春

“曹先生對投資市場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極強的。他每次都能從投資中自覺地吸取實戰經驗和教訓,從槍林彈雨中訓練出膽識。在世界經濟危機的面前,曹先生一直堅守他做人的原則,真是難能可貴。我希望大家都來讀曹先生的書,這是他幾十年來經商、做人的經驗及教訓的總結。”

“農家女”機構創辦人之一 吳青(冰心女兒)

曹先生是一位用理念賺錢的學者,用眼光判斷賺錢的勇者,用金錢賺錢的智者。

西京投資管理主席 劉央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