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賓諾莎,17世紀荷蘭偉大的哲學家,歐洲理性主義認識論代表人物。周曉亮著的《斯賓諾莎/大家精要》講述了斯賓諾莎的生平與思想,重點闡述了其關于"真知識""真觀念""真方法""真生活"的理念,概述了他用幾何學方法研究自然、心靈、情感所建立的嶄新的哲學體系。
引言
章生平與著述一、家族尋蹤二、成長與教育三、革除教籍四、從奧德爾科克村到萊因斯堡村五、伏爾堡村六、海牙第2章知識與方法一、知識的分類二、天賦能力與真觀念三、"真方法"第3章實體、神、自然一、實體二、神三、自然第4章屬性與樣式一、屬性與樣式的概念規定二、心身平行論第5章情感、知識、道德一、情感的起源、分類和性質二、情感與知識三、情感與道德第6章《圣經》解釋學一、《圣經》解釋的基本態度二、《圣經》解釋的原則和方法三、《圣經》解釋的主要結論第7章社會政治學說一、自然權利與自然狀態
二、社會契約與公民狀態
三、政體形式與自由理念附錄年譜主要著作參考書目
猶太流亡者中的較大一支輾轉定居于伊比利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位于歐洲西南部,遠離歐洲的中心地帶,與北非隔直布羅陀海峽相望。考古資料顯示,早在約八十萬年前,那里就有原始人類活動,后來陸續出現了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文明。根據文字記載,古代的腓尼基人、希臘人、迦太基人都對早期的伊比利亞文明發生過影響。伊比利亞半島的主要居民是西班牙人,由于葡萄牙直至12世紀中葉才脫離西班牙成為獨立的,所以此前的西班牙歷史大致代表了整個伊比利亞的歷史。公元前3世紀末,羅馬人入侵西班牙:公元前197年,將西班牙建為羅馬行省。此后,西班牙人經歷了羅馬人、哥特人的統治,并深受羅馬文化的影響,逐漸接受了羅馬天主教。公元711年,來自阿拉伯半島和北非的阿拉伯人(柏柏人或摩爾人)跨過直布羅陀海峽侵入伊比利亞半島,征服了西班牙。不愿信奉伊斯蘭教的西班牙人對新統治者進行了長達數百年的反抗斗爭,史稱"再征服運動"。在穆斯林與天主教徒爭奪西班牙的斗爭中,猶太人無力爭鋒,不得不在夾縫中生活,他們的命運取決于前兩者對他們的態度。在穆斯林統治的大部分時間里.盡管猶太人無法取得與穆斯林同等的社會政治地位,但由于穆斯林實行比較寬容的政策,所以能與穆斯林和睦相處,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形成了11~12世紀西班牙猶太人的"黃金時代"。不過,一旦穆斯林的態度發生變化,迫害或屠殺就會落到猶太人頭上。西班牙的天主教統治者對猶太人則十分嚴苛,迫害和屠殺也為常見。他們有時也會厚待猶太人,但不是出于尊重,而是為了在與穆斯林的斗爭中得到猶太人的支持,他們看中的是猶太人手中的財富和商業利益。當西班牙的天主教徒已經取得對穆斯林的壓倒優勢,他們對猶太人的態度也就明顯惡化了。1391年,首先從卡斯提耳王國開始,掀起了瘋狂迫害猶太人的浪潮,并很快蔓延到西班牙其他王國,大批的猶太教堂被焚毀或改為天主教堂,猶太人被強迫皈依基督教,否則就會被殺死或販賣為奴。15世紀初,強迫猶太人皈依基督教的活動變得加激烈。被迫皈依的猶太人雖然暫時得到生命保障,但他們失去了信仰自由。不論愿意與否,他們必須接受基督教的信條,服從基督教的儀式和戒律。即使如此,他們也得不到天主教會的信任,無時不受到教會的監視,任何對基督教的不敬或反抗都會受到殘酷的鎮壓。猶太人認為他們中皈依基督教的人是被迫的,因此稱之為"被強迫者";天主教徒則認為這些皈依者陽奉陰違,暗地里仍堅持猶太教信仰,因此輕蔑地稱他們為"豬"。1469年,西班牙兩個大的王國阿拉貢的王儲費迪南德和卡斯提耳的公主伊莎貝拉結婚。在兩人先后繼承王位后,兩國于1479年合并,實現了西班牙的統一。統一后的西班牙軍隊于1492年1月攻陷了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后一個據點格拉納達,取得了"再征服運動"的勝利。同一年,伊莎貝拉女王支持下的哥倫布船隊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為西班牙后來的強盛創造了機遇。P4-5